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成稿复习用_第1页
诗歌鉴赏成稿复习用_第2页
诗歌鉴赏成稿复习用_第3页
诗歌鉴赏成稿复习用_第4页
诗歌鉴赏成稿复习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考纲要求鉴赏评价D(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去掉了2014年“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鉴赏其形象

一、人物形象:A、(主观形象或自我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客观形象或他人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①(自我形象)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烘托宫女的处境;“宫花”“红”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闲”,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刻画出一群孤寂幽怨的宫女形象。例②(他人形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二、意象: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意象与意境高三诗歌鉴赏学习专题之一客观世界本身无生命或无感情的事物或景物(甚至包括某些动作)。意象:

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客观景物与作者感情的完美结合。物象: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诗歌意象的类别:例①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比喻性意象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烘托性意象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象征性意象意象的组合(列锦)

所谓意象的组合,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直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现象被中国古代的诗论称为“语不接而意接”。

意象的组合这种高度浓缩的诗句,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而且还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古诗常见意象集释10、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11、乐曲类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异乡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多述相思之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亡国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梅花落》: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常用意象菊花(隐士、斗士;伤感、高洁)月(边塞----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幽怨悲亢、悲凉凄婉、雄浑苍茫、开朗壮阔、浩渺闲雅、雄心忧患时间----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愁绪-----凄恻孤寂悲欢离合思乡思亲情爱)常用意象杨柳(依依惜别)登临(望乡思乡)流水(时光流逝人生易老)斜阳(人生暮年,伤感之情)细雨烟雾风雨(迷茫之情、前途黯淡、路途坎坷)鹃啼猿鸣(凄凉、凄苦、悲愁)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惆怅)常用意象长亭、舟、兰南浦(送别、离别)竹子节操、气节、清高、谦虚、虚怀若谷、生命力)雁(思乡怀亲、惦念远方、羁旅伤感;孤独、孤高)芭蕉、梧桐(凄苦)荷花、梅花(孤高,不谐流俗)、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芳草、草木(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常用意象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常用意象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落花、惜春(人生、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由意象构成的,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思,能够引起读者无限想象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知识准备——意境常见意境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安谧美好清幽明净明丽清新淡雅幽远清冷幽静幽僻冷寂高远深邃萧瑟凄凉

语言特色、炼字炼句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之二熟记有关语言特色的术语:语言特色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质朴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浪漫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炼字

炼三种含义深刻的词语1、动词

2、修饰词

3、特殊词

(一)动词首先要特别关注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有很多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典故等等可谓是尽人皆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处?闹,热闹。这里一个“闹”字,使物人格化了,让人们似乎听到了杏花的“争斗有声”,看到它们乘春风,沐春雨,欢欢笑笑,熙熙攘攘地来到人间,。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二)、修饰词(形容词、副词):例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

潜,偷偷的;细,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三)、特殊词诗词中有一些词与众不同,比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分析这类词,我们尤其要关注表达效果。

(1)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形式上),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从内容上)。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叠词中的拟声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解析: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能感觉到时间的推移,时序的变化,而在这红了的樱桃和绿了的芭蕉上,作者不仅要表达的是时序的变化,更有一种青春易逝的伤感,而这份伤感因了红、绿而分外生动、鲜明,犹如着色的思绪一般。因此,颜色词的作用:一般可表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层次感,渲染气氛,加强感情的表达。(3)表颜色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炼句倒装句:原因:一、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二、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更好地表情达意。

①定语和中心词的倒置。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一树高”即“一高树”;雨里鸡鸣一两家(王建《雨过山村》)“鸡鸣一两家”即“一两家鸡鸣”;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

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④整句倒装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表达技巧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之三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为表达感情而运用的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含三大方面: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方法。一、表达方式常用表达方式有哪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情)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白描等。描写方法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赠别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正衬: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乐(喜)景和哀景。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反衬:乐景衬哀情: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用典,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的形式: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的作用:使诗词意蕴丰富、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的组合(列锦)

所谓意象的组合,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直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运用此手法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语言的凝炼美。②意境的简远美。③感情的含蓄美。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歌主题、思想感情、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之四

