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纲一、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政治试题评析二、2016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三、高考政治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四、从阅卷看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一、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政治试题评析2015年文综政治试题紧扣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全面反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凸显了国家试题命制的水平,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学科特色鲜明,能力要求较高,社会及考生反映良好。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标强调的“三贴近”原则,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彰显了政治学科的特色和魅力,可以用24个字来概括:“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强化基础、凸显能力;科学人文、回归生活。”
2015年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实现了稳定与创新的统一、基础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统一、价值引领与学生实际的统一,试题风格与结构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试题保持良好的信度。同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作答的实际出发,对试题设置进行了适度探索与创新。符合新课改发展的实际方向,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引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试题总体评析在今年的政治试题中,选择题12题(经济4,哲学4,政治3,文化1),分值48分,占Ⅰ卷34.3%。非选择题2题,共52分,其中38题2小问,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各1问,分值26分;39题3小问,文化生活1问,哲学2问,分值26分,占Ⅱ卷32.5%。两卷政治试题分值合计100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分值比例为30:24:16:30.。具体分析如下:表一:学科题型、题量及分值统计题型学科选择题非选择题合计题序分值题序分值经济生活12.13.14.151638(2)1430政治生活17.18.191238(1)1224文化生活20439(1).(3)1216生活与哲学16.21.22.231639(2)10+4=1430合计4852100
表二: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经济生活》考点分布考点题号教材内容既定商品的价格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12教材内容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的目的13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含义政府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的措施14价格变动的影响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点美元升值的积极影响15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及如何利用财政赤字资金38(2)财政支出的用途及作用《政治生活》考点分布考点题号教材内容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17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意义18信息公开和政府简政放权的意义我国“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19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及意义我国政府如何强化预算管理38(1)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威信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监督《文化生活》考点分布考点题号教材内容《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时代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愁、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39(1)传统文化的特征、社会实践、民族精神、文化自觉自信、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等《生活与哲学》考点分布考点题号教材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唯物史观依据16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21意识的本质与作用不修改教科书的原因22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客观标准卤水有毒,卤水豆腐营养丰富的原因23人为事物的联系和客观性运用认识论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就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39(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真理的一元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及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选择题题序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合计分值44444444444448平均分1.23.123.241.682.441.21.442.82.82.522.921.9227.28难度值0.30.780.810.420.610.30.360.70.70.630.730.480.57题序38(1)38(2)39(1)39(2)39(3)合计分值12141210452平均分3.953.484.202.982.3516.96难度值0.330.250.350.300.590.33表三:题型、平均分及难度值统计2、非选择题★试题主要特点1、试卷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活(1)、将国家意志、党的意志与政治教材相结合,如“依法治国”“核心价值观”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2)、以教材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遵循课程标准,以考纲为依据,做到试题内容与政治学科测量目标一致;(4)、彰显公平原则,根据学生实际出题,不出怪题、偏题、陈题。★试题主要特点2、突出情景设置,试题体现生活化⑴、关注学生生活⑵、关注时事热点⑶、彰显人文关怀⑷、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试题主要特点3、优化问题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考查的能力全面
(1)、解释能力
(2)、知识迁移能力
(3)、推理能力
总之,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命题无疑是成功的,既具有以往高考政治考查的优点,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点,考点全面,整个试题延续了平稳,保持了难度,却加大了创新力度,“稳中有变,变中有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过程。1、选择题总体难度值比去年略升,没有命制计算、函数图象、漫画题。12道题有11道“四选二”组合选择题,比去年增加一题。大部分考生失误率为25%左右,失分较多的有12、15、17、18、23题。具体分析如下:12题(4分),平均得分1.2分,难度值0.3.【解析】A说法仔细分析并不是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D选项不但指出甲乙是替代品,而且说出了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就是“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故选D;B选项中后半句话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说法明显错误,应该是乙的购置成本与乙的耗材才构成互补品,故C排除。考生失分原因:部分考生没有认真比较甲乙二公司的购置成本和耗材成本,错误选择A项。