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楷书的学习_第1页
第一章楷书的学习_第2页
第一章楷书的学习_第3页
第一章楷书的学习_第4页
第一章楷书的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楷书的学习第一节楷书概述

第二节楷书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楷书的沿革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

第五节楷书的结字第六节楷书的笔顺第一节楷书概述楷书也叫“真书”、“正书”。这种楷书,魏晋时已经成形,唐代逐渐定型,一直流传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不同的只是风格特色上的差异。从文字演化系统而言,楷书是甲骨文、篆书、隶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行书、草书(今草)都是以楷书作为本体。

第一节楷书概述隋·苏慈墓志拓片第一节楷书概述唐·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碑》拓片

第二节楷书的基本规范一、字型规范所谓“字型规范”,是指每个字基本形状为方型,即“方块汉字”。从字体结构来说,汉字的固定结构,不能随便改变。“字型规范”,还要求每字都有规范的写法,不允许有错字。第二节楷书的基本规范二、笔画标准所谓“笔画标准”,是指组成一个字的各种笔画都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任意改变。楷书的各种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形势。如横有横的写法,竖有竖的写法。撇、点、捺、横钩、竖钩、横折弯钩、竖弯钩、弯钩、横折、竖折提、点、撇点、横折折撇,等等。第二节楷书的基本规范三、结字有法所谓“结字有法”,是指笔顺的先后有序合理,笔画和各种结构单位的安放组合适度得体,笔画的轻重和整个字的布白合乎法度。楷书是从隶书衍化而来的。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时期。东汉末年,隶书用笔已颇多楷意,开始向楷书转化。这一时期,楷书基本上处于形成阶段。第三节楷书的沿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潮,楷书也从隶书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字体。三国两晋的钟繇、王羲之等人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而且在字体变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南北朝时期,碑、铭、墓志和造像记极多,历史上习惯把这一时期的字称为“魏碑”。

第三节楷书的沿革第三节楷书的沿革魏·钟繇《荐季直表》晋

·王羲之《黄庭经》北魏《元桢墓志》隋代结束了两晋以来近300年的动乱局面。短短30余年间,书风逐渐南北合流。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楷书有《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等。唐代诸帝大多善书,其重臣也多工书、善书。因此,楷书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第三节楷书的沿革第三节楷书的沿革隋《龙藏寺碑》拓片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拓片唐·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书法艺术在宋代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质变,由于“尚意”的要求,行草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过了楷书。元代赵孟頫在楷书中揉进了行书笔法。明代文征明的小楷非常出色。此后楷书的自创风格越来越少。清代300年间,书法艺术基本被“馆阁体”控制。清后期,以康有为为首的一派主张“尊魏卑唐”,打破“馆阁”,对推进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第三节楷书的沿革第三节楷书的沿革宋·蔡襄《虚堂诗帖》元·赵孟頫《洛神赋》第四节楷书的笔法“笔法”,是指行笔的方法。各种字体有各种字体的笔法,而它们之间又有共同法则。“笔法”问题,细说起来,可以包括执笔运管,以及掌、腕、肘等部位的活动等。古人有“八面出锋”的说法。意思是笔的笔毛各个部位、方面,都能按照要求发挥作用。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一支笔,毛锥的最尖部分,是“笔尖”。书写时总要把笔按下去,一般笔画的粗度所常用的笔毫着力处,谓之“笔腹”。有些粗笔画,只用笔腹还不够,还需将笔深深按下,此时按到的地方,即所谓“笔根”。只有会书写的人,才能自如地运用笔尖、笔腹和笔根三个部分,即会“铺毫”。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一、藏锋和露峰藏锋的写法是:先起笔,向左上行进。然后跪笔,即令笔尖向左上稍走,按笔,使笔腹着纸。笔腹压至所要写成的笔道粗细,然后转锋向右行进。露锋的写法是:先起笔,笔尖着纸后向右下(或向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接折转角度向右行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藏锋起笔露锋起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二、中锋和侧锋在笔画书写过程中,笔尖部分自然散开,行进于笔画之中,即为中锋。笔画的其它部分由笔腹完成,则为侧锋。中锋用笔以笔尖在笔画之中为特征,但也不应过于绝对。此外,丰富的笔画形状也需要笔尖和笔腹不断变化位置。此外,笔锋散开行进时,笔毫两侧运动的速度往往并不一致。通常横笔上侧较快,竖笔左侧较快。第四节楷书的笔法笔划“横”书写时中锋与侧锋的使用书写时笔锋行进速度的差异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一)横1处起笔,先向左上行进,即逆入,至2处跪笔,即使笔尖稍稍向左上一走,轻轻按笔,使笔腹至3处,笔毫跪下;此时不必将笔提起,而向右下行笔,笔毫自然就翻过来了,由于笔毛的弹性,很自然地将笔锋理顺;笔腹压至4,然后稍转锋向右行进5,此时笔锋渐渐分出前后,下侧锋至7停住,上侧锋至6,将笔按下,注意笔腹,使其完成8的形态要求,将笔稍提,回锋向9,由此笔向上提,借助笔毛弹性,笔锋即可渐渐收拢。注意将笔锋拢起收笔时,不要将笔尖下拉而超出笔腹所写的下面的笔画界限。同时还要注意,在笔腹从4行进至8的过程中,用力要均匀;否则,即成病笔。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1处起笔向右下(亦可向下),使笔腹达到要求的宽度,不可过细,也不可过粗;笔尖至2处转笔,即抑住笔毫的转动,直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这时是借助笔毛的弹性,而不是转动笔杆。向右行笔时,笔腹形成下侧锋,笔锋上前至3,下后至4,上侧锋停滞,下侧锋渐由4至5,至6,上侧锋再由3至7;这一过程要注意,是将笔逐渐上提,同时向右下行进,使笔锋逐渐自然收拢。此时更要注意笔尖的形状,用力要均匀,提笔敛锋时要慢。露锋起笔,敛锋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起笔之后,上侧锋前行至1,下侧锋后行至2,上侧锋至3,下侧锋在4,上侧锋离纸,下侧锋再由4至5,将锋放出,其向右上的斜度要注意掌握好。全过程是笔锋利用笔毛的弹性,随向右上进行,随将笔渐渐提起。放锋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二)竖

