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绘画课件_第1页
明清绘画课件_第2页
明清绘画课件_第3页
明清绘画课件_第4页
明清绘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壹贰叁肆伍明朝的历史背景明朝时期的画风明朝时期的画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作品欣赏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明清时代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都直接影响和推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明代中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文化意识影响到了文人书画及市民文化层面。形成了明后期至清末一脉相承的注意个性抒发而又具有创造精神的文人画诸流派,尤其是在野文人及近乎职业化了的文人画家助成了这一系统的发展。新的社会条件使市民文艺滋生与昌盛,促使明代版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艺术高度。明代设有官方画院,但制度与宋代不同。明代中期以后,城市工商业的发达与文学现象促进了社会审美趣味的变化,束缚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宫廷画院逐渐失去发展条件,于是在弘治年代以后便自行消沉下去。欧洲传教士和商人不断来华,此时中国也与日本交往频繁,这些都为明代美术的发展注入了一定的活力。明清时期绘画的概述:前后相继的两个大一统王朝,国势强盛,疆土广袤,政令畅通,经济繁荣。明代,正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在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同时,亦将西方的技术与艺术带入中国,产生了新体画派(参照西画技法形成的一种者衷风格);另一方面,复古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雅俗两极分化的局面。

明代的绘画成就巨大,大致偏重于文人画派,往上承袭唐

、宋、元三代的体系,再经过充分发挥后而自成一家的。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明朝绘画明朝画绘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壹·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贰·明朝画绘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叁·其它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

肆·

明代中期以前宫廷绘画继承了两宋院体而重新昌盛,出现了像边景昭、林良、吕纪、谢环等院体大家。而其画风所及,又形成了地区的流派特色,产生了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明中、后期,宋元以来的文人水墨画风才得以重新复兴,发展为以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及由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在花鸟画方面,技法不时有所创新,陈淳、徐渭所开拓出的大写意花鸟,笔墨豪迈,对清季花鸟画坛影响很大。明代时期:明朝绘画发展早期

明代宫廷绘画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主要继承了宋代画院画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史评家称为院体或院派。与风格相近的浙派画家们同时并行,又被合称为院体浙派。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弘治以后,随着明代国力日益衰败,宫廷绘画也逐渐衰落,至明亡而绝。宫廷画派明朝绘画发展《三友百禽图》

边景昭明朝绘画发展

存世代表作有《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松、竹、梅为背景,布置各类禽鸟百只,隐喻百官朝拜天子,呈现顺承天意之象,属吉祥瑞应装饰画。画面百禽刻划细致入微,品类一一可辨,情态又生动活泼;松竹梅则较洗练,用笔亦劲健,并以水墨为主,使全幅在艳丽之中兼具清雅之韵。

宫廷画派边景昭明朝绘画发展孙隆的设色没骨花鸟

孙隆在宣德年间入宫供奉,后任新安知府。“画翎毛草虫,全以彩色渲染,得徐崇嗣、赵昌没骨图法,饶有生趣。”他的设色没骨法,既渊源干徐崇嗣、赵昌,又吸收了南宋梁楷、法常的水墨写意法和元代王渊、张中的设色写意法,遂形成了墨色相兼、没骨写意的新画风,在宫廷花鸟画中自成一派。宫廷画派孙隆明朝绘画发展孙隆《芙蓉游鹅图》

明朝绘画发展孙隆《雪禽梅竹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开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山水画

绘画特征: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技巧纵横,画风健拔,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长。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成为明代前期画坛主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传世。

代表作品:三顾茅庐图葵石蛱蝶图风雨归舟图

戴进画作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沈周:沈周(公元1427-1509年)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年轻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沈周一生不仕,曾游历太湖流域各地。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沈周画法主要取法元人黄公望、吴镇等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早年多作盈尺小景,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亦作细笔或青绿山水。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代表作:《庐山高图》、《夜坐图》、《三桧图》

代表作品:庐山高图,纵193.8cm横98cm台北故宫博物馆《夜坐图》

沈周《松窗高士图》(局部)两江名胜图

文征明文徵明绘画师承沈周,但对他的绘画艺术影响最深却是元代画家,尤其是赵孟的艺术。他的小青绿山水、室宇人物和墨笔古木竹石,明显从赵孟頫画法变化发展而来,萧疏幽淡的情调,层层叠叠而不重纵深关系的布局,山顶平台,浓密的叶苔小点,棱角清楚的矾头等具有特色的画法,与黄公望、王蒙、倪瓒的绘画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文徵明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画法有工细与粗率两种,工细的作品为多,其中又有着色与不着色之分,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临仿前人或描绘具体环境景物等。文徵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潇湘八景册》、《江山揽胜图》、《山居雪霁图》、《惠山茶会图》、《春到寒林图》、《吴山秋霁》、《溪山对弈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前赤壁赋》、《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代表作品:秋山图《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冰姿倩影图

