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基础操作教程_第1页
照相机基础操作教程_第2页
照相机基础操作教程_第3页
照相机基础操作教程_第4页
照相机基础操作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口区欧阳街道摄影沙龙

相机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摄影术的起源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尼埃普斯达盖尔1787年达盖尔出生在法国北方的科梅伊镇,年青时是位艺术家,他约在三十五岁时设计出西洋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时,他对一种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装置——换句话说就是照相机——发生了兴趣。先前达盖尔为发明可使用的照相机作出了努力,但没能获得成功。1827年他遇见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发明照相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他们成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盖尔成了一代英雄,享尽了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达盖尔摄影术迅即得以广泛的使用。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历史发展早在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就利用照相暗盒(Cameraobscura)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能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Pinhole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NicéphoreNièpce1765-1833)在沥青上拍摄完成的,但其没有最终完善这一技术便去世;他的合伙人法国画家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Daguerre1789-1851)在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现在的宝丽来相机仍使用着与银版法类似的摄影方法。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1800年-1877年)于1841年发表了卡罗式照相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胶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1914年,德国“徕兹”显微镜工场设计师奥斯卡·巴尔纳克尝试制做使用电影胶片双倍规格的(24×36毫米;135型)相机(电影片规格为18×24毫米),并于1924年开始销售莱卡相机(Leica)。135规格日后成为最为普及的胶片规格,它大大缩小相机体积,使得摄影主流转向纪实摄影,并迅速被大众接受。数码相机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特种领域进行研究,在上世纪末进入民用市场。1995年,柯达发布了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标志着数码相机民用市场的启动。随着数码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进步,摄影更深入的融入社会生活,数位音乐播放器,移动电话等数码化产品开始配备摄影功能,拍摄的图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无线传播,摄影开始多元化发展。德国“徕兹”显微镜工场设师奥斯卡·巴尔纳克第一架莱卡相机复制品莱卡相机莱卡M3莱卡M4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照相机概述一、照相机的基本构成二、照相机的种类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一、照相机的基本构成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二、照相机的种类按感光体不同:传统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按胶片规格不同:散叶片相机(大画幅)、120照相机(中画幅)、135照相机、110照相机、APS照相机等。按取景方式不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SLR)、双镜头反光照相机(TLR)、后背取景式照相机(大画幅照相机)、平视取景照相机。照相机按大小分:大型相机(大画幅照相机)、小型相机、袖珍相机、卡片机等。按用途分为:业余相机、准专业相机、专业相机等。特殊种类的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防水相机、水下照相机、摇头相机、全景照相机。中画幅照相机数码照相机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一、摄影镜头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光学部分机械部分2、镜头的像差、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3、景深前景深、后景深、人眼的分辨能力4、摄影镜头分类标头、广角等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镜头之光学部分透镜、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焦平面、节点、主面、物距、像距、高斯公式、放大率、清晰像场、有效像场、像场角、视角、视场、镜头焦距与视角和放大率之间的关系、杂散光、镀膜。

对于一个确定大小的画幅:镜头焦距--视角--画幅所涵盖的景物空间范围的关系。物距相等时:镜头焦距--放大率越大之间的关系。

高斯公式:

放大率:=

=

镜头之机械部分光圈连接座调焦机构成像稳定系统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相对孔径=光圈系数、光圈数标准的光圈系数:1、1.4、2、2.8、4、5.6、8、11、16、22、32、45、64、……。

光圈的作用一是控制光通量,以限制镜头的进光量,与快门速度组合控制曝光量;二是控制景深;三是减少部分像差。连接座调焦机构,调焦距离成像稳定系统2、镜头的像差像差: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像差的校正:正光摄影镜头、光的衍射镜头成像质量评价:“分辨率检测”、“星点检验”、“光学传递函数”最佳光圈3、景深人眼的分辨能力与允许弥散圆直径C弥散圆(circleofconfusion):物点成像时,由于像差,其成像光束不能会聚于一点,在像平面上形成一个扩散的圆形投影,成为弥散圆。当使点光源经过镜头在像平面成像,如果此时保持镜头与相平面距离不变,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点光源,则像平面上成的像就会成为有一定直径的圆形,就叫弥散圆。它也被又译为弥散圈、弥散环、散光圈、

模糊圈、散射圆盘。由于真实的镜头并不能完美的将所有光线汇聚起来,所以,即使光线通过在最完美的焦点,所成的像依旧是不能称作点。而这个镜头所能形成的最小的像,我们称其为最小弥散圆(

circleofleastconfusion)。通常情况下,肉眼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大约为0.125mm。所以,弥散圆放大在7寸照片(这是个常用尺寸)也只能是0.125mm以内,也就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这个1/1730左右的容许弥散圆大小对于任何大小的底片或者CCD都适用,因为它们放大出来的7寸照片,都可以将弥散圆控制在0.125mm。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1/1730底片对角线长度。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取焦相同,景深不同取焦不同,景深相近景深表

焦深4、摄影镜头分类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焦距以相机成像面的画幅对角线长度为准,当镜头焦距接近某类相机成像面的画幅对角线长度时被称为该类相机的标准焦距镜头,简称标准镜头或标头。

