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人类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第二讲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一、范式的概念与特征二、人类学研究范式的类型三、范式的转换自人类学形成以来,西方学术界创立过众多的研究范式,但我国学术界对有关研究范式没有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使许多研究者不了解西方各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了解和熟悉西方人类学研究范式的特征、类型和转换,有利于我国人类学的发展和创新。“范式”的英文为“Paradigm”,源自希腊词“Paradeigma”,意指“模范”或“模型”,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于1962年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1962)一书中提出。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一、范式的概念与特征
(一)范式的概念。什么是范式?范式一般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科学研究的“模型”和具体运用的范例。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我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科学实际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本学科学者们认可的一组理论、假说、原则和研究方法的总和。《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后,研究该书的学者不计其数,关于范式的概念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库恩1990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说,“我自己的看法却成了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所以,关于范式的概念、特征,学术界也没有达成共识。综合库恩及其他研究者的观点,范式的概念应该界定为:包括理论体系(或假说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研究模型。它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相对稳定的分析框架或模式。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范式转换”,是部分专家学者发现现有范式的理论和方法无法解释某些特殊的现象或新出现的问题,试图采用新的假说、理论和方法替代原有的范式,新的范式经过不断的实践、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并为许多人的采用,从而形成与原有的范式不同的新的研究范式。范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只有当一门学科的研究者(至少是一部分研究者)形成了共同的范式,该学科才能从前科学时期进入科学时期。(二)范式的特征范式有哪些特征?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并没有明确说明,学术界也没有共同的看法。笔者归纳科恩的有关论述及学术界的有关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认为范式主要如下几个特征:1、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即某种学术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有与前人不同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有一套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模式或框架,有共同的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论。例如,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以功能作为自己的研究视角,围绕文化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以共时性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民族志田野调查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与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完全不同。因此,人类学界把功能学派形成之后的人类学称为“现代人类学”,而把之前的人类学称为“古典人类学”。2、公认性。所谓公认性,即该研究范式获得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一定数量学者的认同和支持,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公认性。如果没有得到一定数量的学者的认同和支持,则不成为范式,而仅仅是个人的研究模式。例如,以泰勒和摩尔根为代表的进化论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四条:一是人类“心理一致说”。无论是什么种族,也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人类本质是一致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东西,全人类者是相同的。二是“独立发明说”,认为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独立发明”的,因为人类的心理一致,物质环境也大同小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由简而繁、独自发展而来的。三是“一线发展说”。各民族的文化均沿着一条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路线自动演进。其路线是分阶段的,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种制度,都是依次经过一定的一系列阶段。四是“逐步进化说”,认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然沿着一条路线进化,但有些民族发展较快,有些民族发展较慢。欧洲民族发展较快,处于人类文化进化的最高阶段,而其他民族则分别处于中、低级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自19世纪中叶起,以泰勒和摩尔根为代表的进化论研究范式受到当时世界上大多数人类学家的认同,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大多数人类学家均采用该范式,并影响其他学科。
3、可模仿性。所谓模仿性,即某一种范式不仅创立者能够运用,而且能被其他研究者模仿和采用,运用到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如果某种研究模型其他研究者无法模仿和借用,也就不能成为范式。例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范式创立之后,不仅人类学界有许多学者模仿和采用,而且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也有许多学者模仿和采用,哲学中的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J·德里达(JacquesDerrida)和G·德勒兹(GillesDeleuze),文化和思想史研究中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M·福柯(M.Foucault),精神分析学中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为J·拉康(JacquesLacan),文学理论和美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罗兰·巴尔特(R.Barthes)、T·托朵罗夫(T.Todorov),发生学中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J·皮亚杰(JeanPiaget),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L·阿尔杜塞(LouisAlthusser)和M·哥德尼埃(MauriceGodelier)。至上世纪70-80年代,形成结构主义热潮。它不仅轰动了整个欧洲,而且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国。
