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走进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快乐——原始的动物本能①在脑的各个部位都发现了快乐中心后,研究人员不禁要问: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已经得到的答案是,快乐对所有的基本脑部活动施加影响,快乐远不止是人类独有的执着追求,很可能自古有之,并且在不断进化。②快乐的出现,可能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目的:指导行动。动物在同一时刻总是会有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需求:吃、喝、安全、求偶、保持温暖等等。与每一种需求相对应的便是一个动机。加拿大蒙特利尔拉瓦尔大学生理学系的米歇尔?卡巴纳说:“脑部应该存在一种在各种动机之间进行协调的介质。如果缺乏这种介质,就不可能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进行排序。”③卡巴纳克做了一系列实验,企图确定快乐是否就是那个促使我们决定先做什么并把它做好的因素。他对各种动机如金钱、痛苦、舒适、美味等等进行了比较。他说:“在所有的情况下,快乐确实是让各种动机进行交流的那个介质。”④卡巴纳克说,我们利用快乐来做所有决定。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我们称它为“本能”,但实际上,它是对快乐的追求。⑤当然,人类显然不是即时满足的奴隶。我们可以克服获得眼前快乐的欲望。这其实也是为了最终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因为只有拒绝眼前的满足,我们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⑥快乐在决策时所扮演的这一基本角色使得许多研究人员认为,作为一个基本的生理过程,快乐是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出现并逐渐演化来的。卡巴纳克认为,它应该是在两栖动物与爬行类动物时期出现的。潘克塞普说:“快乐和痛苦是进化过程中最早的情感形式。”人类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知觉本身,可能都能追溯到一种最简单的感觉:快乐或者不快乐。(摘自《参考消息》,有改动)1.下列关于“快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快乐可以对所有的基本脑部活动施加影响。B.快乐的出现,目的只有一个:指导行动。C.快乐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追求活动。D.快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的情感形式。2.对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们做出决定往往就是为了避免痛苦。B.人们做出决定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C.人们对一件事做与不做的决定取决于谁给我们的快乐更大。D.人们做出决定是为了获得长远的回报,最大的快化。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快乐是人们喜恶取舍的唯一标准。B.快乐是推动人类进化的最大动力。C.快乐是维持人类文明进步的有利因素。D.快乐以物质生活为前提,他将随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最大化。参考答案:C2.D3.B1.(由第一段“快乐远不止是人类独有的执着追求,很可能自古有之,并且在不断进化”一句可推知。)2.D(由第五段“这其实也是为了最终使我们的快乐最大化,因为只有拒绝眼前的满足,我们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一句可推知。A、B两项文中没有依据;C项曲解句意。)3.B(A.“唯一”过于绝对化;C.“快乐”与“人类文明进步”缺乏必然联系;D.“快乐”并不一定“将随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最大化”。)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20分)太阳·老人·少女

瓦西里·舒克申(苏联)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到傍晚才有了凉意。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而且还有病。”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怎么好?”少女不懂。“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是瞎子。”“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18.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9.小说中对老人家庭生活的叙写是否多余?为什么?(4分)20.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21.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6分)参考答案:18.(1)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2)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3)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4)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每点2分;前三点任答其二)19.不多余。(1分))具体表现老人落寞悲凉的生活境遇,与下文老人的“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反差,更有助于深刻地刻画老人形象。(3分)20.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浅到深、由疏到亲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2分)结尾交代更能突出老人的淡定坚强的性格特点,对读者的震撼力更强。(2分)21.(1)写一位盲目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表现平凡人物内心的坚强。(2)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3)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4)写少女与老人的邂逅,表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启迪。(6分,答出任3点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这意味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形成、人类整体利益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不能眼里只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来损害人类共同利益。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强权国家私利膨胀,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画脚,任性妄为,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这实际上也是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绝对化的强权主义的做法。(摘编自邱耕田《哲学视阈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下列对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意识或思想。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C.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反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D.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B.文章“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说明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追求人类共同利益。C.在论证方法上,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D.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过程十分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和主观、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先有客观现实后有主观认识,先有实践后有意识。B.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C.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否有效果。D.一些强权国家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参考答案:1.B

2.B

3.D【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具体的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曲解原文。原文说的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且不是“一种意识或思想”。从原文第1段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句子可以看出。选项C,无中生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文中没有依据。选项D,张冠李戴。“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从原文第1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的句子可以看出。故答案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曲解原文。文章关于“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论述,不能说明“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正确,一些强权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是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的做法,是强权支撑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并不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故答案选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选自《明史》,有删节)[注]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户适莅狱

适:到……去

B.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

状:情形,状态C.趣言之

趣:赶快

D.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B.而时勉言营建之非

朝济而夕设版焉C.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其夕,帝崩

吾其还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B.杨荣被人诬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后来李时勉举荐杨荣,杨荣才官复原职。C.李时勉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时几乎死去,恰巧碰到一位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锦衣卫千户,此人请来医生治好他。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28分)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⑴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4分)译文:

⑵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4分)译文:

⑶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4分)译文:

参考答案:10.A(适:恰好,正巧)11.B(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转折,C介词,对/介词,比,D代词,表指示,那/副词,表商量语气)12.B(是李时勉被人诬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13、⑴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4分)(“扑以金瓜”,状语后置句,1分,补出主语“皇帝”或“仁宗”、“李时勉”1分,曳1分,大意1分)⑵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4分)(太息1分,称1分,赦1分,大意1分)⑶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4分)(“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定语后置句,1分;“饯”后面省略介词“于”,饯1分,大意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永乐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陆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那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快告诉我!”李时勉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同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宣德五年,《成祖实修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略5.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县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旗帜)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奔向)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矛盾、隔阂)。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下令)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追求)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县令逾城走

