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城关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西游记》,别样的经典①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②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准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③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④《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节选自《西游记〈前言〉》)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D.《西游记》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了人的战斗精神。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传统积累型小说的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B.孙悟空的魅力在于他的改邪归正而不在于他的妖气,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这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的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B.《西游记》不认同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体现了吴承恩颠覆传统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对神与魔一视同仁。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D.中国小说之所以极少出现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因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参考答案:1.B
2.D
3.D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累型小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属于“无中生有”。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说;B项,“孙悟空的魅力在于他的改邪归正而不在于他的妖气”错误;C项,“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说法绝对。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句子的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强拉因果。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验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C.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要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的情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B.首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生态伦理思想”,尾段论证“生态伦理实践”。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参考答案:1.C
2.D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第二段说“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两者比较,并不是说孔子“缺少理性”。属曲解文意。B项,“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项,“消极”原文无此意。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各自完备”错误。本文主要是通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的言论,从而得出他们共同的比较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曲解文意,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孟子认为造成““无物不消”的后果”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而非“连续消费”。故选D。【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心的猎枪马海霞爷爷的果园里有三间石头屋,是爷爷亲手盖的,夏天住在里面凉飕飕的,不用扇扇子也感觉舒适惬意。我和哥哥可以随便在果园里玩耍,随便摘园子里的水果,但唯独不能动爷爷石屋北墙上挂着的那支猎枪。爷爷发话了,谁要动那支猎枪一个手指头,就把谁的屁股打开花,还要把他撵出果园,永远不许再踏进果园半步。从小我就知道,猎枪除了爷爷能背在肩上,谁也不能碰,连父亲也没这个特权。爷爷说,猎枪有灵性,跟着他几十年了,只有他懂它,外人乱碰容易走火,伤到自己,伤到别人,都是灾难。我喜欢爷爷背起猎枪的样子,像个战场上的英雄,但村里人都笑话爷爷:背了一辈子枪,枪法却像瓜地里进了雨水的西瓜,时间越久越烂。这话不假,爷爷枪法不准,十足的不准,他天天背着猎枪在果园里找兔子打,但从未打到过一只。邻居李大爷,背着猎枪出去俩小时,回来枪杆子上就挑着几只野兔,在那个一年吃不上几顿肉的年代,李大爷家的孩子们着实让小伙伴们羡慕,他们隔三岔五就能开荤,吃到兔肉。偶尔李大爷路过我家门口,也会虚让一下:“送给你家一只兔子吧,等你爷爷打到兔子,估计得下辈子,哈哈哈……”听到此话,我把冒出喉咙的哈喇子用力吞咽下去,边关大门边说:“不要,俺不吃兔肉,奶奶说吃了兔肉会长兔唇的。”李大爷的几个孩子一年吃的兔肉数也数不过来,他们的嘴唇也没裂出豁子来,倒是兔肉的香味儿飘到我家,馋得我使劲儿咬着嘴唇,嘴唇都被咬得干裂蜕皮,有时肿了,像个兔子嘴,难看死了。我央求爷爷,下次发现兔子了,一定瞄准了再打,别再让兔子跑了。爷爷抽了一口烟,悠悠地说,可能我眼花了,瞄不准了。李大爷听到这话儿,乐得眼泪都下来了,他打趣爷爷说,老马头,我是指哪打哪,你是打哪指哪,咳,知道为何你家果园小毛贼少吗,就是怕你的烂枪法,打兔子不成再误伤到了人。爷爷嘿嘿笑着说,我这枪法不准的名声都是你喊出去的吧?李大爷哼了一声,扭头便走了。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巡园,远远看到一个妇人在偷摘我家桃子,我刚要出声喊她住手,爷爷一把捂住我的嘴,拉着我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待妇人走后才将我拉出。我问爷爷,为何不呵斥偷果贼,还要躲在一旁,看着她偷?爷爷说,一个妇道人家,可能家里困难才冒险来偷的,几个桃子值不了多少钱,咱若当场逮住她,她一定害怕,再把她吓出个病来,咱良心上过意不去。后来,派出所要求村民上交猎枪,李大爷的猎枪被没收了,他再也不能打兔子了。过了几日,他见爷爷的猎枪没上交,便向派出所举报了爷爷。那天派出所的民警来果园里找爷爷,爷爷亲手摘下挂在北墙上的猎枪递给民警,民警看了看,又还给了爷爷。原来爷爷那支猎枪是假的,怪不得爷爷一辈子没打死过一只兔子呢。问爷爷为何背着假枪巡园呢,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前世道乱,果园没少被贼偷,他自己做了一支假枪,故意传出枪法不准的名声,果园里贼果然少了不少。用李大爷的话说,枪法不准比枪法准更吓人呢。那些贼人知道了,才不会为了仨瓜俩枣提心吊胆的,害怕爷爷打兔子时误伤了自己呢。爷爷说,也有人胆子肥,他巡园子时发现有人偷果子,但他不会明喊抓贼呀,他每次都自言自语,声东击西说,娃呀,前面有只兔子,别动,我瞄准了哈。小毛贼听到便撒丫子跑了。爷爷的猎枪永远不会走火,但却一直走心。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爷爷背起猎枪的样子,像个战场上的英雄”这句话显示了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和村里人都笑话爷爷枪法很烂形成对比。B.李大爷的言行衬托了爷爷的形象。李大爷枪法准,但爱炫耀,他假意要给“我”家一只兔子,其实是为了炫耀自己,嘲笑爷爷的枪法。C.“奶奶说吃了兔肉会长兔唇的”,“我”说这一句话反映出“我”的复杂心理,“我”想吃兔肉但又反感李大爷,为了维护自尊便如此说。D.妇人因为家里贫困才出来偷桃子,这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情况,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的形象特点。8.小说最后揭示了“猎枪是假的”这一真相,这一结局在前文有哪些伏笔?9.爷爷的“走心”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D
