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解元集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朴园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选文表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主要用哪一种句式?划线句的潜台词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反问句

你来是为了破坏我的生活的(或:你是为报复我来的)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如果《晨报副镌》的编辑孙伏园不出那趟差,也许《阿Q正传》会写得更长。鲁迅被孙编辑“折磨”了两个多月,有些想把连载中的阿Q结束掉的意思。但孙伏园认定:“《阿Q正传》似乎有做长之趋势,我极盼望尽管宽心地写下去。”说过此话,孙伏园出了趟差,由另一位编辑代理编务,鲁迅便在1922年2月12日的报上发表了“大团圆”一章。等到3月底,孙伏园返回北京,阿Q已被主张“惩一儆百”的“把总”枪毙一个多月了。其实,阿Q本就是被孙伏园“催生”出来的。据鲁迅回忆,“他(孙伏园)来要我写一点东西,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竟然想起来,晚上便写……”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阿Q正传》在孙伏园编辑的《晨报副镌》上连载。鲁迅说,孙伏园“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在曹聚仁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孙编辑的催稿艺术可谓“已臻化境”:“(孙伏国)不仅会写稿,会编稿,而且会拉稿;一脸笑嘻嘻,不容你挤不出稿来。我们从周氏兄弟的随笔中,就可以看到这位孙先生的神情。圆圆脸,一团和气,跨进门来,让你知道该是交稿的时候了。”孙伏园接替李大钊编辑《晨报》副刊,最初叫《晨报附镌》,是他请鲁迅起的,结果写报头的书法家写成了“晨报副镌”。后来,徐志摩接替孙伏园,改名为《晨报副刊》,“副刊”一词方始确定下来。《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相关辞条说,孙伏园是中国编辑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四大副刊成为文化舆论界的重镇: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其中,前两种都是在孙伏园主持下,开出一代风气的。作为著名的副刊编辑,孙伏园一生遭遇过两次停编事件:一次为了鲁迅,一次为了郭沫若。1924年10月的一天,本已被孙伏园编入《晨报副刊》大样的鲁迅诗稿《我的失恋》被代总编刘勉己抽去,他正在生闷气,刘勉己走过来解释,说是那首诗实在要不得。孙伏园一时火起,举手一巴掌打过去,刘勉己躲过,他还要追着打,最后被同事拦住。第二天,孙伏园便辞去了编辑职务,后来被邵飘萍邀去编《京报副刊》。1942年1月,郭沫若写出历史剧《屈原》,一些报刊争相要发表,最后应《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的请求,发表在《中央日报》上。有国民党要员气急败坏地说:“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来了!”于是下令撤销孙伏园的编辑职务。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大陆报纸的副刊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就没有多少出色的”,其中有“从报纸的总编辑到具体的副刊编辑本身的问题”。他说:“在我看来,从晚清到‘五四’时期,再到三四十年代,报纸副刊的活力在于它是相对独立于报纸的。报纸的副刊主要是委托外面的人编的,是著名的作家、学者来编的。当年,北大、清华的教授们介入北方的报纸,中央大学的教授介入南京的报纸。而且他们只负责稿子,不负责营销。老板是把副刊当作报纸的门面来考虑,不考虑这个版具体的读者量问题。现在是摊平了,副刊是报社内部编,基本上已经没有独立性了。这样就造成副刊水准的下降。”当年、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最多时拥有23种副刊,他曾发表声明:“各种副刊上之言论,皆各保有完全的自由,与本报无须一致。本报编辑部,从不对于各副刊上参加一字,此皆鄙人所首先声明,可为与各团体真诚合作互助,而绝对不含有他种作用的确证。”孙伏园30多岁就蓄起一大把胡须,时人戏称为“伏老”。1926年,他的散文集《伏园游记》出版,封面由蔡元培题写书名,其弟孙伏熙为其画像。出版史研究专家王建辉评价:“颇传神。”如今,孙伏园在人们记忆中已十分缥缈,一如报纸副刊在人们印象里已十分寡淡。(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相关链接】①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著名副刊编辑、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②史学界评价孙伏园一生从事事业主要有两项:副刊编辑和平民教育。他前后主编六个报纸副刊,积累大量的副刊编辑经验,发表过一系列研究报纸副刊的文章,提出过一整套副刊编辑思想,因而被后世新闻史学界称为“副刊大王”。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不朽名篇,孙编辑出了趟差,《阿Q正传》便戏剧性地被鲁迅先生“大团圆”了。B.从鲁迅先生起名的“晨报附镌”到书法家笔下“晨报副镌”,再到徐志摩接手的《晨报副刊》,既可看出《晨报副刊》的变迁史,也可约略感受到文学家的一些趣事、佳话。C.文章多次引用他人的相关评述从侧面表现了孙伏园先生的形象特点。如从引用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评价副刊的话中,可知孙先生对副刊的作用和影响。D.作为著名的副刊编辑,孙伏园一生的两次停编事件,让我们既看到了孙先生的人格风采,也见识到了孙先生的不通时务、不知灵活变通的特点。8.作为一名副刊编辑,孙伏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请简要分析。9.你如何理解“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这句话?请结合本文,给现在的副刊编辑提两条建议。参考答案:7.D

