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实证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城镇化是促进大城市带动农村的战略举措,当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被当做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正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国家城镇化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如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这是根据城镇常驻人口计算,但扣除1.6亿尚未融入城镇的农民工,真正实现城镇化的只要35%,与2018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人口城镇化也远落后于土地城镇化,2000年至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1.85,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1.12。我们国家亟需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实际上,城镇化是区域社会经济经过的时空演化,它以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空间扩展为其主要特点,并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等方面。经济城镇化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而城市土地是城市活动的载体。因而,在城镇化经过中,经济发展是基础,人口变化与空间扩张是表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终结果和目的。而经济、人口、土地协调发展才是真正健康的城镇化发展之路。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的发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都对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切进入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动力及其发展机制、城镇化与人口的非农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等方面,也有学者对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之间进行了研究。但以上研究都是从单一或两个角度对它们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在方式方法上比拟单一,并且,也没有文献牵涉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时空规律,使得当下在评估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所偏颇。本文则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出发,对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耦合与协调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协调主要侧重于系统间的良性关系,而耦合则指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或相互毁坏。互相促进是协调发展的表现,互相毁坏则是不够协调时产生的众多问题。由于我们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城镇化步调也不一致,十分是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城镇数量和面积,造成人口城镇化大大低于土地城镇化的现象,引起失地农民不满和社会不稳,有些地区则是土地城镇化走在了经济城镇化的前面,造成过快的农地非农化和土地低效利用。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必要进行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便为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根据。基于此,本文利用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及三大区域研究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规律及程度,为我们国家城镇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1、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与研究方式方法1.1评价指标构建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层次性原则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评价指标[15-16],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从数据可获取性和便于量化的角度,重点凸显城镇化的人口、经济、土地三个维度的特征,构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表1)。1.2数据来源、处理与各子系统指数评价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20)、(中国统计年鉴〕(1999~2020)及其他相关文献。采取极差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加权平均法[17]计算人口城镇化指数f(x)、土地城镇化指数g(y)和经济城镇化指数h(z),其公式如下:式中:f(x)、g(y)、h(z)分别为人口城镇化指数、土地城镇化指数和经济城镇化指数;x,i、y,i、z,i分别为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ai、bi、ci分别为各指标权重,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均方差的方式方法[18]确定。i=1,2,()n为指标个数。1.3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构建利用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拓展得到多个系统(或要素)互相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即:由于耦合度仅显示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并不能显示系统间的协调情况。所以,借鉴其他文献,构建合适本文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其基本公式如下: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是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由于在城镇化经过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因而待定系数的取值为=0.3,=0.3,=0.4。为更好地刻画我们国家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并参考相关文献,特制定如下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表2)。2、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实证分析2.1耦合协调度时空分析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区位因素、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将我们国家整体划分为东、中、西部,并衡量各自的耦合协调程度。利用1999~2020年各省统计数据,测算中国东、中、西部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我们国家东、中、西部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都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大都从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甚至中等协调的状态,这讲明我们国家经济城镇化早期更多的是以土地城镇化为基础,对人口城镇化考虑较少,暴露了经济发展以大量土地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形式,没有注重城镇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于东部区域而言,1999~2003年期间内,耦合协调状况主要为中度或轻度失调,2004~2020年期间内,情况得到了改善,处于中等协调水平,这讲明随着我们国家东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发展理念的变化,经济增长形式由原来的资源投入型向技术创新型发展形式转变,但其土地、人口与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程度还没有到达良好的状态,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在中部区域,1999~2005年期间内,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2006~2020年期间,发展状况稍有改良,处于勉强或中度协调阶段。中部地区早期的经济城镇化也依靠土地城镇化的带动,同时,由于中部地区大部分属于我们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因而,耦合协调程度比东部地区稍差。对西部区域而言,1999~2006年期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状况主要表现为中度或轻度失调,2007至2020年则基本为勉强协调状态。这是由于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土地、经济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中西部的大开发,其经济和土地城镇化也在加速,但人口城镇化并没有与之相适应。2.2耦合协调发展的收敛性分析由表3可知,中国各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进一步详细分析这些差异的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收敛分析检验。本文采用常用的收敛。假如t+1<t,则讲明存在收敛,表示清楚各区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检验公式如下:Xm(t)表示第m个省份在第t年的耦合协调程度;N(N=31)则表示省份个数,详细测算结果见图1。从测算结果可知,在考察期内,全国层面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值呈现了一种先下降而后逐步平稳的态势。这华而不实大致以2005年为分界点,2005年以前基本呈现收敛的态势,而在2006年以后则主要呈现了平稳的态势。对于东部区域而言,考察期内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有较大的变化,但在2005年以前基本都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而从2006年以后,该递减趋势发生变化,出现了增减交替情况,但从整体来看,东部区域的值还是显示出了收敛态势。对于中部区域而言,其值则呈现U型变化态势,其底点大致出如今2004年。西部区域的值比全国的要略低,但变化走向与全国整体变化类似。3、结论与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示清楚: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东、中、西部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显示了积极改善,但在各区域之间还存在比拟明显的差异。收敛性检验则表示清楚:从全国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小,收敛趋势明显;从我们国家东部、中部、西部的各个部分和整体来看,其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也较小,且都有着逐步收敛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还处于不完全的城市化阶段。由于尽管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并定居,但他们并没有享有与城镇人口平等的待遇,如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以及就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和质量,还要继续从下面几方面改良:首先,要转变当下城市发展形式,从依靠资源投入,十分是依靠土地投入转变为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构造优化实现理性发展。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构造,提高其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并引导农民就近市民化。第二,逐步消除人口城乡迁移的障碍,尤其是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改变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局面。应逐步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剥离附着于户籍的各种福利,能够以教育、医疗等为突破口,逐步对进城定居的农民给予身份认同,实现居民城乡自由迁徙,最终实现完全城镇化。第三,当前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应尽快改变,着手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构建通畅的城乡要素交换渠道,通过制度政策层面的详细设计,使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具有介入市场平等交换的权利。华而不实,最重要的是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促进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和人口城镇化相协调。以下为参考文献:[1]迟福林.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J].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2020(3):19-22.[2]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7-9.[3]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18,64(2):177-188.[4]陈波翀,郝寿义,杨兴宪.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4,59(6):106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