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了解作家及作品、古典戏曲知识;2、学会赏析曲词,品析语言美,在不同曲词中分析戏剧情节冲突;3、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分析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剧情;2、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3、诵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以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和作品主旨。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教学重难点】对“三桩誓愿”的理解:“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分析;悲剧的教育作用;3、从“冤”入手,对其的解读,冤什么,如何处理及结果如何——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教法与学法】合作探究、讲授、查阅预习【课时】3课时(一课时预习、两课时讲授)【教学安排】整体规划:第一课时预习任务:1、戏曲知识(资料卡)2、关汉卿基本常识(写作背景、性格特点等)4、文言曲词梳理3、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梳理第二课时讲授任务:1、由王国维对关汉卿的评价导入课文2、回顾预习内容3、分析赏读课文前三部分即楔子和前两折,重点理清戏剧情节和冲突,弄清冤什么,如何发展的脉络,把握几位重要人物性格第三课时讲授任务:1、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与社会黑暗2、对天地的控诉分析3、三桩誓愿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相关准备资料(资料卡)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4)补充: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学生的错误,常把王实甫(fu)也当作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5)《窦娥冤》全剧梗概:全剧梗概: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节选的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窦娥被逼招供,杀人偿命,20来岁的窦娥就要赴刑场餐刀了。节选的课文就从这里开始。第二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了解戏剧内容与剧中人物(一)导入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她冤什么?(二)预习内容的回顾(故事、人物关系)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故事发展脉络,把握戏剧冲突《窦娥冤》的情节非常完整,作者紧扣窦娥含冤被杀这一事件作为主要线索,合理的安排布局,把丰富的社会内容集中到几个主要人物身上,精心选择了蔡婆索债、引狼入室、窦娥抗婚、误读张父、含冤入狱、严刑拷打、违心招认、法场发誓、誓愿应验、窦娥昭雪等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情节,从而构成了整个悲剧。不仅如此,作家在构建整个作品的过程中,还将人物性格的发展融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与主人公同忧同乐、同喜同悲,从而产生较大的美感作用。戏剧不能没有矛盾冲突。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窦娥冤》用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现了悲剧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作者将悲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写得具体、充分,情节完整、结构严密,逐步展现了窦娥的善良品德和所蒙受的不白之冤,读由此熟悉她、了解她、同情她。同时高扬窦娥的斗争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人们为了争取美好的未来而斗争。所以《窦娥冤》的美学价值是永恒的。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故事情节,概括窦娥的“冤”,其中体现了这位女子怎样的悲剧生活遭际。(学生讨论)窦娥的冤,在于没有害人却被当作了杀人犯押赴刑场受刑。没有杀人,却要被处死,这的确是窦娥的冤屈;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十七丧夫,廿遭刑宪。丧母、离父、丧夫、逼婚、受诬、被斩刑,忧愤和不平充斥着内心。面对如此的冤情与悲剧,窦娥怎么做的?其结果如何?(概说)抗争、据理力争不行,寄希望于官府,仍毫无希望,后屈招赴死细读文本,探究作者如何设计告官之前这一部分内容。详略安排?作用?详:窦娥的抗争略:张父之死作用:利于人物形象的凸显(2)第二折中窦娥分别与婆婆、张驴儿的对话分析,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请生模仿试读{从【一半儿】到【赚煞】的所有文字}张:蛮横无理婆婆:软弱窦娥:坚强、据理力争对张之蛮横,窦娥只能告官,此时她对官府的认识是怎样的?(用原文)她希望得到怎样的解决?这种认识说明了什么?即曲词【牧羊犬】;能够伸张正义;底层民众对官府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得到法律的保障。殊不知官府早已是——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那么从单面的抗争到告官,窦娥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程度上有没有区别?愤怒——一点希望?——更加愤怒——悲凉、无奈——满腔的恨,血泪的控诉;有,随着情节的推进,她的情感是不断变化,更加凸显了她的悲剧命运。从前面的激烈抗争到屈招,她为何会有如此的转变?反映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结合当时社会现状,谈谈及对此举的认识。参考:【1】善良,孝顺(结合婆媳关系)当棍棒要打到年迈婆婆的头上时,她却违心地招认了:“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吧,是我药死了公公来。”[5]这一个突然的转变,越发突出了窦娥的善良性格。为了婆婆免遭皮肉之苦,窦娥做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这种自我牺牲更加令人钦佩。此时,窦娥的美好品德已经凸现在读者面前。【2】明智的选择,简洁的反映了窦娥力量的弱小,更加衬托出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文中像这样表现窦娥善良的文字还有哪些,找出分析。(小组交流)参考:窦娥的美好品格虽初见轮廓,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在窦娥即将被押赴法场斩首示众之时,她的唯一要求竟然是要走后街!