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第一职业中学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沙漠中的旗杆林清玄

楼兰,是中国西北方一个最神秘的国度。

因为它在汉朝以前就创造出非常伟大的文明,它介于中国与大宛国之间,国力十分强盛。汉武帝派遣大使到大宛去,常常被楼兰挡道,甚至击杀,即使强悍如汉武帝对这个远在边塞的强国也莫可奈何。

这样一个武功文治都强大的国家,一直到隋唐,历史上都还记载楼兰的种种。它消失的时间却是一个历史的大迷题,只知道唐朝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楼兰古国了,对该国的文明也完全无知。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探险家、考古家才开始挖掘出楼兰的废墟,并在其中找到铜器、陶片、织物、雕刻木器、书简等遗物;人们才知道,原来早在汉朝以前,楼兰已经是高度文明的国家,它的文明甚至不逊于中原地区。

大陆的考古队曾在楼兰遗址挖出一具震惊世界的女尸。她身上穿的衣服、头上戴的帽子十分讲究。有考古学家说,她可能还是个新娘……我看过杂志报导的图片,也看过纪录电影中的楼兰女尸,当时曾令我相当悲哀。如果她真是一个新娘,却在新婚之夜,整个国家被沙土埋没,那是她在最黄金的年代里遇到最暗淡可怖的事件。可惜,楼兰国所在地始终没有再发现别的完整尸体,当然也没有她的丈夫,我的悲哀只是个人的玄想罢了。

说到楼兰的玄想,由于它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如谜一样开始,也如谜一样地消失,才成为近代武侠小说家经常玄想的题材。从武侠小说中得来的想像是,楼兰国的男人总是挺拔而有超凡的武功,女人总是秀美而温顺,它的宫廷和中国一样,有雄伟的建筑,人人穿着华丽的盛服。

这也只是武侠作家心中的楼兰,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就在他的名作“楚留香系列”中有过惊人的抒情描写。至于真实的楼兰情况是无人能知的,连“楼兰新娘”都无法给我们一点回答。我想真正的楼兰可能没有小说中那样美,却由于它的早夭,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像天地;也因为它身处大漠,它的消失确实给了我们一种悲壮的感情。

楼兰的影响不仅及至武侠小说家,民间也留下许多传说。据说楼兰城内有一位外来的教师,由于为人仁慈慷慨,深为当地人敬重爱戴。有一天黄昏来了一位道士模样的老人,告诉他:“本城今夜将有大风来袭,你闻到风声,应立即走出门外,到那根竖立在空地中央的旗杆前,闭上眼睛,环绕旗杆疾走,不可稍停,必须等到风止之后,才可睁开眼睛,千万记住。”老人说完话,便匆匆辞去。

到午夜时分,外面果然刮起强风,来势甚猛,声如雷鸣。他急速走出屋外,直奔旗杆,绕着旗杆闭目疾走,但觉狂风挟着沙粒,一阵阵不断袭来,他感到像在一片波涛中浮沉飘荡。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因疲乏而不能疾走,举步维艰,终于昏倒过去。当阳光把他晒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黄沙上,四野寂然,整个楼兰已消失无踪,只剩一片苍莽荒漠。

最初,他以为只是被狂风吹到另一个沙漠。及至发现身旁一根两三尺的木桩,原来是昨夜他绕着疾走的高达二三十尺的旗杆,他才相信楼兰国和所有人已经和旗杆底部一起埋进流沙之中,他自己因为一直绕旗杆疾走,始终站在风沙上,才不被淹没。

读完这个传说,我掩卷长叹。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存亡竟只在一夕之间,只留下一个凄凉的传奇故事。

楼兰的传说,经过历史洗礼后有一种凄然的美,但也不能为楼兰证明什么,只能证明它灭亡的快速。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人,在时空中的生命何其短促!

生命的路有时真像沙漠中无涯的黄沙,旗杆是沙漠中的理想,一个唯一可以凭借的事物。如果生命能绕着一个不动的理想疾走,终可以走出一条生路的吧!楼兰如谜,它留下的传奇,却给我这样新的启示。(选自《白雪少年》,有删改)15.本文从哪些方面阐明楼兰这个神秘国度曾经存在过?请简要说明。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17.文中用大量笔墨写楼兰教师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18.文章标题为“沙漠中的旗杆”,请探究其丰富意蕴。参考答案:15.历史记载;考古发现;武侠小说家玄想题材;民间传说。