1处起笔,向左下行进——这就是所谓“欲下先上”;至2跪笔,即令笔尖从1向左上稍稍一走,按笔下去,使笔腹至3,笔毫跪下,再向右下行笔;此时是借助笔毛的弹性,自然将笔锋理顺,笔尖不可离纸。笔腹压至4后,把笔毫自然理顺,转锋5向下行进,稍分前后,至6,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转笔向右下至7;此时笔腹在8,而右侧笔锋在9,从右侧向上拢毫回锋,收至10(回锋收笔的竖,谓之“垂露”)。藏锋起笔,回锋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露锋起笔,直接向右下压,转笔向下,行进用力要均匀,左侧锋转笔向下,右侧锋稍慢,渐渐拢毫,将笔锋敛起收笔。收笔时要注意笔腹右边仍保持和上面的笔尖边缘整齐,不可由于敛锋而出现凹状,所以敛锋收笔时速度不能快。露锋起笔,敛锋收笔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为了便于将笔毫拢起,形成“悬针”,尽可能在笔向下行进时保持笔锋在笔画的正中,使两侧笔锋相应,两侧笔锋同时下行,无先无后,逐渐将笔上提,使笔锋慢慢拢起;笔离纸时,行笔可以稍快一点,以免因停滞时间长而形成墨点,但不能一甩了事。放锋收笔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三)撇起笔之后,需根据撇在字中的部位,决定它的弯度,弯处行笔必然左侧锋越走越在前边,最后拢毫收笔,把笔放出去,写法正如“悬针”。为了拢毫,使左侧锋行进在前,有时可以转动一下笔杆,大拇指略向后转,则右侧锋必然落后,正好拢毫。另外还须特别注意笔画右侧笔腹所成的轨迹,千万不要形成横扫。立撇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弯度不大,左右两侧锋可能不分前后,见1、2;行进至3,转笔向下,笔腹压下,形成4,右侧锋至5,由下向右上侧回锋,至6拢毫收笔。回锋的目的,一是为了将笔毫拢起,笔锋理顺,便于书写下一笔画;二是为了使笔画的收笔处光润不出现由笔腹造成的毛茬。回锋撇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先从1处向右下落笔,深深压笔使笔腹至2,转笔向左行进,笔锋上侧必然走在前边,逐渐拢毫,放锋收笔于3。这种笔画的重点在于下笔之后要深深按笔,行笔时不要提起。收笔拢毫时,上侧锋先离开纸面,最后下侧锋去完成放锋任务。卧撇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四)捺

自1处起笔,逆向左上;至2翻笔向右下,逐渐按笔;至3仍是下侧先行,上侧略迟,至4按笔,使笔腹压至5,再轻轻提笔,并向右行,上侧变前行;至6收笔,下侧再至6放锋收笔。藏锋起笔,弧脚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从1处起笔,顺笔向右下行进,经2下侧稍顿,至3按笔至4,使上侧前行,至5转作拢毫,至6行笔稍速,上侧锋至7提笔离纸,然后下侧锋再至7提起放锋收笔。

露锋起笔,平脚收笔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平捺(也称卧捺)的起笔多承上笔,或连笔而入,或再作横式起笔,既可以藏锋,也可以露锋,只是藏锋起笔,逆入而按笔的方向需作调整。至于收笔则与捺的另两种写法相同。平捺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五)点中点,即如宝盖头的第一笔,京字头、广字头的第一笔,或如竖的写法,只是不能写长,但起、行、收的书写过程完全一样。或只作一横点,或将收笔计划插在第二笔之间,则不必收笔。竖点,即如宝盖头的第二笔,不管上粗下细,还是上细下粗,都是竖的写法。中点、竖点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左点,起笔原则与中点相同,但方向不同,也有藏锋、露锋、回锋、放锋的区别。左点右点

