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万寿山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也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CE(2)①写作认真。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实地考察,还专门写文章。②学习认真。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专家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③教学认真。他的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④工作认真。原则性强,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3)①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②引用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从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③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丰满。(4)朱自清“生不逢时”,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①他虽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③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他第一个在声明上签字,这更能显出他的无畏和勇气。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但他仍嘱咐妻子拒绝美援,这更表现出他的坚定气节。(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机械刻板”是贬义词,分析不当,这里体现的是朱自清“严格自律的一面”。B项,根据原文第4段“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可知,增加人文色彩的不是朱自清,而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D项,“乐观”分析不当。(E项3分,C项2分,D项1分)(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首先确实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文本的第2—4段。比如“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考生可根据文中的这些句子来进行信息检索。(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可以从直接展现了传主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为作者评述提供了依据等方面来解释。第4段引用朱自清的话是为了表现他做事有原则,第10段引用是为了表现他的气节。引用别人的话,可以从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等方面来回答。(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说清楚生逢乱世的朱自清是如何来保持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回答时要点出他怎样身处困境,然后写出他在困境中怎样做到完美的。文本从他作为一个作家对待写作的态度,从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气节,如改名、拒食美国救济粉,从临终遗言等角度来展示朱自清的“完美”的。2.阅读《祝福》选段,完成9~11题。(共12分)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③“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④“是的。”⑤“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⑨“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9.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B.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了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C.“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D.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10.对第?段中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B.“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C.“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D.“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11.祥林嫂“走近两步”之后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并说明她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9.C(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此时祥林嫂主要是想解决内心的疑惑。)10.D(不是冷漠,是无奈和无能为力。)11.第一个问题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因为绝境中的她对下地狱充满了恐惧,希望通过否定“魂灵”来消除死后之忧。第二个问题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第三个问题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能与家人见面。(每点2分,其中“心理”1分,“原因”1分。意思对即可:尤其是第一点,对“原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进塔里木贾平凹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被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②我们走进了大沙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地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已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出了在塔里木的所见、所思、所感;文章层次清,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形散神聚。B.文章写到了塔里木石油工人生活区的情景,让读者感到石油工人在艰苦奋斗的同时依然保持着生活的热情;花和绿草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C.作者在第④段中,写到有些人贪污腐化,有些人醉生梦死,有些人浮躁轻薄,有些人萎靡不振,目的就是表达对这些人的不满和批判。D.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写了沙漠中的胡杨树,赞扬了胡杨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胡杨带给自己的震撼和激动。同时也热情讴歌了石油工人。8.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塔里木环境的恶劣?9.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的感受”具体有哪些。参考答案:7.C
8.①比喻: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突出了塔里木的风沙之大。②直接描写:四辆疾驶的卡车,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突出风大。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我们”的感受和表现: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司机的讲述。——突出了塔里木气候干燥,风沙狂暴。
9.①石油工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找到生存的欢乐。②石油工人肩负国家的重托和期望,充满工作的正能量。③石油工人能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胸中的豪情和清正之气。④石油工人是新时代有担当的英雄。【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目的就是表达对这些人的不满和批判”错误。结合“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等分析,作者写这些人主要是和石油工人形成对比,突出石油工人的“英雄角色”。故选C。【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塔里木环境的恶劣”,需要结合第一段内容分析,明确手法,点明效果。结合“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等分析,间接写出了塔里木气候干燥,风沙狂暴。结合“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分析,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塔里木突然起风,突出风沙之大。结合“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分析,直接写风大。