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为了怕年迈的婆婆看见自己受刑经不住打击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仍在劝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伤心;不是关心自己,而是想着亲人。这样弱小的一位女子,为亲人、为长辈奉献的是一颗滴血的心!当窦娥的冤案得以昭雪时,她的鬼魂还不忘叮嘱自己的父亲收养孤苦无依的婆婆,替她尽养生送死之礼。窦娥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灵充分的展示在人们面前,同时也看出她是一个讲原则、顾操守、不愿任人摆布的女子,也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窦娥自觉地选择了牺牲的道路而义无反顾,同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是一种控诉。这种凝重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履行道德的强烈义务感征服了读者。她虽然不是崇高的悲剧英雄,但这种自觉的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道德精神,已经使人物形象获得了悲剧意义。小结:三层悲剧:1.高利贷的压迫。窦天章只因借的是“羊羔利”,第二年便被迫把女儿卖去抵债。元代盛行的高利贷,使窦娥成为直接牺牲品,并由此注定了她后来的悲剧命运。这是她的第一层悲剧。2.流氓横行,恶棍肆虐。剧中的张驴儿父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无端侵扰窦娥婆媳一家,竟至讹诈勒索,不择手段肆意迫害。张驴儿的行径,正是元代黑暗社会的表征。身受流氓的欺凌,是窦娥身上的第二层悲剧。3.吏政腐朽,官吏贪污昏聩。剧中的窦娥原本对官府充满幻想,天真的认为官府“明如镜,清如水。”但楚州太守桃杌是个贪官,他声称“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他办案的法只有严刑逼供,窦娥冤案的形成,就是毒刑威逼的结果。所以窦娥的一曲“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对草菅人命的吏治的强烈控诉。第三课时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课文的前三部分,及楔子、第一二折,品味了人物的语言,也感悟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课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即第三折。2、请生概讲此折的内容。赴刑场、别蔡婆、三誓愿理清此部分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赴刑场途上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精读赏析第一部分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端正好】(学生齐读)。
(1)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表现了窦娥什么心理状态?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指斥天地。这时候主人公的情感是多元的,包括恐惧、悲伤,也包括受屈蒙冤的不甘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齐读第一层第二支曲子【滚绣球】(老师指导朗诵)预设情景: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用铅笔为“滚绣球”一曲标上朗读重音、找出曲词的朗读高潮句,用舞台说明的形式,用小括号标示出人物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完成后每个小组推举中心发言人发言。学生标出后,起来发言。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师:重音在哪里?(教师板书情感线索)生:生死权师:为什么?生:强调封建社会百姓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宰割,由人生杀予夺。师:窦娥是在何种情绪下开始演唱的?生:才开始情绪还没有达到高潮,悲愤的情绪还没有显现,压抑着。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师:重音在哪里?为什么?生:“糊突”。说明了这是天地没有完成应做的事情,反而助纣为虐,不满的情绪开始出现。师:这一句的语气应怎样?生:质疑、不满。但情绪不是完全外显,仍有着压抑。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师: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生:由压抑的悲愤变得愤怒,强烈的情感开始显现。师:重音在哪里?为什么?生:“更”、“又”,是程度副词,她是痛陈现实的黑暗污浊,这两个字能加深这种不公的程度。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师:情感继续向哪一个方向发展?相应的语气、语速应怎样变?生:愤怒之下,对天地的敬畏被摧毁,变为严厉的斥责,情感向高潮处挺进。从质问到斥责,情绪完成了第一个渐进的过程。师:重音在哪里?为什么?“却”转折,对天地的失望,使情绪明显的转向愤恨。“怕硬欺软”、“顺水推船”,因为这时的情绪不再是胆怯,是一种愤怒的火焰,当面斥责。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师:重音在哪里?为什么?生:“何为”、“枉做”。用反问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师:这一句在全曲中的地位是什么?应读出怎样的一种语气?生:是全曲的高潮,读出一种痛快淋漓的斥骂、控诉。师:她在控诉谁?生:“天”、“地”师:至此,凸现出窦娥怎样的一种形象?生:怒气冲天、坚定不屈、顽强的反抗者形象就此完全展现了出来。她的反抗性格最终形成。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在痛快淋漓的鸣冤斥骂中,窦娥完成了对天地由疑问、质问到最后否定的心路历程,也就是她反抗性格的形成过程。教师写出窦娥性格、情绪的渐进过程。“滚绣球”一曲怎样一步步展现窦娥的反抗性?窦娥先强抑悲愤,接着质疑:天地本应公正,“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再接下来痛陈现实,愤怒指责天道不公,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荒谬污浊的现实,压抑的悲愤,冲天的怨气,彻底摧毁了她敬天畏地的心理。“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严厉的质问,是愤怒的火焰,烧毁了先前质疑的胆怯。一个怒气冲天的反抗者形象凸现出来了。既然天地如此不公,那么随着感情与认识的发展,窦娥就必然勇敢的站起来,向人们大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这里,通过我们的学习和再创造,把原本的曲词加上舞台说明,使得这部分的戏剧更精彩。戏剧语言用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光彩照人的形象,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动作化的舞台说明就是托起人物形象的基石。现在,我们一起大声的、自由的朗读,假设你现在就是被押赴刑场的窦娥,应该向黑暗的社会发出怎样的呐喊。下面请读得好的同学为大家示范朗读。