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产物的提取与精制第一节概论一、下游加工过程在发酵工程中的地位1.下游加工过程的定义发酵产品系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Downstreamprocessing)。
2.地位二、发酵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培养液(或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培养液中所欲提取的生物物质浓度很低,杂质含量很高
欲提取的生物物质通常很不稳定、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会引起失活或分解。
发酵或培养都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要求下游加工有一定的弹性。三、分离过程的机理与分离操作1.物理性质(1)力学性质:重力、离心力、筛分(2)热力学性质:状态变化、相平衡(3)传质性质:粘度、扩散、热扩散(4)电磁性质:电泳、电渗析、磁化2.化学性质(1)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2)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3)光化学性质:激光激发、离子化3.生物学性质(1)分子识别:生物亲和作用、生物学识别(2)输送性质:生物膜输送(3)反应、响应、控制:酶反应、免疫系统生物操作机理及其分离机理单元操作分离机理分离对象举例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渗透气化压力差、筛分压力差、筛分压力差、筛分浓度差、筛分电荷、筛分汽液相平衡、筛分菌体、细胞蛋白质、多糖、抗生素糖、氨基酸盐、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乙醇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相平衡有机酸、抗生素蛋白质、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氨基酸、蛋白质香料、脂质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液液相平衡相平衡有机酸、抗生素蛋白质、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氨基酸、蛋白质香料、脂质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聚焦浓度差、筛分分配平衡电荷、浓度差生物亲和作用疏水作用电荷、浓度差脱盐、分子分级甾醇、维生素、肽蛋白质、氨基酸、抗生素、核酸、有机酸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蛋白质电泳凝胶电泳等电点电泳等速电泳区带电泳筛分、电荷筛分、电荷、浓度差筛分、电荷、浓度差筛分、电荷、浓度差蛋白质、核酸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离心离心过滤离心沉降超离心离心力、筛分离心力离心力菌体、菌体碎片菌体、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四、发酵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1.一般工艺过程下游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培养液(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初步纯化(提取)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2.工艺过程的划分(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目的是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和不溶性固体杂质。(2)初步分离: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3)高度纯化: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4)成品制作:成品形式由产品的最终用途决定。3.选择下游加工工艺的原则(1)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2)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3)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4)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5)产品的市场价格(6)废液的处理方法等第二节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的目的:(1)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和蛋白质的沉淀物);(2)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的顺利进行。一、发酵液的预处理(一)预处理的方法①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②杂蛋白质的去除③发酵液的凝聚和絮凝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1)钙离子草酸草酸溶解度较小,故用量大时,可用其可溶性盐,如草酸钠。反应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提高滤液(也称为原液)质量。但草酸价格较贵,应注意回收。如四环类抗生素废液中,加入硫酸铅,在60℃下反应生成草酸铅。后者在90~95℃下用硫酸分解,经过滤、冷却、结晶后可以回收草酸。
(2)镁离子三聚磷酸钠它和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用磷酸盐处理,也能大大降低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此法可用于环丝氨酸的提取。