16.比喻(声如雷鸣,一片波涛);听觉(刮起强风,声如雷鸣)和触觉(狂风挟沙,不断袭来)相结合;以及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或想像)(使他感到像在一片波涛中浮沉飘荡);细节描写(或精炼动词)(走出、直奔、绕着、疾走);环境恶劣,惊心动魄,使人如临其境。

17.楼兰教师铭记老人指点奇迹生还的传说,是楼兰古城存在的民间证据;照应文题,与第一节“最神秘的国度”相照应,让楼兰古城的曾经存在充满神秘色彩,与前文三个方面证据相照应,也为文末作者关于“理想与生命”的启示作铺垫;丰富文章主题,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18.是楼兰经历风沙之后留下的唯一标识,是楼兰教师活下来的凭借;代指楼兰古城,它曾创造高度文明,是西北方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一个生命,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存在过的标志;象征着人生理想,启示我们要想走出人生困境,必须坚守一方理想,不停向前。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从哪些方面阐明楼兰这个神秘国度曾经存在过?请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三段说“一直到隋唐,历史上都还记载楼兰的种种”,这是历史记载的角度证明楼兰的存在;第四段“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探险家、考古家才开始挖掘出楼兰的废墟,并在其中找到铜器、陶片、织物、雕刻木器、书简等遗物”,这是从考古角度证明楼兰的存在;第六段“说到楼兰的玄想,由于它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如谜一样开始,也如谜一样地消失,才成为近代武侠小说家经常玄想的题材”,这是从武侠小说家玄想题材角度证明楼兰的存在;第八段“楼兰的影响不仅及至武侠小说家,民间也留下许多传说”,这是从民间传说角度证明楼兰的存在。16.题干问的是“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到午夜时分,外面果然刮起强风,来势甚猛,声如雷鸣。他急速走出屋外,直奔旗杆,绕着旗杆闭目疾走,但觉狂风挟着沙粒,一阵阵不断袭来,他感到像在一片波涛中浮沉飘荡”,这段文字是写楼兰的风沙,“声如雷鸣”“像在一片波涛中”,这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风声比作雷鸣;“风声”是听觉,狂风挟沙不断袭来是触觉,听觉和触觉相结合;“使他感到像在一片波涛中浮沉飘荡”是人物的感受;“走出”“直奔”“绕着”“闭目疾走”是人物的动作,是细节描写,借助这些方式把那场淹没楼兰的风沙写得极其恶劣,惊心动魄,使人如临其境。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考生可以从修辞、感官、遣词造句等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1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用大量笔墨写楼兰教师的传说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材料安排的意图。文章用四段文字来写楼兰教师的传说,从文中来看,楼兰教师铭记老人指点奇迹生还,这是楼兰古城存在的民间证据,材料中写楼兰教师绕着旗杆疾走,材料中的“旗杆”与文章标题“沙漠中的旗杆”相照应;楼兰教师奇迹存活充满了神奇色彩,这与第一节中“最神秘的国度”相照应,让楼兰古城充满了神秘色彩,增加了文本的阅读趣味,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也与上文所写的历史记载、考古发现、武侠小说家玄想题材、民间传说的证据相照应,为最后一段“生命的路有时真像沙漠中无涯的黄沙,旗杆是沙漠中的理想,一个唯一可以凭借的事物。如果生命能绕着一个不动的理想疾走,终可以走出一条生路的吧”的启示做了铺垫。1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探究标题“沙漠中的旗杆”的“丰富意蕴”,这是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首先理解其表面意,然后挖掘其深层意。然后到文中圈出与“沙漠中旗杆”相关的文字,从局部来看,文章中写楼兰教师因围绕旗杆疾走而存活,“及至发现身旁一根两三尺的木桩,原来是昨夜他绕着疾走的高达二三十尺的旗杆,……他自己因为一直绕旗杆疾走,始终站在风沙上,才不被淹没”,此处的“旗杆”是具体的实物,是楼兰教师存活下来的凭借,是楼兰经历风沙之后留下来的唯一标识;从全文来看,“沙漠中的旗杆”指的是楼兰古城,是“中国西北方一个最神秘的国度。……它在汉朝以前就创造出非常伟大的文明”;从结尾来看,“生命的路有时真像沙漠中无涯的黄沙,旗杆是沙漠中的理想,一个唯一可以凭借的事物。如果生命能绕着一个不动的理想疾走,终可以走出一条生路的吧”,此处的“旗杆”象征着人生理想,启示我们要想走出人生困境,必须坚守一方理想,不停向前。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锚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这段文字的语言描写揭示了王熙凤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特征?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参考答案:1.答案:①感情变化是:先作恭维,后表同情,再示关心。由笑转悲,再由悲转喜。②性格特征是: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解析:注意题干的提示作用,分两个方面回答:感情变化与性格特征。概括时,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综合分析。2.答案:既讨好了老祖宗,又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了自己在贾府的权势之大。

