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死亡证明书填写PPT_第1页
3 死亡证明书填写PPT_第2页
3 死亡证明书填写PPT_第3页
3 死亡证明书填写PPT_第4页
3 死亡证明书填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死亡医学证明书》撰写规则枣林中心卫生院2017年12月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居民死亡法定记录,有关部门据此注销户口,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公证必备的文件。二、信息登记与报告1.责任单位:负责接诊及死亡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2.填写责任人: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者负责死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3.签发单位:(1)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或者来院途中(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经死亡的)死亡的。(2)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等正常死亡的。(3)公安司法部门: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者。签发对象:中国大陆死亡的中国公民、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含新生儿)。补发:《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已经办理户籍注销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二至四联。补发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栏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死亡信息报告: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人在签发《死亡证》15日内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网络报告《死亡证》第一联(含《死亡调查记录》),并录入根本死因和ICD编码。(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合格的编码人员,由所属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补录根本死因及ICED编码。)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向疾控中心报送纸质《死亡证》第一联复印件,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报。《死亡证》保存:第一联由出具单位随病案保存或按档案管理永久保存;第二联由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永久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是民政部门收集保存。三、《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填写范围:中国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新生儿死亡。填写人:

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

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

医疗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执业医师填写,非正常死亡者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程序办理。三、《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要求基础项目:死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职业及工种、死亡日期、死亡地点、联系人等。疾病项目:死亡原因、最高诊断医院、诊断依据、医师签名和盖章等。调查记录: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死因推断等。基础项目:死者姓名:与身份证或户口簿一致

若婴儿则可同时填写母亲姓名,尚未起名者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性别、婚姻状况:《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1-2003)。民族:《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2261.4-2003)。国家或地区:《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2000),填写中文简称。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年龄:按周岁填写,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死者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文化程度:《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GB4658-2006)。个人身份:死亡前个人身份,离退休后死亡者一律填为“离退休人员”。户籍地址:户口簿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常住地址:>6月,详细到门牌号。疾病项目: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不包括:仅只有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Ⅰ直接死亡原因Ⅱ促进死亡原因Ⅰ直接死亡原因1)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c→b→a

(c)病(根本死因)→

(b)病(中介原因)→

(a)病(直接死因)→死亡。一行只填写一个疾病,如有需要,可增行d、e,一般最底行疾病为根本死因2)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由a-c,由短到长3)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况,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等。Ⅱ促进死亡原因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均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

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1.必须由熟悉死者情况的医生填写2.第Ⅰ部分按顺序填写直接死因3.第Ⅱ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4.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5.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6.临死前的表现不需填写7.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一般不需填写8.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9.损伤中毒需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调查记录:致死疾病全称最高诊断单位发病诊断时间最高诊断依据现患慢性疾病三、证明书填写实例及分析1.临死方式的填写2.死因顺序的填写3.死因诊断的填写4.时间间隔的填写5.外部原因的填写1.临死方式的填写没有给出任何与疾病、损伤中毒有关的情况,既不是死因也不是证明书中需报告的内容。必须尽量向知情人了解死者生前有关的健康情况并填写在证明书背面的调查记录里。

来院已死

R99

死于途中 R99

死于家中 R99

死时无人在场 R99

死因不明 R99这些都是疾病、损伤中毒在临死时的表现形式,不是死因统计中需要报告的内容,可以不填。一定要填在(a)行的话,则必须从(b)行起按照真正的顺序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及其更早的原因。呼吸衰竭 J96.9

循环衰竭 R57.9

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J96.9

多器官功能衰竭 R99

多脏器衰竭 R99

全身衰竭 R531.临死方式的填写1.临死方式的填写这些虽然是比较具体的诊断名称,但仍不是死因统计中需要的确切死因。报告的顺序不能停止在这些死因,应继续追溯到导致死亡的最早的原因并填写在证明书上。

猝死

R96.0

癌性恶病质 C80

酸碱失衡 E87.4

电解质紊乱 E87.8

肺性脑病 G93.1

肺部感染 J98.41.临死方式的填写【例1-1】I(a)过敏性紫癜性猝死根本死因:过敏性紫癜D69.0【例1-2】I(a) 呼吸衰竭 (b) 大肠癌根本死因: 大肠癌C18.92.死因顺序的填写填写顺序存在颠倒、混乱、无序的情况,无法应用规则去正确选择根本死因。首先应结合医学知识和死者情况形成合理的死因链,然后把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填写在第Ⅰ部分a行,把引起a行的原因填写在b行,依此类推,直至死因链内容全部填写完毕。如果还有死因链以外的死因则依次填写在第Ⅱ部分。2.死因顺序的填写【例2-1】Ⅰ(a)高血压