兰竹图文征明文征明

唐寅唐寅擅长画山水人物,写意花鸟绘画也有独到之处,全面的绘画功力为许多吴门画家所不及。《山路山路松声图松声图》、《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西洲话旧图》、《古木幽篁图》等作品具有唐寅个人的风格特色。人物画除表现文人雅士外,大量以仕女为题材,一些表现歌伎生活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李端端乞诗图》和《陶谷赠词图》描绘文人墨客与歌伎间有违名教礼法的风流韵事,大胆向封建礼教挑战。唐寅的人物画有白描、设色,也有精致的工笔重彩。

代表作品:。《山路山路松声图松声图》《落霞孤鹜图》

《李端端乞诗图》《春山伴侣图》

仇英仇英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优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体现了那一时代的审美理想,虽不及唐宋绘画那样丰满健硕,充满活力,但也没有后世的那种松弛贫乏、弱不胜风的病态。唐寅将南宋院体山水人物画从内容到笔墨都融入文人意趣,仇英则把工笔重彩和青绿山水画加以雅化,精美严整之中透射出古雅之美。他们的绘画具有高超造型能力和严谨的画风的职业画家“作家”习气和反映士大夫艺术趣味的“士气”兼备,反映出中国社会进入明清时代文化艺术雅俗的变化。通过唐寅和仇英等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大胆的艺术创造,使文人画创作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上“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发展道路。作品:《兰亭修图》、《蛮夷职贡图》、《阳琵琶图》、《金谷园图》《秋原猎骑图》、《蕉阴结夏图》、《羲之书扇图》等

代表作品:明仇英《兰亭图》扇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张宏:张宏(公元1577年—1668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明画录》记载)。曾师事石田翁,并超越之。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代表作有《阊关舟阻图》、《杂技游戏图》、《浮岚暖翠图》、《句曲松风图》、《西山爽气图》、《栖霞山图》、《石屑山图》、《越中十景》、《村径柴门图》、《止园》、《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琳宫晴雪图》、《寒山萧寺图》、《牧牛图》、《桐萌高士图》、《击缶图》、《延陵挂剑图》等

代表作品:明张宏《青绿山水图》张宏《华子冈图》局部明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

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松江画派:明代松江,地处江浙两省的交通要冲,是当时全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常有各地的文人学士过往,文化艺术因此而兴盛。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人分别创立了“华亭派”、“云间派”、“苏松派”,这三个画派。他们都是松江地区(今属上海市)人,风格主要追随董其昌,用笔洗练、墨色清淡,是与吴门派关系最密切的山水画派。这些画派的画学观点、创作思想基本一致,在董其昌影响下,至清初遂形成独霸画坛的“四王”派系。而在众多的画家中,唯董其昌执画坛牛耳。流派特色:他们在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上基本一致,讲究水晕墨章,古雅神韵,富于江南清疏情致,一般认为该画派对后世及“海上画派”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代表画家:代表人物有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程嘉燧等。南北宗论:“北宗”呈现出钢劲、雄浑、燥动、具有阳刚之;追求气魄雄伟,情感激昂,境界真是,绘画以写实见长,多精细刻画。北宗以李思训、以马、夏为最为代表人物。“南宗”艺术特色上:柔润、清淡、雅静、具阴柔之美;审美追求重天趣、绘画方法上讲求形式,崇尚简逸笔墨。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米家父子、元四家。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曾居松江。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董其昌

艺术特色董其昌学识渊博,精于鉴赏,长于书法,兼搜山水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法钟解、王羲之,其书疏宕秀逸,自成一派,被称为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米带及倪珊、黄公望的萧散。晚年亦取李唐之深厚,所画山水、树石、烟云,流动、秀逸而潇洒。追求以书法人画,特别强调笔的运动和墨的气势。董其昌的水山画作品有水墨、青绿两种面貌。“潇洒生动”的山水画他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须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的设色山水,参以赵大年、赵孟頫的青绿法,别树一格,层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机盎然。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彩。董氏的创作,因而成为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

