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西省长治市黄山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选官的方式历经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拨依据顺序正确的是A.孝廉—功绩—才学—门第B.才学—孝廉—门第—功绩C.才学—门第—功绩—孝廉D.功绩—孝廉—门第—才学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军功授爵制是按照功绩作为选官标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是按照才能与品德、出身门弟、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2.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联系史实可知,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应是发生于中共而“二大”之后;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生于全面抗战开始前夕;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发生于五四运动时期;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应出现于1949年之后。故此题应选B项。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参考答案:A鸦片战争。题干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表明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故鸦片战争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4.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诸侯争霸5.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B.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D.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参考答案:D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商品量大增,说明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6.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故答案为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但不符合“最能反映”的要求,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也能体现民主,但同样不符合“最能反映”的要求,排除B项;D项属于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师点睛】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对于此类试题的解答,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7.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都赋予总统(

)A.军队统帅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解散议会权参考答案:A8.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的雅典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C.大革命之前的法国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可知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主义,他们倡导理想,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高潮,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产生,C项正确;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是民主制度的繁荣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时期,理性主义尚未盛行,且当时的日内瓦政教合一,不可能提出“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的思想,B项错误;十月革命爆发于20世纪初,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启蒙思想不符,D项错误。所以选C9.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交通、通讯事业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C.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参考答案:C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C11.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C.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参考答案:B材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情况,无法判断孰弱孰强,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轻视之意,但是后面表明已有准备,所以说“太掉以轻心”显得夸大,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持久战的角度分析各个选项,即可得出最佳选项。12.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和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法国的1875年宪法,在该宪法中总统由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所以错误的是C,ABD是该宪法的意义。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在仿效美国共和政体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国情。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临时约法》A.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B.确立了代议制民主C.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D.给予人民民主权利参考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行政权力。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内阁,形式上虽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它由议会产生并对国会负责,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14.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材料强调天下大事必须由宰相审查成熟以后才施行,否则就需更改,这实际上是阐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体现分割相权,排除D项;理学为宋明时期,排除A项;C项不符合题意。1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以下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宣言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①“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③“先北后南,缓进急战”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参考答案: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①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的宣言;②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③项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④项是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按照时间顺序可知B选项正确。16.2007年1月,罗马利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至此,欧盟成员国数量达到27个,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形成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欧共体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盟成立—欧元诞生B.欧共体建立—欧盟成立—《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元诞生C.欧共体建立—欧元诞生—《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盟成立D.欧共体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元诞生—欧盟成立参考答案:A1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18.历史学家吕思勉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制度史》一书中,将古代中国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下列反映“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B.皇帝制与郡县制C.分封制与郡县制D.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指的是封邦建国时代,而封邦建国就是分封制,因此“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故A项正确;皇帝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是“郡县时代”的政治制度,故BCD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封建时代”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19.读表2,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表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选区议席分配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取消111个议席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取消32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北方郡选区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

A.有利于扩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B.导致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超过了旧贵族C.最终使英国工人阶级获得了充分的选举权D.使英国的政治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参考答案:A20.《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罗斯福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或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 B.《罗斯福就职演说》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参考答案:C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并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遭到了自由主义的反对,故C项正确;“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强化了对市场和投资的控制,故A、B、D三项错误。2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文字“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可知,此大臣赞颂分封制,根据材料文字“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可知,此大臣在阐述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2.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参考答案:D2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24.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参考答案:A略25.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属于孔子观点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克己复礼”

D、“兼相爱、交相利”参考答案:C26.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西域本无此法,及汉通西域,以塞外乏水,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材料所说的井渠是A.战国时期郑国主持开凿而成B.汉代关中农民所创造C.今流行于新疆一带的灌溉工具D.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参考答案:B【详解】郑国主持开凿的是郑国渠,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井渠由关中农民所创造,流传于西域,故选B项;井渠是水利工程,而非灌溉工具,故排除C项;杜诗发明的是鼓风工具水排,故排除D项。27.下图是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A.天赋人权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社会契约参考答案:C美国的国家权力分配原则是三权分立,C正确;A属于伏尔泰思想;B属于英国政体特点;D是卢梭思想。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1)中央和地方: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大州和小州:参议院议员按州分配,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3)南方和北方: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折算。28.以下词组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辽沈开决战

卢沟燃烽火B.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辽沈开决战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辽沈开决战D.辽沈开决战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参考答案:B此题主要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了解。根据所学,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和D;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此时国共处于对峙时期,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国共进行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又爆发国内战争,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一次答案为B。29.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参考答案:B30.《中国的法制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所学知识,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排除B、C;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1999年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故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依法治国的提出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参考答案:考点:E5: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UD:冷战结束.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考查“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的含义;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依据材料二“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可以得出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依据材料二“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可以得出影响是使国际形势紧张,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第一小问的冲突,依据材料三“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结合所学可知,冲突是指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3)本小问的措施,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的措施是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1)原因: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影响:使国际形势紧张,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冲突: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3)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参考答案:(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1)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以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交通革命);由“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得出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2)特征: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由“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可以得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签署”、“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可以得出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去思考原因。具体来说,历史上,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现实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3)解决:可以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得到答案,由材料三中的“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可以得出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材料三中的“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再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可以从各国自己选择发展模式的角度也可以从总体上来看各个模式。具体来说,总体来看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从各国自身对模式的选择来看,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