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加频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不久前,一段水下中国舞圈粉无数。绚丽多姿的舞美光影、精美绝伦的水下舞蹈,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这个不到2分钟却收获一致好评的节目,背后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洛神赋》,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并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有人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越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有人选择在自家小院里,用榫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于非遗传承,有人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的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有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摘编自《植根文化沃土绽放创新活力》)材料二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今天,端午节不仅带给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思接千古,积蓄前行的力量。又是一年端阳至,“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近期,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秋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读传统文化,欢度传统佳节。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在浙江云龙镇,10余只龙舟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在长山江上竞逐争先;在陕西白水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香囊;在湖南益阳市,小朋友们在博物馆里全身心投入五彩绳的编织……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中国文化恰似长河,昼夜奔腾、源远流长。作为率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除了参与体验端午节日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要讲好传统节日故事。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端午诗会、专题展览、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借助动漫、情景剧、微纪录片等形式,培植爱国情怀,培育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除秽驱病的健康观,已成为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创新途径。可以说,这些深具文化内涵的活动与形式,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文化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2021年端午节之际,很多更具时代感的活动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不久前,“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屈原2000多年前发出的“天问”,一些地方开设相关航天展引来游人如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一些地方开展健康讲座、中医体验活动,中草药香包备受欢迎;端午节也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契机,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些地方组织红色文艺演出、走访慰问老党员老英模,让更多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活力,那些记录时代、表达真情、充满创意的活动,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摘编自《赋予传统节日更多文化内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日益融入日常生活,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B.打卡文物雪糕、围观探讨三星堆新发现等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度越来越高。C.端午节的各种民俗活动通过表达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以丰富节日内涵。D.开设相关航天展引来游人如织,这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比如圈粉无数的水下中国舞,带给人们许多的惊喜。B.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只有让舞者演绎,才能收获热爱和尊重。C.作为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传承的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D.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创新途径是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秋千。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的一项是()(3分)A.忻州市举办以“粽香茶韵·诗书问情”为主题的端午诗会,致敬传统。B.上海市组织广大未成年学生参加“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献花留言。C.广东省文化馆正式举办“百舸争流——节庆‘叹’非遗”端午专题展。D.青岛市金门路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在中秋节这天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5.“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仲尼之将丧冯至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或者是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济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的,如同哲人没有陨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据在树之巅,叫了起来。——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地。——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悠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咳,疲劳啊————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休息?——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你去吧,我到房子里……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一九二五年七月作(有删改)注子贡,端木氏,名赐,字子贡。仲由,字子路。颜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9.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毅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为之语曰:“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武帝受禅,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时龙见武库井中,帝亲观之,有喜色。