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炼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A.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B.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D.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能迅速地得到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政治基础。B.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说明文学在当时仍不具备独立地位。C.以曹丕为代表的一批贵族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们刻意作文,诗文从此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和意义。D.“文的自觉”始于魏晋,从此文学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学家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参考答案:1.B

2.B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B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机不是“文学自觉”的体现。由文章最后一段对文学自觉的定义可知,《史记》的创作目的是史学上的研究规律,不是文学自觉。故此题答案是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长久传诵”可知,作者是把功名利禄与优秀的文章进行对比,并不是说写出优秀文章的人一定比做帝王交相的人更有价值。故此题答案为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项,“诗文从此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正确。原文是“确认了文学自身的价值”,原本文学就有价值的,不是此时才开始有。故此题答案为C项。【点睛】第1小题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题目的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及所给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答案。2.阅读题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1)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2)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3)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A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B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C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D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于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选自《纪念刘和珍君》18.文中(1)(2)(3)三处就填写的词语应为

(

)A.竟会竟能竟至

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

D.竟至竟会竟能19.文中“ABCD”四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正确的是

(

)A.至于

而则

倘要

B.至于倘要而则C.至于则而倘要

D.而

至于则倘要20.“真的猛士”指什么人?正确的理解是

(

)A.指真正勇敢的知识分子。B.指真正不怕死的勇士。C.指为革命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人。D.指刘和珍、杨德群等爱国青年。21.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论述刘和珍等人死难的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参考答案:18.B

19.C

20.C

21.A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灯笼陈忠实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明他心里憋着气。“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我给你说了,你给管?”“问你就是想管。”焦发祥肯定说。“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基地,没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不下八回,总说忙,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焦发祥平静地说。“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名为“寻找真理”,实际是喊冤。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打着灯笼大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老婆是个厉害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一趟清水湾。”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的平川,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长从东到西吆喝了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读完文件,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房子卖给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瞅,刘治泰的脸红了,红得像个猪肝。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一抹新绿。夕阳如金。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记。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有删减)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意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B.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插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D.小说中焦发祥书记处理完问题返回时,写到祥和宁静的乡野风光,目的是烘托焦发祥此时的畅快心情,也烘托出焦发祥为官的良好形象。5.小说中村支书刘治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有何内涵?请简要概括。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这种“习惯”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4.B

5.①对百姓,仗势欺人,故意刁难。不给田成山划庄基地,面对田成山的着急,又不拆老房,故意拖延,甚至想卖一笔钱。②对领导,察言观色,为人圆滑。抢在焦发祥书记批评他之前作检讨。

6.这是一种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为官陋习。表现:①先己后人,甚至仗势欺人的为官陋习,如刘治泰先为自己划庄基地,而对同院的田成山却故意刁难。②无视百姓要求的为官陋习,乡政府对田成山反映的问题以忙为借口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③唯上不管下的为官陋习,如杨书记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影响上级,而不是为百姓解决为题。④不实地考察,不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陋习,杨书记处理问题只在田成山身上找原因,而不考虑刘治泰的问题。【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B项,“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错,是村支书刘治泰欺负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刘治泰是村支书,上有镇县级领导,下有本村老百姓。找出文中他怎样面对领导和百姓的相关语言、动作、行为即可分析出他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①对村民田成山,不给划庄基地,“申请庄基地,没批”。面对田成山的着急,又不拆老房,故意拖延,甚至想卖一笔钱:“支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雨天漏得像草筛。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此纯属仗势欺人,故意刁难。②对下来解决问题的焦发祥等领导,随机善于应对。抢在焦发祥书记批评他之前作检讨。他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

可见其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圆滑。【6题详解】本题考察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本题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词语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词语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文中“习惯”是焦发祥对杨书记说的话。后面还有“可怕的习惯”“一种什么习惯呢”等句子。是针对农民田成山的反映的问题没能解决儿说的。问题没解决的根本原因是“领导”眼里没有群众,只有上级领导。这些“领导”包括文中的刘治泰和杨书记。分析这两个人是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怎样对待领导和群众的;怎样处理问题的;即可分析概括出“习惯”的具体表现。【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王忠肃公翱三事①[明]崔铣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②,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①选自《洹词》卷五。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杂感等。王忠肃公翱,永乐进士。颇有政绩,故死后谥号“忠肃”。②以荫入监:荫,上代的余荫;监,监生资格。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B.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C.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D.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文中指调动官职。D.“都御史”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翱烧掉第二个孙子的考卷,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表现了他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B.王翱用器物打伤夫人,导致她离家出走,十几天之后才回到家里,表现了他脾气暴躁易怒的一面。C.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他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参考答案:10.B

