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残疾康复_第1页
第二章残疾康复_第2页
第二章残疾康复_第3页
第二章残疾康复_第4页
第二章残疾康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残疾学

及分类学习本章内容的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的残疾分类法。掌握残损、残疾、残障的概念以及ICIDH的基本框架。掌握各种残疾的定义。熟悉我国的残疾分类与各种残疾的分级。熟悉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了解残疾预防、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了解听力残疾与视力残疾的相关康复知识。概述

2005年度普利策特写摄影奖图为《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一幅照片,讲述了一名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因爆炸而致残的胳膊上画画。关注残疾,就是关注人类自身!残疾的发病率全球发病率

目前约有残疾人6亿,其中儿童2亿,80%在发展中国家,4亿生活在亚太地区(40%生活在贫困之中)。我国发病率

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5%,涉及18%的家庭。残疾与非残疾的关系状态特点非残疾健康无明显身心疾病。暂时性功能障碍某些具有致残危险的疾病(如骨折等),但经过治疗可以痊愈或无明显功能障碍。残疾永久性功能障碍患有慢性、永久性疾病(如盲、聋、肢体残缺等),且有明显功能障碍。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一、残疾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二、残疾预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本章内容提示:第一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第二节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第三节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第四节社区康复第五节家庭康复第一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二、主要致残原因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

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肢体残疾等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残疾是指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有缺陷而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用的残疾分类国际残疾分类

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CIDH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我国的残疾分类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一)国际残疾分类1.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

InternationClassificationofImpairment、DisabilitiesandHandicaps,ICIDH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制定并提出《国际残疾分类》第1版(ICIDH-1),是一种对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结果进行分类的体系。

ICIDH根据疾病对个体生存主要能力的影响,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其基本框架由三部分组成:残损(Impairment)残疾(Disabilities)残障(Handicaps)

个体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①对周围环境做出辨时、辨向、辨人(定向识别能力);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1)残损: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主要包括①智力残损;②其他心理残损;③语言残损;④听力残损;⑤视力残损;⑥内脏(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残损;⑦骨胳(姿势、体格、运动)残损;⑧畸形;⑨多种综合的残损。

如老年抑郁症,中耳炎,脑卒中发生等。(2)残疾:现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主要包括①行为残疾;②语言交流残疾;③运动残疾;④生活自理残疾;⑤身体姿势和活动的残疾;⑥技能活动残疾;⑦环境适应残疾;⑧特殊技能残疾;⑨其他活动方面的残疾。如:精神病残疾和智力残疾等,盲聋哑的出现,偏瘫,老年精神病等。(3)残障:现改称为参与限制,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主要包括①定向识别(时、地、人)障碍;②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障;④就业残障;⑤社交活动残障;⑥经济自立残障;⑦其他残障。如:痴呆、严重精神病患者,全瘫等。ICIDH的基本框架类别表现障碍的水平具体阐述残损机能障碍生物学水平指人体器官功能形态的损伤,如肢体、组织、器官的丧失、缺损、畸形及精神功能紊乱。残疾能力障碍个人水平指由于功能结构异常所导致的个体能力受限和缺失。残障社会性不利社会水平指由于残疾造成的回归社会受限,反映了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及适应程度。ICIDH模式疾病病损残疾残障(内在环境)(外向性)(客观性)(社会性)

不仅注重残疾,而且注重残疾的转归、结果。以残疾为出发点,从不同的层次来剖析残疾状况及其结果,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一个进步。2.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在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一致签署协议,认可《国际残疾分类》第2版(ICIDH-2),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文简称为《国际功能分类》(ICF)。ICF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功能和残疾;包含:身体功能和结构(bodyfunctionsandstructure)

活动(activity)

参与(participation)

第二部分:背景性因素;包含环境因素个人因素ICF概念模式图ICF强调了环境与个人因素,各部分之间都是双向作用。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因素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ICF建立在一种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并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参与

(二)我国使用的残疾分类法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按照五类残疾分类,即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1995年修订成为六类残疾标准。本分类主要根据残疾部位,立足于我国国情设计,暂未包括内脏残疾。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有六类残疾:具体的标准后面分述。1、听力残疾2、视力残疾3、言语残疾4、智力残疾5、肢体残疾6、精神残疾二、主要致残原因:

