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_第1页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_第2页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_第3页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_第4页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1、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上海);所谓“六省一市”

2、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长江以南

3、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长江黄河流经区域

4、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黄河及黄河以北

5、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所谓“东北三省”

8、台港澳地区(台湾、香港、澳门)。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的交界处,东起东径135度05分30秒

乌苏里江江口,西至东径73度40分30秒的乌孜别里山口,南起北纬3度58分

曾母暗沙(离赤道400km),北到53度31分10秒

漠河黑龙江心。东西直线距离5200km,跨经度近62度,南北5500km,跨纬度55度。北、西、南三面为大陆包围,西北深化大陆腹地,东南面临海洋,构成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地理条件。中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大陆944万km2,占90.33%,岛屿7.54万km2,海涂1.27万km2,内海69.3万km2,海疆473万km2.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亚洲的1/4,略小于欧洲30个国家总和,我国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占世界第三位。第一节气候因素

一、光热条件光照:漠河夏至1点黎明3.26-8.34白天17小时,冬至7小时太阳辐射:356-1005万焦/平方厘米我国的热量地带热量地带分布地区>10℃持续期(天)活动积温(度)农业特点寒温带

黑龙江最北部<100

<1800早熟作物中温带东北大部、内蒙全部,宁夏、北疆100-1701600-3400

一年一熟暖温带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辽南、南疆170-210

3400--4500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北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杭州一九江一益阳一线以北及汉水流域

210-2404500-5000一年二熟或三熟中亚热带大巴山及益阳一九江一杭州一线以南、福州一韶关一柳州一腾冲一线以北2405000--6500

双季稻及经济林木

南亚热带

台湾北中部、福建南部、广东大部、云南及广西中南部270-3506500-8000热带经济作物

热带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南、云南南部>3507500-9300一年三熟热带经济作物我国干湿地区分区地区干燥度分布植被利用湿润区<1.00东北山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农业,水田为主半湿润区1.00-1.49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森林草原.灌木草原农业,以旱地为主,少量水田半干旱区1.50-2.00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草原旱地农田,畜牧业干旱区>2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阿拉善沙漠荒漠草原、荒漠以畜牧业为主二、水分条件降水量的分布:南部沿海地带约1500-2000毫米,长江流域为1000毫米,淮河--秦岭一线大约在750毫米,黄河上游,陕甘南部、华北平原约为500-900毫米,西北内陆在250毫米以下。山地降水多于平原、迎风坡面多于背风坡面。三、季风气候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我国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大陆性冷气团,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海洋性热气团,燥热而多雨。东南季风不但影响东南沿海,而且可深化内陆。西南季风受青藏高原的阻碍,对内陆的影响大减,,但也可延伸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四、气候分区依据温度热量指标可把我国分成七个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按其干燥度的差异分为区,如东南沿海潮湿区;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两侧的半潮湿区;青、甘、宁、内蒙一带的半干旱区;以及半干旱区西北部的干旱区。其次节地势与地貌一、大地构造地貌格局地理学家吴尚时提出:一带三弧的结构一带:横贯我国中部的东西向褶皱断块山:昆仑山-秦岭三弧:蒙古弧、东南弧、西藏弧弧后有高原:青藏高原4000m、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高原弧间有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缘由:西伯利亚扳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运动

受力不匀影响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生物钟

珊瑚虫一天一环

5亿年前414天

4亿年前462天

3亿年前390天东西为主的山脉造成我国地貌骨架,限制水系发育,由东向西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平原、农业最发达地区东西向山脉阻碍南北冷暖空气对流

秦岭

南岭昆仑山

天山

喜玛拉雅山南北向山脉阻挡了东南海风把暖湿气流带向内陆,大兴安岭

太行山

武夷山秦岭---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气候:暖温带、亚热带

植被:落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

地貌:黄土高原南界

水文:长江(汉水)、黄河(渭河)分水岭、农业:水稻旱作分界第三节成土母质一、主要风化壳类型(1)富铝风化壳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潮湿地区,高温多雨条件下,盐基猛烈流失,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大量聚积,呈红黄色,又称红色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赤铁矿高岭石为主,形成铁盘和网纹层,发育为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第四纪红色粘土的四个层段:均质红土层-网纹红土层-铁锰胶膜结核层-砾石层(2)硅铝风化壳:分布于温带的东北华北潮湿区和半潮湿区。风化物中的铝硅酸盐类只有中等蚀变,脱盐基、脱钾、脱钙,盐基起先不饱和,pH中性到微酸性,养分较多.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依据风化程度不同又可分为:a、饱和硅铝风化壳:含钙,盐基饱和度高,分布在东北华北,发育黑土、华北褐土b、不饱和硅铝风化壳:盐基淋失多,氢增加,呈微酸性,盐基不饱和,分布在丘陵山区,发育棕壤、暗棕壤c、弱富铝硅铝风化壳:高温多雨条件下,盐基大量流失,脱盐基脱硅,铁铝富集,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发育黄棕壤d、碎屑硅铝风化壳:风化弱,分布在高山,形成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

(3)四川石灰质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壳区:含碳酸钙和石灰新生体,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发育为钙层土。(4)广西石灰岩岩溶风化物地区:(5)碎屑风化壳:多见于青藏高原与高山地区。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风化层薄,质地粗,砾石当60%以上碳酸盐风化壳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和南方碳酸盐基岩区(6)含盐风化壳:特征为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多出现于极干旱的内陆盆地中部或盐渍性基岩区,西北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内蒙高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西北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