2023/2/494、群体性。所谓群体性,是指一种研究范式成为科学研究可模仿的模式,为不少研究者(至少是一部分研究者)采用并成为自己的研究模式。也就是说,范式不是某个人的研究模式,而是一个群体的研究模式。例如,人类学各学派一般大致相似的研究模式,某一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学派,最主要的是他们都采用相似的理论和方法。例如,人类学进化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H.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和德国的A.巴斯蒂安(AdolfBastian)外,还有英国的A.弗格森(AdamFerguson,1723—1816)、J.麦克伦南(JohnFergusonMclennan,1827—1881)、J.卢伯克(SirJohnLubbock)、H.梅因(SirHenrySumnerMaine,又译“梅恩”)、E.B.泰勒(EdwardBurnettTylor)、J.G.弗雷泽(JamesGeorgeFrazer)、R.R.马雷特(RobertRanulphMarett)、A.哈登(AlfredHaddon)、E.A.韦斯特马克(EdwardAlexanderWestermarck)等,瑞士的J.J.巴霍芬(JohannJakobBachofen,1815—1887),美国的路易斯·摩尔根等。
不过,研究范式与某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等同。同一学派也可分二个以上的研究范式。例如,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英国功能学派,虽然都从功能角度研究文化和社会,但研究范式却不相同,可分为2个主要的研究范式。一是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由马林诺夫斯基构建的。他的理论是从“需求”的角度研究功能,以解释各种制度和文化现象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和派生需求所具有的功能意义。其方法是“功能分析法”,对各种文化现象作具体而细微的调查与研究,并分析它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二是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由拉德克利夫-布朗创建。他的理论是从“结构”的角度研究功能,认为功能就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相互调和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制度是社会的各种器官,在维护社会整体持续、稳定、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其方法是“社会结构分析法”,关注社会整体如何运行,注重分析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在维护社会整体均衡运行中的作用。
二、人类学研究范式的类型范式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库恩虽然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列举了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但没有介绍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笔者认为,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时间的角来看,人类学各学派的研究范式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历时性研究范式,二是共时性研究范式,三是互动性研究范式。英国人类学家阿兰·巴纳德认为:“广义地说,人类学历史一直与从历时观点到共时观点的转变,以及从共时观点到互动观点的转变密切相关。”
从科学的与人文的角度来分类,可以分为科学研究范式和人文学研究范式两类。每一类研究范式下面又可分为若干种研究范式,如历时性研究范式可分为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和历史人类学等研究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又可分若干较小的研究范式。如进化论研究范式可分为古典(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研究范式等。共时性研究范式也一样,可分为功能学派、结构学派、象征学派等研究范式。(一)历时性研究范式·共时性研究范式·互动性研究范式。历时性研究范式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研究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范式,属于动态的历时性的研究。属于这一研究范式的主要是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等。这些学派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构建、复原全人类或某一族群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如进化学派从进化的角度研究文化起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德、奥传播学派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文化变迁的历史;美国历史学派主要研究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文化变迁的历史。共时性研究范式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研究文化的功能、结构、象征和人格等,属于静态的、共时性的研究,它所强调的是对某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属于这一研究范式的主要是功能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和象征学派等。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类学开始淡化历史的研究,如功能学派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的研究方法与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不同,不是从历史的观点研究人类文化,而是从文化的功能关系探求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运行规则,分析各族群的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功能,反对在没有可靠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重建人类文化发展史。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研究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解释各民族的性格为什么存在明显的差异,解释男女两性为什么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别等。结构主义学派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结构关系,如同语言中的语法一样,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隐藏在社会文化现象或关系背后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模式”。象征学派认为文化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主张把象征及其意义作为文化的核心进行研究,解释各种文化现象和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或意义,寻求象征符号的多义性和多层次的理解。
互动性研究范式即关于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文化之间之间互动的研究范式。阿兰·巴纳德认为,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是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互动性研究是以“个体和行动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互动性研究范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互动的研究范式。如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的莫斯1923年出版的《馈赠论》一书中提出的互惠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两“当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而且其中一人的行为被看作是对其他人的行为的反应时,就存在了社会。”
