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揭阳市文彦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由洋务派创办的《两国近事汇编》(1873年—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A.“中体西用”之说

B.《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D.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工会会议,藉境内高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大体含义是西方国家设立某个机构实施均平社会财富的举措以期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73年—1900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D,AB两项是中国晚清的社会变革思想,C项强调人民主权理念与材料含义不同。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参考答案:A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释读文言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等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3.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参考答案:D4.读下列广告:“女学士周XX,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士如有与XX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

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④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5.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很大责任参考答案:D6.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

B.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C.演绎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D.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了君主权力参考答案:B7.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参考答案:B考察清末新政。通过材料可看出,慈禧太后认为,立宪可使清朝统治巩固,还可消灭革命党,如经调查,没有什么妨害,就可以实行立宪的事了。由此可判断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8.“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力的强大

D.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参考答案:C9.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A.经济发展B.社会分化C.环境污染D.阶级斗争参考答案:D10.“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参考答案:B11.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时,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民主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够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传统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参考答案:C12.《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参考答案:D1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参考答案:14.与下表反映的现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参考答案:B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0年到1825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图片信息,扣住时间范围“1760年到1825年”,再结合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即可推理出正确答案。15.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参考答案:B16.“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

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

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参考答案:A17.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回答14-17题14、“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制度从萌芽、出现到完全确立和全面推行,即从春秋初期至秦始皇统一全面实行郡县制,大约经过5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其过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再现和全面确立几乎是同步的。”在此过程中,在一个诸侯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县制开始于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B、韩赵魏三家分晋C、李悝在魏国的改革 D、商鞅在秦国的改革15、北宋和明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措施的相似之处是A、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长官 B、行政权与军权、财权分离C、设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通过特务机构控制地方官员16、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17、民国初年,地方割据势力蜂起,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极大的削弱。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 B、近代工商业发展程度较低C、政党政治削弱了行政效率 D、频繁战乱破坏了政治秩序参考答案:DBDC18.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参考答案:B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19.从公元1510年起的一段时间里,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轴。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这个商品贸易的流程顺序应当是组别甲乙丙

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匹糖芋草稻米奴隶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参考答案:D考察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所知识可知,奴隶贸易实际上是一个三角流程,西欧殖民者首先从携带盐、火器等商品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获取奴隶后运到美洲,再将美洲的糖等商品运到欧洲。这样,整个贸易流程就此结束,而又开始下一个流程。故应选D。20.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参考答案:B21.《物种起源》的发表在欧洲思想界引起了很大分歧,宗教势力强烈反对,叫嚣要“打倒进化论”,而支持者却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①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②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③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④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B22.歌德(1749-1832)在谈到自己创作《浮士德》时说:“没有哪一行诗不带着仔细深入研究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标志。”另一方面他又说:“我如果不先凭预感把世界放在内心里,我就会视而不见……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我们不可能从这一作品解读出来A.浪漫主义思潮 B.德意志走向统一的曲折历程C.现实主义思潮 D.启蒙运动时代的进取精神参考答案:B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主张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这与材料中“但是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相符,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德意志的统一历程,但这与题目要求相符,故答案为B项。现实主义主张关注社会问题,这与材料中“没有哪一行诗不带着仔细深入研究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标志”相符,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故C项排除。材料中“我如果不先凭预感把世界放在内心里,我就会视而不见”体现了启蒙运动的进取精神,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故D项排除。23.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讽刺西方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讽刺的是()A.“铁幕”演说 B.北约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参考答案:考点:U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析:本题考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解答:从图中可知,美国与苏联争夺霸主,各自拿着自己的武器,即美国建立了以美国中心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建立了华约,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平等的许诺”可以看出A正确,由“特权的森严”可以看出B正确,由“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可以看出C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本题选D。25.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6.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执行闭关政策

B.丝绸是中国唯一的出口货物C.江浙粤都有对外贸易港口

D.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参考答案:A27.《蜜蜂的预言》是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的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参考答案: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蜜蜂通过增加需求生存,与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观点一致,他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故A项正确;B项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进出口的信息,故C项错误;“实行保护主义”的政策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答案:A28.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参考答案:答案:A分析: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说明罗马法趋于理性,故选A;阿奎利亚法》是要弥补《十二铜表法》的不足,不是要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奴隶主贵族的权力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条文的内容,无法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排除D。故选A。点评:罗马法的特点:第一,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第二,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加完善;第三,罗马法充分体现理性原则和衡平观念2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要承担较高税费,并且不能在工商局登记。故很多私企选择桂靠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之下作为后者属下的二级单位,或者直按以后者的名义注册登记,并给后者缴纳一笔“管理费”。这种私企被称为“红帽子企业”。据统计,1985年全国已有红帽子企业22万家。“红帽子企业”大量出现反映出A.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全面开始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企业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化D.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得到承认参考答案:B“红帽子企业”是私营企业,因此“红帽子企业”的大量出现,反映出在所有制领域有所变化,实际上允许私企存在,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故答案为B项。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私企选择挂靠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之下,没有改变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所有权,排除C项;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变相承认,排除D项。30.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参考答案:D不论“中体西用”、“进化论”还是“阶级斗争论”均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均是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但“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非否定儒家正统思想,更非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材料二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提出该思想的原因。(6分)(2)孙中山的理论与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矛盾?试以孙中山的实践为例加以说明。参考答案:(1)内容:国内各民族自治平等,反对外来民族侵略压迫。(2分)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帝国主义支持中国军阀混战;国共两党合作共同谋求中华民族出路。(4分)(2)不矛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推动国民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材料二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材料三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

参考答案:(1)变化: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取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升读书人政治参与的兴趣;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趋向相对公正平等。(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制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3)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起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详解】(1)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可知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根据史实可知西汉察举制的选举标准是品行、魏晋九品中正制的选举标准是门第,而隋唐科举制注重才学,可知选举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由材料一“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可知选举程序趋向严密:由材料一“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1%来自寒族”可知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从选举标准、选举范围、选举方式以及选举程序趋等方面变化回答。(2)由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可知背景有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联系史实可知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由材料“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及“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可知背景有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联系史实可知此时期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影响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以及中国传统选举也对孙中山及民国初年的选举构成影响。(3)由材料“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可知建国初期“选举下乡”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由材料“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可知建国初期“选举下乡”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其当家作主的思想:由材料“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可知建国初期“选举下乡”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33.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回答:(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3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的特点并简述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信息加以说明。(5分)参考答案:(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思想上:儒家思想或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们的思想和创新。(3分)(2)特点:不是中国社会正常历史进程发展的结果,是在外力的压迫下(或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动开始的。(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近代的)(2分)

影响: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兴起。(2分,任答2点即可)(3)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或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2分)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那些被“发现”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其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新航路之后的殖民扩张使美洲大量的金银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体,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明的汇合;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34.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嫁丧娶、道德教育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