11.A

12.B

13.(1)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2)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句中“公”“之”标志性明显,“屡促之”“必如约”句式虽短,成分齐全应断开,排除AD,“告公”“公拆袄”一样句子短成分全,应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错误,掌管科举考试的是礼部。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王翱用器物打伤夫人,导致她离家出走,十几天之后才回到家里”错,原文“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离家不归的是王翱,不是夫人。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登第:考上;岂:怎么;蔽:埋没;寒士:贫苦读书人;心计:心里盘算;特:只不过;阳:名词作状语,表面上。【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王翱是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仲孙靠王翱的关系向秋试主管官要答卷,命题人告诉了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做不能做好的事情,妄求达到你所不能的目的呢?”便撕毁他的答卷烧了。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某个官员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乘(坐)车到朝房去住宿了,十多天以后才回自己的府第。女婿最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太监某人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洒泪送别,赠送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抽泣着说:“这些珠宝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一半为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寻找太监的继承人,找到他的两个侄子。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买房契约,开出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B.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成“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吧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参考答案:10.D

11.B

12.B

13.(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2)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干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试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然后进行断句。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做。“议者以聚敛闻”意思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先排除B.C两项,“弃疾受而藏之”意思完整,可独立成句,再排除A项,故本题应选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这一说法有误,古人习惯以面朝南为尊,左为东,右为西,因此江左,在长江之东,而江右,则在长江之西。故本题应选B。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题详解】B项,“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与原文内容不符。根据原文“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可知,并没有说“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而此处“释然”是消了气的意思。故本题应选B。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雅,很;慷慨,胸怀大志;大略,远大谋略。第二句中,乐,乐意;数沮挠,屡次阻扰;力,努力;卒,最终;夺,改变。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B.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C.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D.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钦宗。D.“拜”指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所以可以解释为“授予职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煜为人仁义而且孝顺,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的额头很宽,两个前齿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亡,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上奏表章献纳贡品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病死后,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抵十枚铁钱使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率直能说真话,想起用他为宰相,而韩熙载内室有侍姬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他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侍姬全部驱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了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做宰相。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参考答案:10.D

11.B

12.B

13.(1)派遣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职务内的事情的,每日两个人在内殿等待诏令。(2)李煜曾经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子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解答本题先浏览几个选项,“性骄侈”“好声色”对称句式,因此可排除BC,“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意思是“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句意完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A项,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太子)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的说法错误,“太子”不可以指其他儿子。故选B。【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李煜”应为“李璟”,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关键点:“修”,准备;“职事”,职务内的事情;“待制”,等待诏令。第二句关键点:“怏怏”,不快乐的样子;“蹙”,困窘;“酣”,酒喝得很畅快。【点睛】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义而且孝顺,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的额头很宽,两个前齿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从太子李冀以上,李璟的五个儿子都早亡,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李璟迁都到南都,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继位。在境内实行大赦。派遣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职务内的事情的,每日两个人在内殿等待诏令。(建隆)三年,泉州留从效死了。李璟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上奏表章献纳贡品到京师,宋世宗因为李璟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璟迁到洪州,怕李璟来袭击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病死后,泉州人就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称留后,李煜便让陈洪进做节度使。乾德二年,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府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抵十枚铁钱使用。(李煜)任命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建隆)五年,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批在光政殿值夜班,李煜拉他们一起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职尽忠,率直能说真话,想起用(他)为宰相,但韩熙载内室有侍姬数十人,经常外宿偷偷陪侍宾客,李煜因此觉得他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到南都执掌政务。韩熙载将歌舞伶人全部驱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侍姬们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无可奈何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说:“我始终不能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众大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于是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是好朋友。唐明宗时,韩熙载向南奔向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说:“如果江左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如果中原任用我为宰相,我将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一样。”等到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军,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并未有所作为。开宝四年,李煜派他的弟弟韩王李从善到宋京朝拜,李从善被(宋朝)扣留,没有被送回。李煜亲笔写信求宋朝让他的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弟弟回去。李煜曾经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子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格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上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开宝)八年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开宝)九年,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了他,封他为“违命侯”,授任左千牛卫将军。他的后事详见于本朝国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以下语段选自莫言的一篇文章,是就某一个常用汉字的结构所作的阐发。请在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3分)

。不但灾难中的人要互相支撑,和平中的人也要相互支撑。不但中国人要互相支撑,全世界的人,甚至是政治观点相左、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也要互相支撑。只有互相支撑,才能有生存空间。地震灾难中的幸存者,多数是借了建筑材料支撑形成的空间而得以呼吸,然后,又在互相支撑着的人们的救助下重获生机。你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别人时,别人的身体也在支撑着你。你在用真诚的善意抚慰着他人的创痛时,你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一旦你也遭逢劫难时,必会有人来抚慰你。参考答案:“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