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现有500mL1mol·L-1的H2SO4溶液,下列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A.取出50mL该溶液,其中c(SO)=0.1mol·L-1B.取出5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应,可得11.65gBaSO4沉淀C.取出1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的体积为2.24LD.取出50mL该溶液,加蒸馏水配制成100mL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9.8g2.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判断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C.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4.M(NO3)2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3)22MO+4NO2↑+O2↑,加热29.6g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00mL的气体,那么M的摩尔质量是()A.64g·mol-1B.24g·mol-1C.65g·mol-1D.40g·mol-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Na2OB.Na2O2C.NaHCO3D.Na2CO3·10H2O6.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氮气与氢气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体积都是22.4LB.具有相同的体积C.具有相同的原子数D.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7.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A.浓H2SO4B.NaOH溶液C.Na2CO3溶液D.饱和NaCl溶液8.物质的量相等的A、B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数目一定相等B.体积一定相等C.质量不一定相等D.分子中的原子数目可能相等9.在NaCl、MgCl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0mol·L-1,c(Mg2+)=0.25mol·L-1,c(Cl-)=0.20mol·L-1,则c(SO24A.0.15mol·L-1B.0.10mol·L-1C.0.25mol·L-1D.0.20mol·L-110.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则求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时,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A.1000×1.84g·B.1000mL×1.84C.1000mL·D.1000mL×1.84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黄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12.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的是()A.创造新分子B.合成新物质C.炼制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D.设计新分子13.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4.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①燃烧,黄色火星四射②金属钠熔化③燃烧,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②①B.②①③C.②③⑤D.②③④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B.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二、实验题(共3小题)16.漂白粉是一种优良高效、价格低廉的常用杀菌消毒剂,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其中肯定存在CaCl2,设计实验,探究该固体中可能存在的其它物质。17.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1)提出问题:氯水中何种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2)收集资料:①氯气有强氧化性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3)提出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水使红色布条褪色(4)验证假设:实验①: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5)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实现了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其反应原理是2NaCl(熔融)2Na+Cl2↑。回答下列有关单质钠的问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保存金属钠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A.放在棕色瓶中B.放在细沙中C.放在水中D.放在煤油中(2)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如图Ⅰ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为________。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如图Ⅱ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4)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3小题)19.某温度下,在76g水中溶解24gCuSO4,恰好达到饱和,假设该溶液密度为1g·cm-3,求:(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2)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3)取10mL该溶液加水稀释至200mL,稀释后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20.(1)1.5molH2O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与________个CH4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等。(2)含0.6molN的(NH4)2CO3固体中,C的质量是________g。(3)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21.(1)9g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含有的氢原子数为__________。(2)3.01×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__。(3)0.5molH2SO4分子中N(H)=____________,N(O)=____________。(4)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则1个Fe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列式)。四、填空题(共3小题)22.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0g·cm-3。(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2)从该溶液中取出2L,加水稀释到10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23.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中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Ⅰ.(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_(填“a”、“b”、“c”或“d”)。(2)c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过程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久置的氯水变为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分析褪色的原因:(1)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1)还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氯气一段时间后,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50mL该溶液中,c(SO)=1mol·L-1,A选项错误;50mL该溶液中,n(H2SO4)=0.05mo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沉淀的质量m(BaSO4)=0.05mol×233g·mol-1=11.65g,B选项正确;取出1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L,C选项错误;50mL该溶液中所含H2SO4的质量m(H2SO4)=0.05mol×98g·mol-1=4.9g,D选项错误。