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梁平第一中学2022年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南风、东北风、西风、西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13.热带辐合带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影响的地区台风活动频繁C.影响的地区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

D.影响的地区多为暖锋降水参考答案:2.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充电设施对其普及具有重要影响。按充电时间的长短,电动汽车充换站可以分为直充模式和快充模式,电动汽车充换站为获得充足的供电量,需靠近变电站。下图为某城区充换站分布简图,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市中心商业密集区、一环内市区、二环内市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①~④中,最适宜布局大型、直冲模式充换站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6.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①交通流量

②空气质量

③消费需求

④人口年龄

⑤土地价格

⑥气温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参考答案:15.A

16.B15.根据材料,充换站应靠近变电站,③错。大型充换站占地面积大,结合城市地租理论,由市中心向外缘地价减少,所以①~④中,最适宜布局大型、直冲模式充换站的是①,地价便宜,A对。②、④地价较高,且距公交停车场较远,B、D错。16.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流量,宜靠近交通流量大区域,①对。与空气质量、人口年龄、气温条件无关,②④⑥错。消费需求高,③对。土地价格低,降低成本,⑤对。B对,A、C、D错。

点睛:首先根据材料,了解充换站布局的影响因素,靠近变电站。为方便人们使用,应靠近交通流量大、消费需求高的区域,地价低利于降低成本。结合图示位置,找出有变电站,且距市中心较远的地点。3.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C.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29.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亚洲低压强盛

B.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我国南北温差大30.7月份将该地矿产资源运往日本,在航程的中后期,货轮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参考答案:28.B

29.A

30.A28.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所以B正确。29.珀斯位于30°~40°S,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此时北半球为夏季,A正确。30.航程的中后期区域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及以北海区,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西北部为东南季风,北半球主要刮南风,洋流流向一直向北,7月份将该地矿产资源运往日本,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顺风顺水。A正确。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A解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交通、生产、人口高度密集,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通风散热而成。5.右图为亚洲局部区域2011年12月11日3时15分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图回答3~4题。3.以下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A.北京

B.东京

C.合肥

D.乌兰巴托4.上图中“”符号表示的天气系统是下面图中的参考答案:A

D6.读下图,回答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参考答案:A7.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回答24-25题

24.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A.热量、水分

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

D.土壤、热量25.乙图中与甲图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最相似的是

()A.⑧

B.⑦

C.⑥

D.⑤参考答案:24.D

25.B8.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小题。5.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风力明显增大C.昼夜温差减小

D.阴雨连绵6.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A.湿冷

B.干冷

C.暖干

D.暖湿参考答案:5.A

6.D6.若A、C两地也在此天气系统控制之下,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与C相比,A地的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是东南风,天气相对暖湿,D对。C处气流是西北风,天气相对是冷干,B错。A、C错。9.图b是图a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22-23题。

22.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A.地势

B.洋流C.人类活动

D.太阳直射点移动23.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

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两个少雨期参考答案:22.D

23.C10.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 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Km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14.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潜水补给河水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参考答案:A

D11.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是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海拔500米,年降水量490毫米)进行了植被自然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覆盖率茂盛度植物种类代表植物高度甲坡30%中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日艾草荆条0.6米黄栌0.5米乙坡70%强盛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柏地衣荆条2米黄栌1.5米

4.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5.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参考答案:4.D

5.D4.从表格看甲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水比较少,应该处于在阳坡,温度高,蒸发大所以水分少;表中显示植物高度矮小,结合植物种类可知植物以灌木植物为主,选择D。5.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水分条件较好,从材料可知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量比较少,向阳坡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少,影响植物的生长,背阴坡温度低,光照弱,水分多,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12.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1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368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mm左右,据此完成6~8题。6.该山峰最可能位于A.太行山

B.秦岭

C.武夷山

D.大别山7.海拔1600m~2000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8.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A.东南坡海拔1400米处

B.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C.西北坡海拔1200米处

D.东南坡海拔1900米处参考答案:6.C

7.C

8.B第6题,该山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达2000m左右,且降水十分丰富,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地区。第7题,由图示可知,海拔1600m~2000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依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不符。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含水量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导致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材料和图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情况。第8题,读图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乔木物种丰富程度最高。13.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我国西北干早地区,依托绿洲发展起来,区域水资源决定区域发展潜力,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图3左图为张掖市1999-2011年城市化与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变化关系示意图,右图为张掖市1999-2011年生态、工业、生活用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1999-2011年,张掖市A.用水总量大致呈下降趋势