(3)铁离子黄血盐使形成普鲁士蓝沉淀
2.杂蛋白质的去除方法(1)热变性(2)沉淀(3)大幅度改变pH3.发酵液的凝聚和絮凝凝聚是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1)机理电解质将胶体粒子表面上的电荷中和,减少存在于胶体粒子间的静电斥力,使伦敦·范德华(London—Vanderwaals)吸引力占优势,这样胶体就会凝聚成较大、较密实的粒子,或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使之更容易过滤。(2)方法在稀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试剂:酸、碱、简单电解质、合成的高分子电解质(3)常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聚胺衍生物、氯化钙、磷酸氢二钠(4)影响絮凝的因素絮凝剂的加量、絮凝剂的分子量和类型、溶液的pH、搅拌速度和时间等A.絮凝剂的加量(淀粉酶发酵液的絮凝试验)B.溶液的pH
(采用碱式氯化铝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搭配使用的混凝方法处理2709碱性蛋白酶发酵液)絮凝技术预处理发酵液的优点:①提高过滤速度的②有效地去除杂蛋白质和固体杂质,提高了滤液质量二、发酵液的过滤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1.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①菌种②发酵条件(培养基的组成、未用完培养基的数量、消沫油、发酵周期)(1)菌种对过滤速度影响真菌的菌丝比较粗大,不需特殊处理。其滤渣呈紧密饼状物,很容易从滤布上刮下来,故可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
放线菌发酵液菌丝细而分枝,交织成网络状,还含有很多多糖类物质,粘性强,过滤较困难,一般需经预处理,以凝固蛋白质等胶体。
细菌发酵液的菌体更细小,要采用絮凝等方法预处理发酵液。难以采用常规过滤的设备来完成过滤操作。
(2)培养基的组成对过滤速度影响用黄豆粉、花生粉作氮源,淀粉作碳源(过滤困难)发酵后期加消泡油或剩余大量末用完的培养基(3)发酵周期对过滤的影响
正确选择发酵终了时间对过滤影响很大。在菌丝体自溶前必须放罐,因为细胞自治后的分解产物一般很难过滤。有时延长发酵周期虽能使发酵单位有所提高,但严重影响发酵液质量,使色素和胶状杂质增多、过滤困难,最终造成成品质量降低。2.改善过滤性能的方法用于改善发酵液过滤性能的方法通常有:等电点、蛋白质变性、吸附、凝聚和絮凝、加入助滤剂、直接在发酵液中形成填充-凝固剂、酶解作用(1)过滤助剂助滤剂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过滤助剂可解决两个问题:①滤饼的可压缩性问题②渗透性问题:小粒子如菌丝碎片和细菌细胞,会渗入到转鼓真空过滤预覆盖层内部。使得预覆盖层的部分孔被堵塞,影响了渗透性。常用的过滤助剂有:硅藻土、珍珠岩、磨碎的木浆、淀粉助滤剂的加入方法:①在滤布上预先铺一层助滤剂(1~2mm)滤速降低,滤液透明度高②直接加入发酵液中助滤剂的用量即助滤剂用量若等于悬浮液中固体含量时,滤速最快。(2)填充-凝固剂加入一些反应剂,它们能相互作用,或和某些溶解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解的沉淀(CaSO4,AlPO4等)。生成的沉淀能防止菌丝体粘结,使菌丝具有块状结构,沉淀本身即可作为助滤剂,并且还能使胶状物和悬浮物凝固。正确选择反应剂和反应条件,能使过滤速度提高3~10倍。(3)酶解作用
如发酵液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则最好用酶将它转化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度。例如万古霉素用淀粉作培养基,加入淀粉酶后,能使过滤速度加快。3.固-液分离设备的选择常用于发酵液的分离设备:板框压滤机、鼓式真空过滤机、离心沉降分离机(1)板框压滤机优点:①板框压滤机的过滤面积大②过滤推动力(压力差)能较大幅度地进行调整,并能耐受较高的压力差③结构简单,价格低④动力消耗少缺点:①不能连续操作,设备笨重,劳动强度大②卫生条件差③非生产的辅助时间长,阻碍了过滤效率的提高(2)鼓式真空过滤机优点:①能连续操作②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缺点:压差较小,主要适用于霉菌发酵液的过滤。(3)离心分离优点:①分离速度快,效率高②操作时卫生条件好等优点③适合于大规模的分离过程缺点:①投资费用高②能耗较大三、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泌到细胞或组织之外的,称为胞外产物。细菌产生的碱性蛋白酶,霉菌产生的糖化酶等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胞内产物。例如青霉素酰化酶,碱性磷酸酯酶等
对于胞外产物只需直接将发酵液预处理及过滤,获得澄清的滤液,作为进一步纯化的出发原液;对于胞内产物,则需首先收集菌体进行细胞破碎,使代谢产物转入液相中,然后,再进行细胞碎片的分离。1.微生物细胞的破碎技术常见的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方法球磨机、高压匀浆器、X-press法、超声波破碎非机械方法酶解法、渗透压冲击、冻结和融化、干燥法、化学法(1)球磨机研磨是将细胞悬浮液与玻璃小珠、石英砂或氧化铝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使达到细胞的某种程度破碎。缺点是在破碎期间样品温度迅速升高,通过用二氧化碳来冷却容器可得到部分解决。