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画幅: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米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以前,定焦的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运用得最多、最广泛,而现在由于从广角到中长焦距的变焦镜头的问世,很多人将定焦标准镜头闲置不用,而用这种镜头来代替标准镜头使用,忽略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作用,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准镜头在拍摄佳作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定焦标准镜头的像差较小,成像质量优于一般同档次的镜头,最大相对孔径较一般同档次的镜头大,如有的135相机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达到了F1.0、F1.2、F1.4等,从而保证了在低照度的照明条件下有足够的光圈。同时,标准镜头的体积小,携带方便。标准镜头的主焦距因照相机所用胶片的尺寸不同而异,其原则是与画幅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景角大约在40~53度。它所摄得的影像接近于人眼视觉中心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形像。在摄影创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运用不同的手段,使用标准镜头拍摄出具有广角镜头或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照相镜头对着很近的被摄主体,使用大光圈拍摄特写或近景时,就可以获得背景虚糊,类似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标准镜头对着处于中景或全景的景物对焦,并使用小光圈拍摄,则可以使画面中的远近都很清晰,获得广角镜头的拍摄效果,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标准镜头是大多数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配备的镜头。因用它拍的照片显得自然,与别的镜头相比,你可能更愿意用它。之所以叫标准镜头,是因为它的透视效果自然,而且其景角与人眼视觉中心相似。(很多人把景角叫做“视角”,但angleofview或viewangle称景角更加准确。因为景角与光学透镜的视角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比后者小。景角是照相机镜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实际涵盖的画幅角度。横向称“水平景角”;纵向称“垂直景角”—译注)大多数35毫米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在45-55毫米之间。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从照相机胶片平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

35毫米照相机上的标准镜头,通常有像f/2.8、f/2或者f/1.2这样的最大光圈。配合当今的高感光度胶片,最大光圈大约为f/1.8的标准镜头,通常就够用了。买最大光圈为f/1.4或者f/1.2的镜头,要多花很多钱。最大光圈大的镜头,允许你在暗弱光下手持照相机拍摄。使用大光圈,例如f/1.8,还有利于你用高速快门凝固动体。不过,这样的最大光圈,景深相当小,要仔细对焦。否则,除了远处的被摄体,其他一切都会显得模糊。标准镜头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画面,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它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难获得广角镜头或远摄镜头那种渲染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因此,要用标准镜头拍出生动的画面来又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资深的摄影师也认为用好用活标准镜头并不容易。但是,标准镜头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用标准镜头拍摄时与被摄物的距离也较适中,所以在诸如普通风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摄影场合使用较多,最常见的纪念照,更是多用标准镜头来拍摄。另外,摄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标准镜头还是一种成像质量上佳的镜头,它对于被摄体细节的表现非常的有效。广角镜头视角大于60°的镜头被称为广角镜头也称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视角范围约为60°~90°。135相机,焦距范围约24~40mm。APS-C相机,焦距范围约16~28mm。广角镜头就是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对更加开扩的视野,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前景大远景小的效果。用广角镜头产生的画面变形,令到前景的物体得到夸张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体,给予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对于消费级数码相机而言,所谓的大广角其实也就是28mm而已。

说白了,一般相机只能看见你前边这一块儿,而广角相机的照片,可以让你看多更多旁边的,非广角显示不出来的画面,越大的广角,越接近人的实际视野,照片看起来就越舒服,尤其在拍摄风景等画面中有很大的作用广角有什么用:

对于旅游.广角镜头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拍摄更加宽广的风景,对于展现风光美态非常合适。

广角镜头是用来括大照相面积的,比不放广角镜头时照出来的面积要宽一些,照的景比原来多一些。

鱼眼镜头

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因此,鱼眼镜头与人们眼中的真实世界的景象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见的景物是有规则的固定形态,而通过鱼眼镜头产生的画面效果则超出了这一范畴。透视感

线条透视(空间透视)

当我们观察被摄对象时,对象的轮廓线条或许多物体纵向排列形成的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这种现象叫做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影调透视)

摄影中表现空间深度的方法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空间深度的感受是和空气透视密切相关的。当光线通过大气层时,由于空气介质对光线的扩散作用,近处的景物明暗反差、轮廓的清晰度和色彩的饱和度看起来比远处的景物都大,愈近愈强,愈远愈弱。这种现象反应在照片上就形成影像透视效果,借以表示空间深度和空间位置。超广角镜头一般把视角大于90°的非鱼眼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135焦距范围17~21mm

。超广角镜头与鱼眼镜头的拍摄效果差别。超广角镜头视角大,成像倍率小,景物空间范围大,景深大,近距离拍摄物体时透视关系被夸张、透视感强烈。窄角镜头(长焦镜头、摄远镜头)视角小于35°的摄影镜头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135相机的中焦镜头焦距一般为70~100mm。普通长焦镜头视角在8°~20°之间,135摄影镜头焦距为100~300mm。超长焦镜头视角小于8°,135相机焦距在300mm以上。景物空间范围小、景深小、影像放大倍率大、远距离拍摄时压缩透视使空间深度感渐弱、最大相对孔径小。折反镜头(Reflex)又称反射式镜头、反射远摄镜头,

