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_第1页
第2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_第2页
第2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_第3页
第2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_第4页
第2章二极管及基本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半导体二极管

及其基本电路3.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3.3半导体二极管3.4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3.5特殊二极管3.2PN结的形成及特性23.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3.1.1半导体材料3.1.2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3.1.3本征半导体3.1.4杂质半导体半导体:导电特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典型的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以及砷化镓GaAs等。导电的重要特点1、其能力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温度、光照等)2、掺杂可以显著提高导电能力33.1.2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原子结构简化模型—完全纯净、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3.1.3本征半导体在T=0K和无外界激发时,没有载流子,不导电两个价电子的共价键正离子核4

3.1.3本征半导体、空穴及其导电作用温度光照自由电子空穴本征激发空穴

——共价键中的空位空穴的移动——空穴的运动是靠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次充填空穴来实现的。由热激发或光照而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温度

载流子浓度+5空穴的移动—空穴的运动是靠相邻共价键中的 价电子依次充填空穴来实现的*半导体导电特点1:其能力容易受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载流子浓度↑→导电能力↑3.1.4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如磷)P型半导体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自由电子=多子空穴=少子空穴=多子自由电子=少子由热激发形成它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间电荷7

掺入杂质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典型的数据如下:

T=300K室温下,本征硅的电子和空穴浓度:

n=p=1.4×1010/cm31本征硅的原子浓度:4.96×1022/cm3

3以上三个浓度基本上依次相差106/cm3

2掺杂后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

n=5×1016/cm3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8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本节中的有关概念自由电子空穴N型半导体、施主杂质(5价)P型半导体、受主杂质(3价)多数载流子、少数载流子杂质半导体复合*半导体导电特点1: 其能力容易受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载流子浓度↑→导电能力↑*半导体导电特点2:掺杂可以显著提高导电能力93.2PN结的形成及特性

3.2.1PN结的形成

3.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

3.2.3PN结的反向击穿

3.2.4PN结的电容效应103.2.1PN结的形成1.浓度差多子的扩散运动2.扩散空间电荷区内电场3.内电场少子的漂移运动

阻止多子的扩散4、扩散与漂移达到动态平衡载流子的运动:扩散运动——浓度差产生的载流子移动漂移运动——在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移动P区N区扩散:空穴电子漂移:电子空穴形成过程可分成4步(动画)内电场11PN结形成的物理过程:因浓度差

空间电荷区形成内电场

内电场促使少子漂移

内电场阻止多子扩散

最后,多子的扩散和少子的漂移达到动态平衡。多子的扩散运动杂质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区对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面,离子薄层形成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在空间电荷区,由于缺少多子,所以也称耗尽层。扩散>漂移否是宽123.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外加电压时才…扩散与漂移的动态平衡将…定义: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扩散>漂移大的正向扩散电流(多子)低电阻正向导通漂移>扩散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少子)高电阻反向截止133.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PN结特性描述2、PN结方程PN结的伏安特性陡峭电阻小正向导通1、PN结的伏安特性特性平坦反向截止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由本征激发决定的少子浓度是一定的非线性其中IS——反向饱和电流VT——温度的电压当量且在常温下(T=300K)近似估算正向:反向:143.2.3PN结的反向击穿当PN结的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突然快速增加,此现象称为PN结的反向击穿。热击穿——不可逆雪崩击穿齐纳击穿p66电击穿——可逆153.2.4PN结的电容效应

(1)势垒电容CB势垒电容示意图扩散电容示意图(2)扩散电容CD163.3半导体二极管3.3.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3.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3.3二极管的参数PN结加上引线和封装二极管按结构分类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平面型17半导体二极管图片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平面型183.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PN结方程(近似)硅二极管2CP10的V-I特性锗二极管2AP15的V-I特性正向特性反向特性反向击穿特性Vth=0.5V(硅)Vth=0.1V(锗)注意1.死区电压(门坎电压)2.反向饱和电流 硅:0.1A;锗:10A193.3.3二极管的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F(2)反向击穿电压VBR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3)反向电流IR(4)正向压降VF(5)极间电容CB硅二极管2CP10的V-I特性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以反映出:

1.单向导电性2.