(按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类)1.先天性的致残原因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近亲结婚生育的先天性致残(2)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关病症致残: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呆小病、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3)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致的胎儿残疾:如孕早期母亲患风疹,胎儿感染率约占50%,可导致胎儿唇裂、腭裂、智力低下、先天性白内障和小眼畸形等。(4)产科的合并症和异常分娩所致的残疾: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可引起日后小儿智力低下。2.后天性的致残原因

(1)营养性因素所致的残疾(2)各种致残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地方病和慢性病:如脊髓灰质炎可在短期内造成儿童肢体瘫痪。

(3)各种致残的毒性物质:包括药物、环境有毒有害化学物、放射性物质等。

(4)精神性致残因素,如:老年性痴呆(5)意外伤害因素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预防的主要对策1.加强领导和宏观控制;2.加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暴露水平;3.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减少残疾的发生。(二)残疾预防的主要措施1.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就是针对各种可能的致残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残疾的发生。一级预防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优生优育、严禁近亲结婚、加强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接种,积极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防止意外事故;加强卫生宣教、注意精神卫生。2.二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残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是限制或逆转残损所造成的残疾。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治疗结核、高血压等;基本的手术治疗:如创伤、骨折、白内障手术等。3.三级预防就是防止残疾向残障转变,可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减少病痛,积极康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康复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假肢、支具、辅助器、轮椅等;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还包括应有的社会教育。第二节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有六类残疾:1、听力残疾2、视力残疾3、智力残疾4、言语残疾5、肢体残疾6、精神残疾(一)耳的解剖与生理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耳垢就是由腺体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混合形成的。一、听力残疾2.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鼓膜里面是一个小腔,叫鼓室。鼓室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小骨,由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蹬骨。声波振动鼓膜时,三块听小骨的连串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3.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觉器的传入神经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由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感觉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二)听力残疾的定义与分级1、听力残疾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0dBspL,言语识别率<15%,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dBspL之间,言语识别率在15%—30%,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70dBspL之间,言语识别率在31%—60%,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51-60dBspL之间,言语识别率在61%—70%,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3、按耳聋的原因进行分类①先天性——家族遗传、父母近亲结婚、妊娠感染、发育畸形及综合症、产时意外如产伤、窒息等。

后天性——药物中毒(GM、KM、SM、NM)等、烧疾病后耳聋、老年性聋、职业(噪声性)耳聋、化学中毒(CO、矽粉尘、苯中毒)耳聋等。②学语前聋——7、8岁耳聋,如未获早期干预,多成为聋(哑)人。

学语后聋——8、9岁后耳聋,多能保留语言,少数成为聋(哑)人。

此项对聋教育及聋儿康复分类至关重要。③器质(官)性聋——听觉系统各器官存在真实病损。

非器质性聋——指无器质性疾患的假性听觉障碍,或称功能性耳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精神因素或神经官能症、癔病等所致的精神性聋,又称癔病性聋,另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伪装的伪聋,又称诈聋。功能性聋也可在原有轻度器质性疾患的基础上发生,但患者表现的听觉障碍超过实际听敏度,此类情况也可称之为夸大聋。

④传导部位分类:

传导聋——外耳畸形、中耳畸形、中耳炎、耵聍等,耳聋较轻(一般不超过50-60db)。

感音神经性聋——听神经疾患,耳聋程度不一,聋(哑)者程度不一,一般在70-80db直至全聋。

混合性聋——外耳、中耳以及内耳均伤害。

中枢性聋——少见、大脑听中枢病损,往往合并其他障碍。⑤具体病因引起的耳聋,可根据原因命名,如脑膜炎后耳聋。如药物中毒性聋、感染性聋、老年性聋、家族遗传性聋等我国1987年的残疾人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听力残疾的最主要致残原因是老年性聋,占所有致残因素的45%,其次为中耳炎(14%)、高热疾患(7%)和药物中毒(4%)等。然而,不同年龄组人群其主要致残因素有所不同。引起老年人群听力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年性聋。而儿童和青壮年人群主要致残因素则是中耳炎、高热疾患和药物中毒。老年性聋和中耳炎所致听力残疾以“重听”为主。而高热疾患和先天因素所致听力残疾以“聋”为主。也就是说,高热性疾患和先天因素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听力残疾。4、听力残疾的康复(1)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①基本结构助听器的基本部件包括传声器、放大器、耳机三个主要部分。还有音调调节装置、音量调节装置、自动增益控制及电池供应。

