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三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们当做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参考答案:C2.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中“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联系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提出“还我青岛”口号,可知,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思想,排除B;结合1919年5月7日和青岛可知此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宣传爱国意识,此时也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故C错误;材料主要是借传统文化来深化国人的爱国意识,并非博得列强的理解,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1919年5月7日”“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联系五四运动的背景、时间分析解答。3.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参考答案:C4.从罗马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参考答案:A略5.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A.坚持“两个凡是”思想

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参考答案:D6.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类别比重(%)年平均增长率(%)1921年1936年轻工业44.130.75.46重工业54.662.99.94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参考答案:B7.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

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B、向封建势力妥协

C、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D、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参考答案:D8.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遗其体而求其用”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参考答案:A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依据所学,图片的意思是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修补落后的封建制度,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分析选项A与题干意思相一致。故应选A。9.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参考答案:B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参考答案:B11.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标准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B.推翻了旧有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C.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革命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参考答案:D12.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而非冷战的表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北约组织的成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埃及的金字塔,折射出修建时代的普世观念和历史现象是(

)A、神话专制王权

B、法老崇拜

C、对来世的信仰D、祖先崇拜参考答案:C14.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B.维护了财产私有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参考答案:B15.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赦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智者运动是发生在古代希腊的思想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排除;“因信称义”的思想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们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推动人们反对现行社会秩序,故答案为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重视现世生活,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在文学艺术上提倡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禁锢人性。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16.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参考答案:C略17.下列关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说法错误的是A、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B、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也属于毛泽东思想C毛泽东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无可比拟的贡献D、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参考答案:B18.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进化论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说明了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C.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D.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参考答案:B1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参考答案:D考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答案选择D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B项不正确;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A、C项不正确。故应选D。2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一书介绍和评述西方的民主制度,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是: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的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认为君主制度不再适合中国B.魏源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变化,主张向西方学习参考答案:D21.“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基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参考答案:D22.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参考答案:D明朝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同时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过分割地方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这一举措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这一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巩固君主专制,与民主化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是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以这种方式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2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参考答案:A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CD都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A表述错误,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共此后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大革命,因此选A。24.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参考答案:A略25.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尝。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参考答案:D26.1952年,我国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大调整,大力发展工科院校,而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1953年,教育事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961-1963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由此可见,新中国教育A.受到“左”倾错误较大影响B.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C.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D.侧重政治而忽视科技参考答案:B材料所述1952年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教育进行了调整,1961年为适应八字方针的需要再度进行了调整,说明新中国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调整,B符合题意;A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正常的教育改革,不是左倾冒进的表现;全面发展材料无从体现,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D不正确。27.唐甄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的是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参考答案:B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读题干材料,题干的核心意思,唐甄的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这种思想的是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黄宗羲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28.下列作品所对应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恰当的一组是A.《最后的晚餐》揭示神性的善恶

B.《西斯廷圣母》表现人的慈爱和温情C.《大卫》表现人的力量和英雄气质

D.《蒙娜丽莎》表现人的美丽和幸福感参考答案:A人文主义。A项错误,根据所学的知识,《最后的晚餐》揭示人性的善恶,故选A。BCD项都是正确的。2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上述言论体现了A.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B.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C.“兼爱”“节俭”的墨家思想D.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之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材料体现统治者“君”对“民”的爱护,可以判定是儒家的主张。故选A项。3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故①正确;②错误,错在“战争威胁消失”,排除;改革开放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条件,故③正确;“一国两制”是80年代初形成,不是材料所说的背景,故排除④。所以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二、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材料三、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信用卡走进人们的生活。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成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2)、阅读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信用卡出现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有何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状况。参考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战国时战争不断,商业影响兵源;农业生产危及政权统治。(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3)状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详解】第(1)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信息“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概括得出:孟子主张农商平等,商鞅主张重农抑商。“目的”,依据所学知识从保护小农经济、商业影响农业生产、商业影响兵源、农业生产关乎政权统治等角度分析。第(2)问,“措施”,依据材料二信息“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概括得出:征收算缗、告缗。“目的”依据材料信息“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等角度分析。第(3)问,“状况”,依据材料三信息“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角度分析。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参考答案:(1)①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②以和平交往为主;③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④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⑤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