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1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1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1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1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1

古榕晓日吴高庆摄刑事诉讼法学主讲:刑事诉讼法学2课程学习目标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培养程序正义和保障人权的法治观念对付国家司法考试中的刑事诉讼法学考题3第一次课第一章概论第二次课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三次课第三、四章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第四次课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第五次课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二)第六次课第六、七、十三、十四章第七次课第八章辩护与代理第八次课第九、十、十一章证据与证明及规则教学进度表4第九次课第十次课第十二章强制措施第十六、十七章立案侦查(一)第十一次课第十七章侦查(二)第十二次课第十八章起诉第十三次课第十九章第一审程序(一)第十四次课第十九章第一审程序(二)第十五次课第二十、二十一章二审与死刑复核第十六次课第二十二、二十三审判监督与执行5学习资料教材: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教出版社2012年版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单行法规、司法解释《六机关规定》、《解释》、《规则》课件:6成绩评定考勤:占20%期末考试:80%7第一讲概论第一节刑事诉讼一、诉讼的概念1.中国法制史:“诉,告也;讼,争也。”2.诉讼的英文“procedure”

“process”。83.诉讼是行使国家司法权力的裁判者对诉讼双方的争议进行裁决的活动:

(1)是一种“公力救济”方式(2)是一套法定的程序(3)是一种“三元结构”9

二、诉讼的类型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宪法诉讼10三、刑事诉讼定义:是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特征:1.国家专门机关进行的司法活动。2.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3.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4.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诉讼活动。11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定义: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其他法律司法解释等

刑事诉讼法典狭义广义12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法实体法程序法法法根本法基本法私法公法一般法刑事诉讼法13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律师法、法官法……司法解释:最高院《解释》、最高检《规则》行政法规和规章:公安部《规定》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4四、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程序法不同点:诉讼主体、原则、证据制度以及具体程序上不同注意在复习司法考试时三大诉讼法的差别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略)15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1.惩罚犯罪:惩罚犯罪乃社会安宁和人民幸福之必需。2.保障人权:重点是被追诉人的人权3.两者的关系:将两者妥善地加以协调,有机地结合,实现两者的平衡16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1.司法公正的意义: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2.司法公正的内容: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17

1.程序公正(过程公正)的标准:裁判者中立、程序公开、诉讼双方平等、程序及时、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等等。2.实体公正(判决结果)的标准:案件事实的准确查明、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以及对错判的案件能及时纠正和赔偿。3.两者关系的三种学说:实体优先、程序优先、并重论18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

1.什么是客观真实: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的本来面目2.什么是法律真实:依法定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3.两者的关系:契合与背离19四、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审控辩201.控审分离(1)历史:司法史上重大大分工(2)权力的相互制约不告不理212.控辩平等对抗(1)为什么要平等对抗(2)控辩先天的不平等(3)后天的改造:使之平等对抗223.审判中立(1)为什么要中立?(2)怎样中立?23五、诉讼效率

9年间,承德中院创下司法记录:同一法院,以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同一法律,将同一被告3次判处死刑!在省高院第三次发回重审后,改判死缓。此案审判历时近10年。24

1.诉讼效率:诉讼成果/司法资源?2.为什么要讲诉讼效率:(1)迟来的正义非正义(2)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3)刑罚的及时性3.诉讼中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25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26制定目的(刑事诉讼法第1条)

1.保障刑法的正确实施

注意:刑事诉讼法的独立价值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注意:“保护人民”

“保护人权”?新刑事诉讼法在第2条中增加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27刑事诉讼法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条)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宪法第13条、33条、37条、38条、39条、40条、41条、125条、126条、131条、134条、135条

28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第2条维护法制,保护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障刑法正确实施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直接任务重要任务根本任务29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二、清末的刑事诉讼法三、中华民国的刑事诉讼法四、新中国的刑事诉讼法30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

刑事诉讼模式是指追诉方、被追诉方和裁判者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体现形式的总体系。31

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三)近现代的三大诉讼模式正义的多种实现方式!32

(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1.控审分离,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但对犯罪的控诉由公民个人承担。

2.原告和被告的诉讼地位平等,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3.法院处于消极的地位,审判采取公开辩论的形式。4.在弹劾式诉讼中,采用神示证据制度。33(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纠问式诉讼是继弹劾式诉讼之后出现于欧洲中世纪的诉讼制度特征:1.控审不分,裁判者主动追究犯罪2.有罪推定,刑讯逼供法定化3.秘密审判、书面审判34(三)近现代的诉讼模式

1.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主要为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所实行。其特征表现为:

(1)法官推进审判进程(2)法官主动依职权调查证据

(3)采起诉不变更原则(4)控审分离。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官诞生积极的法官,消极的当事人352.对抗制诉讼模式

又称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其特征表现为:(1)法官不主动调查证据(2)控辩双方积极举证,法庭上交叉询问(3)实行起诉可变更原则(4)采起诉认否程序(5)实行陪审团审判363.混合式诉讼模式

又称折衷主义诉讼,兼采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因素而形成,主要代表国家是日本和意大利,其特征表现为:1.保留了法官主动调查证据的权利2.注重控辩双方庭审时的积极对抗对抗式职权主义混合式诉讼模式37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需要知道的几个基本知识点: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称之为“狱”,民事诉讼称之为“讼”。2.审理案件的“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3.亲亲相容隐