是超远摄镜头的特殊形式。超远摄镜头的焦距特别长(400mm以上),镜身长而重,如焦距在1000mm以上的镜头至少有500mm长,携带、拍摄和使用都很不方便。反射式镜头相当于在普通镜头的基础上加用一片中心带孔的凹面镜和一片装在透镜中心的小凹面镜,将通过镜头前端透镜折射进去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使光路折成三段(如附图所示),从而使得镜头的长度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缩短一半左右,整个长度只为焦长的四分之一(如美能达AFReflex500mmf/8长度仅为118mm),重量大大减轻,拍摄、携带都显得灵活、方便,而且没有色差,像质优良(球差和其他像差都得到校正)。反射式镜头的外部特征是短而胖。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1、旁轴式取景器与同轴式取景器旁轴式取景器同轴式取景器2、测距器平视取景照相机双影重合式测距器、毛玻璃调焦屏、中央裂像式调焦屏、微棱镜式调焦屏3、自动调焦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红外线、超声波;相位检测、反差检测调焦锁定钮(AFL)、多区域自动对焦、景深优先功能(A-DEP)、眼控自动对焦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1、快门的作用一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漏光造成感光材料感光;二是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控制曝光量;三是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2、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与等量曝光曝光量与等量曝光曝光量是指感光胶片的受光强度(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即H

=I×t。等量曝光

EV值(ExposureValue)EV值=x+y

3、快门的类型镜头快门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T=

电子快门镜头快门与焦平面快门的比较镜头快门焦平面快门优点缺点优点缺点速度准确,全画幅同时曝光最高快门速度低最高快门速度高全画幅不是同时曝光震动小大光圈、高速度时快门效率降低会造成曝光不足快门效率不受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影响震动大拍摄快速运动体影像不变形更换镜头可能产生快门速度误差不因更换镜头产生快门速度误差拍摄快速运动体影像要变形闪光同步速度不受限制更换镜头成本高更换镜头成本降低闪光同步速度受限制快门装在相机内部不易受损坏受快门叶片全开孔径的影响,镜头体积较大、最大光圈略小镜头体积、光圈不受快门影响后盖打开时快门暴露易受损坏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1、摄影镜头2、机身3、取景器4、快门5、输片系统输片系统输片系统主要包括胶片贮片仓、卷片机构、卷片芯、倒片机构、计数装置和卷片上弦联动机构等。

三、照相机的结构详解

——数码相机机身、镜头、快门、光电传感器、数字影像处理器、存储器、取景器和电源等主要部分数码相机1、光电传感器CCD与CMOS光电传感器的滤色镜光电传感器的像素值与尺寸构成数码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总像素、有效像素、输出像素光电传感器的尺寸2、数码相机的镜头专门针对35mm全画幅及APS-C光电传感器较小有效像场的镜头等效焦距

焦距转换系数=成像范围袖珍数码相机镜头的实际焦距很短,一般广角端的焦距只有几毫米,而光电传感器面积很小,不一定要很大的放大倍率就可以让被摄体的影像在画面中占很大比例,在设计上很容易实现微距功能3、取景器与LCD数码相机有光学、LCD和电子三种取景方式LCD(LiquidCrystalDisplay)尺寸、像素、刷新频率;LCD亮度、颜色的真实性、可视角度等因素电子取景器(EVF,ElectronicViewfinder)4、存储卡存储容量、存取速度CF卡SD卡5、电池6、影像处理器四、照相机操作基础一幅影像清晰、色彩饱和、质感强、亮暗影纹表现细致、影调层次丰富的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对影像真实再现和优美表现的结合。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照相机既是摄影人最值得信赖的武器,也是摄影人必须熟练掌握的工具。摄影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相机的每一项功能,才能在实际拍摄中做到操作自如。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

摄影的基本功——

透视感、对焦、景深控制、测光、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相机机身对拍摄的影响:手感操控性专业功能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镜头对拍摄的影响:焦距(焦段)最大光圈透视感手感和体积成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和镜头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和镜头根据拍摄的题材、内容、方式决定相机和镜头的选择。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135胶片相机、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DSLR)、中画幅相机(6X4.5、6X6)、大画幅相机(4X5、8X10)、便携小数码(卡片机)......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数码单反(DSLR)、数码单电、数码微单相机分类:A全画幅B非全幅(APS-C尺寸)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电子感光元件尺寸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数码单反(DSLR)全画幅数码单反:Canon1DX、Canon5DMark4、Canon6DNikonD5、NikonD810、NikonD610Sonya900、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数码单反(DSLR)非全画幅数码单反(APS-C型尺寸):Canon700D、Canon800D、Canon70D、Canon80DNikonD500、NikonD90、NikonD7100、

NikonD7200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相机数码单电相机和微单相机Sonya99、Sonya77、NEX-5、a6000、a6300、数码(卡片机)选购时注意像素、传感器尺寸、最高感光度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选购镜头注意焦距、光圈、是否有超声波马达、防抖、微距、镜头口径……为了保护镜头并兼顾成像,配置一个较好的UV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推荐相机:全画幅的:Canon5DMark3、Canon6D、NikonD810、NikonD610半画幅的:Canon700D、Canon70D、NikonD90、NikonD7100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

摄影的基本功——对焦、景深控制、测光、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了解你手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自动对焦(AF或A)AF是英文AutoFocus的缩写,自动调焦的意思。因此,AF照相机即是自动调焦照相机的简称。

手动对焦(MF或M)MF是英文ManualFocus的缩写,手动对焦要靠眼睛的视觉判断来进行手动对焦。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Canon28-70mm

自动对焦(AF)手动对焦(MF)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自动对焦(A)手动对焦(M)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自动对焦(AF

或A

)手动对焦(MF

或M

)为了方便识别,在镜头上的A或M都指的是镜头对焦调焦时的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在相机上的

A

或M

都指的是曝光模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佳能400D对焦屏9点对焦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尼康单反对焦屏11点对焦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对焦的步骤:1.选择对焦点:选择相机自动对焦点或手动选择对焦点

2.将所选对焦点对着主体,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当拍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心时,需要把对焦点改为覆盖在主体上的对焦点.

