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西方古代艺术的尚光性易晓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果说中国人在远古的鱼纹盆中便开始体现出对水的尊重,那么旧石器时代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那“受伤的野牛”就能够让我们看到远古的西方人对光的敏感。尽管我们还不敢肯定地说那就是原始人对光影的描绘,但从黑、褐、赭、白的色彩有序递进变化中,我们分明已经看到了光的明暗显现,有如浅浮雕的拓片那样的立体空间感。也许这只是原始人在黑暗的穴居环境中对明暗的偶然一次描绘,以至于我们还无法断定原始绘画对光的表现有无意识。然而,后来成就于地中海爱琴文化时期的米诺斯“迷宫”装饰壁画,其鲜明轻快的色彩,充满生气,完全是阳光沐浴下的情景。不仅如此,当时的克里特人已经懂得运用矿物质掺和树胶的颜料营造画面本体的气质,这种气质又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发到空气中,弥漫了整个克诺索斯宫。自然的光芒已经成了画面散发出生命所赖以呼吸的空气。古老的克里特人把光和画融化成了一个整体,这种艺术感染力至今依然令我们叹服。其光彩绚烂的大自然主题,自在优雅的开放风格,与同时期中国商代艺术繁丽、深沉、奇诡的艺术风格有着天壤之别。古希腊艺术家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塑造出彰显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本身所散射出来的耀眼光辉,似乎让那些来自画外空间而作用于绘画的光线显得暗淡失色。又由于古希腊画作遗存的缺乏,仅从当时的瓶画风格来看,希腊绘画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鲜艳光彩。如果说他们依然有光的话,那就是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再加上衣纹与边饰图案所带来的光斑闪动感。从文艺复兴开始,画家们开始打破一些禁忌,特别是开始对外光进行大胆的描绘,并且很注重明暗光线的对比,背景多作昏暗的、隐约的处理。古典时期的绘画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并不是说古典时期画家的亮部画得不好,这里指的是他们对亮部的处理是比较克制的,但由于对光的注重,这些画家们都可以把暗部光线画得非常有氛围,以至于很多画面都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到了17世纪,伦勃朗把卡拉瓦乔的“黑影强光”发展到了更高的境界,画面光线奇妙莫测,并且用厚涂法描绘亮部光线,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使色彩更温暖更光亮。另外,专注风景绘画的荷兰画派和英国风景画派等画派中的许多著名的画家都引领了外光描绘的风气,给西方绘画注入了更多的光的因素。在外光的影响下,画面逐渐明朗起来,也使许多西方画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由于西方绘画的造型特点,光就成为其重要的造型手段,又加之其对真实场景再现的需求,光在西方绘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选自《美术界》,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关于“西方古代艺术的尚光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对光的敏感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的“受伤的野牛”便有可能体现了原始人对光影的描绘。B.克里特人注重营造画面本体的气质,这种气质又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发到空气中,自然的光芒已经成了画面发出的生命赖以呼吸的空气。C.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开始对外光进行大胆的描绘,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使画面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D.伦勃朗发展了卡拉瓦乔的“黑影强光”,画面光线奇妙莫测,并且用厚涂法描绘出更光亮的色彩,这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表明西方人在原始社会便对光影有了一定的理解,而米诺斯“迷宫”壁画则表现出克里特人的画作让人叹服的艺术感染力。B.古希腊艺术家的绘画失去了从前的鲜艳光彩,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对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的运用。C.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与古典时期的艺术家们在处理明暗光线时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古代西方人在绘画中对光的重视。D.17世纪,西方艺术家给绘画注入了更多光的因素,他们在绘画时以光为重要的造型手段,并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使光成为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绘画方面,东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中国,从远古时便开始体现出对水的尊重;而在西方,从原始社会变产生了对光的敏感。B.古希腊艺术家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注重彰显事物本质,从而使画作散发出耀眼光辉,这种做法让那些来自画外空间而作用于绘画的光线暗淡失色。C.古典时期的绘画中,艺术家们虽然对亮部的处理比较克制,但也能将亮部画得不错,其描绘方式,打破了当时的一些禁忌。D.17世纪,专注于风景绘画的荷兰画派和英国风景画派中的许多著名的画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从而使画面逐渐明朗起来。参考答案:1、C偷换概念,“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使画面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说的是“古典时期”的绘画,而非“文艺复兴时期”的。2、“B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错,因果关系无中生有。3、A(B项,原文中有“似乎”一词,而选项中将其忽略。C项,“打破了当时的一些禁忌”的不是古典时期的艺术家,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D项,原文说的是“在外光的影响下,画面逐渐明朗起来,也使许多西方画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故“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从而使画面逐渐明朗起来”的表述不当。)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相关链接: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

肖锋“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C.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D.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5.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B.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C.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D.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E.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自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6.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参考答案:4.A