②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传声器把接收到的很弱的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入放大器的输入级。经放大级放大后由输出级送到耳机。此时已变成了较强的电信号在耳机中转换成声信号。这样助听器对声音进行了放大,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③助听器的分类按传导方式分:1)气导助听器2)骨导助听器3)触觉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1)盒式助听器2)耳背式助听器3)耳内式助听器4)耳道式助听器5)眼镜式助听器(2)各种配戴式助听器介绍配戴式助听器主要有四种,即盒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和耳内式助听器。耳级助听器:传声器放置在耳道口或耳廓附近的助听器,包括眼镜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和耳内式助听器。①盒式助听器

盒式助听器一般放在上衣口袋里,只有一只香烟盒或火柴盒大小,这种助听器有传声装置、放大装置,放大器用一条导线连接耳机,使用时将耳塞插入耳道。儿童使用盒式助听器,最好有口袋的背带戴在胸前。盒式助听器的优点1)可加大功率,满足严重听障者的需要2)耳机与话筒距离较远,反馈声小;3)开关旋钮体积较大,使用方便;4)所用电池较大,使用时间长,容易买;5)体积大,不易丢失;6)价格低廉,一般人都买得起;7)装有“T”档,可用于听电话。缺点1)助听器放在衣袋里容易产生磨擦声,增加噪音干扰,影响对语言的辨别;2)由于身体作为板障物,导致低频成分增加,高频音受到掩蔽,影响频响效果;3)心理效果不好。②耳背式助听器

又称耳后式或耳挂式助听器,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助听器,长3—4厘米,弯钩形,此类助听器的传声器、放大器、受话器、电池等都装在小弯盒内。传声器一般向前,可制成全向和单向性两种。助听器的外口连接一个导声钩,再连接一塑料导管和耳塞(或耳模),置入外耳道使用。耳背式助听器的优点1)传声效果好,提高听觉对语言的辨别率;2)由于它可带自动增益装置,解决了有重振的听力障碍者的问题;3)大功率耳背式助听器可装感应线圈,用它接“T”档使用,听电话效果好。4)从耳模到助听器的一段胶管,可用来改进声学效果。耳背式助听器的缺点1)由于耳模与导声管的原因,将外耳道的共振峰值由2700Hz移到1000Hz,使人听起来不习惯;2)助听器的长声导管与耳道及中耳高频阻抗不匹配,对高频增益有一定影响;3)由于使用时要挂在耳后,要放好耳模,又要调节旋钮,使用较麻烦;4)体积小,如果配不好耳模,容易丢失。③耳内式助听器

又称耳塞式、插入式、和耳穴式助听器。此类助听器是根据使用者的耳甲腔和外耳道大小翻制耳模,将全部助听器原件置于耳模内,不需导线。耳道式助听器类似于耳内式助听器,但是更小,可置入耳道内。耳内式助听器的优点1)助听器的传声器就在耳道口附近,保留了耳廓的集音功能;2)助听器放在耳甲腔内,象耳模一样,在制作时可通过修整工艺来增加声学效果;3)若两耳配用,可发挥双耳效应;4)睡觉时亦可不摘下;5)它没有耳背式助听器的长导管,并可保留部分外耳道的共振功能使用起来易于适应。耳内式助听器的缺点1)功率较小,只适于听力损失较轻的听障者,一般在65dB左右或以下;2)体积小,容易丢失;3)工艺复杂,造价高,不易普及。④耳道式助听器其体积最小,可放入耳道内。一般分为深耳道式和浅耳道式。优点:(1)符合外耳道共振特性,聋耳容易适应。