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当对焦点不能覆盖拍摄主体时,可以先选择距离主体较近的对焦点,覆盖到主体上进行对焦,之后再进行构图.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当对焦点不能覆盖拍摄主体时,可以先选择距离主体较近的对焦点,覆盖到主体上进行对焦,之后再进行构图.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当对焦点不能覆盖拍摄主体时,可以先选择距离主体较近的对焦点,覆盖到主体上进行对焦,之后再进行构图.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对焦

对焦练习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模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模式现代的电子自动相机、数码相机都有以下几个曝光模式

1.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

2.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Av)或(A)3.速度先决自动曝光模式(TV)或(S)4.手动曝光模式(M)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

1.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这种曝光模式是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相机会根据主体明暗、光线条件和背景环境,自动选择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以组合成一个适当的曝光组合。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

2.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Av)

光圈先决曝光也称光圈优先曝光,是由拍摄者根据拍摄需要,先选择光圈大小,再由相机自动选择适合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可以理解为——光圈手动设定;快门速度自动设定。这种曝光模式适用于优先考虑景深效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3.快门先决自动曝光模式(TV)或(S)快门先决曝光也称速度优先曝光。拍摄者根据拍摄需要,先选择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选择一个正确曝光所需的光圈大小,可以理解为——

快门速度手动设定;光圈大小自动设定。这种曝光模式适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4.手动曝光模式(M)Manual

传统机械相机的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纯手动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在影室闪光摄影中,只能用手动曝光模式来进行操控.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一般来说摄影师最常用的曝光模式是:

1.AV光圈优先

2.M手动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一般来说摄影师最常用的曝光模式是:

1.AV光圈优先

2.M手动曝光光圈f2.8f4f5.6f8f11f16f22速度30158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追随摄影:

常用TV速度优先曝光模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佳能400D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

正常曝光加一档曝光减一档曝光加两档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适当减少曝光,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曝光补偿适当减少曝光,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运用好机内测光表,是正确曝光的前提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大多数现代照相机都有测光系统,这就为摄影师获取各种光线下的曝光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现代照相机的测光系统都属于反射式测光(相机内置式测光)。照相机的测光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四种:1.平均测光——

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2.中央重点测光——

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心(约60%~70%)3.点测光——

测量小范围面积(约2%~5%)4.评价测光(区域测光)——

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域,独立测光运算,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的曝光值。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对于明亮背景的场景人像,需要对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光结果进行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对于大面积暗调背景的场景人像,需要对人物的皮肤亮度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光结果进行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在手动档曝光模式M

下拍摄的具体流程是:1.在手动曝光模式下,预想出一个大致的景深效果,再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2.用迫近测光法,使主体目标充满镜头画面,把快门速度调成3.对焦、构图并进行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先运用“光圈优先(Av)档”

进行测光再用“手动档(M)”进行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先运用“光圈优先(Av)档”

进行测光再用“手动档(M)”进行曝光.

在手动档曝光模式M

下拍摄的具体流程是:1.预想出一个大致的景深效果,再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

2.用迫近测光法,使主体目标充满镜头画面,在Av档光圈优先曝光模式下测出快门速度,3.调成M档手动曝光模式,把光圈和快门速度调成已测得的数值,4.对焦、构图并进行曝光.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测光测光练习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通俗的说就是照片上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通俗的说就是照片上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清晰范围大就是大景深,清晰范围小就是小景深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通俗的说就是照片上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清晰范围大就是大景深,清晰范围小就是小景深在单反相机上有一个“景深预测”按钮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小景深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小景深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大景深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大景深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f2.8、f1.4),景深越小;光圈越小(f22、f32),景深越大;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大光圈f2.8

小光圈f22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f2.8、f1.4),景深越小;光圈越小(f22、f32),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200mm、300mm),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短(28mm、16mm),景深越大;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体育摄影里多以长焦距镜头为主焦距:400mm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风光摄影中多以广角镜头为主焦距:28mm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f2.8、f1.4),景深越小;光圈越小(f22、f32),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200mm、300mm),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短(28mm、16mm),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微距摄影拍摄距离近,获得了小景深、虚化背景的效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风光摄影中,景物距离镜头远时,往往获得画面清晰的大景深效果。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1、获取大景深的方法A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B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使用广角端拍摄;C增大摄距,远离拍摄主体.

2、获取浅景深的方法A使用最大光圈;B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使用长焦端拍摄;C缩短摄距,靠近拍摄主体.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景深控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三角架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三角架