四大主题简介生死:人生观、价值观离别(乡思):游子思归、旅人怀乡、忆友怀旧、知己难求爱情(怨妇):相知相思、佳人春恨、怨妇思春、儿女情长伤怀(伤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才子悲秋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之五一、看:1、题目,猜内容,明类别。题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朝代,联想时代背景。(1)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唐代是个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朝代,故而唐士子均有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渴望,能跻身于仕林,是他们的夙愿,而唐士子选择投身于仕林的方式,除科举考试外,还可以从军或是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这就有了反映军营生活的从军诗、边塞诗及干谒诗,而当一切均未能奏效时,文人只能隐居山林田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于是山水田园诗就应运而生。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唐诗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感时伤怀、讥讽时政、对人民疾苦表示关心和同情的诗作。杜甫的《兵车行》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晚唐时,唐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对抗朝廷,经济也日益凋弊,时代把一层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及其作品中。文人将诗作题材转向内心,悯农怜民,同时较为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自我,形成了以李商隐等为代表的意境朦胧迷幻的晚唐风格,如李商隐的《锦瑟》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注重理议。北宋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强化的专制制度,文人出路狭窄,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北宋文人大都也就只能在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确定自我的角色。北宋文人因此受到严重的束缚,也似乎比唐朝人不关心政治一些,出现了“内转”现象。在“内转”的思想氛围中,文人自觉地收敛起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诗歌创作也变得理性起来。如苏轼《题西林壁》: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期间忧国爱国就成为当时诗歌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正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作者言为心声,诗言志,诗言情,生平经历,思想变化,创作风格,

一些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屈原:沉雄绚丽曹操:苍凉慷慨曹植:激越华茂陶潜:质朴淡远王维:清新自然李白:浪漫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流丽坦畅杜牧:俊爽明丽

李商隐:幽婉典丽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深沉豪放陆游:雄放流畅柳永:伤感缠绵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马致远:清隽流畅

4、序写诗背景,原因,为全诗定下什么基调?4、注释,介绍写作背景的――暗示思想内容及感情。解释有关词句的――暗示风格或意境介绍作者的――暗示风格二、读:1、通字句――何人、何季节、何时间、何地点、何天气、做何事(动作)、何景物、何特点、何心情、何原因、2、明类别3、抓意象、关键字4、品意境――抓关键句、主旨句,明确作者表达了何种感情?三、鉴:主要是有关表达技巧。(怎么写的)四、做:1、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考查重点。是考单一方面还是综合考查,是考表达技巧还是考思想内容和感情。2、带着要求和重点再读诗歌。3、搜集有关术语往题目上套,酝酿答案。4、组织语言,按照答题技巧,规范答题。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之六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情与景的关系型)提问变体: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由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解答分析答题步骤:(1)先回答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4)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2)作者通过写……内容(抓住……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氛围(意境)。(3)抒发了……感情(答出原因)。条理清晰表述严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借我慧眼读懂试卷语(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因荒凉之景而产生的感伤、惆怅之情。(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妙。”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烘托了什么意境)(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jùn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1、绿绮:古代名琴。2、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写出了琴声的铿锵有力。(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写诗人完全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和陶醉之情。(步骤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步骤一)。写亭边柳条藤蔓随风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鸣声悠悠,动人心弦……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人和物移位(步骤二)。诗人寓情于景,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做一做,比一比,同不同?(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难得和别离的难堪。(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离别时哀伤的情绪。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沉郁顿挫……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质朴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三种模式炼字、词型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词的字面含义。(2)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结合上下文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的酸楚,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的情谊。(步骤三)。

江亭夜月送别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练习操作之1同意。

“寒”,寒冷的意思。“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寒”字不光表明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心寒。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孤寂怅惘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文章结构自出机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构思精巧颇具匠心层次分明曲折有致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浑然天成古代诗文鉴赏常用词语古代诗文鉴赏常用词语

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含蓄蕴藉富有哲理

表现手法类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对比描写画龙点睛运用修辞古代诗文鉴赏常用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