★考生答题失误简析15题(4分),平均得分1.68分,难度值0.42【解析】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但不一定会从而增加国内储蓄,故排除③;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因为我国的外储美元最多,目前正在使其多元化,②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故排除④,故选A。考生失分原因:部分考生审题能力差,该题要求考生选择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而部分考生将消极影响的③或与题意无关的④也选上了。17题(4分),平均得分1.2分,难度值0.3【解析】由材料可知,立法机关拓宽渠道,健全征求群众意见反馈机制,D选项最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明确立法权利边界”的事,故排除①;材料是“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反映立法尊重民意,体现民意,并不是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故排除④。考生失分原因: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与政府权力边界无关,也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无关,部分考生没认真分析条例内容造成误选。18题(4分),平均得分1.44分,难度值0.36【解析】“我国废弃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作用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能,①符合题意;我国公开并实施《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有利于强化监管,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③正确,故选A;实施该条例并不是降低管理费用,也没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意思,故排除D。考生失分原因:实施“条例”不能降低行政管理费用,也与企业竞争力无关,部分考生没认真分析“条例”内容,也没明确实施条例的目的,造成误选。23题(4分),平均得分1.92分,难度值0.57【解析】②说法明显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中表述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说法不科学,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不变化的事物,故选D。考生失分原因:部分考生基础知识理解较差,看不出①②选项本身就表述错误,造成误选。2、非选择题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提高,没有图表题。38.、39题五小问52分,平均分17分,失分严重。具体分析如下:38题:26分,平均分7.43分,难度值0.29【解析】38题的第一问是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题型是措施类,所以材料中的动词是解题的题眼所在,“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说明要依法依规行政,严格执行人大的预算,并且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还要强化监督,完善内部外部监督体系。第二问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材料中本身就有信息点提示,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的财政政策需要扩大内需,增强经济活力。第二问要求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措施类试题属于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还要注重公平原则,民挥再分配的真正效能。考生失分原因:38(1)考生答题不注意主体,如:立法、执法、监督的主体分别是谁,基本不考虑。其次,审题不清,回答问题只会照搬相关考点,不会结合材料分层回答,这是失分最主要原因。38(2)考生误将财政赤字与财政混为一谈,大部分从财政作用三方面来讲合理性。在答如何使用好赤字资金时,胡编乱写,看不懂问题指向,随意书写。有的甚至超越设问限定,用政治、哲学考点回答,得分率低。39题,26分,平均分9.53分,难度值0.35【解析】39题第一问从宏观上考察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需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可以从文化作用,文化发展的意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角度组织答案,还要从两者关系,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回答,更全面。第二问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原理限制为认识论,侧重考察认识主体的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的不同,需要学生有理有据回答,能力等级较高。第三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只要不脱离记住乡愁这个主题,两条建议应该得到理想分数。考生失分原因:39(1)①设问中要求“对此加以说明”,很多考生不知道该“说明什么”,从题目要求来看,应该说明的层次包括: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化创新的途径问题;第二,怎样“培育和践行”,其中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结果;第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的精髓之一的民族精神;第五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突出体现在有利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考生思路比较单一,回答问题只局限某一层面,如:局限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层面,仅仅从文化影响人的途径、对象、特点、结果进行回答;局限于“文化创新的途径”层面,仅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角度回答;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内涵角度回答。③部分考生答题不规范,不能结合材料,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必要的分析说明。④部分考生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口语化、随意性较严重。39(2)①考生没有按设问限定认识论知识要求答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用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价值观等知识。②绝大多数考生将知识点理解为认识过程答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表述不完整、不规范。能够理解命题意图按知识点要求答题的考生也在表述上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④空白卷较多,零分较多。⑤考生阅读审题能力较差,不能从材料中判断知识点的应用,不能结合材料答题,以致得分偏低。39(3)①有部分考生并未理解乡愁的内涵,写成宣传标语口号。②有考生将建议写成哲学方法论。③有部分考生将如何记住乡愁理解为“为什么要记住乡愁”,造成失分。二、2016高考政治复习策略全学年仍按三轮复习法进行,每轮的复习时间计划如下:2015年5月——2016年1月,为第一轮复习时间,七个月左右。2016年2月——2016年4月,为第二轮复习时间,两个月左右。2016年5月——至高考前,为第三轮复习时间,一个月左右。1.时间总体安排时间:高三第一学期(可含会考后教学阶段,或延至下学期之初)主要内容:学科知识全面复习方式及要求:以考点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全面复习,地毯式复习,不留知识空白。必修1经济生活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商品
