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化北屯乡中学2022年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示范意义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参考答案:D【详解】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洋务运动并未涉及制度变革,排除B。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2.在解释周取代商的合法性时,周初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春秋战国时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仁政”等政治观念。这体现了A.儒家义理植根于商周文化B.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C.政治思想文化的人本精神D.时代发展影响治国理念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以德配天”、“为政以德”可知强调了德行重要性,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根源于商周文化,A选项排除。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人本精神,B选项排除。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属于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治国理念,D选项排除。3.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A.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B.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组织条件C.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D.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参考答案:A【详解】从题干中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持拒绝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学生运动危害到了他们的自身利益,说明此时中国革命需要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故答案为A项。中共诞生的组织条件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建党活动而非五四运动,排除B项;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拒绝的态度无法体现出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排除C项;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定,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排除D项。4.下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错误的是A.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趋势

B.殖民扩张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C.世界经济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D.近代化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时间轴所列事件”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全球史观的知识。殖民扩张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首先给殖民地到来灾难,然后才是客观推动世界近代史的进程。故B表述不当。其他说法无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5.雍正时山西巡抚上奏:“子孙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者犹肯力农;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加强弱化做官愿望B.市民阶层壮大瓦解传统伦理C.商帮规模扩大忽视道德教育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参考答案:D6.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民生活的话本流行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各种宗教思想繁杂出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杜甫的诗歌反映的是晚唐时期历史,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反映市民文学出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参考答案:D8.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在一年之内陈江三次会谈签署了9项协议。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游,从当初的每天数百人,激增至现在的每天三四千人,促进台湾经济的回复与发展,受到台湾绝大多数人民的欢迎与支持。这表明:

①两岸交流合作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④两岸人民期待经济交流、文化交往。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9.1402年6月,燕王朱棣即位之后,为了解决中央政权体制中强化君主集权与行政效能下降之间的矛盾,开始采取一种渐进的过渡形式,以修正其父所确立的中央辅政体制。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这表明A.明成祖欲恢复宰相制度 B.内阁大臣已拥有行政大权C.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 D.内阁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参考答案:C废除宰相是由太祖皇帝所定,且加强了君权,不可能恢复,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说阁臣参与机务,并未提到其拥有行政权;从材料中的“他‘特简解缙……’”可知C项正确;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的事务加重,“行政效能下降”,找一个能帮助皇帝处理事务的机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10.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参考答案:C【详解】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联亲等手段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根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C正确,D错误;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政策,和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对地方的关系,排除B。11.表1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表1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参考答案:C12.“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对外贸易繁荣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参考答案:D13.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A.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参考答案:A14.《红楼梦》中的贾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这说明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B.进步思想影响广泛C.君主专制一度削弱D.家庭伦理观念至上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反映出在家庭里注重长幼有序,家庭伦理观念至上,答案为D;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观念,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B错误;君主专制从秦朝建立后一直呈现加强趋势,C错误;15.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爪哇制造的“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使一向厌恶司法纠纷的清政府不胜其烦。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乾隆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

C.对西人制造事端恐惧

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

参考答案:B16.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参考答案:B17.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发展到25个成员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有(

)①地域上接近

②民族文化传统接近

③内部经济联系密切

④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威胁。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参考答案:C18.《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参考答案:材料中商人的货物被地方官员扣留作为缴纳的商税,致使其货物滞留而滞销,商人将官员告官,明太祖最终认为这是地方官员的过失,杖责官员,把官吏的俸禄追加偿还给商人,反映了朝廷保护商人正常的商业活动,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的信息,故C项错误;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重视商业的发展,但并不是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而是始终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故D项错误。A19.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参考答案:B【详解】由材料看出,到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和发展扩大,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形势的加剧,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是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分析,“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是增加民族自信心的需要。20.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和关国盟友关系破裂D.推动多极化格局本形成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了法国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提高自己的世界政治地位,这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因此A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加速欧洲一体化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项的“破裂”不符合事实,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D错误。21.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参考答案: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B2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参考答案:C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D项错误。23.读刘大年1960年著的《中国史稿》第四册(近代)统计数据,该书(

共计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边疆少数民族页数240165352416比例(%)10068.714.6106.7A.记载了中国社会各领域走向近代化的相关史实B.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C.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全面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D.内容会涉及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参考答案:A24.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参考答案:A材料“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反映了儒家的忠孝思想为汉代统治者服务的特点,这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A正确;汉代以忠孝治天下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而不是倡导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故B错误;以忠孝治天下,并不是排斥其它思想学说,故C错误;先秦民本思想与忠孝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以忠孝治天下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升空,表明中国在空间通信技术方面已经领跑世界。中国跨入太空时代始于A.“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

B.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的上天C.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D.“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参考答案:答案: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跨入太空时代,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所以答案选A。26.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民权利最先获得保障的国家应该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参考答案:B27.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其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参考答案:B28.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参考答案:D【详解】“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都是从生活习惯和文明举止等角度对国民的规定,显然有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故D项正确;新生活运动属于民众素质的培养,不能说明国民政府意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故A项错误;此项措施与应对日本侵华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的信息,故C项错误。29.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参考答案:B30.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现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加强血缘亲族之间的凝聚力 D.淡化了世系血缘贵族的统治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了分封制。根据“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可知并没有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也不利于加强血缘亲族之间的凝聚力,故排除B、C;题干没有体现淡化世系血缘贵族的内容,故排除D;根据题干和所学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的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战败的原因。(6分)(2)指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9分)参考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一致,特别是苏军出兵远东,美国投掷原子弹;中国军民英勇抵抗。(6分)(如从日本自身问题回答亦可得分)(2)辩解:战争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是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4分)评价:说明他们对战争的认识具有双重性,对战争给被侵略国与日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不足。(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试题解析】(1)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日本投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等史实进行会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辩解,从材料“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可知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是战争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停战的理由是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第二小问评价,从日本对于战争性质及战争对于被侵略国和自己国家人民的危害等方面的认识进行评价。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伺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