一个稳定牢固的三脚架是在拍摄微距摄影、风光摄影、景物(广告和商业摄影)时,使影像稳定的最好方法。

选购参考:曼富图套装捷信套装金钟套装思锐套装

云台齿轮云台三维云台球型云台第一点买任何东西首先当然是考虑到价格,三脚架也不例外,先把预算计算一下大概知道自己准备能花多少钱,但是在你规划预算前一定先把三脚架的功课做好,那就是大家常常谈的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等等的常识先了解清楚了,然后在来考虑你要卖什么样的三脚架、什么牌子的、什么材料等等,这样你计算出来的预算才会精准,不要因为不了解三脚架随便评估的预算就开始去挑三脚架,买回来不合适到最后还不是要浪费了。一般的预算范围是估计大概都是在¥300¥¥500¥800¥1000¥1300¥1500¥2000¥3000¥¥400以上这几个级别了。拟定了价格区间,基本在来就是谈论买什么品牌了。一般来说,¥1000以下的最好只考虑国产品牌,因为进口品牌质量好的都要在几千元才能买到;¥1000以下也不要考虑买碳纤的,买不到什么好的碳纤脚架,即使买到了也先别高兴,很多碳纤里都是加了玻璃纤维,脚架三插座用的是铝合金,价格是便宜了当时,其实你买到的碳纤维三脚架和铝合金的重量也差不多了,那干脆直接买铝合金的还便宜很多。有个公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就是到底要花多钱来买三脚架才是正确的: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意思是如果1万元的相机+镜头,那你至少应该花¥1000到1500元来买三脚架和云台;3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3000在三脚架上。第二点是稳定性。买三脚架就是为了稳定,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也就是管径大小不同,管径越粗工作高度也越高价格也越贵。正常情况下,号儿越大,管径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稳定性也越强。结合实际使用体会,22管径的三脚架适合于较轻便的单反(如D3200套机)、旁轴相机等;25管径三脚架适用于普通单反相机,200mm以下,总重不大于2KG的情况;28管径三脚架适用于135专业单反相机,300mm以下;轻型120相机;总重不大于3.5KG;30管径三脚架适用专业单反相机,300/2.8镜头;或者较重型的120相机;双轨4×5相机;总重5KG以下;;31管径三脚架适用于400/2.8、500/4大炮;8×10相机;总重7KG以下;35管径三脚架适用于600/4大炮;重型技术相机以及超大画幅相机;总重10KG以下。还有几个需要注意参考的:1、节数:一般的三脚架分为3节和4节5节;节数越多收合起来越短,请记住: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如果你不是经常要带出去拍照就不要选择节数多的三脚架2、最细管径:就是脚架靠近地面的那根脚架;末节越细,稳定性越差;3、脚管外径和内径厚度:一般的厚度是1.5mm、1.2mm、1.0mm。同样材质情况下,管越厚,稳定性越强;4、锁扣形式的区别:目前锁紧系统分为旋紧式和板扣式两种,旋紧式可以按实际需要来自行控制锁紧度,板扣式也很方便上下调整松紧,现在板扣很多品牌已经设计可以用牛角扳手来调整锁紧度,非常方便了。不过一般来说旋紧式的锁紧力更大,稳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长,稳定性也越强;5、材质:一般的材质采用碳纤维、镁合金、铝合金,捷信有部分产品开始采用了火山石。碳纤维和铝合金还是比较稳定比较多厂家使用;火山石的由于材料和结构原因目前使用较不普遍。

第三点要谈的因素是三脚架的工作高度如何选择:三脚架有三个高度指标,不升中轴将脚架全部节数展开后最大高度、在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和全部脚架节数收缩后三插座调节到最低的工作角度,趴下去的最低高度,用来做低拍。1、我们要明白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高度。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平取景,按眼睛的工作高度,那就是要扣掉你的身高-10cm(云台的高度)在减10cm(像机底部到取景器的距离)在减-15cm(眼睛到头顶的距离),在减5cm(双腿不可能并拢笔直站立,一般是与肩膀同宽的站立姿势)所以一个适合的三脚架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35-40cm之间为宜。要关注的是:不升中轴会比升中轴稳定几倍,除非极端需要增加工作高度否则能不升中轴就尽量避免。第四点是便携性:这个因素跟价格和稳定性是息息相关了!越短越轻就越贵,不稳的还不如不用;太大太重背出去非常辛苦,那么就要权衡一下使用的功能携带的方便性了。影响便携性的指标主要有两点,收合起来的长度和重量。1、收合长度关系到携带的方便性,稍比重量更要紧一些,如果三脚架那么长会很难携带,放在摄影包内或外挂也不好携带,也容易东磕西碰的,坐车上飞机会经常需要托运。一般的三脚架的收合长度在50-60cm之间,如果再加上云台的高度,携带长度就达到了60-70cm;3节的要比4节的长。前面也说了,节数越少越稳定,但是就是长度会长一些,所以这是很多人在选择3节还是4节比较矛盾原因。现在市面已经有反折设计的旅游型三脚架,收缩后能把云台收缩在三根脚架内侧,缩短了近10-15到cm,增加了节数(达到5节),又可以简短10cm左右,大大降低三脚架的收合长度,从而可以把整体(含云台)收合长度控制在40cm以内。当然跟传统三脚架相比,稳定性略色些,但是便携性提高很多。2010年百诺推出了一款平板式三脚架,将收合的厚度在减薄将近10cm这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2、重量越轻越好携带,碳纤维加镁合金部件会比铝合金的轻30%左右,但是价格要贵一倍多;过轻的脚架自重这对稳定性也会有影响,可以考虑在中轴底部的挂钩加固挂些重物增加重量。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三角架反光板预升

反光板预升,可以减少降低相机在曝光时,由于反光板抬起产生的震动。

在相机的自定义功能菜单里,设置反光板预升功能。

拍摄微距摄影、静物摄影时推荐使用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三角架反光板预升切忌在开机状态下装卸镜头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三角架反光板预升切忌在开机状态下装卸镜头

现在的电子镜头都有电子触点和机身联系,在开机状态下,很可能会有电流正在通过,或者是相邻触点上有较明显的电位差,机械外力的中断有可能会引起电磁线圈的反电势或者是相邻触点之间的放电,造成永久性的损坏。