(2)高压匀浆器利用高压迫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造成细胞破裂。各种菌体一次通过高压匀浆器的破碎率菌体压力(Mpa)破碎率(%)面包酵母啤酒酵母大肠杆菌解肢假丝酵母5355535562616743(3)X-press法一种改进的高压方法将浓缩的菌体悬浮液冷却至-25˚C至-30˚C形成冰晶体,利用500MPa以上的高压冲击,冷冻细胞从高压阀小孔中挤出。细胞破碎是由于冰晶体的磨损,包埋在冰中的微生物的变形所引起的。优点:适用的范围广、破碎率高、细胞碎片的粉碎程度低、活性的保留率高对冷冻—融解敏感的生化物质不适用(4)超声波法细胞的破碎是由于超声波的空穴作用,从而产生一个极为强烈的冲击波压力,由它引起的粘滞性旋涡在介质中的悬浮细胞上造成了剪切应力,促使细胞内液体发生流动,从而使细胞破碎。对于不同菌种的发酵液,超声波处理的效果不同。不宜大规模操作(5)酶解法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特殊的键,从而达到破壁的目的。优点:专一性强,发生酶解的条件温和。缺点:酶水解费用较贵,一般只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研究。溶菌酶能专一地分解细胞壁上糖蛋白分子的α-1,4糖苷键,使脂多糖解离,经溶菌酶处理后的细胞移至低渗溶液中使细胞破裂。(6)自溶作用是酶解的另一种方法,所需溶胞的酶是由微生物本身产生的。影响自溶过程的因素有温度、时间、pH缓冲液浓度、细胞代谢途径等。自溶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用于工业规模,但是,对不稳定的微生物容易引起所需蛋白质的变性,自溶后的细胞培养液过滤速度也会降低。
(7)渗透压冲击将细胞放在高渗透压的介质中(如一定浓度的甘油或蔗糖溶液),达到平衡后,介质被突然稀释,或者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的突然变化,水迅速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壁的破裂。对细胞壁较脆弱的菌,或者细胞壁预先用酶处理,或合成受抑制而强度减弱时才合适。(8)冻结-融化法将细胞放在低温下突然冷冻和室温下融化,反复多次而达到破壁作用。由于冷冻,一方面能使细胞膜的硫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加了细胞的亲水性能,另一方面胞内水结晶,使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细胞突然膨胀而破裂。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适用(9)干燥法采用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空气干燥主要适用于酵母菌真空干燥适用于细菌的干燥冷冻干燥适用于较不稳定的生化物质干燥法条件变化较剧烈,容易引起蛋白质或其它组织变性。(10)化学法用酸碱及表面活性剂处理,可以使蛋白质水解,细胞溶解或使某些组分从细胞内渗漏出来。某些脂溶性溶剂也能作为化学处理的方法,如丁醇、丙酮、氯仿及尿素等。这些试剂容易引起生化物质破坏,还会带来分离和回收化学物质的问题。细胞破碎方法分类分类作用机理适应性机械法球磨法固体剪切作用可达较高破碎率,可较大规模操作,大分子目的产物易失活,浆液分离困难高压匀浆法液体剪切作用可达较高破碎率,可较大规模操作,不适合丝状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超声破碎法液体剪切作用对酵母菌效果较差,破碎过程升温剧烈,不适合大规模操作X-press法固体剪切作用破碎率高,活性保留率高,对冷冻敏感目的产物不适应非机械法酶溶法酶分解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条件温和,浆液易分离,溶酶价格高,通用性差化学渗透法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具一定选择性,浆液易分离,但释放率较低,通用性差渗透压法渗透压剧烈改变破碎率较低,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冻结融化法反复冻结-融化破碎率较低,不适合对冷冻敏感的目的产物干燥法改变细胞膜渗透性条件变化剧烈,易引起大分子物质失活2.破碎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破碎方法需要考虑下列因素:(1)细胞的数量(2)所需要的产物对破碎条件(温度、化学试剂、酶等)的敏感性(3)要达到的破碎程度及破碎所必要的速度(4)尽可能采用最温和的方法(5)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生化产品应选择适合于放大的破碎技术第三节沉淀法根据所加入沉淀剂,可以分为: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聚电解质沉淀法、高价金属离子沉淀法一、盐析法1.盐析的定义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使其沉淀析出的过程。2.机理通过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水膜或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水膜使蛋白质凝聚沉淀。3.优点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对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作用。4.缺点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盐析剂5.盐析用中性盐的选择(1)常用的中性盐MgSO4、(NH4)2SO4、Na2SO4、NaH2PO4(2)选择中性盐应注意的问题使酶沉淀完全,收率高有利于酶的提纯,本身又易去除对酶无毒性,应用不受影响价格低廉废水处理容易6.盐析剂用量的确定采用实验的方法确定7.盐浓度的表示法盐析法中的盐浓度通常以盐溶液的饱和度表示,饱和的溶液成为100%饱和度。8.蛋白质的浓度与盐析的关系溶液中蛋白质浓度与中型盐用量成正比,但是如果蛋白质本身在溶液中含量很低,则需加入较多的中性盐。9.离子强度和类型对盐析的影响
几种蛋白质析出时所需硫酸铵的离子的强度蛋白质在不同电解质中的盐析效应几种不同电解质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溶解度曲线。图中不同离子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可以从Hofmeister系列理论中获得解释:即离子半径小而很高电荷的离子在盐析方面影响较强,离子半径大而低电荷的离子的影响较弱。单价盐如KCl,NaCl的盐析效果一般比较差。10.pH对盐析的影响