社会学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乔治·霍曼斯(GeorgeGasparHomans)称莫斯是第一个提出互动交换理论的人。莫斯认为,早期的交换不是在个体之间,而是在群体之间,它主要采取“馈赠”的方式。在社会交换中有三个环节,即施(togive)、受(toreceive)与报(torepay),这样偈形成“馈赠—接受—回报”模式。各群体之间的交换对象既有物质的交换,也有精神的交换,如节日、仪式、舞蹈、音乐、神话等的交换。这种交换的重大意义在于维系群体与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减少各群体之间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发展了莫斯的互惠理论。2023/2/415其二,文化涵化的研究范式。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影响而发生的文化变迁过程。其结果是一种接受其他文化元素,并对另一种文化的适应,从而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日益增强。吴泽霖总纂《人类学辞典》把“涵化”定义为“通过直接与不同文化的群体不断进行交往传播文化的过程,其中一种文化常常更为发达,这个过程可能是单方面的,也可能是双方面的。”
其三,族群互动研究范式,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他“重视通过互惠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社会行动、认同协商和社会价值的生产的研究。”
他1966年出版的《社会组织模式》和他主编的1969年出版的《族群和边界》阐述了他的互动论观点。其四,社会人类学中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或译“象征互动论”或“形象互动论”)研究范式。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1922-1982)。他从个人、心理的角度研究社会,以人际互动为主要研究领域。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并不是直接根据他人的行为做出的,而是根据这个人附加在他人行为的意义而做出的。因此,人际关系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有一个运用、解释符号的中介过程。这样,互动论就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增加了一个“符号互动过程”。他与其他研究社会互动的学者不同,不注重从互动中总结出一些类型及性质等,而是注重互动时的状态,即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互动时的角色表演、互动中隐含的意义等。2023/2/416(二)科学研究范式·人文学研究范式科学范式即探索人类自身及其社会发展变迁的规律、原理或法则的范式。自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获得巨大的成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知识观,学术界因而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的方法——当作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因而,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都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普遍法则。在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人类学界大多数学者都借鉴自然科学的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把牛顿和达尔文的范式作为自己的范式,追求科学规律,探讨普遍法则,使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实证—实验”的科学研究。例如,进化学派、传播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学派研究范式均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式。2023/2/417人文学范式即理解、解释的研究范式,它不是探讨规律、法则的范式,而是探索意义、象征的范式。人文学范式的研究者以笛卡儿的二元论为基础,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人文学与自然科学也存在根本的差异,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理世界,分析的自然物是无意识的;而人文学研究是有意识的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它研究的人及其社会和文化。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人文学研究的是有意识的人及其行为和事物,而各民族、各地区的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文学的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所以,人文学不能完全照搬和套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者与被研究的对象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无法沟通,只能解释或说明;而人文学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关系是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互动和沟通获得理解和认识。因此,“理解”便成了人文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狄尔泰曾说:“我们用自然科学解释自然,用精神科学理解心灵生活。”
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不少学者的赞同和支持,因而一般把“理解”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许多人文学者不仅把“理解”当作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而且把它提升为人文科学的本体论,主张“理解”不只是对人及其文化的理解,而且对解释人类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在二元论的基础上,他们把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科学研究对立起来,强调人文科学的人文性和特殊性,主张只有用解释学的理解方法,才是研究人文的主要方法。至20世纪中叶,以“理解”为主要目的解释学形成,它以“理解”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这一学科形成之后,逐渐为不少学者认同,并成为一门影响较大的学科。解释学代表人物认为,说明(Erkaren)是自然科学的认知方法,理解(Verstehen)是人文科学的认知方法。自然科学以“说明”的方法分析事物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人文科学以“理解”的方法揭示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象征意义。作为人文学的“理解”的研究范式反对实证主义的原子论,反对把人类社会和文化分割成若干孤立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考察,主张以“整体观”和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考察和探讨。人文学研究范式认为人的行为都具有各种不同的意义,研究人及其活动主要目的不是探讨行为发生规律:刺激—反应关系,而是揭示行为背后的意义,因此,只看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不可能达到“理解”的目的。在认识论上,作为“理解”的研究范式认为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反对研究主体与客体分离开来,主体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从而认识客体和理解客体,并对客体的进行解读和建构。因而它特别强调人文科学研究者到实地作深入的考察和了解,与被研究者沟通并体验他们生活,通过体验和理解认识他们的心理和文化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被研究者的意义和解释系统。三、范式的转换范式的转换是理论和方法创新基础上实现的。在库恩看来,“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的原因,是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解释或不能很好的解释某些例的社会文化现象,或不能解释新出现的问题,便构建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构建、实践和不断修正和完善,并且需要赢得本学科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和支持。库恩认为,“例外(Abnormally)”是科学革命的导火索,因为有“例外”才引起研究者对原有模式的不满并刺激新的理论的产生。187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例外”条引用达尔文的话解释:“在自然界里,没有比一个不能飞的鸟为更大的例外。”因此,一般情况下,现有的研究范式和解释框架往往无法解释例外的事实或现象。2023/2/420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说:“发现源于对例外的意识,就是说,源于对那些多少违反常态科学统摄下先导预期的性质的认识。”
