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观音堂卫生院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普遍D.小农经济稳定参考答案:C据材料信息可知强调的是土地方面的措施,与君主加强无关,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可知土地买卖不是流民问题,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沼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信息可知反映了当时土地兼并普遍,阶级矛盾激化,故C项正确;当时土地兼并普遍,威胁到小农经济的稳定,故D项排除。2.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画面反映南宋商业的凋敝
B.商业发展影响宫廷画家创作C.风俗画只在宋朝民间流行
D.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参考答案:B题干提供的时间是南宋,南宋的商业比较发达,画面也反映不出南宋商业的凋敝,故A项错误;这是一幅风俗画《货郎图》,可以反映出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幅画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故B项正确;据材料“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可知风俗画不只在宋朝民间流行,故C项错误;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不是风俗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3.《论语》中记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二代指西周和春秋
B.孔子赞同西周的分封制C.孔子欣赏西周的礼乐制度
D.孔子主张全面退回到西周参考答案:C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参考答案:A略5.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地区重庆成都贵阳贷款额(元)300万200万100万A.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D.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参考答案:A抗日战争。本题考察的是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重庆国民政府”可以判读出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中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重视百姓的生活,BC项不符合题意;D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所以答案选A。6.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958担,1853年为788127担,1860年达到910638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B.日益卷入国际市场C.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茶叶产量急剧增加参考答案:B【详解】从1843年到1860年,全国的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六七十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产量急剧增加的结论无从得出,故排除D项。7.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清时期翻泽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参考答案:A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参考答案:B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张学习西方,以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B。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④探索民主共和之路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参考答案:C略10.“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将“奇谈”变为“事实”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建立参考答案:C11.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参考答案:B12.“以为不要城市T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参考答案:A13.《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中记述:“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扰;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这段史料A.印证了开平矿务局官商合办的原因B.揭露了开平矿务局官办的弊端C.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步展维艰的现状D.阐明了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参考答案:C题干所述开平矿务局为官督商办而非官商合办的原因,所以AB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由“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可知C反映了现实,故选C;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是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故D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14.2009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胜利进军的最后阶段参考答案:C1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参考答案:C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无力购买轿车,社会需求量很小,(即使大量生产,私人也无力购买。
16.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参考答案:A17.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豪放雄壮”的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豪放雄壮”并结合所学可知,辛弃疾属于豪放派,故B项正确;李清照、柳永属于婉约派,故AC两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的曲作家,不是宋朝的词人,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豪放雄壮”。1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参考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重视祭祀的信息,故A排除。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仍然从属于以农为本,故C排除。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以农为本19.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民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参考答案:C20.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说明①正确;中国是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不能说明②正确;1899年发生在戊戌变法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③错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说明中外交流加强,世界市场的发展,④正确。故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21.《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参考答案:A22.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参考答案:B23.近代中国国民党曾经发表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该宣言发表的历史阶段应该是A.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B.国民大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参考答案:B24.《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A.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B.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C.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D.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根据题意可知,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必然是不同的,故排除B项;马克思是拒绝立即实行,而不是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D项。根据“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可知马恩主张革命任务要分两步完成,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把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并不是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25.如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B.美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C.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D.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柱状图不能体现该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发达国家爆发,根据柱状图美国的外贸不断发展并超越英国,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英美两国的信息,不能断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者发展最快,故C项错误;根据柱状图,英国外贸持续增加,不能体现出经济衰退,故D项错误。
26.《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a教会和封建御用文人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达尔文的学说违背历史传统
B.当时欧洲人愚昧无知C.神权统治根基受到沉重打击
D.教会反动势力的强大参考答案:C2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D.墨家参考答案:B考查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这属于法家思想。故应选B。28.如图所示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柬埔寨”“越南”都属于印度支那地区,中国、苏联、法国和英国都是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万隆会议上,而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材料中有英国和法国,故A项错误;不结盟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材料中有英国、法国和苏联,故B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周恩来并未参加,故D项错误。29.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参考答案:A30.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由题干数字“195市亩”和“31市亩”,可说明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为精耕细作,土地多了耕作不过来,从而也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规模比较小。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我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名师点睛】古代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有:1、生产工具的进步,商周时期主要是石器,但是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战国的到普遍的应用;此外,犁耕技术也不断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如漕渠、白渠、都江堰等。3、技术的不断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的完善。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周朝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材料二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好的东西“拿来”。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材料三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理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们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的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材料四
二战后,一些公司创办了包办旅游。今天,中产阶级游客、新时代游客、生态型游客忙着在这个行星上走来走去,旅游和观光已成为最大的产业,个人财富的增加和更加高效的交通工具为其发展提供支撑。1996年,全球旅游业总产值是3.6万亿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7%,它还为2.55亿人提供了工作。这也导致了大众化旅游发展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有时会引起东道国文化传统戏剧性、无法挽回的变化。(1)材料一中的“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当时在协调社会成员关系方面各有哪些代表性特征?(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6分)(4)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跨文化的旅行”的主要因素。(4分)你是如何看待“跨文化的旅行”的?(3分)参考答案:(1)(6分)地中海文明:提倡公民的民主平等,直接参与政治;把外邦人、妇女、奴隶等排除在外。东方文明:孔子提出仁和礼,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2)(6分)物的部分: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等。心物结合的部分: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心的部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3)(6分)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举官员的科举制度。(4)因素: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个人财富的增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4分)认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同时又冲击了当地传统文化(或不利于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3分)32.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年巨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3分)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3分)(2)成效: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2分)(3)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3分)原因:战争。(1分)(4)应对:顺应潮流;保持民族独立。(2分)本题意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内容进行归纳,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分析第一个原因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分析第二个原因为列强的入侵;由“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分析第三个原因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效是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小问中的“革命”之后指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之后也就是1911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实业救国;由材料“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分析其因素为技术设备先进;最后结合30年代时代背景,分析其因素为当时国民政府正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第(4)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作答。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历史机遇延误论”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历史机遇延误说”错失两次机遇论是正确的。(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西学东渐,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示例二论题:“历史机遇延误说”错失两次机遇论不成立。(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阐述: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详解】阅读材料,提出论题:“历史机遇延误说”错失两次机遇论是正确的。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同意这一观点。阐述:结合所学明朝中后期是时代背景,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文化兴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出现、西学东渐等说明出现近代化趋势,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失去了一次近代化机遇。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封建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