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知识的学习_第1页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_第2页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_第3页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_第4页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一、什么是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含义及种类①知识的含义: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个体的体验经历)。②知识的种类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分:感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外部特征与联系,分感知与表象水平)和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本着特征与内部联系,分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②知识的种类

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分为:具体知识(反映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事件)和抽象知识(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反映)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分: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2、知识学习的类型①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分: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包括词汇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②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分: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3、知识学习的过程及应解决的心理问题知识知识学习的过程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学习应解决的心理问题(同化)(记忆)(应用)知识获得

知识应用与迁移

知识保持

知识获得阶段

知识提取阶段

知识保持阶段

二、知识的获得(直观和概括)1、知识直观(知识获得的起点和首要环节)①知识直观的含义: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1、知识直观②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到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所得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缺点:难以突出事物本质要素,难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模像直观——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可突出事物本质要素,扩大直观范围。缺点:模像与实际事物有距离。②知识直观的类型:言语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和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易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③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2、知识概括(理解)①知识概括的含义: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2、知识的概括②知识概括的类型(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感性概括:又称直觉概括,是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概括的只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是一种知觉水平的概括。结果得到日常概念和命题。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本质一般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和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结果得到科学概念和命题。2、知识的概括③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用好正、反例证。(正例又称肯定例证,:一切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事物;反例又称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或包含一小部分概念和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事物)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不断地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保留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科学地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让学生自觉概括。三、错误观念1、什么是错误观念①含义: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错误观念的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2、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波斯纳等人提出的概念转变模型中提出)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原有观念失去效用)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学生有整体一致的理解)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与已有信念、理论、经验、直觉的一致)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价值)3、教学如何促进学生错误观念的转变诊断错误观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转变的关键理解新观念应用新观念反思观念转变过程四、知识的保持1、记忆系统及其关系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①感觉记忆也称为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象。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因此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材料如果进一步受到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系统。极为强烈深刻的可进入长时记忆②短时记忆也称为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对脑中的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主要是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经过加工。但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一是工作记忆,即将长时记忆的存贮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③长时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所记忆信息的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复述,也有一些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一次性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贮存起来的。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是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他们的关系如下图。注意复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消失消失遗忘2、知识遗忘及其原因①遗忘的进程(规律)——艾宾浩斯提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遗忘②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解释一——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解释二——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出了干扰,记忆就可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它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干扰有两种: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②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解释三——同化说(奥苏伯尔):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因为我们学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但在有意义学习中,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新旧概念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出现记忆错误,即产生消极遗忘。②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解释四——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又叫压抑理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出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即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4、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①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4、促进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