实际上这样操作没有坏,可能是没有赶上那“万一”的一次,赶上一次就后悔无及。

再有通电状态下,机身内部的静电会比较明显,此时拆下镜头会造成更多的灰尘进入,这也是理由之一。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补充的问题:电子感光元件尺寸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根据自己的拍摄喜好、题材选择适合的器材、镜头。

四、照相机操作基础根据自己的拍摄喜好、题材选择适合的器材、镜头。找到自己喜欢的焦距段。在实际拍摄中用好不同焦距85mm–135mm焦距:人像摄影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带有环境的人像带有环境的人像带有环境的人像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24mm-50mm焦距:风光摄影35mm、50mm焦距:纪实摄影师的最爱35mm、50mm焦距:纪实摄影师的最爱35mm、50mm焦距:纪实摄影师的最爱35mm、50mm焦距:纪实摄影师的最爱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五、避免相机设置失误的8个要点大胆尝试相机各种不同的拍摄模式和特色功能,是获得更多拍摄创意的好途径。

不过,当你改变了相机默认设置之后,往往会忘记把它们复原,而下次在截然不同的条件下拍摄时,继续使用了上一次的设置,这就有可能导致拍摄出现严重失误。你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预览照片发现设置不对时,把相机重新设置一遍就行了呗!

但是,如果你恰好遇到的是一个千载难逢而又转瞬即逝的决定性瞬间呢?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让你后悔万分,所以重视相机的细节设置非常重要。切记:重置相机避免此类悲剧发生的最佳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拍摄完毕之后、或者将相机放回包里之前,将相机重置为最常用的设置。“常用设置”并不等于万能设置,但其中的基本设定,如ISO值和驱动模式等,可以保证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下不至于出大错。除了相机的设置,最好还以同样的方式检查一遍其他重要设备的开关和设置,比如闪光灯和镜头等。这样,能够确保它们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无需手忙脚乱地调节设置。不过如果你不小心忘了做这些准备工作,在拍摄时遇到了问题,以下是需要首先“诊断”的8个项目01测光模式设为点测光如果你发现每张照片的曝光都不一致——尤其在移动相机时变得更明显,那么请检查测光模式。很可能是使用了点测光,此时切换为平均测光即可。

02多张画面出现脏点这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有灰尘沾在了机身内部的感应器上,而不是镜头。在使用如f/16之类的小光圈时会尤其明显,在天空等大片纯色区域处也会更加突出。03对焦设为手动模式如果你半按快门准备拍摄,但是相机完全不启动对焦,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将相机或镜头设为了手动模式。你需要根据拍摄题材,将对焦模式设置为单点对焦或者持续对焦模式。

04驱动模式为自拍延时在使用了自拍延时之后,最好将相机驱动模式调回到单次拍摄或者连拍模式。否则你很有可能错过下一次拍摄的瞬间,因为按下快门之后,相机只会开始读秒而不会立即释放快门。05ISO值过高或过低在弱光环境下拍摄时,我们常常会调高ISO值,但忘了调回去也是常事。这倒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但可能会有损你的图像质量,而且在较亮的环境中拍摄时,会限制你的快门速度或光圈值范围。06存储卡未格式化如果忘了删除存储卡中的照片或者没有预先格式化存储卡,可能刚拍几张照片卡就满了。因此有必要养成好习惯,拍摄完当天就立即导出照片。在确定照片转存和备份完毕之后,就格式化存储卡,为下次拍摄做好准备。

07逆光拍摄时出现眩光眩光会降低画面的整体反差,或者在画面中形成明亮的光点,干扰画面。这两种类型的眩光通常都是由镜头或滤镜上的灰尘、污迹或指纹造成的。只要保持镜头和滤镜清洁,就可以避免这类眩光。不过,如果你正对阳光拍摄,即便是最干净的镜头也可能会产生眩光

08忘记将曝光补偿归零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在各种拍摄模式下方便地弥补自动测光结果的不足。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照片始终处于欠曝或者过曝状态,首先需要检查的就是曝光补偿设置,看看是不是上次拍摄把它设在了+或者-值,而没有将其复原。

TIP:用户自定义设置,很多相机都允许用户存储自定义模式。将你常用的各项参数设置存储为自定义模式,就能更迅速地调用,避免拍摄失误。拍摄作业:目的:1.熟练掌握不同焦距,镜头就是眼睛2.恰当运用不同景深,虚实结合才好玩3.曝光补偿的应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4.完全准确的对焦,不含糊5.快速测光6.看透数码相机上的直方图拍摄作业:1.同一场景广角、标准焦距、长焦各拍一张2.大光圈小光圈各拍一张,拍出大小景深的变化3.拍一张剪影(减少曝光补偿)、拍一张曝光过度效果(增加曝光补偿)4.练习焦点锁定,尝试把拍摄的主体放在画面的一角5.用AV模式快速测光6.看透数码相机上的直方图,根据直方图判断曝光是否合适拍摄作业:1.分别用广角镜头和镜头的最长焦距拍摄一张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一塌糊涂的照片2.拍摄两张剪影效果的照片,要求:画面干净、剪影轮廓清晰3.分别用1/250s和1/15s拍摄行走的人要求:机位固定拍两张、追随拍摄两张(附录)图片的基本要素—清晰度

“清晰度”的概念,理论上是影像系统对画面细部还原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解像力、清晰程度、颗粒度、反差和影调再现等诸多方面,常说的“照片清晰度”则是指主观上的视觉感受,比如被摄物焦点精实、反差适中、色彩还原准确、画面清晰明快等等。欣赏摄影作品时的第一印象就是照片清晰度,如果主体物焦点不实或者画面整体发虚(也称“肉”),那么这幅照片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现在各类期刊杂志、宣传画册上图文并茂的文章比比皆是,人们在观赏之时会被图片的色彩、影调、用光、构图等技术技巧所吸引,拍摄者本人最关注的基本也是这些细节,可是在许多画面效果挺好的图片中,却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虚,也就是焦点不实。焦点不实的主要原因是相机抖动或是被摄物移动,也有可能是焦点根本就没在主体物上,这也让不少拍摄者疑惑:我用的可是价格昂贵的专业AF相机呀!然而有了好相机、有了自动调焦就一定能拍出清晰漂亮的画面吗?