5.BE

6.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A错在遗漏信息,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可忽视。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中A项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地;C项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和思想的双重启蒙”,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他幼时就接受了;D项属无中生有,林风眠出国留学、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提到他的爱国情怀。6.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解答时,重点抓住“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概括形成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文章第一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最耐渴的动物方舟子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而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哺乳动物作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分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即时补充水分的话,全身就会很快地脱水。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身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如此高的“高烧”,为什么却不会妨碍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血液在进入大脑时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来。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能储存更多的体热。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的。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为了防止脱水,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5、下列对大羚羊适应半沙漠环境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天储存体热,晚上逐渐释放。B、大羚羊的肾脏能非常有效地将尿液浓缩,避免了体内水分流失。C、黄昏和夜间进食,最大限度地摄取食物中的水分。D、夜间进行缓慢深呼吸吸入更多氧气,以便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撒哈拉地区的大羚羊白天储存体热,因此它既不出汗也不喘气,保持了体内水分。B、大羚羊从外界最有效的补充体内水分的方式就是晚上进食。C、当来自大羚羊心脑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静脉血起到了冷却小动脉血的作用,从而防止了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D、靠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来补充体内水分是大羚羊直接获得水分的方式之一。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分蒸发也是大羚羊散发体热的方式之一,如体内水分严重流脱,就会有生命危险。B、大羚羊是体温可以变化的哺乳动物,其体温差可达10摄氏度以上。C、尽管对大羚羊如何在高体温的情况下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这一问题还有诸多细节不大清楚,但人们已知道在血液循环中,头部的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起到了对大脑的保护作用。D、由于每次呼吸都要带走体内的水分,所以大羚羊都在夜晚进行缓慢地深呼吸,以保证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参考答案:5.B

6.C

7.D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行比一乡

比:合。B.泠然善也

泠:通“冷”。C.犹有所待者也

待:依赖。D.绝云气

绝:直上穿过。【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之二虫又何知

乘天地之正B.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则芥为之舟

以五百岁为春

D.以游无穷者

奚以知其然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逍遥游》中认为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B.《逍遥游》中认为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逍遥游》中认为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的境界。【小题4】翻译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2分)【小题5】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多次进行“小”与“大”的对比,如蜩、学鸠与

的对比,小知与大知、

的对比,最后点出一直隐而不发的“有待”和“无待”的对比,使说理更充分有力。参考答案:【小题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赞仕(后)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赞为流矢所中。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俾赞董其役,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刺史唐景思以城降。世宗优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以赞为并州路部署。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壁,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B.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C.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D.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可表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妻”等。B.胄,又称兜鍪、盔,是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和四肢的铠甲,材质一般是铁、铜。C.维扬,名称最早载于《尚书》中,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唐宋时期,空前繁盛。D.列传,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由《史记》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沿用。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战功赫赫。B.赵赞善政安民。宋初,赵赞入朝任职,为了与民方便,他废除了全部苛政,处理政务力求宽厚简易。C.赵赞颇受器重。周世宗在羊马城一战后下诏对他褒奖;宋初赵赞被晋封爵位,去世后又被追赠官职。D.赵赞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贤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俾赞董其役,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2)并人乘晦袭赞壁,赞率众击退之,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参考答案:10.D

11.B

12.B

13.(1)世宗让赵赞管理(主管)这项工程,恰逢久雨不停,淮水上涨泛滥,濠人图谋乘小舟烧桥,赵赞侦察得知此事,在桥下埋设了伏兵。(2)并州军乘着昏暗偷袭赵赞的营垒,赵赞率领众人击退他们,弓箭射穿了他的脚部。太祖多次慰劳问候,赏赐良药让他敷用。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诸将”“赞”“自”“及”“悉”“城中人”。1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铠甲”错,“胄”是用来防护头部。12.试题分析:做这类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B文中“居民便之”是“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带来的结果,而非目的。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俾”让、“董”管理、“属”恰逢、“觇知”侦察得知。(2)得分点:“晦”昏暗、“壁”营垒、“贯足”、射穿了他的脚部。参考译文: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亲赵延寿,娶了兴平公主,官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赵赞在后周为官,周世宗南下征伐,先派遣赵赞率领军队巡视警戒寿州城外,不久又任命他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返回京城,留赵赞与诸将分兵围困寿春。赵赞独自负责东面,诸将作战大多不利,唯独赵赞谨慎稳重,自秋到冬,不曾挫败。到接受诏命转移军队时,零碎的木料砖瓦,都装车运走,城中的人没有敢轻视他的。正值吴派遣勇将鲁公绾统率十余万人沿淮河逆流而上突然到达,跨越山岭建立营栅,阻断肥水,俯瞰城中。赵赞与大将杨承信率领轻骑切断吴人运粮的道路,又独自率领所辖军队打败鲁公绾的大军,他被飞来的乱箭射中。世宗第二次征伐寿春,命令在涡口造桥,以打通濠州和泗州。世宗让赵赞管理这项工程,恰逢久雨不停,淮水上涨泛滥,濠人图谋乘小舟烧桥,赵赞侦察得知此事,在桥下埋设了伏兵。濠人果然到来,赵赞下令用强弩密集发射,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到世宗转移兵力奔赴濠州时,用牛皮蒙成大盾攻城,赵赞亲自监督作战,箭射在他头盔上,虽受重伤,还在努力作战,于是攻取了羊马城,刺史唐景思献城投降。世宗下诏褒奖赞美他。淮南平定后,因为战功多,他被授予保信军节度的官职。入朝处理政务,全部去除苛政,追求宽厚简易,居民为此得到便利。宋朝初年,加官检校太师,参预平定维扬。过了一年多,改镇守延州,接受密旨允许他可以权宜行事然后上报。将要到达延州境内时,在前后分别设步骑,绵绵不绝,树林草丛之间,远远望得见旌旗,所辖的羌、浑族人前来迎接,没有不震慑敬服的。开宝二年,太祖将要讨伐晋阳,任用赵赞为并州路部署。皇上迫近并州城下,分开军队驻于四面,赵赞扼守西侧。并州军乘昏暗偷袭赵赞的营垒,赵赞率领众人回击他们,敌人很久才退去,弓箭射穿了他的脚部,太祖多次慰劳问候,并赏赐良药让他敷用。太宗即位,进封赵赞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他前来朝见,还没有见面就去世,终年五十五岁。赠官侍中。赵赞读书很多,喜欢作诗,举止文雅,接待士大夫时按照礼节,指挥下属有谋略。他治理政事虽没有特殊的业绩,然而官吏百姓敬服,也是近代的好统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许。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选自《金史·张浩传》,有删节)13.对下列句子中焦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B.郡中大治

