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27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3)1956年,苏共“________”召开,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2.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eq\b\lc\{\rc\(\a\vs4\al\co1(①取消农产品的,实行收购制。,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eq\b\lc\{\rc\(\a\vs4\al\co1(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的物质利益。))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告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__________。(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__________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特点: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__________。3.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______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2)______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主要内容(1)承认_____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2)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_______计划指标。(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______和承包,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__________。3.结果: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问题思考】议一议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了什么后果?读一读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想一想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辨一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考点一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1.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问题?2.为解决农业问题赫鲁晓夫做了怎样的努力?精讲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3.有的学者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结合图一对上述评价进行合理解释。图一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4.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GDP增长率大幅提高,结合图二分析其对策是什么?图二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图5.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精讲改革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失败原因赫鲁晓夫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侧重于农业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即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考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结合下表及图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临怎样的国内政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生产增长率%%%-4%图三食品缺乏,居民排队购买2.为此,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方面有什么举措?3.再结合上述表格及图三说明,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成效如何?为此,其又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图四为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件大事。图四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图四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关系?5.(关注新史观)从东西文明差异的视角理解苏联改革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并不是一种最健康、最完善、最积极、最有效的文明类型。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应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A.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B.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C.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D.不能改变改革的方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对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借鉴,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一、选择题1.(2023·东营模拟)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2.(2023·泰安模拟)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2023·银川模拟)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年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1951~19551956~19601961~1965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B.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4.(2023·东营模拟)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6.(2023·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家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7.202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8.(2023·重庆模拟)《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最近,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作为世界三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玉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了,那么玉米最早是怎么传播到欧洲的呢?(2)明清时期作为高产粮食作物的玉米也传播到了中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影响?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4)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推行“玉米运动”。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3)二十大2.(1)①义务交售制②自主权(2)②企业③企业和个人二、1.(1)集中领导(2)经济手段2.重工业3.停滞三、1.(2)19852.(1)市场(2)指导性(4)租赁(5)家庭农场问题思考议一议短期内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重退化。想一想都对苏联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改革最终都失败了。课堂活动区考点一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理解: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4.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并将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考点二1.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2.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3.(1)经济继续滑坡,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2)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4.(1)上图反映了苏联的解体。(2)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国内局势失控,是导致解体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5.C课后练习区1.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错误。]2.C[从题意中可以直接排除A、D,而B不能说明掘墓人和守墓人这层意思。]3.B[从表格数据来看,苏联在二战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日益趋缓。]4.C[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但是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到苏联自然条件的限制。]5.C[开创了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6.C[根据三个标题的特点,回顾选项中各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可判断出这一时期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全面,涉及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等方面;普京执政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发生在苏联解体前。]7.D[根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8.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行初期起到了加强国防实力的作用,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但是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又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9.(1)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美洲的玉米也被运往世界各地包括欧洲。(2)高产作物玉米的引进,使土地得到了最广泛的利用,使粮食总量大幅增加,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3)事件:漫画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律行业客服工作总结专业解决法律问题
- 环保设备行业采购工作总结
- 音乐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分析行业数据解读培训总结
- 咨询行业中战略顾问的工作表现概述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艰难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 创新实验资源共享合同(2篇)
- 2024社团规章制度(30篇)
- 《政府采购业务知识》课件
- 2024年福建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带答案(突破训练)
-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便道施工方案-
- 低压配电电源质量测试记录
- 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服务收费标准
- 2022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OA协同办公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 公安警察工作汇报PPT模板课件
- 直肠癌个案护理范文结肠癌个案护理.doc
- 某小区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 石英砂过滤器说明书
- 外市电引入工程实施管理要求(重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