2.【答案】C【解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所取出的溶液的多少无关。3.【答案】D【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是摩尔(mol)。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0.012kg12C中所含的12C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原子。4.【答案】B【解析】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气体体积为11.2L,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2M(NO3)22MO+4NO2↑+O2↑,可知2molM(NO3)2分解生成5mol气体,故M(NO3)2的物质的量为=0.2mol,M(NO3)2的摩尔质量为=148g·mol-1,则M的摩尔质量为24g·mol-1。5.【答案】C【解析】6.【答案】A【解析】题中没有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也没有指明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其体积不一定是22.4L。同温同压下,氮气和氢气物质的量相同,其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其原子数也相同。7.【答案】D【解析】红色布条是否褪色决定于布条上是否有HClO。A处通潮湿的Cl2,打开B阀后,气体不经D而直接进入C中,红色布条逐渐褪色,说明C处有HClO,当关闭B阀通Cl2时,气体首先进入D中,此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所通Cl2在D中全部被吸收或Cl2被干燥。选项中能吸收Cl2的只有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而浓H2SO4能干燥Cl2。8.【答案】B【解析】当物质的量相等时,由n=知,N相同,A正确。气体体积大小不仅与物质的量多少有关,还与所处的状况(P、T)有关,B错误。n=,当n相同时,由于A、B两气体的M不一定相同,所以m不一定相等,C对。由于分子数相同,只需A、B分子所含原子数相同,则原子数目就相同,D正确。9.【答案】D【解析】溶液为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2c(Mg2+)=c(Cl-)+2c(SO2410.【答案】C【解析】由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换算公式cB=1000mL11.【答案】A【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A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颗粒,B正确;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为棕黄色烟,C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发出黄色的火焰,D正确。12.【答案】C【解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可能制造出“长生不老”的丹药。13.【答案】A【解析】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小苏打可与HCl发生反应,减小胃酸的浓度,因此用于治疗胃病,A正确;B、滴有酚酞溶液的水溶液中加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是碱,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但Na2O2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最后的溶液为无色,B错误;C、Na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少,最外层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引力小,容易失去,所以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是由于Na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二者没有关系,C错误;D、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是由于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而帮助人呼吸,所以二者有关系,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14.【答案】C【解析】Na受热先熔化,温度达到着火点后才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Na2O2固体。15.【答案】B【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氢能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A不正确;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褐色的烟(氯化铁固体小颗粒),溶于水所得溶液呈棕黄色,C不正确;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产生黄色火焰,D不正确。16.【答案】Ca(ClO)2CaCO3【解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除含有CaCl2外,如果漂白粉没有变质,则一定含有Ca(ClO)2,由于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如漂白粉全部变质,则含有CaCO3,不含有Ca(ClO)2,如漂白粉部分变质,则既含有Ca(ClO)2又含有CaCO3;检验是否变质只需论证其中是否存在CaCO3,论证未完全变质只要证明还存在Ca(ClO)2,可以根据其漂白性设计实验。17.【答案】(3)①氯气使红色布条褪色②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③盐酸使红色布条褪色(4)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5)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解析】提出假设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的。氯气有氧化性,那么假设氯气使红色布条褪色,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假设盐酸或次氯酸能使红色布条褪色,实验②把红色布条放到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氯水中的氯气、稀盐酸、水均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是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18.【答案】(1)D(2)2Na+O2Na2O2淡黄色2Na2O2+2H2O4NaOH+O2↑用带火星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生成气体为O2(3)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4)2Na+CuCl2+2H2OCu(OH)2↓+H2↑+2NaCl【解析】(1)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其单质极易与水或氧气反应,又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因此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答案选D。(2)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加热,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用带火星木条靠近试管口,看是否复燃,可检验氧气的存在。(3)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4)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uCl2+2H2OCu(OH)2↓+H2↑+2NaCl。19.【答案】(1)24%(2)1.5mol·L-1(3)0.075mol·L-1【解析】(1)在76g水中溶解24gCuSO4,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2)根据(1)可知,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密度为1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1.5mol·L-1。(3)取10mL该溶液加水稀释至2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75mol·L-1。20.【答案】(1)1.5NA(2)18(3)106g·mol-1【解析】(1)CH4和H2O都是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故1.5molH2O分子中与1.5molCH4分子所含电子数相等,则N(CH4)=1.5NA。(2)(NH4)2CO3固体中,n(N)∶n(C)=2∶1,则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