《经济生活》知识体系(1)消费什么:商品和服务(商品-货币-价值-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2)如何消费:消费类型、结构、水平(收入)(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承接第一单元而来,消费的东西从何而来?)(2)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3)生产的制度环境:基本经济制度(地位、作用)(4)生产场所与主体:企业(含义、类型、经营和发展-劳动力、资本、战略、科技、管理、品牌、效益、竞争力)与劳动者(劳动、就业、劳动者)(5)生产需要的资金:融资与投资(储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6)生产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小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承接第二单位而来,为谁生产?)(2)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3)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4)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内容、作用)(1)交换的场所:市场(市场调节的方式、特点及其局限性)(2)交换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特别强调诚实信用)(3)解决交换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宏观调控(含义、必要性、手段、目标)(4)生产与交换的国内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资源配置)高考考点(17个)1.货币(1)货币及其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主要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信用工具与外汇信用卡与支票外汇和汇率(两次)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两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健康的消费心理理智的消费行为高考考点(17个)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企业及其分类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与发展(2)劳动者劳动和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理财(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与利率商业银行及其业务(2)股票、债券与保险股票、股东和股息债券及其种类商业保险投资理财的风险与收益高考考点(8个)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8.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2)征税和纳税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高考考点(13个)9.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经济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生活与消费的关系)企业(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就业(劳动和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国家财政)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十八届4中全会新提法)宏观调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新变化,特别关注)客观题:主要考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影响消费因素、消费水平和结构、分配公平、财政支出及其作用、税收种类及其作用、宏观调控手段、又好又快发展措施、经济全球化表现及其影响等。形式以表格居多,其次是图形和公式。考试角度以考措施居多,其次是意义类、说明类。侧重在一、四单元。主观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其涉及的热点主要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经济全球经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侧重在二、四单元。必修2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内容和方式)——个人角度(公民);(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如何组织、管理,通过政府执行——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政府角度(政府);(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政策)——政治制度建设角度(人大党民族宗教);(4)当代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国际关系及外交政策)——世界角度(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权力的行使:接受监督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方式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政府的性质、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代国际社会构成和形势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公民政府国家政党
国际社会内政:国家——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政协外交: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公民:政治权利、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履行职能、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人大代表: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不是决定)、质询权人大: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民主党派:三个参与(参政不是参与执政)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是国家机构、没有决策权,只能批评、建议)强调这些职权是特定主体的专门职权,不能滥用。分析角度:国家性质各主体自身性质、宗旨、原则、地位、作用、职权政治制度三个原则: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政府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社会相关知识(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必修3文化生活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从文化与人、社会关系谈文化内涵从纵横角度论文化发展
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华文化的现实走向文化一般文化特殊1.文化内涵、分类及其特点2.文化的作用(对社会、对人)3.文化的发展(传播、继承、创新)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1.文化与生活8(1)文化与社会5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传承与创新16(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6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5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1)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2(1)走进文化生活3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的作用(意义、影响)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具体含义、意义和要求)必修4生活与哲学(1)哲学是什么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2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物质2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2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3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5)意识的能动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2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的作用及过程3认识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1)唯物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发展的永恒性发展的实质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4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社会历史的主体3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人生价值2价值与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群众观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追问:刨根问底、深化认识反问:逆向推想、小心验证推论:由此及彼、拓展新知联想:发散思维、建构联系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追问1:什么是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如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追问2:什么是自主创新?