解析:小说的语言往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谓“意在言外”,要能理解人物语言的隐含意义,要从人物性格角度考虑其言语揭示的心理活动。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8~21题。沙漠雨范若丁不久前我在腾格里沙漠,有幸遇到难得一见的沙漠雨。那日车离银川,天色阴暗,行半日过中卫,有人就说前方是沙坡头了。一听“沙坡头”几个字,车中昏昏欲睡的我不觉一惊,抬头凝视,窗外一片模糊,车头玻璃上淅淅沥沥,雨水如注,在纷乱雨丝里看不清远处。雨越下越大,车像被雨墙堵住似的很不情愿地停下来。冒雨下车,一副震慑心灵的景色展现眼前。这就是沙坡头!它雄踞黄河西岸,滚滚而来的腾格里大沙漠在滚滚而去的黄河边戛然而止,形成高约百余公尺的沙漠斜坡,故得名。大漠与大河在此交汇,黄沙与黄水在此交融,浩浩汤汤,天地一色;云腾雾罩,气象万千;沙坡头独立黄河与大漠之间,仪态从容而庄严。雨仍在下,晃动的雨帘给周围景象涂上一层空茫、寂远的色调,令人感到如入传说之秘境,倏然忘机。当地人说,来人有福了,百年不遇的雨,让你们赶上。四万多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边缘,年降雨量只有180毫米,今天一起下给你们看了。我向沙漠深处走去。边缘是一个受到联合国表彰的治沙林场。行约数里,绿色渐浅渐远,绿树变成黄沙,连天空的颜色似乎也无情地变了,黄色,黄色,……仔细看却不是天空,而是与天空连成一片的沙漠。这沙漠多大啊,把天都挤走了,挤破了。腾格里大沙漠豁然展现于面前,我忍不住想向一个空漠的神祗膜拜。腾格里由无数10至30米高的沙丘链组成,从遥远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滚滚南下。由于它的沙层厚达120米左右,厚度在世界沙漠中首屈一指,又被称为沙漠之王。我在雨中欣赏着这个沙漠王者,它的威仪令大雨无声,不要说喧嚣了,连一点点热闹都没有;沙漠雨没有雨脚,雨点像被沙吸附着,激不起一点水花。无声无痕的雨,只悄悄化成湿气,把沙的颜色染深、表层结硬,这帮助了沙地漫步的我,在因雨而结实了的沙脊上,沿着蜿蜒的丘链前行,十分惬意。毫无规则的沙丘接连不断,在随意挥洒的沙丘链牵引下变成巨大迷宫。风在这里是有形的,看着沙丘的尖脊,似看到风的具象,看到凝固的风;风雕刻了沙丘,也雕刻了它自己;风和沙丘流动着,这些雕像千变万化。我向沙漠深处走去,时而下到沙谷,有时爬上丘脊,我在一株沙柳前站立良久,那沙柳的枝条竟摆动起来,是被浪涛推动的那种摇摆,我的身子不觉也随之而漂浮,浪涛在我身下。无边寂静里传来沙声、涛声和歌声,是沙在唱歌吗?我似听到多年前的一首歌:“沙漠像黄海海浪,咆哮奔腾到远方。”不知是谁写的歌,总是一种生活记忆吧。许多人的生活与沙漠发生过联系,许多故事和许多在诗中被吟诵的景观与沙漠有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次,虽然我没有看到大漠落日,没有看到烽火台上狼粪燃起的孤烟,但心里却闪现着诗的意象。风沙漫卷历史画卷,蒙恬走过,卫青走过,许许多多留下名字和没有留下名字的将军、士兵、僧人、商人从画卷中走过,但金戈铁骑、贩夫走卒、厮杀声、驼铃声和累累白骨都在空旷的沙原上消失了,像沙漠雨不留一点声响。只有王维这两句诗跨越千年,仍在风沙中轰鸣。在许多人建功立业的沙坡头上,如今只有一座雕像———王维的雕像。也许这不公平,但事实如此!雨小了,我在沙坡头上高大的王维雕像下徘徊。为什么沙坡头独崇王维呢?只是因为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奉唐玄宗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路经此地,写下《使至塞上》中的这两句诗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这两句诗道出了此地奇特的壮丽风光,意境雄浑,千年来为人所传诵,竟令一掬无名黄沙扬名海宇,究竟是沙坡头成就了王维,还是王维成就了沙坡头呢?这不是偶然现象,中国许多名胜都与诗人的吟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民族血脉里最重要的血液,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最本质的成分是文化;诗歌强于兵器,文功重于武功,这就是为什么率兵数十万击退匈奴贵族,先后收复过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的秦朝大将蒙恬和汉朝大将卫青的功绩早已被黄沙掩埋,而诗人的佳句得以广布流传的原因。我留连在王维雕像旁。雨还在下,我在沙坡头看到了一场罕见的雨。18.沙坡头的主要景观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4分)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20.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我在沙坡头看到了一场罕见的雨”?(4分)21.文中指出:中国许多名胜都与诗人的吟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并非偶然现象。请根据你的了解举例加以阐释(王维与沙坡头除外)。(6分)参考答案:18.(4分)①大漠与大河交汇形成的高耸的沙漠斜坡②毫无规则、千变万化的沙丘③王维的雕像。(答出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4分。)19.(4分)运用想象化无形为有形,描绘了沙漠中风的特点(有力量,有艺术力);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再现了沙丘因风的流动而千变万化的特点。(点出手法2分,分析效果2分)20.(4分)一是因为雨量大,在沙漠百年不遇,而且沙漠雨无声无痕,创造了奇观;二是因为这场雨令作者有机会驻足沙坡头,看到文化对民族的深刻影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每点2分)21.(6分)要求列举出名胜及诗人、诗句或诗(文)篇(3分),并简要阐释其中的关系(3分)。示例:康桥因徐志摩的一曲《再别康桥》而闻名中外,“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康桥从此带上了柔美绮丽的色彩,成为爱与美(自由)的象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足:脚步快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活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雕刻5.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何厌之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⑥6.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3、4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参考答案:4.C生通性,本性5.B6.A解析:A中“重大意义”应为“方法和态度”。5.阅读《晏子使楚》片断,完成15—19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B.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停下来