(b)冠心病

(c)急性心肌梗死

(d)贫血【纠正】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冠心病

(c)高血压

Ⅱ贫血本例存在两个问题:(1)把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顺序写颠倒;(2)把无关的贫血作为最早的原因填写在下面。2.死因顺序的填写【例2-2】Ⅰ(a)心力衰竭

(b)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本例存在两个问题:本例在一行填写了两个死因,使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顺序超过一个,造成确定根本死因时的困难。【纠正1】Ⅰ(a)心力衰竭

(b)冠心病【纠正2】Ⅰ(a)心力衰竭

(b)风湿性心脏病3.死因诊断的填写填写的诊断名称应尽量规范并有依据,尽量来自标准诊断名称、国家统编教材或比较权威的辞典、出版物等。应尽量避免缩写式诊断。填写的诊断名称应尽量具有特异性,即在诊断中尽量体现疾病的主要特征,包括疾病的病因、分型、部位、程度、主要并发症等。3.死因诊断的填写在一个顺序中涉及报告同一类疾病的两种诊断时,应优先报告更特异的诊断名称。【例3-1】Ⅰ(a)脑出血

(b)脑血管意外

I64【纠正】Ⅰ(a)脑出血

I61.93.死因诊断的填写在一个顺序中报告的两种或多种诊断及并发症,如果能够合并成一个更特异的诊断名称,则应把诊断合并后再填写。【例3-2】Ⅰ(a)尿毒症N19(b)糖尿病E14.9(c)胰岛素依赖

E10.9【纠正】Ⅰ(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尿毒症

E10.24.时间间隔的填写没有或忽略报告时间间隔,可能导致编码错误。应尽可能报告每个死因从发生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以便于正确选择根本死因并进行编码。4.时间间隔的填写【例4-1】

脑出血I61.9

意外被小汽车碰撞V87.0【例4-2】

脑出血1年I69.1

意外被小汽车碰撞1年Y85.0例4-1报告的死因,表明是近期发生的情况;例4-2报告的死因,表明是至少1年以前发生的情况。5.外部原因的填写当报告损伤/中毒造成死亡时,必须在下面继续填写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未填写或填写过于简单、不明确,均无法确保正确编码。应尽可能向知情人了解导致损伤中毒外部原因的详细情况并摘要报告在证明书上。如果无法确认信息是否属实时,可以在背面写明由“xxx提供……”。5.外部原因的填写【例5-1】Ⅰ(a)车祸导致

脑出血

I61【纠正】Ⅰ(a)创伤性脑出血

(b)机动车交通事故据xxx提供

V89.2【例5-2】I(a) 失血性休克(b) 左锁骨下动脉 破裂

I77.2【纠正】I(a) 失血性休克

(b) 左锁骨下动脉破裂(c) 被他人刺中

X99.95.外部原因的填写【例5-3】Ⅰ(a) 脑溢血(b) 自杀

I61【纠正】Ⅰ(a) 创伤性脑溢血(b) 跳楼自杀

X80.9四、常见死亡原因错误填写(一)死亡原因未填写:临床医生一定要填写有关死亡诊断(包括原因不明),不能空项,即(a)(b)(c)至少要填一项。否则必须由相关人员重新访视核实,核实的内容应填写在证明书背面。(二)死亡原因逻辑顺序错误颠倒顺序顺序混乱甚至根本没有顺序同一行填写了多个疾病诊断对此,医生填写时应注意尽可能地将导致病人死亡的一系列疾病按演变顺序填在第I部分,其他促进死亡的疾病按照其严重程度依次填入第II部分,且每行尽量只填写一个疾病。例:某女患者,患卵巢恶性肿瘤2年,后行切除,半年前发热、胸痛、诊断有肺转移性癌,1周前死于终末期肺炎。此人10年前还诊断有糖尿病。正确填法:

I(a)周末期肺炎1周

(b)肺转移性癌半年

(C)卵巢恶性肿瘤2年

II糖尿病10年错误填法:I(a)卵巢癌2年

(b)肺转移性癌半年

(C)终末期肺炎1周,糖尿病10年(三)疾病名称书写不规范:使用其英文名称或缩写例如:ATDS,ARDS,CHD,DMAMT等。由于英文缩写常出现一个或多个意思,因此要求填写各行疾病一律使用中文名称。(四)报告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1)只填写了直接死因,包括:综合症状群,临死前的临床体症,实验室检验报告名称。例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内出血、尿毒症、败血症、高热、肝昏迷、电解质紊乱、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医生应该追根,询问引起以上直接死因的进一步原因。

(2)填写死因不明、老衰、猝死、来院已死或其他的症状、体征和不明的医学情况。这些都不是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医生应尽量找出并填写那些明确的、特异性的疾病诊断名称;如果死者为高龄人群(75岁以上),没有任何疾病,临死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可以填写死因不明。例:某老年患者80岁,无慢性病史,一周前卧床不起,不进食,逐渐死亡。正确填写为:

I(a)不进食1周

(b)卧床不起1周

(C)原因不明

错误填写:

I(a)老死1周(3)报告信息太笼统,舍弃了有用的信息。应尽量详细、全面地报告各系统的疾病,主要应注意疾病的特异性,包括:病因、疾病的性质、部位、检出的病原体、并发症、疾病的急慢性、早晚期,如果某种情况是一种疾病的晚期效应(后遗症),则应将此晚期效应明确进行报告。传染病、肿瘤、心脏病、先天异常均为错误填写,应报告部位、性质等详细信息。例:肝炎不要笼统地写为“肝炎”,需要报告详细的原因,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如果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致死,且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则必须同时报告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例:溃疡或上消化道溃疡应明确报告部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其他。例:某患者因脑血栓形成致死,可填写为:I(a)脑血栓形成

错误填写:脑血管意外例:某患者因慢性白血病急性恶化死亡,可填写为:I(a)急性白血病

(b)慢性白血病错误填写:白血病例:某患者因陈旧性肺结核导致肺纤维化致死。如果肺纤维化是肺结核的晚期表现,则应填写为:I(a)肺纤维化

(b)陈旧性肺结核错误填写:I(a)肺纤维化(五)、对特殊情况的报告(1)孕产妇死亡:应报告死者的妊娠状态,孕产妇死亡分为两种情况:直接产科原因(由于妊娠状态下的产科并发症,操作不当导致的死亡)和间接产科原因(由于妊娠状态下的状态加重了其他疾病而导致的死亡)两类。如果孕产妇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应进一步报告最根本的死因;如果孕产妇死于间接产科原因(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则需要同时报告孕产妇情况和其他系统的致死疾病。例:产后出血为常见的直接产科原因,医生应尽量报告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如胎盘滞留、胎盘早剥或其他。例:某产妇有糖尿病,因妊娠加重了糖尿病,后发生酮症酸中毒死亡。可填写为:I(a)酮症酸中毒

(b)妊娠并发糖尿病错误填写为:

I(a)酮症酸中毒

(b)糖尿病(2)先天异常:填报时应写明是“先天性”,同时注意报告病变的部位、畸形的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

例:患儿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而死亡。正确填写为:

I(a)法洛四联症错误填写为:

I(a)先天性心脏病(3)新生儿病:指致死疾病起源于围生期“妊娠28周至出生后未满7天”。如果医生认为致死疾病发生在围产期以后,则可以不考虑围产期的情况。一般超过一周岁的儿童不再考虑围产期的情况。要报告特异性的疾病名称,尤其是有些情况一般不能作为根本死因,需要报告特异的疾病名称。例:早产、窒息等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应该进一步报告是否曾有下列疾病,如:肺透明膜病,极低体重儿;脐带缠绕导致的新生儿严重的出生窒息等。

错误填写为:早产儿、重度窒息。(四)肿瘤:报告肿瘤应注意其性质、诊断依据和原发部位。性质:恶性、良性、动态未定或未知。诊断依据尽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主,不要只根据临床表现或化验结果下诊断;如果有肿瘤组织形态学的诊断,要同时报告。要报告原发部位,有多个原发部位时,将最严重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5)损害和中毒:要同时报告致死的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a.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列情况:性质(骨折、脏器损伤、烧伤、触电)。具体部位(头颅、胸、腹、四肢)。程度(轻、中、重)b.外部原因指造成损伤中毒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