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复习课件1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复习课件1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复习课件1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复习课件1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复习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恨歌———————————————————————— □白居易赏析示例课前自学预案móuzhīlíqiǎojiōnɡquèdiànyūwéipíqīnbòyǐlǐdìmèijiāoníchánɡhuán

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专宠封爵赐邑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曲折环绕空见死处,“见”字省略无心鞭马,任马前行天色微明的样子奇异轻快的样子曲折绵延纵横凝视只要姿色

可爱,可羡

睡醒

情意深厚真诚差不多

四、名句填空(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芙蓉帐暖度春宵。(3)渔阳鼙鼓动地来,__________________。(4)玉容孤独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5)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6)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7)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

惊破《霓裳羽衣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恨绵绵无绝期孤灯挑尽未成眠一、作家剪影(1)白居易(772~846),字________,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经离乱。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定居香山寺,号__________。乐天香山居士(2)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提倡者,主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这一主见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致力于________。现存诗近三千首,有《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观刈麦》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讽喻诗白氏长庆集长恨歌

二、资料存盘该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07)一月。据白居易的挚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到马崽驿旁边的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大家都很感叹。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篇传奇,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终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奇叫《长恨歌传》。三、意旨探微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的事情作了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表明“欲惩尤物”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对两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彼此间的真挚相思赐予了深切的怜悯。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担当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定结果是人物的“长恨”。课堂探究学案1.这首叙事诗依据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参考思路】层次起止段意第一部分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贵妃专宠)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马嵬惊变)前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前,“汉皇重色思倾国”。后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后,“此恨绵绵无绝期”。层次起止段意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玄宗思妃)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仙山传情)2.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参考思路】(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帝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子公)(3)“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帝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凄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孤独哀痛,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受。——皇帝之长恨(4)“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孤独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3.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思路】“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叙写“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子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子公之所以要“长恨”的缘由。4.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子公的苦苦追求和找寻之情的?【参考思路】从“黄埃散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到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子公的苦苦追求和找寻。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参考思路】诗人接受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本两句因写得宛转动人,常被后人引用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成为千古名句。)1.艺术构思奇异曲折诗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脏俱摧的苦痛心情。最终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孤独憔悴与对唐玄宗的一往情深。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这样,不仅人物形象主次分明又相互衬托,情感表达层层推动又回环往复,而且在千回百转的境界变换中,把一部由喜而悲的爱情故事,描绘得撼人心魄,凄楚动人。2.表达方式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接受了我国传统诗歌惯用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四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述之情。诗人通过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加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感染力。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本诗在前两个部分描写李、杨爱情悲剧运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然而在写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找寻时,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仙山”“魂魄”之说来表现李、杨爱情的刻骨铭心,可谓是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结合的典范。课后巩固练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今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1.这首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开头看似寻常,实则这七个字含量很大,是全篇的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2.如何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选取“回眸一笑”这一神情微小环节和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写出了杨贵妃的无比美貌。3.诗中借六军不发主要表达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痴迷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掩面”“回看”两个动作描写了皇上掩着脸,想救却救不了,回头看,泪中带血一起流干,摹写了玄宗的伤痛欲绝之状。(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实力。解答此题时,要联系全词,联系题目、作者的状况进行分析。从题目(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考生可分析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加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实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下片内容可知,作者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此褪去了颜色。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