8.①“催牛”作品。例如催出鲁迅先牛的伟大作品《阿Q正传》。②编辑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人之一,曾开一代风气,影响很大。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中,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成为文化舆论界的重镇。

③刊载了与总编辑、当局要员等思想见解不同的作品。例如发表鲁迅的《我的失恋》、郭沫若的《屈原》等。

④提出过一整套的副刊编辑思想,被后世新闻史学界称为“副刊大王”。

9.(1)①这句话表明了孙伏园之于副刊的成就、价值和意义。②孙伏园之后,由于副刊的编辑的识见和水平、报社经营理念等,副刊的相对独立于报纸的活力不在了,副刊水准大幅下降。

(2)①作为一个副刊编辑,要善于识人,有较高的催稿艺术。②要学会鉴赏作品,敢于发表有思想、有内涵、有品位的作品,坚守白己的发稿原则。③要保持好副刊的独立性、自由度,不能让其成为报纸的附庸。8.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作为一名副刊编辑,孙伏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考生应到文中找出孙伏园作为“副刊编辑”取得的“成就”。从文章前四段来看,成就之一是催生出鲁迅的伟大作品《阿Q正传》,“阿Q本就是被孙伏园‘催生’出来的”;文章第七段说“孙伏园是中国编辑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人之一”;从十、十一段来看,对于和总编辑、当局要员思想见解不同的作品,他力争刊载;相关链接二中“他前后主编六个报纸副刊,积累大量的副刊编辑经验,发表过一系列研究报纸副刊的文章,提出过一整套副刊编辑思想,因而被后世新闻史学界称为‘副刊大王’”。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依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比如本题中,“作为一名副刊编辑,孙伏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副刊编辑”“重要成就”指明了方向,即应到文章圈出孙伏园身为“副刊编辑”所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及取得的成就,“哪些”说明成就不止一点。可以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圈出概括性的话语,直接拿来使用。同时要关注链接材料。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①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

②彼时,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一如他此刻的生活。

③2008年,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一夜间席卷全球。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他不怪妻子,只是委屈了只有6岁的孩子要面对一个破碎的家庭。

④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产,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⑤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了坟。

⑥来之前他便想好了,陪娘过完这个中秋,自己便彻底离开那座城市,浪迹天涯。

⑦“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母亲气嘟嘟地牢骚着。“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而且,只有一会儿,他便适应了这种暗淡。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曾经,这盏马灯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东西。与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想来,那个时候可真幸福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越来越大,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一顿揍。他耍赖,不承认,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得不得了。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烦恼,整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地划拳,嗓子都喊哑了。夜里,睡觉时,嫂子给他抱来了崭新的棉被,躺在娘的身边,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如此踏实,好几次,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

⑧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第二天早晨,他不得不向娘告别,他很想就这样一辈子守在娘的身边,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可是,他不敢,他必须装得工作很忙的样子,他不想让娘和哥知道他此时的境遇。和娘道了别,走到院子外,发动了车,正欲关上车门,哥哥走了过来,双手抱着个小纸箱,放在了副驾驶座上,叮嘱他,回到家再看。他疑惑地看了看哥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和哥嫂说了再见,车驶出胡同,上了马路。虽然答应了哥哥,可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刚刚驶出村子,他便把车停在路边,打开了那个纸箱。纸箱上面,是一张纸,展开,哥哥的笔迹赫然入目:刚子,昨天你在爹坟上说的话我都听见了。电闸是我让你嫂子拉的,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刚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哥都希望,明年的中秋节,你不要让娘在眼泪里度过。纸条下面,是那盏马灯和厚厚的一摞钱;几捆一百的,还有一叠散的,有五十的,也有十块的,甚至还有一块的。虽然那些钱和他所欠的债务相比微不足道,但他却知道,那是哥哥所能给他的全部。