一般地说,蛋白质所带净电荷越多,它的溶解度越大;如果所带的电荷减少至接近于零时溶解度最少,我们称此时的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改变pH或特异地加入与蛋白质极性基团结合的离子(叫反离子)即可改变蛋白质的带电性质,也就是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注意:在水中或稀盐溶液中测得的蛋白质等电点与高盐浓度下所测的结果是不同的。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pH值至蛋白质溶解度最低处,才能使盐析获得更好效果。11.温度对盐析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对于许多无机盐和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温度升高,溶解度也相应增大;但对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的升高,它们的溶解度有时不但不升高。反而减少。许多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25C时的溶解度比4C时溶解度明显地减少。
但必须指出这种温度升高溶解度的下降现象只有在高离子强度下才能发生。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大多数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的。
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的盐析温度要求不严格,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只有某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酶,要求在低温0-4C下操作。以避免活力的丧失。二、有机溶剂沉淀1.原理有机溶剂的沉淀作用主要是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溶液的介电常数减少就意味着溶质分子异性电荷库仑引力的增加从而使溶解度减少。2.优点(1)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即一种蛋白质或其他溶质只有在一个比较窄的有机溶剂浓度范围内沉淀。(2)沉淀不用脱盐,过滤比较容易。(3)在生化制备中应用比盐析法广泛3.缺点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操作常需在低温下进行。且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安全要求较高。4.常用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甲醇、丙酮、异丙醇。5.有机溶剂的选择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能力随蛋白质种类及有机溶剂的种类而异。对曲霉淀粉酶而言,有机溶剂沉淀能力,依次为丙酮>异丙醇>乙醇>甲醇。这个顺序还受温度、pH、盐离子浓度的影响。丙酮沉淀能力最强,但挥发损失多,价格相对较高,工业上一般采用乙醇。
6.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因素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有:温度、蛋白的浓度、pH、金属离子、离子强度。(1)温度对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对温度反应特别敏感,温度稍高即发生变性。因此,加入的有机溶剂都必须预冷至较低温度,操作要在冰浴中进行,同时加入有机溶剂必须缓慢而又不断搅拌以免溶剂局部过浓。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已沉淀的蛋白质复溶。(2)蛋白质浓度对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低浓度样品使用有机溶剂的量大但共沉作用小,利于提高分离的效果;高浓度样品可以节省有机溶剂,减少变性危险,但共沉作用大,分离效果较差。(3)pH值对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在蛋白质结构稳定范围下选择溶解度最低处的pH值,有利于提高沉淀效果。适宜的pH值可大大提高分离的分辨能力(4)金属离子对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
一些多价离子如Zn2+和Ca2+在一定的pH值下能与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大降低,而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5)离子强度对有机溶剂沉淀的影响离子强度是影响溶质在有机溶剂及水混合液中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的浓度大小或太大都对分离有不利影响,对于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盐的浓度不超过5%比较合适,使用的乙醇量也以不超过二倍体积为宜。7.有机溶剂沉淀应注意的问题(1)降低温度,能增加收率和减少蛋白质的变性。(2)所选择的溶剂必须能和水互溶,而和蛋白质不起作用。(3)蛋白质的分子量越大,产生沉淀所需加入的有机溶剂量越少。(4)一种蛋白质的溶解度通常会由于另一蛋白质的存在而降低。(5)沉淀的蛋白质如不能再溶解,就可能已经变性。(6)对很多酶,丙酮加量在20%~50%之间,就能产生沉淀。(7)接近等电点时,以引起沉淀所需加入有机溶剂的量较少。(8)当溶剂量达到50%时,则通常只有分子量小于15000的蛋白质仍留在溶液中。(9)少量中性盐的存在能产生盐溶作用,增加蛋白质在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溶解度。三、等电点沉淀法1.原理