科学发现推动研究范式的转换,在旧研究范式中是“例外”,但在新的研究范式中就不再是“例外”。在库恩看来,“常态科学”是科学家群体成员中共同使用的一系列模式或假设,一般都是在严谨的逻辑框架下使用和运作,倘若没有大无畏的打破常规的探索精神是不可能这些模型或框架的。库恩认为,研究范式的转换是由那些具有极高洞察力的学者推动的,并不是研究成果连续积累的结果。创新性或革命性的研究范式常常是从智慧超常的少数人探索和创造出来的,如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虽然“科学革命”或“范式转换”并不是经常发生,但它是具有历史意义革命。从人类学的历史来看,学派此起彼伏,范式也不断地转换。各学科的范式转换是普遍现象,范式转换的时间各个学科不同,长的几十年,短的几年。当代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主要不在时间上,而是在空间地域上。例如,美国和欧洲各国人类学研究的着重点不同,研究范式也不同。例如,历时性研究范式向共时性研究范式的转换是由英国学者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完成的。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三派的共同点是从历时性的观点研究人类文化的历史。进化学派主要是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习俗探求社会文化发展、进化的一般规律;传播学派主要是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传播的路线探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美国历史学派主要探讨特定民族的文化发展的历史。这三个学派都有共同的缺陷,即在缺少可靠历史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试图构拟以往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人类学界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通过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成功地转换研究范式,把以往历时性的研究范式转换为共时性的研究范式。他们都反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虚构历史的作法,认为重构没有历史资料的过去是不可靠的,难以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同时也反对这些学派的研究者把文化分割成一些文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隔离开来进行研究。批评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根据传教士、探险家、商人和殖民地官员的记述进行研究的方法,认为他们的观察是不全面、不充分、不科学的。他们的研究方法与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不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人类文化,而是从文化功能的视角探求人类文化的基本原理。他们把文化或社会视为有机的统一体,探讨各个构成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及在整体中功能。不过,两位学者虽然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文化和社会,但理论和研究范式却有所不同。马林诺斯基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各种文化要素的功能,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种文化要素都在文化整体中起着一定作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派生需要。而拉德克利夫是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功能,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是社会有机体的各个器官,各有其功能,并在机体中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功能-结构理论”。人类学界科学的研究范式向人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类学的研究重心从社会—文化的功能与结构转移到文化的象征及其意义,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转折。象征人类学的形成,给人类学带来一种观念的更新,使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以科学取向为主的研究方式转向以人文取向为主的方式。即人类学不再追求建立一种“关于社会或文化的自然科学”这一目标,而注重研究各类社会现象和行动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象征学派代表人物把文化看成是意义和象征的体系,或把文化视为一个有系统的意义网络,认为人类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研究规律,而主要是研究文化的意义。这一学派的多数学者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是象征性的,是因为人的本质是象征性的动物,是使用象征性符号累积生存经验、代代相传、进行沟通的。人的行为负载着意义,好比人的行动会说话。每个行动都在互动过程中建构出意义,意义的传递与交换是公开性的、社会性的,而不是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换句话说,意义是在同一脉络中的行动者所共同建构出来的、共同分享的。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格尔茨在《文化解释》一书的序言篇中批评泰勒和克拉克洪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同时他也批评克罗伯的文化是“超有机体”的说法,认为人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象征的和解释的,而作为研究文化的人类学也是解释的。他对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生命的态度。”他的文化概念与马克斯·韦伯一样,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纺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并“把文化看作这些网”。他还认为,“虽说文化是观念性的,但它并不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虽然它是非物质性的,但也并非是超自然性的存在。”
格尔茨干脆把自己的研究说成是解释人类学,并希望其他象征学派的研究者也加入解释人类学学派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压杆稳定例题
- 【课件】部编语文三上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国家级】二
- 中班数学活动拼地毯
-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作者赵俊文第页共页
-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护理
- 项目风险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行业等级评价会议证件的样式
- 医疗器械人事任免
- 一点透视基础规律
- 中国商贸文化- 专题七 商战 -1729732085710
- 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表
- 湖北省盐业调查
- (完整PPT)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课件
- ASTM B366 B366M-20 工厂制造的变形镍和镍合金配件标准规范
- 汽车维修工时收费标准二类企业
- JIS G4304-2021 热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钢筋直螺纹连接课件PPT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校园植物》优秀PPT课件
- 变压器专业词汇英文翻译
- 藏传佛教英文词汇
- 铁路杂费收费项目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