B.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C.工业用水所占比重最大

D.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11.为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张掖市应该A.降低生态用水比重

B.发展节水型农业C.降低生活用水比重

D.降低工业用水比重参考答案:10.D

11.B10.读图分析可知,1999-2011年用水总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从1999-2011年,张掖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最大,远远高于工业和生活、生态用水,因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D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从1999年到2001年,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2001年到2003年成上升趋势,2003年后变化量不大,故B错误。11.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量比重较大,因此为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该降低农业用水的比重,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措施,B正确。点睛: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资源的浪费。14.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城,称为“近岸冰间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读图可知(

)A.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B.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

D.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4.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高,融冰快

B.近岸有河流注入,导致融冰快C.近岸暖流增温作用明显

D.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5.南极“近岸冰间湖”A.利于植物生长

B.方便海鸟捕食

C.升高海水盐度

D.增大冬夏温差参考答案:3.A

4.D

5.B3.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判断南极地区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D错。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A对。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不一致,C错。海冰范围内有冰间湖,无冰覆盖,所以海冰范围不代表海冰覆盖面积,B错。4.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D对。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低,A错。南极大陆没有河流,B错。沿岸是寒流影响,降温减湿,C错。5.南极“近岸冰间湖”受离岸风影响形成,水面没有冰,有利于海鸟寻找食物,B对。受离岸风影响,寒冷干燥,不适宜植物生长,A错。冰间湖属于海水的一部分,不能使海水盐度升高,C错。水体的调节功能影响,缩小冬夏温差,D错。点睛:温度越低,海水结冰范围越大,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判断南极地区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南极“近岸冰间湖”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在近岸地区形成无冰区。15.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①5.324.3537.215.7②2.730.1670.319.6③20.040.81353.713.2④4.526.1384.720.59.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参考答案:9.C

10.D9.③地集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且坡度陡、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最易发生泥石流。10.泥石流的形成和坡度、植被覆盖率等有关,还和流域内降水量大小有关。考点:泥石流的成因16.读下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P点的地理坐标为(70°N,0°)。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O点昼最长夜最短

B.此刻全球属于同一个日期C.E、F位于P的正南方

D.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太平洋参考答案:D17.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图。9.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参考答案:9.C

10.C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18.下图是北半球某日某经线日出时间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18.这一天60°N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7小时19.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千米。正东走3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可能

(

)A.逆时针走了>180°的圆弧

B.逆时针走了<180°的圆弧C.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D.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参考答案:D

C19.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气温(单位:℃)分布剖面示意图,P、Q为两个工业城市。读图回答若该天气系统从B到A经过该地,则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P地气压变化过程的是参考答案:A20.读图,回答43~44题。43.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A.3.4℃

B.4.6℃C.5.3℃

D.6.2℃44.图中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B21.下图中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图中a点A.将向北移动B.目前所在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将减小C.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最长昼与最短昼的差值将减小D.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将增大参考答案:C22.读某岛屿地理位置及S、N两地的降水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4.该岛屿A.冬季中部形成高压中心 B.山顶有永久性冰雪C.南部年平均气温高于北部 D.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5.图中N、S两地降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S地距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B.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影响,降水稀少C.S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N地受副高和东北信风控制,气候干燥参考答案:14.D

15.C【14题详解】该岛位于纬度较低的18°附近,依据气温11-1月较高,-8月份较低的6分布特点可知,该岛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12月至次年4月降水丰富,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而6?8月份则受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且总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mm,因此判断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图中山地的海拔较低,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并不强烈,冬季中部难以形成明显的高压中心,该岛南部年平均气温低于北部,该岛位于热带地区且山体海拔不高,山顶不可能有冰雪。据此分析本题选D。【15题详解】结合上题及图示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岛位于南太平洋中,S地距赤道较远,N地沿岸没有寒流流经。S地受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N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东北信风是北半球的信风带,不影响图示岛屿。据此分析本题选C。23.下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完成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罗马处在多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C.杭州湾的盐度达到最大值

D.巴黎盆地的冬小麦开始越冬参考答案:B24.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钦查群岛是南美秘鲁的“鸟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居民主要是定居数百万年的海鸟和流动“人口”北极燕鸥等,它们留下了厚达50米的粪便层。读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北极燕鸥向南迁徙至钦查群岛的时间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9.北极燕鸥南迁到达钦查群岛时(