等电点沉淀法主要利用两性分子上的电中性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两性分子具有不同等电点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两性分子在处于等电点时的pH值,再加上其他沉淀因素,则很易沉淀析出。2.等电点沉淀法的优缺点优点:很多蛋白质的等电点都在偏酸性范围内,而无机酸通常价较廉,井且某些酸,如磷酸、盐酸和硫酸的应用能为蛋白质类食品所允许。同时,常可直接进行其他纯化操作,无需将残余的酸除去。缺点:酸化时,易使蛋白质失活,这是由于蛋白质对低pH比较敏感。第四节吸附法在发酵工业的下游加工过程中,吸附法应用于发酵产品的除杂、脱色、有毒物质和抗生素的提纯精制。应用选择性吸附法分离精制的产品包括:蛋白质、核酸、酶、抗生素、氨基酸。
一、吸附法的原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与杂质、色素物质、有毒物质、产品之间分子引力的差异,从而起到分离的作用。二、吸附的目的将产品吸附浓缩于吸附剂上;将杂质、色素等需要从发酵液中去除的物质吸附于吸附剂上。三、吸附法的优缺点1.优点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生产过程中pH变化小,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生化物质。2.缺点吸附法选择性差、收率不高。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炭粉等吸附剂影响环境卫生。由于凝胶类吸附剂、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应用,克服了以上缺点,近年吸附法又得到重视。四、吸附的类型
1.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力(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2.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在吸附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属于库仑力范围。3.交换吸附吸附剂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或离子所组成则它会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而形成双电层。这种吸附又称为极性吸附。五、吸附剂的基本要求1.吸附剂要求颗粒密度小,表面积大,但孔隙也不能太多,否则被吸附物质不易被洗脱。2.吸附剂的颗粒大小要均匀。3.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要大,但不能影响洗脱。六、吸附剂的种类1.疏水或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2.亲水或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3.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七、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1.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的理化性质对吸附的影响很大。吸附剂的性质与其原料、合成方法和再生条件有关。一般要求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和机械强度好。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除其它外界条件外,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比表面大,空隙度高,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速度主要与颗粒度和孔径分布有关,颗粒度越小,吸附速度就越快,但压头损失要增大。孔径适当,有利于吸附物向空隙中扩散。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则影响其使用寿命。2.吸附物的性质有下列一些规则可用来预测吸附的相对量。(1)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吸附;(2)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中吸附时,吸附量较少。(3)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4)对于同系列物质,吸附量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如按极性减小的次序排列,次序越在后面的物质,极性越差,因而越易为非极性吸附剂所吸附而越难为极性吸附剂所吸附。3.溶液pH值的影响pH值影响某些化合物的离解度。4.温度的影响吸附热越大,则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越大。5.其它组分的影响
当从含有两种以上组分的溶液中吸附时,根据溶质的性质可以互相促进,干扰或互不干扰。一般说来,对混合物的吸附较纯物质的吸附为差。
第五节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作用:是指一个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与一个固体中的另一种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互相调换位置,即溶液中的离子跑到固体上去,把固体上的离子替换下来。这里溶液称流动相,而固体称固定相。在发酵工业中可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酶、抗生素等物质。一、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这些基因在水溶液中能与溶液中的其它阳离子或阴离子起交换作用。离子交换过程有两个阶段──吸附和解吸附。二、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1.