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_第1页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_第2页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_第3页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_第4页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材料与检测目录模块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1建筑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1.4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学习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掌握建筑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密实度的计算方法。模块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1.1材料的组成1.1建筑材料的组成和结构1.化学组成2.矿物组成3.相组成材料的组成1.1.2

材料的结构1.1建筑材料的组成和结构1.宏观结构2.显微结构3.微观结构材料的结构一.材料的组成

一.材料的组成是决定材料的性质的内在因素之

(一)化学组成(二)矿物组成(三)相互组成二.材料的结构(一).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结构,它分为散粒结构,聚集结构,多孔结构,致密结构,纤维结构,层状结构

宏观结构1.散粒结构由单独的颗粒组成2.聚集结构材料中的颗粒通过胶结材料彼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3.多孔结构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大的,或微小的均匀分布的孔隙4.致密结构材料在外观上和结构上都是致密的5.纤维结构是木材,玻璃纤维制品所特有的结构6.层状结构是板材常见的结构显维结构和微观结构(二).显维结构指借助关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它可分为结晶和无定型两种.结晶和无定型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晶体呈稳定状态,而无定型则具有化学活性(三).微观结构指原子排列结构,根据质子间键的特性分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三.材料的孔隙(一).孔隙形成的原因(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建筑材料加水拌和,用水量通常超过理论上的用水量,多余的水分占据的空间即为孔隙(2).外加的发泡作用如生产加气混泥土等的各种发泡剂,可在材料中形成大量的孔隙(3).火山作用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大量的孔隙(4).烧作用孔隙的类型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二)孔隙的类型

(1)连通孔隙(2)封闭孔隙(3)半封闭孔隙(三).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1).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

(2).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

(3).体积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和热容随之减小

(4).透气性,透水性,吸水性变大

(5).对抗冻性,要试孔隙大小和形态而定,有些能提高抗冻性1.2.1材料的体积构成及含水状态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1.材料的体积构成块体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由固体物质体积及其内部孔隙体积组成的。材料内部的孔隙按孔隙特征又分为闭口孔隙(或封闭孔隙)和开口孔隙。散粒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粒径的材料的堆积体。其体积构成包括团体物质体积、颗粒内部孔隙体积及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1.2.1材料的体积构成及含水状态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2.材料的含水状态材料在大气中或水中会吸附一定的水分,根据材料吸附水分的情况,将材料的含水状态分为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及湿润状态4种。1.2.2

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1.实际密度实际密度简称密度(density),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为实际密度(g/cm3);m为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V为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基本的物理参数实际密度(密度)定义: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4ρ——实际密度(g/cm3)m——材料在干燥状况下的质量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况下的体积测量方法:不规则的密实材料——用排水体积法有孔隙的材料——把干燥后的材料磨成细粉,用李氏瓶法测定其实体积,进行计算。151.2.2

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为表观密度(g/cm3或kg/m3);为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定义: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分:干表观密度和湿表观密度测量方法:规则形状,可根据实际测量不规则形状,用蜡封排液法171.2.2

材料的实际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3.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为堆积密度(kg/m3);为材料的堆积体积(m3).

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的堆积体积包括所有颗粒的体积以及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19密度的测量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或称实体积孔隙在内的体积。实际密度的测量:1)对近于绝对密实的材料:金属、玻璃等直接以排水法作为密实态体积近似值2)对有孔隙的材料:砖、混凝土、石材磨成细粉-排水法求的体积即为密实态体积材料的孔隙(一).孔隙形成的原因(1).水分子的占据作用建筑材料加水拌和,用水量通常超过理论上的用水量,多余的水分占据的空间即为孔隙(2).外加的发泡作用如生产加气混泥土等的各种发泡剂,可在材料中形成大量的孔隙(3).火山作用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大量的孔隙(4).烧作用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孔隙的类型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二)孔隙的类型

(1)连通孔隙(2)封闭孔隙(3)半封闭孔隙(三).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孔隙增多)(1).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

(2).材料受力的有效面积减小,强度降低

(3).体积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和热容随之减小

(4).透气性,透水性,吸水性变大

(5).对抗冻性,要试孔隙大小和形态而定,有些能提高抗冻性1.2.3

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即固体物质部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以D表示,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孔隙率是指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以D表示,并按下式计算:D=V/V0=ρ0/ρ

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有的比例。以P表示,并按下式计算:P=(V0-V)/V0=1-D=1-ρ0/ρ

孔隙率与密实度从两个不同侧面来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即D+P=1。1.2.4

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内被颗粒所填充的程度,以D′表示。散粒状材料的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Va占材料堆积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以P′表示。

材料的填充率和空隙率1)填充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固体实体体积填充的程度。

2)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D'+P'=1空隙率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对于混凝土的粗、细骨料,空隙率越小。表明颗粒大小搭配愈合理。1.2.5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与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与水有关的性质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遇水后其表面能降低,则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展,这种与水的亲合性称为亲水性。表面与水亲合能力较强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与此相反当材料与水接触时不与水亲合,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二)吸湿性与吸水性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吸水性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常用质量吸水率,即材料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表示:W质=(m饱-m干)/m干对于高度多孔的材料的吸水率常用体积吸水率表示,即材料吸入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之比。W体=V水/V0=(m饱-m干)/ρwV0

