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陬市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出龙门山王飞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气中似乎又隐约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即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尘埃。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寺里“住”着卢舍那大佛。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一只耳朵就长达两米。卢舍那是佛的报身像,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卢舍那大佛的双眼向下俯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都感觉与她的目光恰好交汇,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卢舍那的美丽无以伦比,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①那极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都会显得平淡而苍白,一双微笑的慧眼,直将你逼到心灵的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在这样的微笑面前,蒙娜丽莎也要退而却步。今天的雕艺师提到唐代的圆刀刻法,往往会说到佛像衣纹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满了雄壮的气势和奔放的力量。这些都是卢舍那大佛最显著的艺术价值。被雕刻、被信仰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像石,②慈祥而自信地微笑着,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上世纪初,一些来到中国的西方探险家、汉学家却虚怀若谷、独具慧眼,他们用文化比较的思维,发现了龙门的雕塑之美。瑞典汉学家喜龙仁拿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和中国的佛像作比较。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几乎没有个性,也没有显示出任何用力的地方和任何欲求。主题的内在蕴涵显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这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着,并且感染着观者。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虽然把个性的刻画推得那么远,其实那只不过是生命渊泽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沦”。在喜龙仁的眼里,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因此,喜龙仁堪称卢舍那大佛的“知音”。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卢舍那在颤粟,承受着劫后余生;伊河默默流淌,如同长泪一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人普爱伦来到龙门石窟,在宾阳中洞发现了两幅浮雕。到北京后,普爱伦找到古董商行的岳彬。于是岳彬找人进行盗凿。浮雕凿下来后,都是碎块,他们将其运到北京。经过拼接,这些浮雕被运往美国。浮雕在美国展出时,已经是千疮百孔。身首异处的佛像浸透了泪水,这些飘零在异国的艺术珍品总让人记起国家在贫弱时被欺凌掠夺的耻辱。盛唐是所有炎黄子孙乃至东方世界求远的骄傲,但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就给其画上了句号。站在诗人中间的一代女生武则天,其风流也被雨打风吹去。只有卢舍那始终坐在龙门的高山上禅定.一轮皎然的明月从卢舍那大佛的头项升起采了,龙门像莲花般洁白,伊河的水漾着两岸入画的山景,③那个感动了世界的卢舍那大佛的笑在月色里依然迷人。(有删减)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伊河、龙门,再写龙门石窟群像,然后才呈现卢舍那大佛雕像,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突出卢舍那大佛的重要地位。B.文章第一段写到伊河以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其实这是作者心态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对龙门石窟艺术珍品的敬畏之情。C.文中“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华山河的奇异。D.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5.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文中三处(序号①②③加点处)写到了卢舍那大佛的笑,试结合全文,分别探析这三处“笑”的意蕴。参考答案:4.D
5.①通过普爱伦事件,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②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③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无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痛心。
6.①卢舍那大佛包容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无数名利权势的争端纷扰随岁月而流逝。②卢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的象征。③繁盛的朝代和权倾一时的皇帝化为历史烟尘,但静穆与内在和谐的卢舍那大佛却永恒地留在人间。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项考核情感,CD项考核手法,其中D项,“是为了突出卢舍那大佛雕像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丈艺复兴时期的雕刻”错,应是喜龙仁认为卢舍那大佛雕像在某个角度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龙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和卢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较,是为了印证龙门的雕塑之美。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答出“文中写普爱伦盗佛的事件,的作用”,注意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所有的内容都指向“神”即文章的主题,此文主要写“龙门石窟”,因此这一情节从内容上“侧面衬托出龙门石窟艺术品的珍贵价值;点明龙门的劫难是民族劫难的一个缩影,反思历史,引人思考”。从情感的角度“表达了对珍贵文物被欺凌掠夺的无限愤慨以及被摧毁得千疮百孔的痛心”。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情节的内容,要求回答写“大佛的笑的意蕴”,首先找到文章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意蕴,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概括第一点;根据“那神态几乎就是情满中华的盛唐气象”概括第二点;根据“龙门的佛雕洞悉了世间的一切喜乐悲苦,无论它们的外部表情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出其静穆与内在的和谐”概括第三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鲁迅先生曾言:“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这一论断,概括了历代美学家对于美的共同看法: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美是人在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诞生的,人是这一审美关系的主体。“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②人何以会成为“世界的美”?这就涉及人的本质问题。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为有意识,人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认识作为客体的对象,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种种关系。这些关系,有的是实用性的,意在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有的是伦理性的,意在满足群体的社会需要,如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等等。这些关系,都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显得不自由。而审美关系则超越了这些关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了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主体对客体没有实际利害的要求,只是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美就诞生在这种自由性的审美关系之中。③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当人尚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还未能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当人还是不自由的时候,他即便有了意识,也还不能审美。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其原因就在于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物的商人在美丽的景色和具有审美特质的矿物面前未能建立自由性的审美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美虽然产生于人与现实的关系之中,但它却超越了这个关系,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④从人类的精神发生史来看,人类的意识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了“类”的意识,在社会规范和公共意志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在史前时代,在人的生存理解与艺术想象的客观化之间,更多地凸现出群体性的甚或社会性的精神意志,个人所能拥有的精神空间是极为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史前艺术显现出来的人类情感或想象,是群体性的情感和想象。即使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科学和原始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集体性力量还是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正因为史前时代的艺术制作潜藏着鲜明的群体性倾向,所以,史前艺术的社会属性是不言而喻的。格罗塞说:“无论什么时代还是什么民族,艺术都是社会的表现。”这就是说,美不仅不是自然的现象,而且也不是个人的现象,而是作为社会的人才具有的社会现象。⑤总之,美之所以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作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并成为“世界的美”。(摘编自蒋孔阳《美学原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鲁迅先生的论断强调了人在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B.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与其建立了种种关系,并且在建立这些关系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C.