企业为什么要自主创新?企业如何自主创新?试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8(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反问: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就能取得成功(赢利)吗?企业依靠技术和管理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吗?诚信经营真的关乎企业成败吗?明确各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推论1:企业联合是否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论2: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是否可借助企业兼并和破产这条道路?联想:与企业相关的相关知识还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何意义?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自身还可借助哪些力量?价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市场秩序?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国家政策与宏观调控?时间:第二学期开学至“一模”之前主要内容:四种专题复习(1)知识整合专题(2)学科逻辑构架专题(3)热点与考点结合的专题(4)思维训练、解题方法指导专题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应重在“升华”,重在学科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二轮复习使教师面临着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的挑战。可以说,二轮复习组织的好坏,往往是考量一个政治教师能否真正胜任高中教学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听了很多老师上二轮复习课,常常使我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许多老师把二轮复习课上成了一轮复习的浓缩版。这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课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1二轮复习的目标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各种题型解题能力、适度关注热点。
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覆盖,立足每个“考点”辐射,立足核心“考点”单项为主,内容跨度小专题为主,内容跨度大初步建立知识结构完善优化知识结构侧重识记、理解侧重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强调解题的准确性既要对,又要快2.相关环节做法(1)备课二轮复习要想学生成绩上台阶,必须备好课,此时备课的内容包括:备学生(思想状况、知识掌握程度、增分点、薄弱点、解决办法)、备专题(专题设置、专题内容、专题框架、专题训练)、备考纲(考点分布、考点变化、考点考查情况)、备高考题(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启示启发)2.相关环节做法Ⅰ专题讲课二轮复习不能搞成二遍复习,重来一遍,而是要完成知识重组、体系构建,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重组知识,有人采用以话题或问题为中心,如讲城镇化,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角度来解读,采用以主体或主干知识为中心。(2)讲课2.相关环节做法二轮复习时,师生都很忙,所有的练习或训练都全批全改估计有困难,这时就要灵活处理。有的可以直接把答案印给学生,有的改部分学生的,重点学生甚至可以面批面改。当然,若是正规训练或考试,则必须及时、认真批改,并且最好做到用红笔划出答案关键词或要点,给学生强烈的踩点给分暗示。(3)批改Ⅰ从内容上讲,专题训练
针对新课标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常考典型题,进行专题训练,过好题型关。▲选择题按材料一般分为:计算、曲线类;图表、漫画类;古文、古诗类▲主观题按设问一般分为:体现类、反映类、原因类、对策或途径类、意义或影响类、认识(评价)、启示类、依据类、图表类、综合探究型不同类型的主观题都有各自的题型特点、审题方法、答题要求,主观题也有其共性的东西:思维方法注重归纳和演绎,设问角度注重“三么”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4)训练2.相关环节做法2.相关环节做法Ⅱ从时间上讲,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容量为“12+2”,分值为100分,时间为50分钟,与高考要求一致,此时往往还要根据学校及年级的统筹安排,才能确定每周的限时训练次数、时间等。(4)训练2.相关环节做法二轮复习时,考试次数多频率高,既有地区调考,也有文综模拟,还有单科测试和限时训练,此时若安排不当,很可能使学生疲于应付,事倍功半。应把考试的科目、考试的频率、试题的质量、复习的进度作出全盘考虑,以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效度。(5)考试《经济生活》按照“总——分——总”的策略,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二轮复习重在知识专题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两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
财政和税收。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交换)的背景与舞台(主要把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背景)2.知识体系:(1)
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要厘清“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二”即两大板块: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三”即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四”即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即五大主体: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国家等主体入手,把握必修2的
知识结构特点。《文化生活》首先要把握文化的作用在复习中要把握必修3的思想主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实践服务”;要完整掌握必修3《文化生活》的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及其精髓;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要把握主干知识:原理和方法论;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第四、五、六、九、十一、十二课的大标题,找准切入点。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4个原理)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
、真理观
(4个原理)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4个)、
发展观