吸湿性材料在环境中,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即吸入水与干燥材料的质量之比。材料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状态。一般说,开口孔隙率较大的亲水性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材料的含水率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它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最后材料的含水率将与环境湿度达到平衡状态,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此时的含水状态称为气干状态。

材料吸水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对水的亲憎性还取决于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密实材料及具有闭口孔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具有粗大孔的材料因其水分不易存留,其吸水率也常小于其开口孔隙率;而那些孔隙率较大,且具有细小开口连通孔的亲水性材料往往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

材料在水中吸水饱和后,吸入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称为饱和系数。材料含水后,不但可使材料的质量增加,而且会使强度降低,保温性能下降,抗冻性能变差,有时还会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材料中含水对材料的性能往往是不利的。

(三)耐水性

材料在水的作用下,其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一般材料含水后,将会以不同方式减弱材料的内部结合力,使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Kp=fw/f

材料的软化系数波动在0-1之间,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得越多,耐水性越差。软化系数大于0.80的材料,可认为是耐水的。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物所选用的材料其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5。4、抗渗性-材料抵抗有压介质(水、油、气)渗透的性质称抗渗性。用渗透系数K表示。依达西定律:Q=KHAt/d

5、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抗冻性。用抗冻标号F表示。

1.2.6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导热性热容量与热有关的性质1.2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热变型性与热有关的性质1、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其大小用热导率(λ)表示。

2、影响导热系数的因数

1)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即空气愈多,导热系数愈小同类材料的孔隙率是随体积密度的件小而增大,则导热系数随体积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大于非金属,无机材料导热性大于有机材料,晶体结构大于玻璃体结构。热容2、热容-材料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大小用比热容(比热)表示

Q=cm(T2-T1)

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当材料承受外力作用时,在材料内部相应地产生应力,且应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相应增大,直至材料内部质点间的结合力不足以抵抗所作用的外力时,材料即发生破坏。材料破坏时,应力达到极限值,这个极限应力值就是材料的强度,也称极限强度。强度的大小是通过试件的破坏试验而测得的,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1.3.1

材料的强度和比强度1.强度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比强度是按单位体积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木材强度值虽比混凝土低,但其比强度却高于混凝土,这说明木材与混凝土相比较是典型的轻质高强材料。1.3.1

材料的强度和比强度2.比强度强度及强度等级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或抗折强度)及抗剪强度等,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f=F/A材料的抗弯强度在求解过程中,可用三点弯曲法求其抗弯强度。

抗弯强度

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抵抗外力的特点。相同种类的材料,其强度随孔隙率及宏观结构特征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两者有近似直线的比例关系,材料的强度除与组成和结构有关外,其强度值还受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温度、湿度及试验时的加荷速度等因素影响。2、影响材料试验结果的因素3、强度等级

将材料按极限强度(或屈服点)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石材、混凝土、红砖等脆性材料主要用于抗压,因此以其抗压极限强度来划分等级,而钢材主要用于抗拉,故以其屈服点作为划分等级的依据。

4、比强度

比强度是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它等于材料的强度与体积密度之比,其数值大者,表明材料轻质高强。1.3.2

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破坏,当外力取消后材料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属于永久性变形。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1.3.2

材料的弹性和塑性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工程实际中,完全的弹性材料或完全的塑性材料是不存在的,一些材料在受力不大时只产生弹性变形,而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即产生塑性变形,如低碳钢,其变形曲线如图(a)所示。大多数材料在受力时,既有弹性变形,也有塑性变形,如普通混凝土,其变形曲线如图(b)所示。1.3.3

材料的脆性和韧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达到一定限度产生突然破坏,破坏时无明显塑性变形的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脆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因此其抵抗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作用的能力很差。建筑材料中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为脆性材料,如混凝土、玻璃、天然岩石、石膏、生铁、砖瓦、陶瓷等。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1.3.3

材料的脆性和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冲击韧性。根据荷载作用的方式不同,分冲击抗压、冲击抗拉、冲击抗弯等。冲击韧性以材料冲击破坏时消耗的能量表示。有些材料在破坏前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如低碳钢、有色金属、木材等。这类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有较高的韧性。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1.3.4

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物体压入或刻划的性能,称为硬度。不同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不同,金属材料的硬度常用压入法测定,如布氏硬度法,是以单位压痕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来表示。陶瓷等材料常用刻划法测定。一般情况下,硬度大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性较强的特点,但不宜加工。1.3.4

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1.3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材料的耐磨性用磨损率来表示。材料的磨损率越低,表明材料的耐磨性越好。耐磨性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强度、硬度有关,一般硬度较高的材料,耐磨性也较好。对于楼地面、楼梯、路面等经常受到磨损作用的部位,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考虑其耐磨性。1.4建筑材料的耐久性耐久性的定义1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建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变质、不破坏,长久地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耐久性是材料的一种综合性质,诸如抗冻性、抗风化性、抗老化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均属耐久性的范围。工程上通常用材料抵抗使用环境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能力来评价其耐久性。1.4建筑材料的耐久性环境影响因素2材料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一般可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机械作用、生物作用等。不同材料受到的环境作用及程度也不相同。材料耐久性降低的机理

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综合影响材料腐蚀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