)A.北京正午物影渐长 B.正值利马树枝抽芽C.北极极夜范围缩小 D.索马里寒流势力强盛参考答案:8.D

9.A8.由题干“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可知,南迁时应该为北半球冬半年,因此到达钦查群岛的时间可能为10月,D正确。9.由上题可知,北极燕鸥南迁到达钦查群岛时间大概是10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的影子越来越长(直到12月22日前后物影达到最长值),A正确;此时段北极附近开始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直到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大值);利马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典型植被是热带荒漠,树枝抽芽属于阔叶林景观;索马里寒流是由于索马里半岛的离岸风所致,在6~8月势力强盛。故选A。25.右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卜.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其中最合理的是

A.褶皱一断裂一抬升—侵蚀一下沉一沉积B.沉积一断裂一褶皱—沉积一侵蚀一下沉一沉积C.沉积一褶皱一断裂一抬升一侵蚀一下沉一沉积D。褶皱一断裂—侵蚀一一沉积参考答案:C26.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5.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1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参考答案:15.C

16.B试题分析:15.区域迁出与迁入人口数量多少,不仅看其比重高低,还要看这个省(市)的总人口数量。四川总人口比贵州多太多,迁出人口数量四川多于贵州,A错。广东总人口比上海多很多,人口迁入数量比上海多,B错。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迁入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浙江与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差不多,但浙江的人口迁入率比江苏高,所以浙江人口增长率比江苏高,C对。安徽经济发展水平比天津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D错。1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至经济发达地区,有助于延缓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B对。劳动力人口迁出,加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A错。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高了城市化水平,C、D错。【名师点睛】读图能力是要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要注意图中数据是人口迁移的比重,不是数量。影响人口迁移数量的因素,还有区域人口总数。人口迁出或迁入比重大,迁移数量不一定大。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区人口年龄结构有影响,延缓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加快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二、填空题(共10分)27.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1)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据“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判断,信息产业处于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期(填字母),纺织工业处于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期(填字母)。(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下图表示_____________指向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据下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下图中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你认为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B

C

D(2)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3)外国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4)加强对产品的设计投入,研发核心技术,培育著名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解析:本题主要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等相关知识。(1)典型的产品寿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如纺织工业。因此信息产业处于初创期、增长期,纺织工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2)读图分析可知,该产业表现为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廉价和丰富劳动力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会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国内由于生产困难,造成裁减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同时,外国投资也会减少。(4)由材料可知,从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可以看出,设计环节和营销环节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加工环节属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因此我国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产品的设计投入,研发核心技术,培育著名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6年8月30日,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分布示意图”。(1)青藏与西北两大农业区种植业布局特点相同的是

,其原因主要是

。(2)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化发展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

。(3)适度发展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4)针对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参考答案:(1)近水源地(沿河)分布

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地势低平;热量条件好;取水方便(2)地形更平坦;

夏季水热组合更优(3)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或多种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处方施肥整体分析:青藏地区限制因素是热量,河谷地带地势低平,热量条件好,取水方便。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水热、土壤条件分析。针对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青藏与西北两大农业区种植业布局特点相同的是近水源地或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地势低平,热量条件好,取水方便。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靠近水源,灌溉便利,取水方便。(2)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水热、土壤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化发展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更平坦,夏季水热组合条件好,更有优势。(3)适度发展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4)针对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行多种经营,缓解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实施处方施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29.【环境保护】图23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23(1)①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1分)(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2分)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1分)(3)④、⑤两个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1分),主要自然原因是

(2分);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1分),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议

。(2分)参考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1分)(2)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不合理使用地下水(2分)

三北防护林。(1分)(3)水土流失(1分)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2分)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1分)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答正确2点得满分2分)【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环境问题原因分析一般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自然原因一般分析气候和地形,人为原因一般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人为原因,对症下药,加强监管。三、综合题(共38分)30.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回答问题。(12分)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阐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分)参考答案: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造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逐渐隆起形成世界最高的高原。(2分)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任答三点,6分)对地形的影响:地壳运动造成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多大山,多雪山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形成高寒气候,冬寒夏凉,高原上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水文的影响:海拔高,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也是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周边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对资源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大,多晴天,使之成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处,也成为我国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生产生活方面:(任答两点,4分)对农业的影响:高寒气候造就了独有的高原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种植业以青稞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牦牛、山羊为主。对人口、城市和经济的影响:高寒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我国人口稀疏地区,城市分布少,人口、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对地域文化的影响: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该地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能歌善舞的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解析:【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是由于板块的挤压而隆起,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以及资源等方面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