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的人,即使有了意识也没有审美能力,美能让他们摆脱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而获得审美愉悦。D.史前时代的艺术美带有鲜明的群体性倾向,这和人类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建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密切相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由鲁迅的话引出论点,然后从人的本质、人类的精神发生史两个角度阐述“世界的美”在于人的原因。B.②③两段是递进关系:先分析了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建立的种种关系,后阐述了人的自由性和产生美的关系。C.文章引用马克思和格罗塞关于美的论述,论证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观点。引用名人的话增强了说服力。D.第⑤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美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的原因,并且呼应文章开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为动植物也有像人一样的美感,或者到人类出现之前的历史中去寻找美,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美是对人而言的。B.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物的商人没有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景色的美丽或矿物的美丽会无动于衷。C.我们欣赏史前艺术,如果试图从史前艺术中寻找作者个人的情感寄托,寻找作者个人的精神空间,那是极难做到的。D.新石器时代,原始科学和原始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依然没有个人的艺术创作,因为集体性力量还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参考答案:1.A
2.C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建立的关系有强制性的不自由关系、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只有在非强制性的自由关系中,人类才会“获得了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C项“美能让他们摆脱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而获得审美愉悦”错,原文是说“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应指物质性的需求,同时,尚处在动物式的自由生命状态的人没有审美能力,既然没有审美能力,美也就不可能帮助他们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项“这和人类……密切相关”错,史前时代的艺术美带有鲜明的群体性倾向和人类不断加强“类”的意识有关。故选A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引用马克思和格罗塞关于美的论述,论证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观点”错,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证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观点,而引用格罗塞的话则论证了“美是社会现象”的观点。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没有个人的艺术创作”推断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即使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科学和原始宗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人类精神活动中的集体性力量还是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梦里不知身是客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虽然赛珍珠被称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
B.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代,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
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D.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E.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2)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
(4)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1)(5分)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B不给分。(C过于绝对,遗漏“几乎”。B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A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答出三点即给满分)(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4)赛珍珠在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以上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参考答案:10.A
11.D
12.B
13.(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急速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鹏”“江西”“世宁家人”等即可做出判断。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归纳概括。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补充主语“胡世宁”;“道”,取道;“急”,猛烈;“画”,策划。第二句得分点:“与”,介词,跟、同;“语”,说话;“呐”,嘴笨;“及”,等到;“援据”,援引、引证;“窾会”,要害。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被任命为德安推官。岐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急速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请)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得以逃脱到了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起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和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九年(1530)秋天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端敏。5.课外文言文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遂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东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参考答案:14.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度:推测。15.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B项第一个“那么”,连词;第二个“则”,转折连词。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16.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6.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众素狂易
易:轻视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修补 D.彼惩嘉山之败 惩:忌惮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3分)(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4分)
参考答案:
【附文言文翻译】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真理是灿烂的,只要给它一个罅隙,就会照亮整个田野。
参考答案:
8.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参考答案: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6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表类的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应根据图表的框架结构,按照合理顺序进行概述。例如,可以按先从“框架”最底部的“春游分五组”说起的先总后分顺序,也可按先从“框架”上部的“人人参与”等项目说起的先分后总的顺序。图表在“春游分5组”这个大圆圈下分为“小组”和“班级”两个中圆圈,然后这两个中圆圈又分别包括“物品准备”“人人参与”“组长协调”和“美食评比”“游艺活动”几个小圆圈。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75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春游活动,然后讲春游的分组情况及其他要求。【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图表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答题技巧: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例如本题中的词语“物品准备”“人人参与”“组长协调”和“美食评比”“游艺活动”等。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音乐图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篮球基本技术与裁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珠宝首饰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热力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国际商务沟通》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电竞解说能力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安全头盔课件下载
- 《报关与报检实务》课件
- 广东白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波浪发电商业计划书
- 咖啡厅店面转让协议书
- 《中国肾性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课件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鲜奶购销合同模板
- 申论公务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DB4101T 9.1-2023 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2024-2030年中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竞争策略及投资模式分析报告
- 2024年加油站场地出租协议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