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机车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17题。(20分)木屐
老夫子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b.本文选材上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c.(11)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d.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嘱托。
e.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曾经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15.文中反复写到“屐齿印”和“江南雨的惆怅”,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各3分)
屐齿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雨的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说:“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你怎样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4.ac(b项“以小见大”不对:d项“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深嘱托”不对;e项“表达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不对。)(本题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全对得4分,超出两项不给分)15.(1)屐齿印:木屐是本文的线索(1分),既表现了无私的父爱(1分),又突出家乡的贫穷(1分)。(意思对即可。)(2)江南雨的惆怅: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1分),表现作者对贫穷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的伤感与压抑(2分)。(意思对即可。)16.视野狭窄、思想闭塞、观念落后使父辈和乡亲固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摆脱贫困(3分)。这是作者对处于贫穷的父辈与乡亲落后生活的深深思索(1分)。(意思对即可。)17.(1)勤劳:“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等表现父亲的勤劳(2分);(2)慈祥、善良:背我过河、“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等表现父亲的慈祥、善良(2分);(3)保守:“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等表现父亲的保守(2分)。(本题必须结合原文分析,只答父亲勤劳、慈祥、善良、保守而缺少分析的只能得一半分;另外答父亲节俭、坚韧、敦厚等,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灾情发生后侯发山消防车像脱缰的野马“呜呜”叫着在马路上横冲直闯。听着这熟悉而又刺耳的鸣叫,李正的心紧紧揪成了一团,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现场。他不断地催促道:“快!快!”驾驶员不乐意了:“再快也不能把脚伸进油箱里啊?踩到底了!”车上的几位战友也感到李正今天有些不正常,其中一个忍不住说道:“今天是周日,那栋办公楼不会有人。”“放屁!”李正大声嚷道。说罢,他才想起拨打110。他凭直觉判断,这场大火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警方还是早介入的好。土地局有两栋办公楼,一栋新的,十八层高,去年刚刚竣工的;一栋老的,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上下两层,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拆掉。失火的是老办公楼,火是从一楼燃起的,一条条火舌和一股股烟雾交织着包围了整栋小楼。李正他们这辆消防车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没等车停稳,李正撞开车门,掂起一具灭火器冲向浓烟滚滚、火焰冲天的现场。等战友们反应过来,李正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烟雾和火焰之中。李正跌跌撞撞来到二楼,摸索着闯开那间办公室的门。幸好,屋内并没起火。不过,火雾随着他扑进屋里。李正打开灭火器,一阵白色的泡沫吐出,火焰下去不少。他看到老人用自己的身躯紧紧护着一个木箱子。李正甩掉灭火器,上前去抱老人。老人喘着粗气:“别管我,先搬这个箱子!”声音苍老,果敢,不容商量。李正仅仅是停顿了半秒钟,抱起那个木箱子奔向门外,一跃而起,从楼上跳下,随即,房子也“轰隆”一声坍塌了。李正傻了!几乎同时,一条条水龙冲向火海,一个个身影随着水龙扑了过来。李正把箱子交给及时赶到的警察,箭一般返回现场,和战友一起救人。李正的眼泪哗哗地流着,自责不已:“我该死!我该死!”直到把老人救出来,李正的手套已经磨烂,两手血肉模糊,不断地淌着血。救护车把所有的伤员都送到了医院。消防队员都是皮外伤,并无大碍;房子倒塌时,幸亏两根横梁成犄角之势架在了老人的头顶,老人虽然伤势轻微,但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私下里,指导员批评李正:“幸亏那个老同志没出意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吃不了兜着走。”指导员有他的道理,听到这话,李正眼里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心说老人当时要真有个好歹,他还不后悔终生?指导员以为李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缓了口气:“‘救人第一’是我们的消防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李正分辨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箱子比他的性命还重要!”“有什么能比性命还重要?”指导员以为李正的脑子被大火烧糊涂了。李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真相终于大白:老人是土地局的纪检书记,这天到单位整理材料,有人趁机放火,打算烧死他。老人发现后脱身不得,这才打了报警电话。那个箱子装的是本单位和主管部门个别领导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国有资产免遭重大损失,个别领导干部锒铛入狱。得知这个消息后,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该到医院看一看老人。指导员还是迟了一步。他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刚刚咽气。指导员发现李正也在医院,此刻,他伏在老人的尸体上嚎啕大哭。指导员这才知道,老人是李正的父亲。(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给了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的情形,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李正内心的焦急,烘托出灾情发生后的紧张气氛。B.不断催促、拨打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问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表明李正知道父亲在发生火灾的那栋楼里。C.小说第四段写老办公楼建筑年代久远,为下文房屋在火灾中坍塌做铺垫,客观上也表明了消防救援工作的危险性。D.指导员在得知真相后为自己之前错误批评李正而感到内疚,所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决定去医院看望老人。5."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小说在结尾点叨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D