因方向顺手,右点写法较左点为易,写法相同。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仰点,主要指“心”字中间的点,或四点底的第三点之类,是左点的变形,只需将左点按逆时针方向一转即成。提点,主要指三点水的第三点。有的是左点放锋的延长;有的是先将点写竖,但下端是笔腹所成,即便将笔按下去,至笔根,再提起笔根,由笔锋停顿处再向右上长长放锋;有的则是魏碑或欧体的写法,露锋起笔按笔下去,不需提笔,直接向右上放锋出去。仰点、提点第四节楷书的笔法长点是由捺演变来的。有些捺过短,便多写作长点。在楷书中,一般在一个字中避免重捺出现。如果恰好一字中有两个捺,一立捺一平捺(卧捺)还好些,避不避均可;如果是两个立捺,便必须改变一个的写法,通常是将长大的捺保留,改变短捺。这种长点,一般不作逆入藏锋,以笔锋顺笔而下者居多,收笔也多作敛锋。长点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六)折、弯折的写法有两种:1.原地另起为折。2.前笔尽而连起为折。弯的正确写法:需转处稍稍一缓,待笔锋转过向来再往前行笔。如果笔锋未转过向来便急着拐弯,势必造成笔锋越拉越宽,最后想拢都拢不起来。图中,×是错误写法,○是正确写法。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七)钩横钩书写方式有三,一种写至横的尾部时,将笔根按下,使笔画形成点式,然后提笔,向左出钩,出钩速度稍快;一种按笔作钩,即将笔按至笔腹后,不要提笔即向左下出钩;一种如前,但转折过后多向下走一点再按笔作钩。第一种横钩形式,颜体、柳体多如此;第二种形式,欧体多如此;第三种,魏碑多出此钩。

横钩第四节楷书的笔法颜体、柳体作竖钩,笔腹向左下走,出钩明显。欧体作钩,则用翻笔向上,虽似放锋,实为敛锋。由1至2,此时已将钩作出,但笔锋要从3处回锋,4收笔。这种钩比较含蓄,出钩很小。魏碑的竖钩则笔根要向右下走,然后逆行向左钩出,将锋放出,但不能快;否则,笔锋转不过来。竖钩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颜体、柳体(竖弯钩)写法:行笔至1则按笔腹成2突出状,然后提笔拈笔向上,目的是为了将笔毫理顺。最后转锋成钩。欧体(竖弯钩)写法:行笔至1处则按笔至2,无突出状,不需提笔,就原来深浅拈笔向右上放锋至4成钩。竖弯钩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卧弯钩写法基本上同竖弯钩,可分提笔成钩、翻笔逆钩及按笔拢毫成钩三种。前两种已有介绍,最后一种按笔拢毫成钩的写法为:行笔至1,按笔使笔腹至2,从外侧向左上钩,拈笔拢毫,至3敛锋收笔,关键是必须掌握好笔腹从2向左上出钩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须要拈笔拢毫,只要把毫理顺,才能写出这样的效果。卧弯钩

第四节楷书的笔法斜钩写法为:行笔至1按笔,按至2,从右向右上慢慢翻笔拢毫,放锋至3收笔。斜钩第四节楷书的笔法三、方笔、圆笔笼统地说,棱角分明,线条直硬的笔法称方笔;不露棱角,由弧线、曲线组成的笔法称圆笔。其特征主要区别于:起笔:方笔多用露锋,以有棱角的方头为起笔;圆笔则多用藏锋,以圆头为起笔。转折:方笔为方折,显出棱角;圆笔为圆转,不显棱角。第四节楷书的笔法

方笔、圆笔不是表现一种文字的书体,而是反映书写的风格,书写技巧的不同。圆笔因其笔锋内涵,筋骨深藏,所以其书法作品表现出潇洒、超逸、遒润、柔和的风格。方笔则因其笔锋外露,骨力外拓,因此其书法作品表现出沉着、深刻、刚劲、庄重的风格。第四节楷书的笔法北魏《始平公造像记》拓片(方笔)

唐·颜真卿《东方先生画像赞碑》拓片(圆笔)

第五节楷书的结字一、“平正”的要求“平正”这里指的是字的平正,而不是笔画的平正。字的结构各有不同,但都要求平正。独体字:支点要靠得住,主笔需写得劲挺稳健,有力支千斤之势。左右结构字:合力需均衡相应,不管字的营造如何险绝,终需左右相持。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更需注意平正。下带走之字:因下为波笔,不易取正,对此各家都有自己的匠心。第五节楷书的结字第五节楷书的结字二、“匀称”的要求从美学上来说,协调是一个美的要求。每个字的结构虽不能任意改变,但可以运用很多办法,使结构取得匀称,如粗细间插可以调整疏密的匀称,大小比例可以调整轻重的匀称,力度强弱可以调整偏倚的匀称,错落分布可以调整平衡的匀称。第五节楷书的结字第五节楷书的结字三、“飞动”的要求“飞动”,是在极严整工正中取得神采的要求。一般说来,容易展示“飞动”的,好像是撇捺,其实,大方之家各有各的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