代表作品:董其昌书《临宋四家》卷明-董其昌-岭上白云

明-董其昌-仿北苑山水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北明-董其昌-林泉清幽图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代表人物陈淳:陈淳(1438-1544),字道复,以字行,别号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后为文征明弟子。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传世画迹有《竹石菊花图》、《葵石图》等。

此图花繁叶茂,姹紫嫣红;怪石嶙峋,空灵苍秀;其后池塘莲荷,清碧如玉,如清风拂来,幽香四溢。从画家自题诗可知,此画当作于闷热难解的酷暑,却画出一片阴凉,令人观之而暑意顿消。以没骨设色绘花卉,兼用勾花点叶、点花勾叶笔法,没骨、有骨、色、线浑然一体,自成一格,群芳虽艳,却艳而不俗。明陈淳溽暑花卉图《萱茂栀香图》轴《萱茂栀香图》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纵127.5厘米,横59厘米。此画构图简括,气格淡雅。纵笔勾写太湖石一尊,墨色苍润淋漓;栀子花枝展伸石上,疏斜多姿有致,淡笔勾勒花叶,浅色随之晕化,一派生机盎然;右下萱草飞逸,疏秀成趣。图上有文征明书题五绝一首:“六月炎蒸困,清香自袭人。忘忧偏会意,留伴寂寥身。”由此可知画家是作的神机妙理。

明陈淳洛阳春色图

徐渭: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明代嘉靖年间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美食家,历史学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作品欣赏:徐渭《菊竹图》

明末的人物画大家:陈洪绶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书画作品

崔子忠崔子忠,明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青蚓(一作青引),梁清标《画谱序》亦作“道毋”,约生于1574年,卒于1644年。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其好友梁清标在其所辑刻崔子忠所绘《息影轩画谱》序中称崔子忠:“天启时为(顺天)府庠生,当生于万历年间。”又说他“甲申之变,走入土室而死”。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他在当时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代表作:《藏云图》、《杏园夜宴图》、《云中玉女图》等。

作品欣赏:清朝绘画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壹·宫廷绘画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贰·清朝画绘民间绘画

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叁·清朝绘画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清初画坛主要分为正统派与创新派,正统派以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创新派以清初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清朝绘画发展四王画派四王画派共同特点是:以"元四家"中黄子久的"恬淡平和"为最高审美标准,追求无一点尘俗之气,一时学者风从,造成"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按年龄长幼"四王"的排列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受到皇室扶值,是朝野共赏的人物,成为清初画界公认的正统派他们的画风影响中国画坛数百年。“四王”画派特点:“四王”山水画的总倾向是摹古,他们对深究传统画法,表示“唯此为是”。这一派的山水画家,在摹古方面,确是身体力行,他们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边,下足了实实在在的功夫。他们有泥古之弊,但在摹古上也总结了前人的笔墨方面的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和研究,不能说是毫无贡献。清朝绘画发展《桦溪小筑》王时敏

四王画派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4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法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响所及,直至近现代。清朝绘画发展

四王画派王鉴

《山水》清朝绘画发展四王画派《山水》王翚

王翬绘画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清朝绘画发展四王画派《仿倪黄山水

》王原祁

清朝绘画发展金陵八家

金陵八家是指: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他们活动于明晚清兴,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主要以金陵八家为主。他们在清初画坛上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清朝绘画发展金陵八家

墨韵无穷的龚贤

穆然恬静的樊圻清朝绘画发展金陵八家

笔墨雄阔的吴宏工稳高古的邹喆《负郭村居图》

《山水图》

清朝绘画发展早期金陵八家

绣淡清微的叶欣超然尘外的胡慥《千里江山图》

《山水图扇》清朝绘画发展金陵八家

风格多样的高岑用笔工细的谢荪清朝绘画发展四僧

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即(石涛、朱耷、石谿、渐江)4人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四僧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之情。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朱耷

作品欣赏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八大山人清朝绘画发展四僧

《卓然庐图》

石涛奇肆超逸

八大山人简略精练

《松下鸣禽图》

清朝绘画发展四僧

髡残苍左淳雅弘仁高简幽疏《层岩叠壑图》

《冈陵图》

清朝绘画发展常州派

常州地处江南经济中心,为南北交往要冲,水网交织、山明水秀,湿润的气候造就了江南文化特色,也造就了常州画派的水墨文化体系,既有浓厚的地域审美,也浓缩了主流文化的代表性。恽寿平

清朝绘画发展

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彩。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

清朝绘画发展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