(4个)、矛盾观(6个)、创新意识(2个)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4个原理)、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原理)二轮复习之突出重点文综高考中,政治只有12个选择题,2个非选择题,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从历年高考试题的知识分布情况来分析,除极个别比较偏的知识偶尔涉及外,绝大部分试题考查的是教材的基础性知识。这些知识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我们第2轮复习的重点内容了。举例说明如下:(1)经济生活商品的价值(总)量:涉及到的一系列关系(常以计算题的方式呈现)。价格变动及其影响: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常以图表题方式呈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涉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具体内容(常以生活事实呈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常以实体经济呈现)个人收入分配:涉及到分配原则、效率公平、社保(常以民生问题切入)市场经济运行:体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常以资源配置问题切入)经济全球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常以企业参与切入)(2)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现平等民主精神)政府职责和作用:政府性质、职能、作用、原则、依法行政(常以政府活动切入)人大及其代表活动:性质、职权(责)、作用(常以人大及其代表的活动切入)中共及政协活动: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职能(常以中共或政协的活动切入)国际社会:主权、决定因素、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外交政策(多以中国活动切入)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涉及相互影响、交融(常以此拓展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的影响:表现、特点、影响个人、国家民族(常以文化现象或活动切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以具体传统文化切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原因、路径、与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以现实文化活动实例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地位、作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现实文化建设切入)(4)生活与哲学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等(常以科学探索等方式呈现)从实际出发等方法论:涉及多方面的方法论要求(常以现实问题切入)实践和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常以科学探索发现呈现)普遍联系的观点: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常以现实问题切入)辩证否定观:含义、实质、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常以创造性活动或要求呈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特征、标准、(人生)价值观(常以人们的活动或评价切入)
说明:以上所列举的知识,只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些知识,并不能代表教学中的全部重点内容。在实际高考中,往往还会以上述的基本知识为“原点”,结合基本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和训练
在熟悉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和应试能力。综观十几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等客观题、还是“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图表题、探究题等主观题,它们都是具有一定的答题要求和规范、规律的。掌握了各种题型的答题规律,那么无论题目材料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游刃有余,同时,通过系统训练,精练巧练,熟能生巧,既掌握了解题技巧,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当然,技巧再好,根基还是在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熟悉掌握。所以,我们在强调掌握各种题型解题技巧的同时,更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Ⅰ本环节的目的:
在第二轮复习的“题型解题技巧和训练”环节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题型解题技巧的讲解,强化训练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通过本环节的训练,我们要达到这些目的:(1)答题的规律性,要通过练习检测与评讲结合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答题的规范性。平时练习要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严格按照各类试题的要求规范作答,要规范政治术语的使用。(3)训练的矫正性。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针对地加强某一方面的训练,以弥补克服学习点和缺陷。本环节的内容设置安排如下:(1)选择题解题技巧讲解和专题训练
传统的思维是把选择题依据其核心词分为因果关系类、漫画类、计算类等,这基本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对于深入分析没有多大的意义。深入分析要求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比如,这次讲课我们对选择题进行的分类就是基于高考的新变化而提出来的,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选择题题型包括:推断类、传导类、计算类、图表类等,以及一些特殊的分类,这体现了教学的实际需要。(2)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训练
其中包括:图表分析型、因果型、体现型、对策型、关系型、意义型、启示型、认识型。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①目标: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②要求:本轮复习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要做到: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③注意事项。第一,在综合训练阶段(学科内综合),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a.要注意审题,强化审题意识。因为高三学生经过多年的训练,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解题的能力,而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中,审题又是关键,审好题,就等于做对了一半,具体来说,在审题中,要注意审材料,审范围,审主体,审分值,审设问,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b.要研究试题题型的设计,提高应试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设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设问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c.答题要确切、简炼,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建议学生按顺序作答,因为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是按梯度逐渐地提高对考生的能力考查的,所以按顺序回答,能力容易发挥出来,后面试题难度高,学生如答得不顺利,容易产生障碍、恐惧或者慌乱。再者,如果考生先答后面的主观题,然后再回头做客观题,脑袋的信息装得过多,可能干扰也会变多,考试的出错率就有可能增大。第二,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渗透。在“守”好本学科内部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对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渗透”。由于综合考试的要求,对各科间相互渗透的考查加强,学生的复习不能进行单科化,要在单科知识学好的条件下适当的对其它学科有所了解。
政治高考有一个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现实问题(许多老师习惯于将其称之为时事政治),并且在高考《考试大纲》中也毫不隐讳地宣称:高考命题以现实问题为中心。高考“以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实际上是指每个高考试题都包含着一个社会现实问题,或者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社会现实问题。我把这些社会现实问题叫做“高考主题”。如何看待这些高考主题,作为我们中学老师与参加高考命题的专家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作为中学教师比较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是重大会议(如一年一度的党的会议、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大决策(如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大事件(如APEC会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调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等),这些炙手可热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是,作为高考命题者的专家未必就如此关注这些问题。