(2)隐蔽性更好。

(3)耳廓集音。缺点:(1)体积太小,调节不方便。

(2)电池容量小,需常更换。

(3)需专门定做,不能批量生产。

⑤眼镜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是将助听器部件装在一只或两只眼镜腿上,一只腿放话筒,另一腿放耳机。耳机用胶管连接耳塞,如果在眼镜的末端做成骨导助听器,则是骨导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的优点1)话筒离耳机较远,可减少反馈声;2)助听器的位置在耳廓,排除了摩擦声及低频反射的干扰,而且耳机、话筒各在一边,声学效果好;3)助听器较为隐藏,镜架固定较牢,美观大方,符合听障者的心理需要。眼镜式助听器的缺点1)眼镜腿里加进了助听器装置,增加了重量,戴起来不舒服;2)由于配用者的需要不同对镜片的要求也不同,镜架的固定还需因人而异,较为麻烦,销售极为不便;3)取下眼镜即不能使用助听器;4)镜腿长,助听器的引线也长,引线易坏。眼镜式助听器现在处于淘汰趋势。(一)视力残疾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二、视力残疾视力的概念视力:中心视力、视敏度,是指黄斑部中心凹的视力功能,也就是眼分辨得出小目标物的能力。视力的好坏是衡量眼机能是否正常的尺度,也是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视野的概念视野(visualfield):当一眼注视一目标时,除了看清这个注视目标处,同时还能看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物体,这个空间范围,叫做视野。它反映黄斑部以外整个视网膜的功能。对劳动、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临床上视野检查对于许多眼病及某些视觉传导路疾患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正常单眼视野的范围:颞侧约90°以上,下方约70°,鼻侧约65°,上方约55°(后两者由于受鼻梁和上眼睑的影响)。各种颜色视野范围并不一致,白色最大,兰色次之,红色又次之,绿色最小,两眼同时注视时,大部分视野是互相重叠的。(二)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盲:0.02≤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一级低视力:0.05≤最佳矫正视力<0.1二级低视力:0.1≤最佳矫正视力<0.3《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4、视野小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导致我国视力残疾的致残原因较明确,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视神经萎缩、沙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屈光不正和弱视等。儿童人群的主要致残原因是先天遗传、屈光不正/弱视和角膜病等。而老年人群的最主要致残原因是白内障(占60%)。(三)视力残疾的原因(四)失明对盲童身心的影响

1、失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986年北京医科大学对北京、天津等地256名盲生的调查发现,其身高、体重、坐高、腿围、肩宽、骨盆等体检数据都比正常儿童偏低。我国台湾特教专家张训诰教授著的《盲人适应》一书中所谈到英、美等国家的调查也都认为盲童的体质较为虚弱。

2、失明对躯体形态的影响

(1)低头或垂头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盲态。据笔者统计,全盲学生的50%以上,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先天盲人几乎100%有这种盲态。

(2)耸肩缩颈具有耸肩缩颈盲态的人约占全盲者的10%左右。主要是由于这些盲童特别胆小,惧怕感特别严重造成的。其实耸肩缩颈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狗、猫、虎、狮等在躲避危险时都是一样缩颈,最明显的是乌龟、甲鱼、刺猬等。许多盲童在行动的初试阶段曾遭到碰、磕、撞等多次伤害,因而增加了自己的惧怕心理。为自我保护,经常耸肩缩颈而养成了习惯。具有这种盲态的人在走路时常常思想紧张,将双手伸在前方探物。(3)弓背弯腰北京医科大学对265名在校盲童的调查结论:“阳性体征检出率最高的是驼背(男性33%,女性24%),脊柱弯曲(男性16%,女性9%)。”这足见盲童中弓背弯腰盲态的普遍性。据笔者观察了解了具有弓背弯腰盲态的人当中有一定光感能力或曾有过微弱视力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因为他们为了走路安全,弯腰视物探路,而成了习惯。弓背弯腰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且挤压胸腔,减少心肺容量,造成气血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五)视力残疾的康复