【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析‘我们的感受’具体有哪些”,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如第二段对石油工人生活区的描写,体现了石油工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正是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石油工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找到生存的欢乐。第三段写石油工人把豪言壮语渗进了自己的生活,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将满腔的豪情转化为信仰和力量,正是这些豪言壮语体现了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文章第四段写自己应邀作报告,只讲自己几天来的感受,感受石油工人“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石油工人肩负国家的重托和期望,充满工作的正能量。石油工人是新时代有担当的英雄。第五段写从沙漠腹地归来看到了死去的胡杨林,死去的胡杨树“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犹如石油人,“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最后作者指出“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表达了八月在塔里木的所见所闻对作者洗礼和升华,将是作者今后人生长途上永远的精神食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①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莫邪子名赤,比②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③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④。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⑤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搜神记》,转摘自《语文读本》)[注]①重身:怀孕。
②比:等到。
③低:疑作“砥”,柱下下基石。
④僵:谓死后后僵硬直立不倒
⑤踔:跃。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将:带、拿)
B.语汝子出户望南山(语:告诉)
C.王如其言煮头
(如:像…一样)
D.不负子也
(负:辜负)10.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表现莫邪子坚忍无畏的复仇精神的一组是(
)
①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②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③儿闻之亡去④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⑤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⑥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参考答案:8-10CBA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9分)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注]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
去:到、往B.人无能间
间:离间C.辟君部庐陵从事
从事:指办事、治事D.适逢君过
适:刚才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B.以麈尾掩口而笑
以其无礼于晋C.子孙家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D.使问君之从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⑴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译:
⑵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4分)译:
⑶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译:
参考答案:10.B(A动词,离开;C,官名。D、副词,恰好)11.C(A.动词,做、担任/动词,给予;B.介词,用/连词,因为;C.兼词,在那里;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D13.⑴同郡的郭逊,因为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得分点:“以”“清操”“知名”“右”)⑵都市中的优秀人物我全都认识,唯独不识此人。(得分点:“美士”“尽”“职”“独”)⑶我本来就打算前去拜访他,现在我先去吊丧尽义,不久回来就到许先生那里去。(得分点:“相过”“尽义”“寻”“就”)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管晏列传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多数D.管仲富拟于公室
拟:类似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善于为政的一组是(
)(3分)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③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⑥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善遇之。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9.C10.C11.D12.(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得分点:“三”,“见逐于君”,“不肖”,“不遭时”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和曹沫的盟约,管仲就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得分点:“会”,“背”,“信之”,“由是”各1分,语句通顺1分)4.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②句写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③句写鲍叔牙家的情况;⑥句写齐国人对管仲的看法。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试题分析:D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文章也没有说天下人对他批评指责。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三归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参考答案:我们树立理想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并且要具体可实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信息完整,给2分;内容得当,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最近天津也在逐步实施垃圾分类,市民在点外卖时,大多想让店家所送的饭菜尽量少产生不必要的垃圾,于是有顾客在点“羊肉串”时,刻意在给店家的提醒留言中写上要点的饭菜是“羊肉吕”,请写出点餐人的意图是什么,其中使用了怎样的文字游戏。参考答案:点餐人不想要羊肉串的签子,巧妙借用“串”字象形的特点,将“竖”去掉,代表不要签子。【详解】本题考查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在题干提示下分析问题,再用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给的语境是“天津也在逐步实施垃圾分类”“市民在点外卖时,大多想让店家所送的饭菜尽量少产生不必要的垃圾”,这是背景。然后注意细节,“串”变成“吕”,字形上少了一“竖”,代表羊肉串上的“签子”,这是点餐人提醒商家不要羊肉串的签子,符合环保的理念。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一位智者这样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陶瓷项目策划方案
- 汽车行业历史人物
- 北京大兴事业编的考试大纲
- 2025地下停车场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5透视合同管理中的工程监理风险因素及控制策略
- 2024北京九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泄漏管理培训课件
- 班级日常管理的创新策略计划
- 辽宁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条例全文(模版)
- 游戏运营数据监控与分析手册
- (20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 备战中考2024年深圳市数学模拟题分类《填空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 生物识别技术保障个人隐私
-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背诵清单】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背核心知识梳理(部编版)
- 国际商务贸易交流交往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3篇)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知识点复习
- 初三班级学生中考加油家长会课件
- 广东省2024年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
-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