专家眼中的高考主题
命题专家关注的高考主题是:社会上认为不太热,而从专业角度认为很热的社会现实问题。之所以如此,他们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回避各地猜题压题;二是专业发展的要求。归纳起来,命题专家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主要是:(1)导向性问题所谓导向性问题是指能体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和平发展主题要求的重大问题。如:从宏观上看,这些导向性问题主要是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文化的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2)专业性问题所谓专业性问题是指专家从专业发展和现实要求的角度看比较关注的问题。如:经济生活:需求(供给)曲线的不同表示方式;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结构调整;民生问题;中等收入陷阱;效率与公平;基尼系数、拉弗曲线;重大工程及意义;节能减排;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等。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参与;法律修改及其价值;政府、人大、政党、政协等活动;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文化生活:传承并创新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统道德在今天的弘扬与光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生活与哲学:能源资源节约与利用;科技创新与进步;人类对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探索;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等。
(3)科学化问题所谓科学化问题是指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存在科学性争议的问题。如:从严治党、提高养老金数额、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这些在专家和群众中都不存在争议,很容易成为命题专家注意的背景材料。(4)常态化问题所谓常态化问题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必须面临的问题。如: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5)生活化问题所谓生活化问题是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或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临时救助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权不能任性”等。热点问题的界定一般有四个方面①年度内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②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③反映国家意志和时代特征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④关系学生生活和健康成长的问题。近7年主观题考查(文化、时政)热点情况年份38392009民生、消费券拉普拉普和麦哲伦文化遗产2010煤炭行业重组文化强省战略2011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妈祖信俗文化2012民生、分配中医药文化2013全国Ⅰ卷文化改制文化强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文化2013全国Ⅱ卷城镇化过程莫高窟中华文化、文化遗产2014全国Ⅰ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素质教育2014全国Ⅱ卷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安全冯洪钱与中医药2015全国Ⅰ卷政府依法行政,强化预算管理传承中华美德,践行核心价值观热点问题试题的主要特点①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一般只是作为大背景出现,重视解决具体问题。②材料本身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有用信息,突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目标。③设问的角度比较小,具有明显的指向性。(2015年)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全年时政热点的总体背景。三、高考政治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要求目标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所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查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研究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考核目标与解题的关系
审清题意组织答案解题方法和能力要求解读材料和提问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准材料和知识的结合点,将有效信息转换为学科概念和观点(原理)描述和阐释事物,简明扼要,学科语言论证和探讨问题,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主体是谁知识范围问题指向背景材料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
层次主要结论说明问题表达结论
审清题意组织答案冷静科学地审题(审清题意)
第一步:审读设问设问的构成要素信息提取的限定知识范围的限定主体对象的限定解答指向的限定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市委、市政府
重视“村落文化宫”建设的依据。(12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评析类
★分值的限定口诀:区分角度,抓住“题眼”,弄清“题旨”,讲清变化,比较大小,说明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1)区分“角度”
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哲学、政治、文化(3)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2)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主题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4)讲清变化:①找出共性,常用“都”或“均”,说明原因或者意义;②“变化”常用词:增长/下降;提高/降低;较大/较小。(5)比较大小,说明存在的问题——(问题+危害)。书写公式:
年代,××主语发生××变化,说明××
;比较大小,说明××
。
②主体对象的限定经济生活:国家(政府)、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行业、地域(城市和农村)等政治生活:党、政府、公民、主权国家、人大等多重主体角度思考(如:分析意义、措施等)如“家电下乡”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二是有利于促进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四是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也有利于减少农民家电使用成本、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五是有利于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六是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根据材料从微观主体农民,中观主体家电行业、农村,宏观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三个角度予以分析)③解答指向的限定“是什么”类型“为什么”类型“怎么样”类型“认识评析类”注:题目具体的类型有许多种,上述类型是按照问题的指向进行分类的。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内容、目标、特点、体现、反映、说明等原因:理由、依据、现状、必要性、重要性、作用、意义等惯用词语:是……要求、由……决定、有利于、关系着等。
怎么做、如何、办法、措施、启示等。惯用词语:
坚持、贯彻、加强、提高、完善、实施、履行、充分发挥、把…
…结合等动词区分设问的层次(指向)★分值的限定题目分值限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答案建构。一般来说:分值高,在答案建构时分析的角度就要全、内容就要丰富、原理和材料要全面结合、逻辑分析层次要深;分值较低,在答案建构时分析的角度、内容、原理和材料的结合、逻辑分析层次等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可以相对简略一些。此外,根据分值的限定,还可以大致确定题目的答案要点应该分为几点是最为合理。