百官将贺,毅独表曰:“昔龙降郑时门之外,子产不贺。《易》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证据旧典,无贺龙之礼。”诏报曰:“正德未修,诚未有以膺受嘉祥。省来示,以为瞿然。贺庆之事,宜详依典义,动静数示。”尚书郎刘汉等议,以为今龙彩质明焕,示人以物,非潜之谓也,意者大晋之行,戢武兴文之应也,而毅乃引衰世妖异,以疑今之吉祥,毅应推处。诏不听。后毅上言:“必有阿党之臣,奸以事君者,当诛而不诛。”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为朝野之所式瞻。尝散斋而疾,其妻省之,毅便奏加妻罪而请解斋。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年七十,告老。后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毅悬车致仕,不宜劳以碎务。陈留相乐安孙尹表曰:“司徒魏舒、司隶校尉严询与毅年齿相近,资涂所经,出处一致。今询管四十万户州,总摄机要,舒所统殷广,兼执九品,主者不以为剧。毅虽身偏有风疾,而志气聪明,一州品第,不足劳其思虑。毅疾恶之心小过,主者必疑其论议伤物,故高其优礼,令去事实,此为机阁毅,使绝人伦之路也。臣州茂德惟毅,越毅不用,则清谈倒错矣。”由是毅遂为州都,铨正人流,清浊区别,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太康六年卒,武帝抚机惊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选自《晋书·刘毅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B.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C.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D.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本为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王朝更替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B.《易》,可作为古代帝王施政之用,也可作为百姓占卜事象之用,是儒家重要典籍。C.告老,意同“悬车”“致仕”,指封建时代臣子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D.清谈,清雅的谈论,文中指士族名流不谈国事,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的言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毅受邀担任平阳功曹,考核官吏非常严苛,淘汰官吏百余人,得到百姓称赞,他在三魏一带百姓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太守杜恕。B.刘毅直言敢谏,引典籍之理反对庆贺龙现井中之事,却遭到了尚书郎刘汉等人的非议与责难,武帝最终还是接纳了刘毅的建议。C.刘毅为人正直,不徇私情,即便妻子做出了不符合礼仪的行为,他也绝不姑息,但也正是由于性格因素,他的官职难以晋升至公辅。D.刘毅严峻刚正,纠正豪右,敢犯亲贵,告老辞官后,朝廷害怕他直言伤人,故意提高优厚之礼,把他搁置起来,不愿给他任职机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正德未修,诚未有以膺受嘉祥。省来示,以为瞿然。(2)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为朝野之所式瞻。14.孙尹认为刘毅仍然堪用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双调]折桂令·九日①张可久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B.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C.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16.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传》中,“”说明了“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而在“”的处境下,人往往会想起自己的父母。
(2)《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这一自然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2022·江苏南京期末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的画卷,往往;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中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史论,均意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其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品读这些历史著作,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斑驳陆离 目不暇接训诫 分辩B.异彩纷呈 纷至沓来 劝诫 分辨C.斑驳陆离 纷至沓来 训诫 分辨D.异彩纷呈 目不暇接 劝诫 分辩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B.把握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理解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C.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借鉴和学习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D.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采用整齐的句式与对称的结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滑雪者进入滑雪场,①,大多数雪场都会在显眼位置介绍《国际雪联十大安全准则》。其次滑雪者滑行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依据个人能力、地形和雪况控制好滑行速度。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优先权,后方滑雪者务必选择不危及前方滑雪者安全的线路滑行,如发生碰撞事故,②。另外,滑雪时③,可以有针对性地佩戴头盔、护甲、护臀、护膝、护腕等护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固定住关节,起稳定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保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要让自己处于可控状态B.要让自己处于可控状态,保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C.保证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D.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保证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苏武在汉武帝时担任郎官。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后又被流放到北海边牧羊。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匈奴与汉朝和好后方获释归汉。材料二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扣押了3年左右的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孟晚舟女士发布题为《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的长文称,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她今天的自由。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解析C项,“以丰富节日内涵”错误,依据材料二第4段“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可知,“表达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与“丰富节日内涵”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项。