C.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集中注意力1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学不可以已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及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19.翻译(共9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分)

译文: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3分)

译文: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译文:

参考答案:15.C

(A.习辞:很会说话。习,熟练;辞,言辞。B.坐:因为。D.用:因为。)16.B

(A.判断句。C.定语后置。D.省略句。例句和B均为宾语前置。)17.B

(A.其实:它的果实。)18.D

(并非妒忌晏子的辞令,并且楚王自取其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晏子为人严肃。)19.(1)难道(或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擅长偷东西吗?(3分)(2)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熙,同“嬉”,开玩笑。)(3分)(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3分)6.翻译下列句子。(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参考答案:(1)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5分)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含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参考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浩荡的长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令。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___。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________,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力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广袤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芦花栈道的________;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猛药去疴,________。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也或可期待。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从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责无旁贷

釜底抽薪

人声鼎沸

不分畛域B.义不容辞

对症下药

人声鼎沸

不废江河C.责无旁贷

对症下药

人潮涌动

不分畛域D.义不容辞

釜底抽薪

人潮涌动

不废江河参考答案:17.B

18.D

19.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画线句子成分残缺,“此《次定》深入贯彻执行”应改为“此《次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生态也得到了极力改进”搭配不当,“生态”与“改进”不能搭配,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所给选项中,A项,“《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成分残缺,“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搭配不当;D项,因果关系倒置,不符合文意。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中,“修复长江生态处于压倒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B、C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置于句尾,排除A项,答案为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不是道义上,而是责任。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釜底抽薪:意为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借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衔接前文伤口、重症,用“对症下药”。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人潮涌动:人群像潮水一样涌来,形容人很多的样子。此处并非指芦花栈道人声嘈杂扰人,排除“人声鼎沸”,用“人潮涌动”。不废江河:语出杜甫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指初唐四杰在文学与学术上各有建树,如同长江黄河万古长流。后因以“不废江河”赞美作家及其著述流传不朽。不分畛域:不分界限,也比喻不分彼此。文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选C项。【点睛】第3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9.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要求:所写人物要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3分)备选人物:杜甫

鲁迅

贝多芬

达尔文

马克思

沈从文

杨振宁上联:毛泽东湖南革命,欲救华夏下联:

参考答案:杜子美长安赋诗,期盼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