阳离子交换剂:磺酸(-SO3H)、磷酸(-PO3H2)、羧酸(-COOH)和酚羟基(-OH)。可分为:强酸型、中酸型和弱酸型。2.阴离子交换剂:伯胺、(-NH2)、仲胺(-NHCH3)、叔胺[N-(CH3)2]和季胺[-N(CH3)2]。可分为:强碱性、中碱性和弱碱性3.两性离子交换剂4.选择性离子交换剂5.吸附树脂6.电子交换树脂三、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素1.树脂颗粒的大小;2.树脂的交联度;3.溶液中离子浓度;4.温度;5.离子的大小;6.离子价;7.树脂强弱。四、离子交换的操作方式1.分批法2.固定床法3.流动床法第六节膜分离过程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适用范围广;2.膜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药剂;3.膜分离技术分离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集成容易;4.膜分离过程系统简单、操作容易,且易控制,便于维修,有利于生产自动化的推广与普及。一、膜分离方法的分类
1.分类根据膜材质和方法的差异,可将膜分离方法分为以下种类:(1)透析;(2)超滤;(3)反渗透;(4)微滤;(5)电渗析;(6)液膜技术(7)气体渗透;(8)渗透蒸发2.膜过滤的孔径范围
二、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1.孔的性质(包括孔径、孔分布和孔隙度);2.水通量;3.截留率的截断分子量;4.抗压能力;5.pH适用范围;6.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三、膜分离设备1.选择膜分离设备应考虑以下因素:(1)分离类型;(2)生产量;(3)操作时的应变性;(4)保养难易程度;(5)操作方便与否。2.常用的膜分离设备(1)管式过滤器(内压式和外压式)
(2)中空式过滤器中空纤维膜组件用粗的中空纤维膜组装成用于超过滤的膜组件,它具有类似于单管程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所用的中空纤维,在内壁或内、外壁形成表层。内压式膜组件适合于管内流过料液,管间汇集渗滤波,外压式膜组件相反,管间走料液,管内汇集渗滤液。(3)螺旋卷式过滤器卷式膜组件是用平面膜卷制而成的。(4)平板式过滤器板式膜组件用平面膜组成。
各种膜分离设备性能的比较形式优点缺点管式易清洗,无死角适宜于处理固体较多的料液,单根管子可以调换保留体积大,单位体积中所含过滤面积较小,压力降大中空纤维保留体积小,单位体积中所含过滤面积大,可以逆洗,操作压力较低(0.25Mpa),动力消耗较低料液需要预处理,单根纤维损坏时,需调换整个模件螺旋卷式膜单位体积中所含过滤面积大,换新膜容易料液需要预处理,压力降大,易污染,清洗困难平板式保留体积小,能量消耗界于管式和螺旋卷式之间死体积较大四、操作特性1.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面反扩散至主体中,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2.凝胶层:当膜面浓度增大时,通量降低。当膜面浓度增大到某一值时,溶质成最紧密排列,或析出形成凝胶层。浓差极化示意图凝胶层的形成膜过滤一般采用的错流过滤方式。错流过滤是一种新的过滤方式与常规过滤的区别在于它的固体悬浮液流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平行,而常规过滤则是垂直的,因此,能连续清除过滤介质表面的滞留物,使滤饼不能形成,所以整个过滤中能保持较高的滤速。五、膜分离过程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反渗透(RO)膜六、影响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
1.压力当压力较低时,通量较小,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此时通量随压差成正比增大;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面上开始形成浓差极化层,通量随压差而增大的速度开始减慢。注:当压力继续增大时,浓差极化层浓度达到凝胶层浓度时,通量不随压差而改变。因为当压力继续增大时,虽暂时可使通量增加,但凝胶层厚度也随之增大,即阻力增大,而使通量回复至原值。
2.发酵液浓度、温度、流速通量与料液流速成正比;通量与操作温度成正比;通量与固体浓度成反比。
3.膜的污染膜在使用中,尽管操作条件保持不变,但通量仍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污染。污染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膜与料液中某一溶质的相互作用,或吸附在膜上的溶质和其它溶质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膜污染与浓差极化的区别: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变更操作条件可以使浓差极化消除,而污染则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经清洗后如纯水通昼达到或接近原来水平,则认为污染已消除。减轻膜污染的方法①预处理将料液经过一预过滤,以除去较大的粒子,特别对中空纤维和螺旋卷绕式超滤器尤为重要。蛋白质吸附在膜表面上常是形成污染的原因,调节料液的pH远离等电点可使吸附作用减弱。②改变膜的表面性质制膜时,改变膜的表面极性和电荷,常可减轻污染。膜的清洗方法①机械方法:加海绵球,增大流速,逆洗(对中空纤维超滤器),脉冲流动,超声波等。②化学方法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如:酸、碱、酶(蛋白酶),螯合剂,表面活性剂。用起切断离子结合作用的方法,如改变离子强度、pH、电位。起氧化作用的物质,如过氧化氢、次氯酸盐。用起渗透作用的物质,如磷酸盐、聚磷酸盐第七节萃取是用一种溶剂将产物自另一种溶剂(如水)中提取出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溶剂萃取法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且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等。