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_第1页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_第2页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_第3页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_第4页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03月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电子教案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

下行垮落采煤法

《煤矿开采技术》电子教案

概述1、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2、厚煤层:>3.5m3、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其落煤,支架,采空区处理都困难,因此常分层开采。4、分层厚度:2.0~2.5m。5、开采顺序:下行式,上行式。1)下行式:先采顶分层,依次按下行顺序回采各分层,垮落法管理顶板,下分层在人工假顶或再生顶板下回采,称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2)上行式:先采底分层,依次按下行顺序回采各分层,充填法管理顶板。

概述6、分层同采:P102

厚煤层倾斜分层下行跨落法中。同一区段内上、下分层工作面保持一定错距同时回采,称分层同采。7、分层分采:同一区段内采完上一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则称分层分采。(上一分层采完后,经过一段时间,待顶板跨落基本稳定后,再掘进下分层平巷,然后进行回采。

概述8、分层同采的优缺点:优点:

1)上下分层同采,增产潜力大,区段内集中生产;2)缩短了准备时间,利于接替;3)分层回采巷道超前掘进,维护长度及时间短,维护费用低;4)集中巷集中运煤,系统集中简单,占用设备少;5)利于假顶防腐和防止煤的自燃发火。缺点:1)岩石工程量大(设区段集中平巷及联络巷)2)生产系统复杂。3)单工作面能力不易发挥。4)初期准备时间长。

概述9、分层同采的适用条件: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综采放顶煤出现,以及非放顶煤单层工作面生产能力加大,支护条件改善,分层同采的优点已逐渐弱化,缺点(岩石工程量大、生产系统复杂)已日趋明显,分层同采渐少用。技术发展趋势:(1)多采用分层分采;(2)“放顶煤”(3)大采高10、分层同采的参数:(1)倾斜分层厚度:普采一般2m,最大2.4m;综采一般3m,最大3.5m(2)工作面长度:150200m;(3)分层同采的合理错距:以覆岩稳定为原则,一般3~4个月后。

概述11、分层分采的采区巷道布置分层分采时,不设区段集中平巷

§1示例一、采区巷道布置P96

§1示例

§1示例

§1示例一、采区巷道布置:

上图表示的分层同采时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的一种巷道布置。如图所示,将厚煤层分为3个分层,采区沿倾斜划分为3-5个区段。由于上下分层同采,开掘有供各分层共用的区段运输集中平巷和区段轨道回风集中平巷。由于在厚煤层中巷道维护比较困难,尤其是服务年限长的巷道。上图中,运输大巷1和回风大巷2都布置在底板岩层中。采区运输上山4、轨道上山5和区段运输集中平巷10也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并用联石门和溜煤眼与各分层平巷联系。二、巷道掘进顺序:P95

§1示例三、采区生产系统P971、运煤系统:分层工作面→分层区段超前运输平巷14(或20)→溜煤眼12→区段运输集中平巷10→区段溜煤眼18→运输上山4→采区煤仓19→大巷装车外运。2、运料系统:采区下部车场3→轨道上山5→上部车场6→回风大巷2→回风小石门13→区段超前回风平巷15(或21)→分层工作面。3、通风系统:新鲜风流运输大巷1→下部车场3→轨道上山5→中部车场7→运输集中平巷10和轨道集中平巷9→联络斜巷11(有两个溜煤眼12与分层运输平巷14相通,其中一个溜煤眼课进风)→分层运输平巷14(或20)→采煤工作面。污风由采煤工作面→分层回风平巷15(或21)→回风小石门13→回风大巷→地面。6、其他系统:省略

§2采煤系统分析一、区段分层平巷布置P981、倾斜式布置(倾斜内错式、倾斜外错式)2、水平式布置3、垂直式布置

§2采煤系统分析二、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P99(一)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

1、一煤一岩集中巷布置方式;2、“机轨合一”的集中巷布置方式。(二)区段岩石集中平巷布置(三)分层平巷与集中平巷间的联系方式(四)上下分层同采时采煤工作面的合理错距三、无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四、跨上山回采时的巷道布置五、无煤柱护巷时的巷道布置

§3采煤工艺特点一、顶分层回采工艺特点

1、顶分层增加了为下分层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的工作2、顶分层采煤工作面:工艺同中厚煤层工艺;顶板为煤层原生顶板;底板为煤层(二分层)铺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下分层用)。二、人工假顶1、竹笆、荆笆假顶(1)竹笆:宽0.71.0m,长2.22.4m,竹片或细竹用铁丝编成。(2)荆笆:宽0.91.0m,长2.22.4m,用细铁丝编成。(3)底梁:圆木、半圆木或厚木板。

§3采煤工艺特点(4)竹笆、荆笆假顶铺设:底梁与煤壁呈4560°布置,将竹笆放在底梁上,每片间搭接,用铁丝联好;腐朽期为68月;垮落矸石胶结性能好时可不铺底梁。

§3采煤工艺特点2、金属网假顶:金属网假顶一般用1214#镀锌铁丝编织而成。网边用810#铁丝编成。网孔2025mm。网孔形状:正方形(经纬网)、菱形、蜂窝形。菱形网:承力好,延展性好,寿命长,广泛应用。

§3采煤工艺特点

§3采煤工艺特点3、塑料网假顶:聚丙稀树脂制成的塑料编织而成。规格:网带宽1316mm,56m0.9m2.00.9mm,网孔15mm。塑料网:无毒、无味,阻燃,抗静电,重量轻,柔性大,耐腐蚀等。强度高,寿命长;抗剪性能差;延展性大,易形成网兜。

§3采煤工艺特点三、人工假顶铺设方法1、铺顶网2、铺底网

手工机械液压支架机械化铺顶网人工铺顶网液压支架机械化铺底网P109

§3采煤工艺特点

§3采煤工艺特点

§3采煤工艺特点四、铺顶网优点:1、利于改善工作面顶板管理。铺一次网可为上、下分层服务。刚割过煤后,及时移架铺网,及时支护;

2、提高煤质;

3、提高煤炭采出率。采面浮煤在金属网下,采下分层时,一并采出;4、简化采煤工艺,提高效率。

§3采煤工艺特点五、再生顶板:煤层的顶板为页岩或含泥质成份较高的岩层,冒落后注水或注泥浆,在上覆岩层重压下能形成再生顶板。一般46个月胶结形成。

§3采煤工艺特点二、假顶下回采工艺特点:1、假顶下支护及顶网管理:假顶下回采,顶板是已垮落的碎石,基本顶周期来压不明显,顶板压力较顶分层小。顶板管理的关键是护好破碎顶板。

§3采煤工艺特点2、护好破碎顶板技术措施:1)浅截深采煤机;2)滚筒距网

100mm;3)及时支护;4)普采面:a、采用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布置;b、割煤后及时挂梁,支贴帮柱;c、型钢梁护顶。

§3采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