师总结;戏剧的语言个性化,能展现人物的内心动作,丰富的内心世界,文字的张力更容易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充分调动艺术想像力,发掘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所以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应有一千个窦娥。个人对角色的不同理解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常常与自己的想象不符合。(2)问:这支曲子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刚刚已经分析出来了,即: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从这一连串的感情变化中我们可以感悟窦娥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封建女性。窦娥负屈衔冤、呼天喊地悲愤怨恨的情绪以及种种责问和控诉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荡。由此看来,窦娥的命运可悲,但其情则壮。(3)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4)如何理解这支曲子?在当时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女子,窦娥对天地本应深信不疑,可是她敢对天地鬼神进行愤怒的谴责,正是因为自身悲惨的经历使她认识到了善良的人贫穷命薄,罪恶的人富贵延寿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她对天地鬼神的控拆,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但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弱女子,窦娥除了对天地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因为她无力去改变这个社会。(5)这一层次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窦娥被绑赴刑场,无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她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的不平,她要诅咒这封建统治的神圣支柱──天地神祗!在这支曲词中,窦娥断然否定了所谓掌握着人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天地如果确实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中总是那样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期侮善良者而庇护那些有权有势的坏人么?关汉卿在这里让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受害者通过窦娥的嘴巴把满腔怨恨火一般喷射出来。激烈控诉那迫害她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的黑暗现实。她对于天地神祗和命运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小结:在这一层里,作者通过窦娥的唱词,揭露了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下层人民的黑暗现实。明明就要写砍头了,为何作者插一笔转写窦娥的善良,这样在人物刻画和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参考:舞台效果、结构上——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然后作者却宕开一笔,转人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内容、人物形象上——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更加显示出冤屈之深,为下文的三桩誓愿作铺垫。窦娥的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令生读【叨叨令】,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点评朗读)戏曲语言特征: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总结: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书:悲)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6、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研读第三部分。(1)找学生总结出窦娥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能不能调换?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知道其冤屈)六月飞雪(冤屈在上天得到反应)亢旱三年(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不能,回顾窦娥的遭遇:丧母、离父、丧夫、逼婚、受诬、被斩刑,忧愤和不平充斥着内心。即便死后化为鬼魂也要守定望乡台,等待其父做官还乡,托梦与父亲替其申冤,报仇雪恨。临死前的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桩比一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来历:①“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②“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③“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寓意: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苌弘、杜宇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六月飞雪六月飞霜邹衍希望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亢旱三年东海孝妇冤东海孝妇不仅证明冤屈更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2)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深,又能增强悲剧气氛。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可否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小组讨论)不,只应验了两桩。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生活中不可能的让它在艺术舞台上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在【耍孩儿】中,作者引用了“苌弘化碧”和“望帝啼鹃”两个神话,作者引用这两个神话的意图是什么?窦娥坚信她的冤屈一定会大白于天下,表现了她黑暗世道的控诉和反抗。结尾的三桩誓愿与开头的控诉天地是否矛盾?你怎么看?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6)那么,作者想通过窦娥的故事要揭露什么呢?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贪官污吏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作业:
请你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
附:内容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时间越来越长地点法场荒野山阳范围越来越广监斩官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附录一:《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撅竹,打马藏图;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楼、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会玩府游州!……(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这可以说是一篇极端张扬自我、追求个性自由的宣言书:放浪行骸,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传统文人,在关汉卿以前和以后都不乏其人。但在作品中;这样豪迈热烈、理直气壮地宣告和正统的文人儒士治国平天下理想分离,和文人土大夫清雅生活和道德观念分离,而以市井间花街柳巷为归宿的又有几人?附录二:关于古代音乐词从一开始有就是为了歌唱弹奏,正如明代人徐师曾在他的著作《文体明辨》中给词下的定义:“凡依已成曲谱作出歌词,便曰‘填词’。填词行,而词之名始立。”并对词的形式加以概括:“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这其中的“调有定格”的“调”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宫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宫调。说白了就是不同的乐曲(词牌)要以不同的音阶高低(宫调)来演奏,就像西洋音乐中每首曲子前都要标注上诸如C大调、bG调一样,为的就是从一开始规定演奏的音阶高低,有个准则。现在明白了吗?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怎么确定这些“宫调”的。中国古代谈音乐,分为宫、商、角、徵(zhi)、羽五音,正好与西洋音乐中的1、2、3、5、6、相对应,咦,怎么少了4和7啊?那我们再加上变宫、变徵两个音,即西乐中的4和7,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两个音单独列出呢?其一,因为我们古人发现没有这两个音调的音乐会变得更好听,加入这两个音乐曲会变得悲伤而抑郁,所以才......当然这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深究,不过西方人可不一定会这样看;其二,这和我们古代的乐器使用有关。隋唐之前,少用琵琶这个乐器,通常用古琴等其他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少用两个变调(变宫和变徵),这种乐曲称为清商乐,也叫清平调。隋唐以后,社会上用燕乐替代清商乐,乐器以琵琶为主,常以两个变调夹杂其中,于是有七种调式。除了这七个音调,还有十二律,又称为十二管。懂得乐理知识或会弹钢琴、会拉手风琴的人都知道,乐器的键盘上一组音有七个音阶(白色琴键),还有五个升降音阶(黑色琴键),共十二个音调。这十二律分别叫作: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溪、仲吕、甤(rui)宾、林钟、夷则、南吕、夷则、应钟。这个概念其实是对乐器而言的,我们可以以任何一个律(琴键)作为宫调,也可以以任何一个律(琴键)作为徵调,那么后面琴键的音调可以推出来,比如,我们以黄钟为宫调,那么太簇就是商声、姑溪就是徵声。十二律都可为宫音,就有十二个宫;音有七种,所以七乘以十二得八十四,就是八十四宫调。其中凡以宫音乘律的都称为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律的,都称为调。这八十四个宫调是理论上存在的,但并未全部使用,琵琶只有宫、商、角、羽四弦,没有徵弦,乐工更把变宫、变徵二声省去,以四弦乘十二律得四十八宫调,但到了唐宋,这四十八个宫调只剩下了二十八个,以四弦乘每弦七音得到,到了南宋只有十九个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四大家代表作《倩女离魂》王文举与张倩女本由双方父亲指腹为婚,但王文举探望张老夫人时,老夫人因他尚未取得功名,只让他与倩女以兄妹相称,答应在他及第之后完婚。张倩女倾慕王文举,在他赴京赶考后相思成疾,魂魄离躯赶了上来。王文举起初认为她私奔有伤风化,但见她情意真切便带她一同赴京,而家中张倩女的病躯则是终日昏昏沉沉。王文举状元及第后,携夫人回家省亲,众人见有两个张倩女,以为有鬼魅。张倩女的魂魄重新回到体内,病也就好了。老夫人为二人正式完婚。《墙头马上》裴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行经李总管的花园,遇到其女李倩君。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过传书递简,李倩君竟勇敢地和裴少俊私奔了。少俊把她藏在府中后花园的书房里,并生下一子一女,度过了七个年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李倩君被裴尚书撞见了。裴尚书认为李倩君的行为违背礼法,强命裴少俊写下休书,把李倩君赶回娘家。后来,裴少俊中了进士,裴尚书知道了李倩君是洛阳总管的女儿,便同意裴少俊的要求,请李倩君重返裴府。李倩君坚决不肯,把家翁奚落了一番。最后,为了一双儿女,才重新团圆。《汉宫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四大悲剧《梧桐雨》: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报刊亭建设设计合同
- 二零二四年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的实施与监督
- 电脑购销合同电子版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租赁服务劳务分包合同
- 常年品牌战略咨询服务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技术要求及开发进度安排
- 2024年度充电桩技术研发与安装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陶瓷制品代理销售期限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推广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合同
-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研究》
-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
- 【课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去括号+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空调设备)
- 2024年帽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预防压力性损伤安全风险案例分析
- 延时课合作合同模板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五篇集合
- 世界各国国家代号、区号、时差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