近二十年来又涌现出许多新型的萃取技术,如:双(两)水相萃取;反相胶束(胶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等。一、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成相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所需的目的物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溶剂萃取法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的。在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为溶质。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一种物质在两种成相的溶剂(A与B,或上相与下相)的分配浓度之比是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
二、双(两)水相萃取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会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水相或多水相系统。通过溶质在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进行萃取的方法即为双水相萃取。双水相技术最早出现于1955年。
实例:氨基酸、多肽、核酸、病毒等,特别是成功地应用在蛋白质的大规模分离中。典型的两水相系统A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葡聚糖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葡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BDEAE葡聚糖HCl-聚丙二醇NaCl-聚乙二醇Li2SO4C羧甲基葡聚糖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D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磷酸钾-硫酸铵-硫酸钠A类为两种非离子型聚合物;B类其中一种为带电荷的聚电解质;C类两种都为聚电解质;D类为一种聚合物与一种无机盐组成。1.双水相萃取的优点(1)易于放大;(2)双水相系统之间的传质过程和平衡过程快速,因此能耗较小,可以实现快速分离;(3)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4)相分离过程温和,生化分子如酶不易受到破坏;(5)选择性高、收率高;(6)操作条件温和。2.相图两水相形成的条件和定量关系可用相图来表示,对于由两种聚合物和水组成的系统,其相图如上图所示。图中以聚合物Q的浓度(重量%)为纵坐标,以聚合物P的浓度(重量%)为横坐标。只有当P、Q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形成两相。图中曲线把均匀区域和两相区域分隔开来,称为双节线。在双节线下面的区域是均匀的,在上面的区域为两相区。例如点M代表整个系统的组成,该系统实际上由两相组成,上相和下相分别由点T和B表示。M、T、B三点在一直线上,T和B代表成平衡的两相,其相连的直线称为系线。在同一条系线上的各点分成的两相,具有相同的组成,但体积比不同。令VT、VB分别代表上相和下相的体积,则有令WT,WB,WM分别代表上相、下相和系统的总重量当系线向下移动时,长度逐渐减小,这说明两相的差别减小,当达到K点时,系线的长度为零,两相间差别消失,点K称为临界点。双节线的位置与形状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聚合物的分子量越高,相分离所需的浓度越低;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量相差越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3.双水相萃取的影响因素生物物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主要由化学电位、疏水作用、生物亲和力、粒子大小和蛋白质的构象效应所决定,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商平台建设合同协议
- 《2025份办公楼开发前期策划合同书》
- 2025钢材供销合同模板
- 干菜外贸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的简易室内装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建设施工设备减震夹具采购合同+减震夹具技术要求规格书
- 宽带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广告公司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解除全流程解析
- 手写购房合同范本个人
- 河南省天一小高考2024-2025学年(下)高三第三次考试政治
- 夏晖冷链物流公司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作业设计
- 2025年辽宁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辽能股份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通市公安局苏锡通园区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操作流程与财务管理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英文译稿《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双绞线链路测试报告(2)
- 食品经营单位经营场所和设备布局、操作流程示意图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