走:逃跑B.范方将其骑归

骑:乘,骑马

C.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诚:确实,的确D.会术病死,备至徐州

会:恰逢,正赶上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①瓒大为绍所破。

B.①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C.①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D.①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②越国以鄙远。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也。1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若属皆且为所掳。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2.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从侧面表现程昱“谋略”的一组是(

)(2分)①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②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③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④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⑤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⑥欲益二千兵,昱不肯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B.因为刘备失去了徐州,所以程昱在刘备投奔曹操之际多次劝说曹操杀掉刘备。C.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D.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3分)

(2)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3分)

参考答案:9.B

10.B

11.D

12.C

13.B

14.(1)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吏民”“但”“东”各1分)(2)刘岱希望上表举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辞谢。(“表”“辞”状语后置,各1分)参考译文: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身高约八尺三寸,两颊胡须十分好看。黄巾起义时,县臣王度响应反叛,焚毁仓库。县长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拿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只不过是一群抢劫钱财的强盗土匪罢了,并没有扩大装备训练军队攻城坚守的志向。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找到县令,一起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叫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要发兵与刘岱开战了。”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助,就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希望请上表举荐程昱为程昱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辞谢.太祖曹操到了山东,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的同乡问他:“为什么前后你的做法相反啊?”程昱笑而不答。曹操与他交谈后,对他很满意,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刘备丢了徐州,前来投奔太祖,程昱劝说太祖杀了刘备,太祖没有听从。后来,太祖又命令刘备到徐州半路截杀袁术,程昱和郭嘉劝说太祖:“您前次没有除掉刘备,我们的确没有(你)那样的度量。现在你把军队借给他,他一定会生叛逆之心。”太祖后悔了,追赶刘备但没有追上。恰逢袁术生病死了,刘备到了徐州,立即杀了车胃,举兵背叛了太祖。不久,程昱升任振威将军。袁绍镇守黎阳,准备南渡。这时,程昱只有七百名士兵镇守鄄城。太祖听说这个消息,派人通知程昱,想给他增兵两千。程昱不肯接受,说:“袁绍拥有士兵十万,自认为所向无敌。现在见我兵少,一定轻视而不来进攻。如果增加我的兵力,他经过时就不能不攻打我,进攻必然攻克,白白使我们两处损失力量。希望您不要担心。”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听说程昱兵力少,果然不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超过了孟贲和夏育”。略6.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6分)14、选择题,下列对《家》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梅和觉新从小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梅出嫁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张太太和琴到高公馆来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和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B、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发的文章,在女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许倩如的鼓励下,几个较有胆量的同学也剪掉了头发,在好朋友的鼓励下,琴也把头发剪掉了。C、克定的妻子向高老太爷告状说,克定在外结识坏朋友,走上邪路,租了小公馆,娶私娼做姨太太,还骗了妻子的首饰拿去卖。高老太爷气极了,让克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D、因有谣传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于是高公馆里除了这一房人以及张太太、琴和梅外,其他人都偷亲靠友避开去了。觉新让大家躲到花园里头去。自己则留守外面应付乱兵,瑞珏很是不放心,也和觉新一同留下了,当晚还真发生了抢劫。E、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15、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阅读下面《家》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不能,不能。我不能去!我宁死也不给那个老头子做小老婆”,鸣凤痛苦的争辩道。鸣凤因何说出这样的话?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

(2)《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

16、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注】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③里:居。④“知”通“智”,智慧。(1)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概括孔子在这两个语段中所阐述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14、

BD(5分)(B、琴没有剪发D、情节有误,瑞珏最后没有留下,被觉新拒绝了,那晚也没有发生抢劫的事。)15、(1)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冯乐山要娶姨太太的事,婉儿说万一被选中了,那也只能去时,鸣凤说出这番话(3分)最后鸣凤因抗婚而投湖自尽。(2分)(2)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瑞珏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2分)他不顾长辈们的一致反对,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3分)16、(1)“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4分)(2)不要被一些人外在的言行所迷惑,而应该选择跟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一起。(2分)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你为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一条广告词。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突出词典的作用;③字数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示例:有问必答的良师,一生享用的经典。

浓缩汉语精华,典藏华夏文明。

现代汉语,一“典”即通。8.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①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不一定会更加公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②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

(2).③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不一定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试题分析:注意表述绝对的句子“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9.由方块汉字组成的中国人的姓名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下面四组姓名,除了都富有时代感之外,每组都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请选择其中两组,分别归纳出它们各自命名的用意。(2分)(1)解放前:

张仁孝黄守义杨明礼李智信(2)解放前:

游福贵黄长禄贺万年郝有财(3)建国初期:王建国李解放马新华李翻身(4)改革开放后:程玛丽郭汤姆何安娜梅丽莎参考答案:(1)对传统道德的坚守。(2)对财富地位的祈盼。(3)对新中国的热爱。(4)对西方文化的仰慕或反映中西文化的交融。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①

,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②

,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③

。参考答案:答案为: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②污染的成因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做该题前,要认真读题,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语句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准确填写.【解答】第一空是解释环境污染被视为“全球问题”的一个原因,该空后面一句是对空白处的具体解释,填空时就要抓住环境污染的传播性、扩散性来回答.第二空缺少的是一个主语,结合上文提供的两个原因,和后面的“要么单纯归于…要么单纯归于…”可知,该空缺少主语“环境污染的成因”.第三空前面的内容是呼吁全人类要共同努力,治理污染.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记忆天空群星灿烂,记忆枝头繁花似锦;记忆是陈年的老窖,记忆是经典的华章,记忆是人生一笔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