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盖村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C.第三世界尚未兴起

D.美苏军事政治力量形成抗衡参考答案:D2.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其时代背景是A.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

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参考答案:A3.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是右图的一个典型特征,这幅图属于

A.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

B.浪漫主义美术作品C.现实主义美术作品D.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参考答案:D4.康熙帝为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定“三藩”

②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参考答案:C5.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参考答案:C6.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②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废除了素丹制度,结束了帝制③凯末尔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④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7.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这一成就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D.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D8.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

A.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B.大量工人失业,破坏了消费能力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

D.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参考答案:A9.二战后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略10.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参考答案:C11.“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反对君主专制B.否定教皇权威C.肯定人和人性

D.提倡因信称义参考答案:C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④立足于中国国情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邓小平最早提出和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者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对中国革命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13.梭伦改革的目的是A、缓和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参考答案:A

考察梭伦改革的目的。梭伦改革的直接目的是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是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故应选A。14.“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参考答案:B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可知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B正确。15.互联网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面三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互联网()A.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书 B.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C.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D.推动了“新经济”的产生参考答案:考点:8A: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以MSN、QQ、微信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信息技术发展知识点的掌握.解答:由材料,图片中的几款信息传播、交流工具,其改变了以往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掌握:信息时代的影响包含:一是互联网提供文件传输,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二是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三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生活.16.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是A.自由B.民主C.科学D.理性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理论是理性主义,故选D。自由、民主和科学虽都是启蒙思想的内容,但都不是核心,排除ABC。17.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B.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C.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D.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墙是在都邑周围建起的用于防御的障碍性建筑,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说明王都实力强大,不用担心外来进攻,体现了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故答案为C项。A项,商周时期属于奴隶制社会,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是在秦朝,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经济技术条件限制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8.1928年,斯大林提出了著名的“贡税论”。他认为农业集体化可以为工业化取得足够的资金,而且将使苏联农业“一日千里地推进”。斯大林的上述观点A.客观反映了苏联经济状况B.突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C.意在提高苏联农业产量D.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服务的,故B项正确;材料所体现的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客观,苏联的农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排除A项;斯大林的意图是进行工业化建设,而不是发展农业,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在很多做法上是相反的,斯大林模式的开展,也就意味着新经济政策的停止,故D项错误。19.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决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下列属于联合国与国联不同点的是(

)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强调大国一致原则③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2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参考答案:D21.下列各项属于洋务派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D“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参考答案:B22.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参考答案:C23.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现象,是资本主义陷入全面危机的产物。它与美国、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建立极权统治②对外争夺殖民地③强化思想文化控制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掌握了不论是法西斯国家还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外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市场,据此可以排除②,从而排除A、B、D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2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物欲是人心之弊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参考答案:C25.“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参考答案:B26.图2—1为我国古代某文物图片,图中文字

()A.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B.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是最早的全国统一标准字体D.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参考答案:C考查古代的汉字。依据所学,图片的字体是小篆,是秦朝统一全国后的标准字体。分析选项,A项应该为甲骨文;B项隶书是在秦朝时出现,晚于小篆;D项说法错误,小篆的实用性较差。故应选C。27.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参考答案:C28.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用革命的手段结束帝国主义战争C.使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参考答案:C2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B.由先进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传播C.由俄国传入中国

D.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参考答案:D30.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主要是()A.民间的歌谣B.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C.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D.宫廷祭祀时演唱的赞歌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

“百日维新”清末“新政”

甲午战后,列强纷至沓来,光绪痛感国事危艰,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画上了黑色休止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设立制度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机构,编制预算决算。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军。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建立法律制度等。

庚子国变后,慈禧太后恐民心丧失,统治难以为继,于1901年1月,颁布上谕,实行改革。五大臣出洋、仿行立宪、皇族内阁接踵而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政终究“花开不复久”,走到了尽头。“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整顿吏治。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厂,承认私人财产合法。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革军制。废除科举,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颁行癸卯学制。编纂新法典,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效西方建立司法制度。从材料中提取“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论题1: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都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阐述:甲午战后,列强对华加大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采取了降俸、增加商税的措施,但官员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激化。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烧伤抢掠,罪恶累累,民族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反清情绪高涨。总结:统治危机带来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论题2:清末新政是百日维新的继承与发展(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成为戊戌变法遗嘱的执行者)。阐述:清末被迫推行的“新政”,其改革举措远比“百日维新”范围广泛、更有力度;在政治制度层面,从“改官制”扩展到“预备立宪”;在经济制度层面,从奖励农工商业,扩展到试图确立以个人为本位的财产权制度;在军事制度层面,从编练新式陆军,扩展到确立近代军制;在文教制度层面,从设立学堂,改革科举,扩展到废除科举,建立近代学制;在司法制度方面,从建立法律制度,扩展到建立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总结:清末新政是戊戌变法的具体化和实践,符合社会需要和历史潮流的举措,必将被历史继承。论题3:百日维新与清末新政均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阐述:政治上,两者都是想与世界接轨,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两者都在政府层面允许乃至奖励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新军;文教上,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步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轨道;司法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法律制度,尝试建立法制化国家。总结:国家体制的近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方向。论题4:清末新政比百日维新影响更为深远。阐述:百日维新仅推行了103天,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外,其他措施尽被废除,加之办法措施过多、过急,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清末新政历时10年之久,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统治集团的大力推动和足够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其他答案,符合逻辑和史实,亦可。)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主要围绕“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互关联”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二者在背景上的相同之处、二者在主要内容上的相同之处等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亦可。32.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8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6分)参考答案:【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2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2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2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2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分)【试题分析】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康有为与严复的思想。本题以思想的交融与解放为主题切入、以主要思想家为载体考查中外思想发展。(1)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回答要精炼,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2)主要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不要脱离材料而直接回答课本所学知识,这样容易造成所答非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