上世纪70年代,自动调焦、自动曝光、自动闪光的袖珍全自动相机刚一推上市场,有人说“傻瓜也能用它拍出合适的照片”,这当然是指调焦准确、曝光合适的技术指标,于是人们就给这类小相机起了个“傻瓜相机”的雅号。喜欢使用“傻瓜相机”的人士要么是懒得费心,要么就是完全的“摄影盲”,因此就用“比人更聪明”的全自动相机拍个省心的照片,“傻瓜相机”本身并不傻,而是使用“傻瓜相机”的人比较“傻”!实际上只有具备了程序式自动曝光、主动或被动式自动调焦、弱光自动闪光、自动卷片等多项专业功能的小型相机,才有资格冠名“傻瓜相机”。现在各类专业的、业余的、高级的、简易的数码相机上,都有“P”档或者画个“绿框”的自动曝光档位,加上AF功能就组成了今天的“傻瓜数码相机”也叫:“傻瓜档”,用它们就可以专心取景、构图、抓拍瞬间了,不必再去操心调焦曝光等专业问题。然而正是这些全自动模式的先进功能,却往往导致了影像不实、曝光不准、甚至色彩也是跑偏的,原因就是使用它的人们还没有掌握要点,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手中各种相机的基本特性,最终拍出焦点精确、画面清晰、能够高倍放大的好照片。

1.照相机、镜头的加工精度

当我们拿到一架全新照相机时,往往只注意相机的测光是否准确、曝光是否合适、色彩还原是否满意、调焦功能是否灵敏等等,很少有人会想到该机的调焦系统是否精确。其实各种相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调焦误差,即使是最先进的AF相机也有调不实焦点的时候,可以肯定地说:使用放大镜和增亮屏在焦平面上调焦的大型座机最精确;目测估焦、手动设定距离标尺的简易相机误差最大;联动测距式旁轴相机在广角端的调焦精度较好;单反相机则在长焦、超长焦一端调焦精度更高;AF系统正确使用时的调焦精度肯定高于手动调焦;用AF单点调焦的精度要高于多点调焦……不过只要是机械加工就必然有误差,如果拍出的照片总是焦点有偏差时,就应该认真检测一下该机调焦系统的质量问题了(跑焦)。

另外,传统胶片相机后盖内压片板的压力也会有偏差,如果拍出的照片老在某一部位不实也要注意调整。经典的禄来120双反相机以及它的仿制品海鸥4A相机等(图1),其调焦系统理论上讲是精度最稳定的设计,不会因为经常更换镜头和后背导致磨损出偏差。但由于它们都是采用四根传动板支撑镜头座板,再通过前后移动镜头座板以及镜头组、前盖板等整组调焦,所以双反相机的镜头盖板最怕挤压和磕碰,每次拍完收起来时都要把镜头缩回到无限远一端。检查时可把双反相机脸朝上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四面转动如果发现镜头组和机身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的相机肯定受过挤压焦点已经跑了,另外也有全新的双反相机在出厂时镜头板就是装歪的,故在选购和使用时也不可大意。还曾经发现一些国产617胶卷相机或者617胶卷背,其焦平面导轨上竟然出现起伏的“波浪”,致使底片不平造成局部失焦肯定也是虚的。

2.自动调焦技巧

排除了照相机自身质量问题后,调焦方式的正确使用就成为影响调焦精度的主要原因,我们常见的目测估焦、磨砂玻璃调焦屏、增亮调焦屏、双影重叠、裂像、微棱镜、菲涅尔环带透镜、AF系统等等都是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比如貌似过时的目测估焦、手动设定、预设焦点等手法,在抓拍街景、抢拍新闻等来不及精确调焦的场合,常常比许多AF单反相机来得还快,但是这种方法的调焦精度也是较差的。采用联动测距调焦的MF旁轴相机很适合快速抓拍,因为取景器十分明亮在光线暗淡的环境里非常快捷,当AF单反相机还在拉锯似地找焦点时,MF的旁轴相机已经连拍好几张了。装备了裂像、微棱镜、菲涅尔环带透镜综合调焦系统的单反相机,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普及了,其中裂像是便于对条形被摄物或者景物边缘的快速、精确调焦;微棱镜的闪烁效果在拍摄人物面部等题材时,能够醒目地提示焦点是否调实;菲涅尔环带透镜就是更加清晰的增亮调焦屏,特别适合全屏幕快速调焦。如今比传统环带透镜还要精细的磨砂屏成为AF单反相机的专用调焦屏,它使调焦区的显示、状态提示等信息特别明快,当应急使用手动调焦时也能快速抓拍只要“调清楚就行”,总之在使用这些调焦工具时都要根据被摄对象灵活选择。