8.①除他自己外,爷爷不允许任何人动他的猎枪。②爷爷天天在果园里找兔子打,竟然从未打死过一只兔子③派出所要求村民上交猎枪,但爷爷并没有去上交。
9.①爷爷造了一把假猎枪,并设计了自己枪法很烂的局,用以吓唬进果园偷果子的贼,表现了爷爷善良、宽广的胸怀,这是“走心”的表现。②爷爷拉着“我”躲起来,放走了偷果子的妇人,表现了爷爷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的无私情怀,这是“走心”的表现。③爷爷从不打兔子,表现了爷爷善待每一个生命的大爱情怀,这也是“走心”的表现。【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妇人因为家里贫困才出来偷桃子”理解有误;“这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情况”也于文无据。结合“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巡园”“爷爷说,一个妇道人家,可能家里困难才冒险来偷的,几个桃子值不了多少钱,咱若当场逮住她,她一定害怕,再把她吓出个病来,咱良心上过意不去”“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前世道乱,果园没少被贼偷”分析,妇人因为家里贫困才出来偷桃子,“这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情况”错误。故选D。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最后揭示了‘猎枪是假的’这一真相,这一结局在前文有哪些伏笔”,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结合“但唯独不能动爷爷石屋北墙上挂着的那支猎枪”“猎枪除了爷爷能背在肩上,谁也不能碰,连父亲也没这个特权”“爷爷枪法不准,十足的不准,他天天背着猎枪在果园里找兔子打,但从未打到过一只”“后来,派出所要求村民上交猎枪……他见爷爷的猎枪没上交,便向派出所举报了爷爷”等分析概括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爷爷的“走心”的具体表现,结合“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前世道乱,果园没少被贼偷,他自己做了一支假枪,故意传出枪法不准的名声,果园里贼果然少了不少”分析,爷爷造了一把假猎枪,并设计了自己枪法很烂的局,表现了爷爷善良、宽广的胸怀。结合“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巡园,远远看到一个妇人在偷摘我家桃子,我刚要出声喊她住手,爷爷一把捂住我的嘴……几个桃子值不了多少钱,咱若当场逮住她,她一定害怕,再把她吓出个病来,咱良心上过意不去”分析,爷爷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这是“走心”的表现。结合“爷爷枪法不准,十足的不准,他天天背着猎枪在果园里找兔子打,但从未打到过一只”“爷爷抽了一口烟,悠悠地说,可能我眼花了,瞄不准了”“怪不得爷爷一辈子没打死过一只兔子呢”等分析,爷爷从不打兔子,表现了爷爷善待每一个生命的大爱情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袁术字公路,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馀从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①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②,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兴平二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选自《三国志》,有删节)[注]①乂(yì):有才能的人。②慝(tè):邪恶。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
会:恰巧
B.百姓苦之
苦:以……为苦C.兼智勇者卒受其归
卒:士兵
D.信有征矣
征:预兆,迹象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群雄争而取之
吾尝跂而望矣
B.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
其可怪也欤C.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洎牧以谗诛
D.将归帝号于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②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③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 ④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僭号⑤后宫数百皆服绮縠 ⑥欲至青州从袁谭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袁绍曾与曹操联合攻打袁术,但袁术仍对袁绍心存幻想,在走投无路时,打算投奔袁绍的儿子袁谭。B.陈珪是袁术年轻时交游的朋友,袁术希望他来帮助自己;陈珪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拒绝了袁术的请求。C.袁术大会群臣,说出称帝的想法。阎象认为他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劝他不可急躁,过一段时间再说。D.袁术在生活上奢侈无度,在政治上缺乏眼光,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部下都拒绝接纳他。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5分)
(2)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5分)
参考答案:9.C(卒:终于)10.A(A连词,表修饰。B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句中语气词。C介词,用;介词,因为。D介词,可译作“给”;介词,在)11.C(①是为了避祸而逃③是为了笼络人才的做法⑥是失败之后的行为)12.C(阎象没有劝袁术过一段时间称帝的意思)13.(1)过去秦朝末世,皇帝肆意残暴,为所欲为,虐政遍布天下,老百姓遭受痛苦,不堪忍受,所以才土崩瓦解。(5分)(2)如今刘氏微弱,天下动荡不安。我家四代都是公卿宰辅,百姓归心,我想顺应天命民心(称帝),各位的意见怎么样?(5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狄仁杰二三事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成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日:“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罐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日:“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①,徒、流及死,俱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日:“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选白《大唐新语》)
【注释】①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本惊谢曰
谢:道歉,致歉
B.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绳:捆绑,制裁
C.仁杰按之,请付法
按:按下,镇压
D.由是朝廷肃然
肃:庄严,有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官府来查案时,众人争相回答申辩,唯独狄,杰白顾看书,不理睬公人,被责问时巧妙应对,因此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
B.将军权善才将犯法的飞骑兵捉拿起来,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陷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就在侍中张文璀挥动笏板执行行刑命令的紧急时刻,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谏劝,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要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5分)
