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民主共和说

B.君主立宪论

C.社会进化论

D.经世致用说参考答案:C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参考答案:C据材料“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老子和孔子都有类似的思想,这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个人私欲膨胀”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后代相比并不高,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社会逐步瓦解,这是老子和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不是其影响后果,故D项错误。故选C。3.“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上议院

C.内阁

D.下议院参考答案:C4.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而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据此判断,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是由于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B、C、D选择均与题意不符。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5.“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以上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①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③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④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中“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大会不是由选举产生,①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②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③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五百人议事会……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④项正确。因此②③④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A.渐进式变革制度B.维护君主立宪制C.建立民主共和制D.实现宪政体制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能行宪政……皆可也”“不能行宪政……皆不可也”“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宪政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宪政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能行宪政……皆可也”“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梁启超强调宪政对现有君主制改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在之基础,……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能行宪政……皆可也”“不能行宪政……皆不可也”“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是解题关键信息。7.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面对工资上扬的情势,重商主义者寻求的解决之道是在不降低工人的工资的情况下,提高劳动效率。由此可以判断,这种观点可能直接影响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的兴起。故选D。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8.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参考答案:C“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且后来的提存和改进,都不是中医做出的贡献,故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B项错误;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C项正确;“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见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故D项错误。9.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的前提是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参考答案:C10.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参考答案:C材料“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既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东欧,又获取经济利益,故C正确;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二战后初期,故A错误;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方面,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无关,故B错误;建立“北约”组织属于军事方面,故D错误。故选C。11.《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它采用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数法是

)A.圆周率

B.十进位值制

C.珠算法

D.祖率参考答案:B12.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参考答案:D13.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参考答案:B相对论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A项不适合爱因斯坦;“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D项;B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14.约在13世纪,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A.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发展B.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的民主传统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参考答案:C“自由进行,不受威吓”“两名市民”说明英国选举制度的民主性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明显是平民政治体现,故A错误;资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故B错误;限制王权是光荣革命之后,故D错误。15.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个体企业”的出现表明,单一公有制已经被突破,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政策对城市经济改革仍有束缚,并未摆脱计划经济,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一直都没改变,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是1992年提出来的,且创办个体企业无从体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16.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B.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D.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参考答案:B17.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指出:“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从实质上反映了雅典政治A.平民受到奴役

B.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C.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少数人的民主D.是专制政体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从材料“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可以看出实际上雅典民主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并且即是是自由的平民,也是感觉到“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故选C。1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参考答案:D19.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赢得大选胜利,并出面组阁。他在内阁中不甘居“同级阁臣之首”,而是居高临下,要求各部主管者预先禀告其裁决。皮尔的这些做法A.弱化了议会至上原则B.客观上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强化了内阁中枢地位D.违背了英国宪政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B材料“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预先禀告其裁决”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赢得大选胜利,并出面组阁”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皮尔做法符合英国宪政的要求并且强化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故A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首相”地位,而不是内阁的地位,故C项错误。20.“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B、人性解放C、思想自由

D、对神权统治的批判参考答案:A21.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

②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③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④井田制的实施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22.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A是儒家代表人;B是道家代表人;C是墨家代表人。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韩非子【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可以列表比较归纳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3.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A.欧洲各国对中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

B.资产阶级维新派热心投资近代工业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政府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参考答案: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24.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共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参考答案:C25.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学形式的喜爱在各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人喜欢赋,唐代流行诗,宋代人爱好词,元朝散曲很受欢迎,明清则以小说见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C.政府的重视程度不

D.社会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A26.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A.《墨梅》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参考答案:A2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下列哪一主张与该观点不相符合?()A.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权力B.教会以《圣经》为最高旨意C.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D.封建君主权力可以支配教权参考答案:B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材料“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反映了宗教改革提倡世俗政权和国家权力的主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教会以《圣经》为最高旨意,体现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承认王权的思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封建君主权力支配教权的思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的主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从逆向思维出发,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8.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参考答案:B29.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言论A.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B.为“遏制理论”造势C.促成铁幕演说出台D.推动德国分裂参考答案:A:从材料中的“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这一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在呼吁美国政府去遏制苏联,因此本题选B。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实施的,而且是通过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来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这些与题意都是不符的,所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驻苏联大使向美国政府发出的呼吁,而不是向英国,与英国首相邱吉尔的铁幕演说没有直接的联系,据此可排除C;德国分裂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可以排除D。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30.《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参考答案:C依据材料“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可知,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自然地和以需要为基础的,但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与嬗变”,故排除D,选C。材料中“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是“中国的近代文明”,所以排除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在含义和职能方面有何不同。(4分)

(2)依据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历史作用。(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明朝中央官制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掌国政又掌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4分)(2)职能: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3分)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制皇权。(回答其中二点即给4分)(3)适应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需要。(2分)(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试题分析:古代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指的是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要找到其不同,据材料信息“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来归纳即可。(2)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知识,根据材料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和教材相关知识来回答。(3)考查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君权和相权的斗争,回顾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由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在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32.近代法德关系曾直接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各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炭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的经济的发展。———史海《法德百年恩仇》材料二、“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法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凡尔赛条约》材料三、“二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世界文明遭受毁灭。法德两国有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为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必需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史海《法德百年恩仇》请回答⑴根据材料回答法德两国宿怨形成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这个因素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和世界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⑵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法德关系具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⑶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法德走向联合的原因。⑷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试题分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法德关系的演变、欧洲的联合。第一问,材料关键句“富饶的煤炭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表明资源成为两国宿怨形成的根本因素;其影响是两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和一战。第二问,《凡尔赛合约》肢解德国,表明法国要确保在欧洲大陆的霸主。第三问,题干要求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法德走向联合原因,答题时需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战争历史教训、美苏的挤压、两国政治家的反思等。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要求较强,设问大多要求依据材料回答,答题时要求学生认真解答材料信息,切忌背离材料泛泛而谈。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摘自《中国维新报》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2分)(2)态度:康有为热烈欢呼,大加捧场。(2分)理由:他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清廷允诺立宪就是兴民权。(2分)(3)理由:孙中山认为,清廷“预备立宪”是欺骗;平等自由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推翻君主专制,才能实现民主,完成革命任务。(3分)(4)基本看法:既肯定美国宪法的进步意义,又指出随着时代进步,三权分立已经不适用。(2分)评议: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破除了对西方代议制度和“三权分立”的迷信,(2分)正在寻求一种更完善的民主模式,(2分)而这种寻求本身就包含着对全盘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自觉抵制。(2分)(5)构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纠察权,“五权分立”。(2分)进步意义: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4分34.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至少由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形成了一个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