治:安定太平C.表乞致仕

致仕:降职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④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分)①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②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③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④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⑤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⑥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问张浩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想阻止又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皇帝虽然喜欢他的话,但却没有听从。B.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职务,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C.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儒生。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D.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3分)

(2)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3分)

(3)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3分)

17.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断句。(限断6处)(3分)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参考答案:13.C14.D15.C16.(1)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2)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想到中都居住的百姓,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3)最好是寻找熟悉军事的旧人来训练军队,任命为千户谋克。17.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13.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致仕:退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张浩受封,③海陵王的话,⑤海陵王不听张浩的进言。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皇帝想废除科举制”有误,原文是“近侍有欲罢科举者”,是皇帝身边的侍从想废除科举制度。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幸”“迁”,各1分,大意对1分;(2)定语后置句和“给复”,各1分,大意对1分;(3)“练习”“以为”,各1分,大意对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盗于是得以减少平息。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中管理香火的人、田地所有者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非常安定太平,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造击壤遗风亭。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想到中都居住的百姓,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张浩被改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么宰相就乞求离开;宰相年老或有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乞求离职。你属于哪一种?”张浩回答说:“我体弱有病不能胜任职务。宰相府不是养病的地方,所以乞求离职。”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准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从容上奏说:“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兴地前来干活。现在民力没有恢复,而重新使他们劳累,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完成。”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张浩到朝堂上辞行,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我观察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灭绝赵氏了。”海陵王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不上早朝,天天训练军队(准备)南征,部署各路大将。张浩想上奏事情,又得不到接见。适逢海陵王派周福儿到张浩家中,张浩让他捎去奏疏说:“各路大军军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误了国家大事,最好是寻找熟悉军事的旧人来训练军队,任命为千户谋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讨厌张浩说这种话,于是对张浩处以杖刑。当初,皇帝身边的侍者有的想废除科举制,皇帝说:“我接见太师商议这件事。”张浩进殿拜见,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吗?”张浩回答说:“有。”皇帝问:“他是谁?”张浩说:“秦始皇。”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说:“难道让我做秦始皇那样的人?”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这一年,张浩去世。为此皇帝停朝一日。张浩谥号文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①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用地约22万平方米左右。②摊开布展方案册,首先看到的是整体效果图。③船形纪念馆静立水中,夕阳的余晖沐浴着暗黄色的船身上。④纪念馆从领导人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五角星胜利塔等依次展开。⑤大厅的一组浮雕,展现着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⑥在互动厅,人们还可以借助4D效果亲身感受战士们的艰辛。⑦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继承传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的重要课堂。参考答案:①删去“约”或“左右”。③删去“上”。④将“从”改为“以”。⑤在句尾加上“的场景”。⑦将“了解历史”调至“继承传统”前面。8.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分)

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幸福指数认为学习最重要关心学习成绩有金钱和打工意识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50.5%87.8%63.3%63.3%83.8%韩国50.9%88.2%70.7%52.2%73.3%日本46.2%74.1%52.2%70.7%77.4%中国70.6%93.4%41.8%43.8%85.7%(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答:(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答:参考答案:答案(1)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比较高,这与他们重视学习,没有经济压力,对生活有较高理想有关。(2)中国高中生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弱,应该把打工作为锻炼社会能力的方式,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活能力的培养。解析(1)从数据上看,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最高,这与其关心学习、不用担心经济等,有着直接关系。(2)对“生活意识”,中国高中生明显处于劣势,可对此提出建议。细节决定成败纠错成就完美

错题卡题号错题原因摘要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C.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项,“光临”是对客人用的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得体。对于自身只能说“到”“去”。B项,“令郎”是对方的儿子,此处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得体。可改为“犬子”。D“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此处用于写给侄儿的信中,不得体。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