伏安特性受温度影响T(℃)↑→在电流不变情况下管压降u↓→反向饱和电流IS↑,U(BR)↓T(℃)↑→正向特性左移,反向特性下移正向特性为指数曲线反向特性为横轴的平行线增大1倍/10℃212.4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4.1二极管V-I特性的建模

2.4.2应用举例5、应用电路分析举例2、二极管状态判断1、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概述3、图解分析法4、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法讲课思路: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理想二极管近似分析中最常用理想开关导通时UD=0截止时IS=0导通时UD=Uon截止时IS=0导通时△i与△u成线性关系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等效电路!1.将伏安特性折线化2.微变等效电路(小信号模型)Q越高,rd越小。

当二极管在静态基础上有一动态信号作用时,则可将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电阻,称为动态电阻,也就是微变等效电路。ui=0时直流电源作用小信号作用静态电流常温下(T=300K)24

5、应用电路分析举例例5:(例3.4.1)求VD、ID。(R=10k)(a)VDD=10V时(b)VDD=1V时VDD理想模型恒压模型折线模型理想模型恒压模型折线模型25

1、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概述应用电路举例例3.4.2(习题3.4.12)习题3.4.5整流 限幅习题3.4.6初步分析——依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D导通:vO=vI-vDD截止:vO=0D导通:vO=vDD截止:vO=vI左图中图显然,vO与

vI的关系由D的状态决定而且,D处于反向截止时最简单!26分析思路分析任务:求vD、iD目的1:确定电路功能,即信号vI传递到vO

,有何变化?目的2:判断二极管D是否安全。首先,判断D的状态?若D反向截止,则相当于开路(iD

0,ROFF∞);若D正向导通,则?正向导通分析方法:图解法等效电路(模型)法——将非线性线性先静态(直流),后动态(交流)静态:vI=0(正弦波过0点)动态:vI

01、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概述27

2、二极管状态判断例1:2CP1(硅),IF=16mA,VBR=40V。求VD、ID。(a)(b)(c)(d)正偏正偏反偏反偏iD>IF?D反向截止ID=0VD=-10VD反向击穿iD=

?vD=

?二极管状态判断方法假设D截止(开路),求D两端开路电压普通:热击穿-损坏齐纳:电击穿VD=-VBR=-40VVD>0VD正向导通?-VBR<VD0VD反向截止,ID=0VD-VBRD反向击穿,VD=-VBRD正向导通?D正向导通!28

例2:一二极管开关电路如图所示。当V1和V2为0V或5V时,求V1和V2的值不同组合情况下,输出电压0的值。设二极管是理想的。D1D2VI1VI24.7KVCC5VD1D24.7K5VVCCVI1+-VI2+-29

解:(1)当V1=0V,V2=5V时,D1为正向偏置,

V0=0V,此时D2的阴极电位为5V,阳极为0V,处于反向偏置,故D2截止。(2)以此类推,将V1和V2的其余三种组合及输出电压列于下表:

V1

V2

D1

D2

V0

0V

0V导通导通

0V

0V

5V导通截止

0V

5V

0V截止导通

0V

5V

5V截止截止

5V30习题3.4.6试判断图题3.4.6中二极管导通还是截止,为什么?图题3.4.6(a)例3:习题3.4.5电路如下图所示,判断D的状态2、二极管状态判断31例3:已知伏安特性,求VD、ID。

3、图解分析法例1(a)图线性线性:vD=

VI-iDR非线性:非线性联立求解,可得VD、ID图解法直线与伏安特性的交点图解法关键——画直线又称为负载线vD=

0iD=

VI/R=1mAvD=

1ViD=(VI-vD)/R=0.9mA静态工作点QVD0.7VID0.95mA解32例4:已知伏安特性,求vD、iD。例3:已知伏安特性,求VD、ID。3、图解分析法VI=

10Vvi=

1Vsint先静态分析-直流负载线:再动态分析-交流负载线:vD=

VI+vi-iDRVD0.7VID0.95mAiD=ID+DiD

=0.95mA+0.1mAsintvD=VD+DvD0.7V

33iD=ID+DiDvD=VD+DvD

VI=

10V,vi=

1VsintVD0.7VID0.95mA静态分析ui=0动态分析VI=0叠加原理例4:已知伏安特性,求vD、iD。3、图解分析法34VI=

10V,vi=

1Vsint例4:已知伏安特性,求vD、iD。5、应用电路分析举例iD=ID+DiD=0.95mA+0.1mAsintvD=VD+DvD0.7V

静态分析vi=0叠加原理动态分析VI=0小信号模型(小信号等效电路)355、应用电路分析举例例7:(小信号分析)例4中求vD、iD。VI=

10V,vi=

1Vsint解题步骤:(1)静态分析(令vi=0)由恒压降模型得VD0.7V;ID0.93mA(2)动态分析(令VI=0)由小信号模型得36分析方法小结3.4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假设D截止(开路)求D两端开路电压V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