东北、华北以碳酸钠、氯化物为主;

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聚积;

沿海地区以氯化物为主;都发育为盐土。(7)还原系列:主要分布于低凹地形,受渍水影响,母质中铁锰呈还原态,或受氧化还原交替的影响,母质现灰蓝色或锈斑,磷酸盐的活性增加,有效性提高。发育沼泽土、泥炭土、潜育化土壤第四节植被因素一、自然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p74我国陆地植被大体可分为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荒漠等类型。(1)森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潮湿区、半潮湿区的丘陵和山地。(2)草原:

草原植被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内蒙、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处,是半干旱区占优势的植被,多为生长期短的草本植物。常使土壤形成深厚的有机质层,盐基饱和度高,自然肥力较高。(3)荒漠植被:大致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被,覆盖度不到一半。(4)草甸植被:

分布于东北平原、各大河谷平原及潮湿区高原,即地形低平、低洼、土体常年潮湿处的草本植物。草甸植被因不受水分短缺的限制,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大于分解,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二、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植被在山地的垂直分布也有确定的规律。随着海拔上升,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更相关。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风力增加,在高山上常因风的影响限制森林向上分布。此外,在确定的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量越足够。同时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CO2含量削减以及日照强度的加强等,都是影响植被垂直带的因素。例子:亚洲东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南北变更气候带植被带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第六节

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一、土壤地理分布由于生物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土壤形成因素在地面上呈规律性变更,使土壤的分布也呈现有规律地渐渐过渡的性质,这种土壤的有规律分布的状态叫土壤的地带性。土壤的地带性主要表现:

水平地带性(horizotalzonality)

垂直地带性(verticalzonality)

纬度地带性(latitudinalzonality)

经度地带性(longitudinalzonality)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分布与热量的纬度地带性和湿度的经度地带性的关系,但是大的构造地理——如大的山脉、高原等可以明显地影响这一格局。(一)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因为自赤道向两极,地球接受太阳的辐射量呈有规律的递减,全部的岩石风化、植被景观也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变更,土壤也相应发生这种纬度性的变更。

道库恰耶夫依据在欧洲大陆,特殊是在俄罗斯平原的土壤调查探讨,于1893年首先提出了与纬度或多或少平行的地带性学说,即从北部的苔原带的冰沼土,

向南为泰加林带的灰壤、森林草原的灰色森林土、草原带的黑钙土、干草原带的栗钙土,直到南部荒漠草原带的棕钙土和荒漠带的荒漠土。(二)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由于大陆与海洋的位置关系及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或地中海式气候)以及大陆干旱气候等不同的湿度带,这种湿度带基本平行于经度,而土壤亦随之发生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以“干燥度”作为气候干润度指标:干燥度<1

潮湿区的森林

干燥度1.0~1.5

半干润区的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

干燥度1.5~2.0

半干旱区的干草原

干燥度2.0~4.0

干旱区的荒漠草原

干燥度>4.0

荒漠。这种大气干燥度与景观的关系与经度变更特殊亲密,也有称之为地理相。因此同一纬度带内也决非均一的。这也是土壤的地理性规律。(三)、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由于随地形的海拔上升而发生温度有规律的下降,如在中纬度地区,山体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而且降水也相应地增加,因此,岩石风化,自然植被,农业利用等也发生类似于自南向北的地理变异,称之为垂直地带性。这种垂直带结构随山体所在地理位置及山体角度而发生有规律的变更。三、土壤分布的区域规律

隐域地带性土壤:由于土壤侵蚀、成土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土壤,又称隐域土。在上述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区内,土壤具体分布主要由地形与母质两因素支配,有时该两因素是一样的,有时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按区域面积的大小一般可分为中域和微域两种。(一)土壤分布的中域规律它主要受中地形支配,这种土壤分布与中域地形呈有规律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土壤组合,其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镶嵌土壤组合:这主要由山体的阳坡与阴坡交互出现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土壤组合。假如是一些小丘陵与谷地的重复出现,其土壤的组合则称之为土壤链(soilchain)。2.扇形土壤组合:这主要出现于山麓的扇形地上部的粗骨性土壤,直到扇缘地区的草甸土、沼泽土或盐化土壤等组合。3.树枝状土壤组合:一般出现在沟谷处,不同土壤呈树枝状组合,这是与沟谷水系有关造成的。4.同心圆状土壤组合:它一般出现在内陆湖泊四周,由湖泊周边向外依次出现沼泽土、草甸土与地带性土壤,同心园状的过渡规律特殊明显。(二)土壤分布的微域规律

它主要由于小地形或母质的沉积特征性造成的,其土壤组合的规律往往在地表很难看出,多以土壤复区(soilcomplex)出现。如盐碱土区的“云彩地”、沙土地区的“串地火龙”等。也有人为活动造成的复区,如山坡的梯田、“挂画地”、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湖荡地区的“垛田”(框式分布)等。另外还有同心圆式分布、阶梯式分布同心圆式分布。耕作土壤的肥力与距村庄和城镇的远近有关系,一般以村庄或城镇为中心,距离中心越近越肥,越远越瘦,形态似乎同心圆。这种分布形式叫做同心圆式分布。同心圆的大小与村庄城镇的大小成正相关,村前的半圆略大于村后的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