1、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是康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训练盲人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盲人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盲杖最为普遍。2、低视力康复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三、智力残疾标准(一)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性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二)智力残疾的致残因素不同年龄人群智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导致0-14岁儿童组智残的主要已知因素是遗传性疾病(占24.37%),营养不良和妊产期因素等。老年人群智力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年痴呆(占47。15%)和脑部疾病。(三)智力残疾的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等级。(1)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IQ值在20以下,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身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运动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頜的运动方面有所反应。(2)二级智力残疾(重度):IQ值在20—34之间,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3)三级智力残疾(中度):IQ值在35—49之间。适应行为不完全,表现实用技能不完全,如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知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4)四级智力残疾(轻度):IQ值在50—69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如经过特别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辨别能力;能比较适当地与人交往。《注》: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测得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不同的智力测验,有不同的I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四、言语残疾标准(一)言语残疾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1年以上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二)言语残疾的分级一级: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注》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明确病因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五、肢体残疾标准(一)肢体残疾的定义: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包括:脑瘫:四肢瘫、三肢瘫、二肢瘫、单肢瘫;偏瘫;脊髓疾病及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先天性截肢、缺肢、短肢、肢体畸形、侏儒症;脊柱畸形:驼背、侧弯、强直;严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二)肢体残疾的原因据调查,引起我国居民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意外伤害、血管性疾病、小儿麻痹、化脓性结核性感染和先天因素等。儿童人群肢体残疾最重要的因素是先天因素(如发育畸形)、小儿麻痹和儿童意外损伤。青壮年人群的第一致残原因是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事故和工伤等。引起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肢体残疾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血管性疾病(如中风)和意外伤害(如意外跌伤常导致老年人群股骨骨折)。(三)肢体残疾的分级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1.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

2.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

3.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4.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6.双大腿或双大臂截肢或缺肢。

7.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1.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2.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3.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

4.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

5.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一上肢肘关节以下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3.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

4.双下肢不等长大于5cm。

5.单侧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

6.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cm的成人)。

列表如下:

级别程度计分一级(重度)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二级(中度)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三级(轻度)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注》:

下列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

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

3.双下肢不等长,相差小于5cm。

4.小于70度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柱侧凸。六、精神残疾标准(一)精神残疾的定义: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其他精神障碍。(二)精神残疾的分级

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重度(一级):五项评分中有三项或多于三项评为2分。中度(二级):五项评分中有一项或两项评为2分。轻度(三级):五项评分中有两项或多于两项评为1分。

列表如下:

社会功能评定项目正常或有轻度异常确有功能缺陷严重功能缺陷个人生活自理能力0分1分2分家庭生活职能表现0分1分2分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心0分1分2分职业劳动能力0分1分2分社交活动能力0分1分2分《注》:

无精神残疾:五项总分为0或1分。

摘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件〔1995〕残联组联字第61号《关于统一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第三节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一、残疾评定(一)意义:对残疾的性质、范围、类别及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为估计预后、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提出进一步全面康复计划提供依据。(二)步骤1.病史询问2.体格检查:重点是皮肤、视力、听力、肌肉骨骼等。3.综合功能检查:转移能力、平衡能力、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语言能力、职业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4.专科会诊5.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6.汇总资料,写出残疾评定报告。二、残疾的康复目标及基本对策(一)康复目标基本目标: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早期康复一是指年龄上,由于残疾障碍可能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婴儿期,另外,由于0-3岁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障碍的早期鉴别与早期教育康复应在婴儿期。二是指尽可能地在儿童的残疾障碍发生时及时地诊断出来,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比如3岁以前是聋儿康复的最佳时期,7岁以前仍属于早期康复的范畴,有的儿童听力障碍发生在7岁以后,如果及时干预也可算早期康复。(二)基本对策1.病损:①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③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2.残疾:①利用和加强残损的功能;②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和使用,以补偿功能。3.残障:①改善环境:居住、社会、家庭环境

②给予支持:心理、护理、经济上支持

③促进就业。(三)关于残疾障碍的社会生态学观点1.残疾者的含义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残疾者权利的宣言”中,对残疾者下的定义:不论是先天或是后天原因,凡因身体或精神不健全而完全或部分地不能保证通常的个人管理科学或社会生活需要的人。2.医学模式的观点关于对待残疾者的残疾障碍,一直是医学模式的观点,即认为残疾障碍是医学的基因造成的,是残疾者自身固有的障碍,如认为听力残疾者的聋是其自身固有的,哑也是必然的,障碍是聋者自身的问题,进而认定“因聋致哑”“十聋九哑”。