2.A解析B项,“让舞者演绎”只是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条件,“只有……才……”表述绝对。C项,“唯一”错误,材料二第5段的表述是“作为率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率先”而非“唯一”。D项,“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秋千”不属于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创新途径,而属于传承途径。故选A项。3.D解析A项,忻州市举办“端午诗会”体现的是“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B项,“网上祭奠英烈”是创新的祭奠形式,体现的也是“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C项,广东省文化馆正式举办“端午专题展”体现的也是“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D项,“吃月饼、赏月”都是传统习俗,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在中秋这天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体现的正是“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故选D项。4.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惊喜”。接着从供给侧的“更新”和需求侧的“迭代”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怎样给人们带来惊喜的。5.①积极举办弘扬传统节日的活动,让民俗活动深入日常,深入民心。②采用各种新形式、新样态的活动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有益尝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③不断提升公众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寻找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6.D解析D项,“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理解有误。根据文意,仲尼惧怕的更多的是寂寞孤独,他仍然有所期待。7.A解析A项,“向往热闹的心情”分析有误。8.①对早晨景物和泰山余脉的描写,为故事开展提供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仲尼和子贡二人的心理变化;③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9.第一问:仲尼是一个头发皤白、身体衰老的哲人;曾经怀抱理想,四处奔波,宣传政治主张;晚年寂寞孤独,面对嘲讽,仍然不改初衷。第二问: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衬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守。(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10.B解析“皇太子朝”句意完整,意思是皇太子上朝,“朝”作“皇太子”的谓语,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奏劾保傅以下”句意完整,意思是上奏弹劾太子太保太傅以下官员,“保傅以下”作“奏劾”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句子翻译为:太子上朝,大张鼓乐准备进东掖门,刘毅以为是对皇帝不敬,阻止于门外,上奏弹劾太子太保太傅以下官员。诏令赦免他们,然后得以入朝。故选B项。11.D解析D项,“文中指士族名流不谈国事,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的言论”错误。清谈,此处指清议,谈论的内容主要为对人物、时事的批评、评议。故选D项。12.D解析D项,“朝廷害怕他直言伤人,故意提高优厚之礼,把他搁置起来,不愿给他任职机会”错误。原文说“陈留相乐安孙尹表曰:‘……毅疾恶之心小过,主者必疑其论议伤物,故高其优礼,令去事实,此为机阁毅,使绝人伦之路也。臣州茂德惟毅,越毅不用,则清谈倒错矣。’”由此可知,这仅是孙尹给刘毅找任职理由,是他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是事实。故选D项。13.(1)纯正的道德尚未完备,实在没有承受祥瑞的理由。看了奏文,心中有所惊惧。(2)刘毅日夜操劳公事,(有时)坐着等待天亮,发言议论中肯正直,成为朝野仰慕的榜样。14.①刘毅和严询、魏舒的年龄经历一致,但是刘毅却没有被委以官职。②刘毅虽然有偏身风疾,但是神志清醒,耳聪目明。③青州德高望重的只有刘毅,舍弃他不用,会导致评议之事优劣倒错。参考译文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刘毅幼年孝顺父母,少年即有清刚之节,然而好品评人物,王公贵族看到他也有几分惧怕。侨居在平阳,太守杜恕请他做功曹,上任后淘汰郡吏百余人,被三魏之人所称道。评论他说:“只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武帝接受禅让为帝,认为刘毅忠贞正直,让他掌管谏官。改任司隶校尉,纠正豪门贵族的不规行为,京师秩序肃然。太子上朝,大张鼓乐准备进东掖门,刘毅以为是对皇帝不敬,阻止于门外,上奏弹劾太子太保太傅以下官员。诏令赦免他们,然后得以入朝。当时龙出现于武库井中,皇帝亲往观看,面有喜色。百官准备庆贺,刘毅独上表说:“昔日龙降落在郑国的时门之外,而子产不道贺。《易经》上说‘龙潜伏不作施展,是因为阳气低下’。根据旧典,无贺龙的礼制。”诏书回复说:“纯正的道德尚未完备,实在没有承受祥瑞的理由。看了奏文,心中有所惊惧。关于庆贺之事,应详细依照旧典规定,有什么举措及时告知。”尚书郎刘汉等议论说,现在龙体纹彩鲜艳灿烂,形状可睹,就不是潜了,应该表示大晋应偃武修文。而刘毅却引衰世的妖异现象,用来怀疑今日的吉祥之物,刘毅应追究论罪。诏不准。后来刘毅上言说:“必有结党营私,奸诈侍君之臣,当杀而未杀。”刘毅日夜操劳公事,(有时)坐着等待天亮,发言议论中肯正直,成为朝野仰慕的榜样。曾经在散斋时发疾,他的妻子去省视,刘毅便请求加罪于妻子而解斋。妻子有过错,立即槌杖加身,刘毅就是这样不徇私情。然而正因为如此严峻刚正,不能至宰辅之位。七十岁时,告老辞官。后来司徒推举刘毅为青州大中正,尚书以为刘毅已经悬车卸任,不应再以琐事相劳。陈留相乐安人孙尹上表说:“司徒魏舒、司隶校尉严询与刘毅年纪相近,经历出处都一致。现在严询管四十万户的州,总摄机要的重职,魏舒所统辖的也是人多地广之区,兼掌九品之事,主事者不以为事务繁重。刘毅虽有偏身风疾,但神志清醒,耳聪目明,一个州的品第之事,不足以劳其思虑。刘毅疾恨邪恶之心有些偏激,主事的人必然怀疑他的议论会伤一些人,所以提高优厚之礼,而罢去用事之权,这实际上是将刘毅搁置起来,使他再不能参与人才评议之事。我们州有高德的只有刘毅,舍刘毅不用,就会使评议之事优劣倒错。”于是刘毅被任为州都,鉴定士人品流,区别清浊,弹劾官吏,贬低官职,从亲戚、尊贵者开始。太康六年去世,武帝抚摸着停尸之床震惊地说:“我失去了一位名臣,他不能生为三公!”15.A解析A项,“‘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不正确。“雁”一般代表思乡怀人,“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勉强整理乌纱帽打起精神登山,回归的大雁横穿飞过秋季的天空,在外漂泊困顿疲倦的游子思念起了家乡。故选A项。16.①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盾构机采购合同范本
- Unit 1 Hello!(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投资地皮合同范本
- 2《走月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清油罐合同范本
- 20肥皂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货物抵账合同范本
-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船舶精通急救》全套教学课件
- 什么叫绩效考勤管理制度
- 外墙喷漆施工合同协议书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2章 心理流畅体验
- 软件系统平台项目实施方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力与形变》教学课件(一)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垒球教案完整版本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