5.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②推动情节发展。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③突显人物形象。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④深化小说主题。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
6.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②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③丰富人物形象。结尾处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突出了李正当时面临救箱子还是救人这种抉择的艰难性,突显了他维护正义的个人品质。④揭示小说的主题。李正父子一起战胜违法乱纪者,彰显了正义的精神和力量。【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的作用,B先高考和手法,C项考核结构,D项考核情节,其中D项,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除了有自己错怪李正的内疚,更有对老人恪尽职守、舍命保护证据行为的震撼与钦佩。【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某“物”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注意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的角度看,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推动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从主题的角度看,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在结尾点明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的妙处,注意从情节的设计,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角度作答,从情节角度看,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从人物的看,结尾处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突出了李正当时面临救箱子还是救人这种抉择的艰难性,突显了他维护正义的个人品质,丰富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李正父子一起战胜违法乱纪者,彰显了正义的精神和力量,揭示小说的主题。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义
工小城东南的十字路口新开办了一家“国学”馆,据说是由本市一所大学的教授来加持。国学馆的名号叫做“鸿德”,“鸿德”两字是行书,如云卷云舒;“国学馆”三字是隶书,肃穆厚重。门面还特别加了楹柱,上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国学”可是个热词,自然而然吸引了不少人。当然,基本都是一些成功人士。县里的某些领导,本地的房地产大亨,开厂子、开公司的老板等等。他们让自己的子孙辈去国学馆,一则是为了多读些书: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嘛;二则是为了自己的门面:成功人士,怎么能在新事物上落伍呢!每到读书的时候,他们基本就是开着豪车把孩子送过来,然后去健身,或者凑在一块侃侃生意经,甚至回家睡个回笼觉。凤影也把女儿送到国学馆了。姐妹们有的就对她表示不解:“凤影啊,这国学离咱们十万八千里呢!咱们该干啥?逛商场,练瑜伽,做美容。现在啥也不缺了,就得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嗯?”姐们儿说完,还煞有介事地摸了摸凤影的脸蛋,自己拿个姿势转了一圈。大家就笑,凤影也微笑着,说一句:“我喜欢呢!”凤影送女儿去国学馆,除了冬天或雨天开那辆电动汽车,平时就开二轮电动车,从来不开汽车。把女儿送到馆外,凤影也不走,就在外面等着。这样凤影也高兴,就像信徒到了千年古刹前,站在门外也会觉得沐浴了辉光。凤影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阴差阳错做了商人。可是,店里闲了,夜里静了,凤影就喜欢读书、听书。读了书、听了书,凤影就觉得做什么都是一种修行,都是一种修炼。也觉得自己把很多事看得淡了,眼睛看得远了,店里店外都是一个大世界。“凤影啊,你可真行!人家国学馆雇不起勤杂工吗?你一个成功人士,咋给人家干上扫地、擦桌子的粗活来了?”一次聚会,一个姐妹冲着凤影嚷嚷,“喊你去玩你不去,喊你去看大片你不去,直说忙啊忙,原来是忙这啊。这国学是不是能够把人变成傻子啊?那我明天也开一个!”这位姐妹脾气直,嘴也快,大家就都冲着她直努嘴。凤影依然是笑一笑,轻轻地拍拍姐妹的肩膀,还是那句话:“我喜欢呢!”凤影跟国学馆的负责人提出做义工,人家确实很惊愕。他们在各县城几乎都开了国学馆,可是没有哪个成功人士来做义工。只有为了挣个小钱来做杂役的老太太;嫌钱少,也做得没滋没味的。人家就提出免了女儿的听课费,凤影拒绝了。凤影做义工,是因为她喜欢这个“义”字,也是为了听教授讲课。教授讲“德不孤,必有邻”,凤影就点点头;教授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凤影就微微一笑;教授讲“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讲“我欲仁,斯仁至矣”,讲“智者乐,仁者寿”,凤影就觉得讲到自己心坎里;教授讲“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凤影就觉得这句话更有深意。教授讲完了,凤影总会觉得意犹未尽。有一件事也让凤影特别高兴,女儿告诉她,别人说父母是老板,女儿就说,我妈妈是“义工”。凤影就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一条消息发过来:“姐姐,我做义工的事,你可别忘了跟人家说一声啊!”凤影笑了,马上回复:“今天我就跟人家说。别着急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描写国学馆名号、字体、楹柱上的对联,看似闲笔,其实是渲染厚重的文化氛围,也暗含了国学的人文价值。B.“一则是为了多读些书……怎么能在新事物上落伍呢!”这一句表现了一些人的功利、浮躁、虚荣,作者对此进行了鞭挞讽刺。C.小说塑造主人公形象,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写次要人物,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富于个性化。D.小说最后用两件小事结尾,一件表现凤影对女儿的慈爱,一件表现她的作为对周边人的影响,小中见大,非常巧妙。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小说第七段大量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似乎不符合小说的体裁特点,其实自有它的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A
5.①质朴,低调,不张扬。送女儿去国学馆不开汽车。②性格温和,热情,宽厚大度。姐妹说话尖刻也不恼怒,仍然微笑面对;朋友有求,热心帮助。③热爱国学,自觉修身,思想境界高。为了能够听教授讲课,甘愿去做义工。