(2)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5分)参考答案:4.C【解题思路】C项“按”意为“审查”。5.C【解题思路】断句的前提是粗通文意。该处上文说的是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而胡作非为,狄仁杰要求依法处置。此处的“高宗特原之”刚好与上文的“仁杰按之”相对。狄仁杰就极力争辩,认为这个人虽然是人才,但朝廷也不缺少这样的人才,更不能因为这一人而玷污法律。断句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具有标志意义的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6.D【解题思路】A项说“因此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不正确,下文的“以资授汴州判佐”是说狄仁杰通过朝廷的考试(明经科考试及第)获得了任官的资格,与上文这件事无必然因果关系。B项说“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审判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C项“侍中张文瓘发出命令行刑的紧急时刻”理解错误,张文瓘是挥动笏板命令狄仁杰出去。7.(1)当县里的官吏前来查案时,众人都过来应答申辩,唯独狄仁杰一动不动地坐着看书(不理睬公人)。(5分)(“诘”“咸”“对”各1分,整体句意2分)(2)法律既然没有长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后半句也可译为“那么天下人究竟该怎么守法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5分)(“恒”“万方”“措”各1分,整体句意2分)【参考译文】狄仁杰还是儿童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当县里的官吏前来查案时,众人都过来应答申辩,唯独狄仁杰坚持自己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时,他说:“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以此资格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所谓‘河曲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宝’。”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的别墅里面,狄仁杰到了山西中部榆次赴任,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去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似有所感,他对左右随从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就挨着这白云的下面啊。”伫立在山上悲伤地哭泣,很久很久,等到云飘远了他才走。权善才在唐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值宿警卫(值宿,整天整夜地值班),有飞骑兵前来犯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于是多次请拜见高宗,他先痛哭流泪似乎情难自禁(胜,经得起),诉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听了之后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而不至处死。高宗大为恼怒,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罢了。为什么要因为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权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感到不孝,因此才至于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权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hù大臣上朝用的手板)板命令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牵裾(jǖ衣服的后襟)苦谏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实在是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之上(令天下共守),服劳役刑、流放刑,直到死刑,都有具体量刑的等级次序,哪里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却特意命令要赐给他死刑的呢?法律既然没有长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这才打消了(要杀掉权善才的)念头,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大臣把这件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因此就任命他担任侍御史。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中王本立倚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胡作非为,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英才,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可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您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
(1)解释融点的词。(每词l分,共2分)
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质: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
(2)请根据上文,解释成语“三人成虎”的意思。(2分)参考答案:11.(4分)(1)做人质
距离
(各1分)(2)比喻谣言和讹传广为散播,就能使人们把它们当事实。【意思对即可,2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制订几条标准那么简单。B.《世纪钟声》完全是纪实笔法,作者李民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写才能够展其才华,尽其异想。C.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你认为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D.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小白菜”换了至少10批以上,绿白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蔬菜买卖合同范本
- 2025施工现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合同书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办学许可证转让及人才培养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小型水库防洪减灾能力提升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国土绿化行动-乡土树苗采购与生态修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沟清理与排水设施智能化改造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意办公场地租赁与设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租赁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作合同2篇
- 2025工厂生产承包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公厕节能照明系统承包施工合同范本3篇
- 城市燃气管网改造合同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三思想政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水电站建筑物》课件
- 9-XX人民医院样本外送检测管理制度(试行)
- 场地硬化合同范文
- 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教案
- 2024北京市公安局平谷分局勤务辅警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资料
- 刑事诉讼法综合实训报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即景》作文500字【9篇】
-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