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_第1页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_第2页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_第3页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_第4页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供求分析一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01三制度变迁的供给03二制度变迁的需求02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最早对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的是舒尔茨。在1968年《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他明确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将它们引入到制度变迁分析中。戴维斯和诺斯(1971)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再次将制度供求分析应用到对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并对引起制度安排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拉坦(1978)在其《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论文中,明确使用“制度变迁的需求”和“制度变迁的供给”概念,并在诺斯的基础上对引起制度变迁供求变化的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还指出舒尔茨和诺斯等人对制度变迁的供给缺乏分析。戴维•菲尼(1988)对制度变迁供求分析中过于强调需求忽视供给的不足再次提出批评。林毅夫(1989)总结性地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对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进行全面总结的是戴维•菲尼。把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宪法秩序;制度安排;规范性行为准则。戴维斯和诺斯(1971)指出,分析框架中内生变量是各种制度安排,外生变量则是以宪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在借鉴戴维斯和诺斯理论的基础上,戴维•菲尼提出了自己的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二、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01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02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制度的需求,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能够给制度的消费者提供某些服务。制度变迁的需求,指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求。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与制度的需求曲线相同,制度变迁过程不过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过程。对新制度的需求就是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戴维•菲尼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诺斯认为,“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史上多次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需求影响可以从他对生产和交易的作用等方面说明: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潜在外部性;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3.市场规模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林毅夫(1989)指出,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排的实施彼此依存,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5.偏好的变化偏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偏好,而是群体的偏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6.偶然事件SARS——流行病防治法、公共卫生法;9.11恐怖事件——美国公共安全法。三、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01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02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03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制度变迁供给,就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仅考察制度变迁的收益(或成本)与制度变迁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制度变迁的供给也可以用供给曲线来表示。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1.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1)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了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和外部性成倍扩大,由宪法赋予政府掌握国家的“暴力潜能”,可产生“规模经济”效应;(3)随着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地位的利益主体就有进入政治体系和增大自己谈判力量的愿望,以上过程也将要求对与新的制度安排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规。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人力资源;要素成本;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组织费用;技术革新;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3.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的成本;纵观历史,社会知识使制度绩效和制度创新得以增进,主要是通过成功先例的逐渐积累或作为行政与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副产品来实现的。制度选择集(林毅夫提出的概念),林认为,社会科学的进步能扩大制度选择集,下面两因素也可以:是否与其他经济接触;政府政策的改变。4.上层决策者的利益四、中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的特点

一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第一,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第二,政府以制度供给者的身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实施制度供给。第三,政府设置制度进入壁垒,限制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

第四,政府有选择地放松制度准入条件,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并提高其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二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

第一,从增量改革逐渐向存量改革过渡。第二,从局部改革逐渐到整体性推进。第三,先易后难的变迁进程。14五、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非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不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干预等于默认,等于间接支持。因此,在一个国家整体的或部分重要的制度变迁中,离开了政府的支持、扶持都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即使是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有时也需要政府加以确认,使其合法化。15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财政压力之下,在维护地方利益和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展开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即政策与对策的博弈。也正是由于财政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和各个地方政府的竞争压力之下,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广东的顺德的国企改制:靓女、丑女自由出嫁,分立式的改制等等。此外地方政府之间为发展经济的、搞好地方建设、吸引外资的竞争等的地方制度安排的优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限制竞争,地方封锁,对外地产品征税,对本地的假冒伪劣、走私、骗取出口退税、黄色、赌博性的东西等也默认、包庇、纵容等等。16非政府组织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它更有利于实行诱致性、渐近性的制度变迁,而这种制度变迁方式常常是在一致性同意或大多数人同意的条件下进行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