6.①内容本身就是故事情节,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简洁深刻;②《论语》是国学经典,引用这些句子,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③用《论语》中的句子,揭示国学的核心内容,并且增强了小说的厚重感;④凤影听课听到这些内容,心有触动,表明凤影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悟,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内容,B项考核形象,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结构,其中B项,“作者对此进行了鞭挞讽刺”说法错误。原文并没有对此进行讽刺,只是陈述客观事实。C项,“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分析错误,本文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主要”一词不准确。D项,两件事都表现了凤影的作为对周边人的影响。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题目,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概括性格特征,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送女儿去国学馆不开汽车”等情节分析“质朴,低调,不张扬”的性格特征;根据“姐妹说话尖刻也不恼怒,仍然微笑面对;朋友有求,热心帮助”等情节概括“性格温和,热情,宽厚大度”的性格特征;根据“为了能够听教授讲课,甘愿去做义工”等情节概括“热爱国学,自觉修身,思想境界高”等性格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形象等角度作答,从内容看内容本身就是故事情节,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简洁深刻;从形象的角度看凤影听课听到这些内容,心有触动,表明凤影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悟,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从主旨的角度看《论语》是国学经典,引用这些句子,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选自《左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管理。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C.且使遽告于郑遽:立即。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冀:希求。(2)下列给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C.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D.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驻守在郑国的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让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自己可以做内应。B.秦国老臣蹇叔不赞同劳师袭远的做法,但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C.晋国老臣原轸认为秦穆公贪婪伐郑,是天赐晋国良机,决心截击秦军营救郑国。D.秦穆公虽因贪图疆埸之利贸然出师,但失败后能勇于认错,不失为英明的君主。(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②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参考答案:答案:(1)A(2)D(3)C(4)①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②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解析:(1)A项“管”解释为“管理”有误,这里“北门之管”的“管”词性应为名词,可解释为“钥匙”,句子翻译为: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2)可以在把握前后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内容断句.前半部分是秦穆公的行为,后面是他说的话.这里“素服”是穿着白色衣服的意思,那么后面应该还有内容,所以应是“秦伯素服郊次”,排除AC;另外“孤违蹇叔”与“以辱二三子”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是“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排除B,故选D.这段话翻译为: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3)C项,“截击秦军营救郑国”理解错误,截击秦军是为了晋国,而不是为了郑国.参看原文“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4)①“而”,表转折,“且”,况且;“其”,难道.句子翻译为: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②“追之”的“之”,指秦国的三帅;“诸”,兼词,之于;“则”,却.句子翻译为: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却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遇到秦军.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希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驭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十分愤怒,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5.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完成16-20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师说〈节选〉》)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8.下列对节选自《师说》一文中的那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变化多,整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深受教益。B.作者连用了三个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C.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旨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D.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结比的结语是疑问证据,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责备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述,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D,“众人”指一般人17.C.A.介词,引进行为动作的对象/介词,表比较。B.代词,代指书/语气词,表推测。C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些”。18.C,旨在说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19.B,四个经历无法阐明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20.(1)君子的本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6.、文言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22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兴之暴也!