⑨秋阳下,一个男人,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

(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5分)A.他觉得“真幸福”,是因为在追忆往事时,想起那时家里有一盏其他人家没有的马灯。B.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中秋夜停电是哥哥为能让“他”接受兄长的帮助而设的一个计。C.中秋夜这盏普普通通马灯不仅是应急的照明灯,更是一盏照亮他的前程让他走出阴影的灯。D.“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有家人的关爱让他觉得日子可以过得踏

实的意思。E.马灯下,他和母亲、哥哥唠家常,忆往事,想到当年哥俩曾经为了偷瓜、吃瓜的事争得面

红耳赤。(2)请分析③-⑥自然段插叙内容在全文中所起作用。(6分)(3)哥哥说:“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刚子”?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参考答案:(1)CD(2)①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和“他”的现实(2分)

②为后文哥哥设计停电以及篇末送纸箱的情节做铺垫。(2分)

③以妻子的无情无义和“他”的绝望来反衬哥哥的手足情深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2分)(3)①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再难的日子人都是可以活下去的。(2分)(②不论处境多么艰难,只要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2分)

③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中有阴霾也有阳光,社会的发展,会让未来的日子会更美好。(2分)

(4)答案观点一,哥哥是主要人物。(2分)

①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表现的是浓浓的亲情——手足情深,它是疗治心灵伤痛的良药。而最能展现手足情深的是哥哥。(2分)

②从情节结构的发展来看: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赠物等环节,都是围绕哥哥展开的。(2分)

③从人物关系看:结尾处写刚子“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是衬托哥哥的真情相助;是哥哥的手足情深让身处绝境的刚子感动不已,由此也突出了主题。(2分)

观点二,刚子是主要人物。(2分)

a)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在艰难困苦时更需要浓浓的亲情,这是使人走出困境的动力之一。刚子就是这样的受益者。(2分)

②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刚子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破产而陷入妻离子散的绝望中,在艰难中想到了亲情并在中秋节回家,这才有了哥哥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全力相助等环节。(2分)

③从人物关系看:马灯的价值与意义须是在有刚子的变化前提下,才能得以展示的。(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B.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

②樊哙谢,起,立而饮之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3分)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3分)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3分)参考答案:4.B(A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C暴师:使军队暴晒;D遗老:活着的老人)5.B(①由,通过;②趁机A.都是连词,来;C.没有人;D.都表修饰关系)6.C(②③④⑤都是,用排除法)7.(1)刘邦率一百多名随从通过项伯赴鸿门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重点解释“从”“因”“谢”)(2)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危险)了。(重点解释“是日微”“诮让”“几殆”)【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人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越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疲弊,不忍出战,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4.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案: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C.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右:等级高的D.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

距:有距离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警觉对方的姿态。B.“长者”,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又指有德行忠厚的人。文中说“王长者”,是指后者之意。C.“髡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典出《史记·季布列传》——“乃髠钳季布”,就是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D.“顿首”,指磕头。一方面指古代汉族的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另一方面它也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本文意为前者。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5分)译:

(2)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5分)译:

参考答案:4.D(距:对抗)5.A(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6.D(“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错,应是事先并未做调查)7.(1)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反叛他。(得分点:“事”,事奉;“备”,完备;“遇”,对待;“乱”,反叛;各1分;大意1分。)(2)士卒争着据城抵抗,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得分点:“临城”,据城;“敌”,抵抗;“为”,为了;“以故”,因此;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以严谨廉洁为乐,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汉高祖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当时赵王相国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反叛他。”赵王把牙齿咬得出血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赵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败露被觉察,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高祖下诏说:“有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跟随赵王张敖到长安。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做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做了郡守、诸侯的相国。田叔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磕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做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磕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做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前后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争着据城抵抗,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孝文帝)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后来,景帝时候,田叔做了鲁相。

略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题。(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

窈:深远幽暗C.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之一粟D.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羽化而登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5.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何为其然也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而今安在哉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⑧有碑仆道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分)()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精要得当。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短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选自宋·王谠《唐语林》)(3)吾不意为娄公所涵!(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A

3.A

4.B

5.D

6.B

7.C8.(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出来),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其、极各1分,句意1分)(2)山水环绕,一片苍翠(郁郁苍苍),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缪、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3)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包容(容忍)!

(涵1分,句意1分)【译文】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神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修改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种名校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在名校,因为优秀的同学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①因为进了名校就常常有好前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