二、严谨规范地答题(组织答案)标明序号①②③……思维和书写要清晰亮出观点:①善于运用规范的课本语言②善于从材料中归纳观点。联系材料——紧扣材料,演绎观点善用术语——体现时代特色的语言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全体人民、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题型方法一(是什么)1如何做好体现类主观题典题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山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在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寿光发展绿色现代农业的举措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寿光始终把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国产蔬菜种子,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占到70%①寿光收购外国著名种业公司的股份,并吸引多家国外种业公司落户当地②寿光高度重视“寿光蔬菜”的品牌价值,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把控质量,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无缝隙检测,努力生产绿色放心菜③寿光不满足于传统的蔬菜种植,而是将蔬菜种植与生态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④分析:
本题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可根据“科技”“收购”“品牌”“生态观光”关键词,归纳出经济生活道理。答案:寿光发展绿色现代农业的举措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寿光始终把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国产蔬菜种子,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占到70%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形成竞争优势寿光收购外国著名种业公司的股份,并吸引多家国外种业公司落户当地②积极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寿光高度重视“寿光蔬菜”的品牌价值,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把控质量,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无缝隙检测,努力生产绿色放心菜③品牌是无形资产,依靠质量和管理,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才能树立信誉和形象寿光不满足于传统的蔬菜种植,而是将蔬菜种植与生态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法指导(1)设问方式:这类题目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或“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怎样体现”“如何反映”等字眼。(2)解题思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于材料的每一句话。并且将对材料的分析与教材内容进行联系。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须注意分清主次;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3)答案形式:①“材料”体现“理论”(详细表述对应理论);②对应理论详细表述,“材料”体现“理论”(概括性的指出)。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如经济、哲学、政治、文化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哲学、政治、文化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作出简要罗列。题型方法一(是什么)2如何做好“依据”类主观题典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分析:
本题以文化遗产的种类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背景材料,考查理解和调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注意答题角度“矛盾的知识”,同时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概括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建议并阐述依据。比如“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出发采取不同方式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答案: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方法指导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解题方法:
第一类: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等。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把唯物辩证法分解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如果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果材料描述的是把某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则涉及抓主要矛盾。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第二类: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以及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题型方法一(是什么)3如何做好意义类主观题典题分析
(2013·四川卷)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T市进行上述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分析:
第(1)问首先从设问中可以确定答题的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容。其次认真阅读材料,将T市采取的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对照组织答案即可。
第(2)问要求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回答,范围较广不容易确定答题知识点,但对于“意义、必要性”类的设问可以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政府”“中国共产党”等几个角度去考虑,这样不容易遗漏知识点。答案:
(1)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②有利于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④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法指导
(1)锁定主体(对谁有意义)。分析设问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稳层施工劳务合同范文
- 酒店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服务合同
- 轮椅生产销售合同
- 酒类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造纸厂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生物医药研发基地2024年建设合同
- 车险置换服务合同范文
- 车辆租赁物流合同范文
- 中央空调维护合同(2024年版)
- 汽车陪练简单的合同
- 海洋平台深水管道高效保温技术
- 《新疆大学版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
- 充电桩维保投标方案
- 《如何写文献综述》课件
- 肛瘘LIFT术式介绍
- 通过《古文观止》选读了解古代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 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
- 职业生涯规划(图文)课件
- 2024版国开电大专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在线形考(形考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 中外园林史第七章-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