3.社会生态学模式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残疾障碍是残疾者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此观点并不认为听力残疾者的聋与哑一定是固有的,必然的,它认为聋和哑造成的障碍程度不完全决定于残疾者自身、决定于失听,而主要决定于残疾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有时候主要决定于社会与环境。如果社会关心听力残疾儿童,给他们提供科学成果,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有可能改善听觉功能,掌握有声语言,形成正常心理,发展潜在能力,他们的障碍可望得到减轻或克服。他们可能进入“聋而不哑”甚至“不聋不哑”的境地。4.补偿与代偿

补偿是对损失和缺陷部分的弥补。如近视,配用近视眼镜弥补视力不足,肢残装上假肢;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等。另外,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也可以进行补偿。代偿也是一种补偿形式,指某个器官的结构发生病变或功能丧失,由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以图补偿其失去的功能。如盲人的“以手代目”;聋人的“以目代耳”。当然这种代偿只是一种弥补性的功能代替,不可能完全代替。但对残疾者来说,功能代偿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代偿优势,人的某一器官的丧失,必然导致有关器官使用的增多,以帮助失去功能的器官。更多的使用,强化了发展起来的功能,促进了这一器官潜在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使其超过了一般常人,形成代偿功能的优势。5.全面康复(1)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等。(2)教育康复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各种残疾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他们成长发育,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尤其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来说,他们肢体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在入学等方面的歧视行为都是错误的。相反由于患儿受过严重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更需要我们健全人的关心、支持与鼓励。(3)职业康复

残疾人希望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要求经济独立,这是残疾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课题。目前残疾人就业仍有困难,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认识,纠正个别人的歧视观点,使残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实现回归社会的理想。

对残疾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要歧视他们。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识,还要根据残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双下肢瘫痪者,可以训练他们从事上肢活动的工作,像操纵电脑、雕刻、绘画、会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消除任何悲观、消极、失望的情绪,以乐观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4)社会康复提高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第四节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简称CBR)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它顺应了全球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尤为适合。一、社区康复概述社区康复是指在城乡水平,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有关部门及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参与,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四大康复方面,为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中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扩大残疾人的康复受益面,从而促使他们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二、社区康复的目标使残疾人和慢性病人、老年病者的身心得到康复。使残疾人在社会上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主要是指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机会。使残疾人能融入社会,不受歧视、孤立和隔离。三、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由于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社区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的全部康复需求。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着重解决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供的康复服务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残疾预防:依靠社区的力量,落实各项有关残疾预防的措施,如进行预防接种、搞好优生优育和妇幼卫生工作、保健咨询、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2.疾病普查:查出本社区的残疾人员和他们的分布,做好登记,进行残疾总数、分类、残疾原因等的统计分析,为制订残疾预防和康复计划提供资料。3.康复训练:如生活自理训练、步行训练、家务活动训练、儿童游戏活动训练、简单的语言沟通训练、心理辅导等,以及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4.教育康复:帮助残疾儿童解决上学问题,或组织社区内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学习班。5.职业康复:提供就业咨询和辅导,进行就业前的评估和训练。6.社会康复:组织残疾人的文体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医疗、住房、交通、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营造社区助残风气。7.独立生活指导:依靠社区力量,协助社区残疾人组织起“独立生活互助中心”,提供有关残疾人独立生活的咨询和服务,如有关残疾人经济、法律、权益的咨询和维护、有关残疾人用品用具的购置、使用和维修服务,独立生活技能咨询和指导等。(一)社区康复的机构网络社区康复的机构网络,实际上是社区康复的管理体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推行社区康复有赖于健全的网络化结构,一些具有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的国家,一般是将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其中,并利用这一网络逐步推行。四、社区康复的机构网络及资源中心

在我国,目前行之有效的社区康复管理体制可概括为:建立并健全三级社区康复管理网、三级医疗保健康复网、三级社会福利保障网、三级教育康复网,四位一体的三级社区康复网。所谓三级,是指区、县级为一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