38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

1.以儒家为刑事诉讼法的思想基础2.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3.司法与行政不分4.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5.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6.实行纠问式诉讼,刑讯逼供法定化7.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39二、清末的刑事诉讼法背景:清末修律,外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人物:修律大臣,沈家本成果: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1909年《刑事诉讼律》体不全,无以标立法之宗旨;用不备,无以受刑法之实效。二者相因,不容偏废。——沈家本40结局: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1906年的法案最终未能颁行;1910年,清朝灭亡,1909年法案未及颁行意义:西方的法律原则开始传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中国诞生。41辛亥革命与清朝的覆亡三、中华民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4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系列单行法案(中国历史上首次废除刑讯)北洋政府时期:《刑事诉讼条例》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

43四、新中国刑事诉讼法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拔乱反正时间: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意义:共164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结束了新中国长期没有刑事诉讼法典的局面(一)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的制定44(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第一次修正修正的背景及过程:1979年——1993年,十四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人大法工委1993年委托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主持起草修改建议稿。本次修正案于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陈光中教授照片45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的主要内容:1.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将律师参加刑事诉讼活动的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2.对庭审方式进行改革,强化庭审对抗,发挥合议庭独立审判的功能3.增设简易程序法新社[参考消息(1996年3月5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46(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正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共290条。47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第一节概述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照法定职权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另外,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等也是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48第二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任务: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一、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职权49除了审判以外,人民法院还行使下列职权:(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注意无拘留!)(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以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保证判决的顺利执行;

(3)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4)行使某些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权;(5)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等;

(6)最高法院有司法解释权。50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及领导体制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军事、铁路、海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关系监督关系

51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审判组织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审判组织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仅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52合议庭的组成:基层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人组成高级、最高法院一审: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人——7人组成

二审案件,由审判员3人至5人组成合议庭的成员人数是单数,评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审判长:院长或庭长指定;人民陪审员不能担任审判长53审判委员会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长有权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审判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54陪审制度: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中国:名为陪审实为参审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1.审理案件范围:被告人有权申请陪审员审判;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陪审员不少于1/3552.陪审员与审判员意见不一致时,有权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交审判委讨论3.任职条件:拥护宪法,23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公检法司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执业律师、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被开除公职的人不得担任陪审员。4.任免:基层法院院长提出人选,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5.中级法院、高级法院审判案件应当由陪审员的,由其所在城市基层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56陪审(民众参与司法的功能)1.司法民主的体现2.分散司法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3.使裁判结果更好地体现社会民意57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职责

人民检察院侦查机关唯一的公诉机关专门的诉讼监督机关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等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58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及领导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军事、铁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关系领导关系59三、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60第四节公安机关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保卫任务61

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主要的侦查机关2.负责部分刑罚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62三、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公安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关系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公安机关之间是配合、协助关系(刑诉81条、异地拘留逮捕)63第五节其他专门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对各自领域负责侦查的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64第四章诉讼参与人第一节概述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诉原告人和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65成为当事人的两个条件:1.与案件的最终结局有利害关系2.当事人必须在诉讼中拥有较为广泛的诉讼权利,并对诉讼过程和诉讼结局发挥比其他诉讼参与人更大的影响66第二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一、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标准:立案起诉侦查审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67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拥有一系列诉讼权利的主体,居于当事人的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处于被追诉者的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证据的重要来源68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防御性权利救济性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知悉权反诉权申请解除强制措施权自行辩护权上诉权、申诉权等委托辩护权控告权申请回避权最后陈述权等69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义务在法定的条件下承受强制措施

接收侦查人员的讯问、搜查等侦查行为接受起诉,出席受审如实回答义务履行生效裁判等70第三节被害人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财产或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诉原告人公诉案件中承担控诉犯罪职能的被害人71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历史发展被害人独立控诉犯罪指控犯罪完全由国家专门机关进行,被害人处于证人地位指控犯罪由国家专门机关进行,被害人协助,并处于准当事人地位

古代弹劾式诉讼:刑民不分,独立起诉权

近现代刑事诉讼

当代及未来刑事诉讼的发展72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1.遭受犯罪行为侵害,与案件结局有利害关系2.有积极参与诉讼过程,影响裁判结果的愿望3.作为诉讼当事人,与被告人处于大致相当的诉讼地位,但在权利上略差于被告人4.也是法定的证据来源之一73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被害人与其他当事人共有诉讼权利:回避、法庭调查、法庭辩护,等等。被害人特有的主要诉讼权利:1.委托诉讼代理人2.自诉权3.申请抗诉权74第四节单位参与人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单位能否、应否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论是单罚制,还是双罚制,单位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752.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参加诉讼的方式?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应当由单位的其他负责人作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76单位被害人单位能否作为公诉案件被害人意义上的被害人参与诉讼?

理论界有争议,法律无规定“作为被害人的单位在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应与自然人被害人一样,拥有诉讼主体的资格,成为案件的当事人。”——通说。77补充知识点:刑事诉讼职能控诉职能:侦查机关、检察院、被害人、自诉人及代理人辩护职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辩护人审判职能:法院、人民陪审员其他诉讼参与人承担什么职能?78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79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80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1.国家追诉原则2.控审分离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4.公正审判原则5.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6.禁止双重危险原则81第二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刑诉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82对于该原则的理解:1.这一原则明确规定了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而且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和互相取代2.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公检法三机关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法律特别规定的除外)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83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该原则的法律依据: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84该原则的内容:包括审判独立(司法独立)和检察独立两个方面该原则的意义:权力制约,抵制专制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85审判独立的内涵国际标准:法院独立、法官个人独立中国现状:法院独立,但法官个人不独立检察独立的内涵检察独立是检察系统的独立,检察院上下级是领导关系,检察官的个人独立受到一定的限制

86第四节依靠群众原则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刑事诉讼法第50条:“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87第五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88理解此原则需注意的问题:(1)坚持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结合。(2)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必须受法定程序的约束。(3)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8990第六节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91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