暴:暴虐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悬赏C.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引:援引,说。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12.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公正态度。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13.文言文句子翻译
(13分)(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分)(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分)参考答案:10.A/暴:迅速11.B: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A:副词,竟,竟然/副词,才;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义,可不译。D: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12.C/A: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放逐义帝而自立”,“自矜功伐”,“不师古”。B:主要过错还有“自矜功伐”,“不师古”。D:褒多于贬错,更多的是批判与痛惜。13.(1)江东虽小,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
(2)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就把这个好处给你吧。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的郑国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困难的。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根据文段,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有一位老人想到山野去散散步,想看看苍绿的树林,想听听树林里鸟儿婉转的歌唱。可是一走到山野,老人大失所望。山上大树差不多被砍光了,到处是树墩荒草,蝉好像在悲鸣,鸟好像在忧伤地歌唱。老人突然想到了古代王籍的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他想把上下两句各改一个字,制成一副对联,竖到这山边以警示人们。请你替老人把这两句诗改成一副对联。(上下句各改一个字)(6分)参考答案:8.把下面的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2分)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答:
。参考答案:我梦想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的那一天。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_______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_______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参考答案: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意思对即可)第①道横线应填的是个问句,其下文讲“文化就是”,可知此处应填的是问句“什么叫文化”。第②道横线应填的也是个问句,其上文讲的是“素质”,下文讲的是“得”之处。因此此处应紧承上文填入“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之类的问句。第②道横线应根据第①道横线的上文,可知此处应填入“好素质的得之处”。第③道横线结合文段开头和①②道横线,不难知道这里应填入“读书”之类的语句。10.下列六句可以组成三副对联,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风和日朗大地春②万树梅花一潭水③龙游凤舞中天端④西岭烟霞生袖底
⑤四时烟雨半山云⑥东洲云海落樽前 A.⑥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②⑥④③ C.③①②⑤④⑥D.⑥①
②⑤
④⑤
参考答案:C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楚天都市报》微博上发布的一则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期在重庆,一银行报警称有人伪造存款单取钱。民警到场,得知是名在外地从事制图设计的小伙子因辛苦工作一年才存下300元钱,眼看快过年了无颜见父母,便利用特长将一张300元存款单PS成了3万元,但被母亲直接拿去取款,因此露馅。在微博评论中,有网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融公司贷款合同样本库3篇
-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合同样本
- 2024旅行社业务居间合同
- 2024年电竞产业综合体投资合同
- 2024年食用油进口贸易合同3篇
- 2024年高科技园区入驻企业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短期小额借款协议
- 2024年赡养老人费用分摊与家庭责任协议3篇
- 2024施工劳务合同-绿色建筑节能改造版3篇
- 2024年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合同
- 深色刺绣中国风工作总结PPT模板
- 压力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课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_图文
- 装饰办公室工作总结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 物业接管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What does he do人教
- 井盖及踏步97S147(97S501-1、2)
- 口内病例分析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