我们使用AF功能却拍出主体焦点不实的画面,这里面有许多是AF系统本身的特点所致。先说AF-S模式的单点、单次自动调焦,它以调焦屏中心区极小的“点”为调焦范围,拍摄时要先对主体物锁定焦点然后再重新构图按快门,这是AF方式中精度最高但也是最麻烦的调焦方式。例如拍摄以前景的车篷支架为画面主体时,使用单点AF就必须先对车篷架调焦,然后锁定焦点再半按着快门重新构图、按快门,否则调焦区域就会穿过车篷架跑到背景的门窗上去。再说现在的AF单反相机、AF旁轴相机都有宽区AF、多点AF等功能,也有的具备人脸自动识别和选择能力,但是这类功能基本都是以前景最凸出的物体为参照,当主体物较远、前景又有抢眼的障碍物时,灵敏的AF系统就会把前景物体当主体了。再有像图中玉兰花顶部的花瓣尖角,就必须用单点AF精确锁定才行,否则前景上的巨大花瓣早就先入为主了。还有就是在光线较暗、画面杂乱、被摄物反差较弱的情况下,AF系统不仅调焦的反应速度变慢,同时对主体物的辨别能力也会降低,牡丹花蕊采用宽区AF多点调焦,焦点就会对准在周围较明亮、较突出、反差较大的花瓣枝叶等部位,而真正的中心主体蕊芯则会失焦。线条汇聚的大前景场面,主体人物在画面最左边用哪种AF也调不准他,此时要是用多点AF只会把焦点对在横梁上使人物失焦,最后还是采用AF-S模式调准人物再加F16小光圈完成。可见要想精确锁定主体物的焦点,最好选用原始的AF-S单点、单次伺服调焦功能,不厌其烦地取景、构图、调焦、锁定、再构图、然后才是按快门,如果习惯使用多点、宽区、动态等相似的AF模式,则要设定在优先单点AF模式下选择和捕捉主体物。

AF-C、宽区AF、多点AF、动态AF、自动区域AF……这一大堆数字反映了当代AF相机的聪明才智,这些功能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抓拍新闻、体育、舞台、快速移动的物体等题材上。其中AF-C模式是拍摄游移不定的运动目标时、尤其是纵向移动的物体时最有效的调焦模式,典型的动感跟拍(追拍)画面,从远处连续跟焦到适当的位置并在追随中按下快门。我们在拍摄风光、静物、生活照时,宽区、多点AF也能得心应手地抓拍以前景为主体的画面,图10是青藏高原上一场冰雹过后的场景,这里将焦点调在了前景的草丛上,远处背景的神山略微虚化更显纵深感,此时采用多区域AF可以很方便地锁定前景,同时再用或大或小的光圈来控制景深。图中打开的瑞士军刀就是一幅展开的平面,这时候用宽区AF、多区AF都可以保证最佳调焦效果。

3.近距离防抖

有一类人人基本都拍过的题材就是花卉,花卉的魅力源自于它的形态、色彩、芳香、食用口感等等对周边生物的诱惑,而最能表现花卉美丽的就是花卉的局部特写。

我们在贴近花卉拍细节时有一个常被疏忽的概念,都以为远景能拍实的曝光组合也能拍实近景特写,然而大家只需试拍一下就会发现,同样用100mm镜头、1/60秒手持相机,分别对5m外的花丛和0.5m的近景花卉拍摄,再同样放大10倍后观看细节,往往0.5m处的花卉明显不如5m外的花丛清晰。这是因为在相似的手持拍摄条件下,相机的抖动和花卉的摆动在近距离时“相对运动”更剧烈,结果就是近摄的局部特写移位更明显、虚得更厉害。此时最可靠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当然也可以提高感光度用更短的快门时间手端,但要小心太高的感光度会产生明显噪点。再有就是尽量开大光圈并缩短快门时间,这时不要过多考虑景深问题而以保证清晰度为先,依靠景深提高清晰度的想法是很错误的。具体到微距拍摄中手端相机的经验,通常使用50mm~90mm微距镜头时,快门时间不要短于1/500秒;使用105mm~180mm微距头则要用到1/1000秒才有保障。

偏色问题

近距离拍摄景物特写还要注意偏色问题,自动白平衡在镜头贴近色彩鲜艳的大色块被摄物时,会受主体或者周边景物的色彩干扰而使自动白平衡失灵。

所以在拍摄局部特写时要用手控设定白平衡,比如日光下、阴天下、阴影下、白炽灯下、日光灯下、闪光灯下等等,还要严格控制曝光量防止过度的过曝或欠曝,因为许多时候用后期软件也无法追回原色和细节,打好基础是关键!实际上我们都应该熟悉全手控拍摄的技巧,要在自动模式被环境干扰而出现误判时,及时改用手控方式来补救自动调焦系统、自动曝光系统和自动白平衡的失误,总之不要让“傻瓜相机”笑话我们。

4.视力影响清晰度

视力影响调焦是很多人忽视的问题,近视、散光等视力不好的人使用手动调焦模式时,实际焦点往往不在画面主体上,因此当你认真调焦的照片总是出现焦点不实的现象,请先查查自己的视力哪怕是百、八十度的近视也会使焦点跑偏。解决的办法就是戴眼镜并使用远视点取景器,也可以在取景目镜上调节视力补偿镜。

再就是干脆改用AF相机。然而AF相机虽然可以替代调焦过程,但是调焦区域是否精确对准在主体物上还是要靠人眼选择,特别是戴眼镜的影友使用135单反相机,如果不能完整、清晰地观察取景器画面,那么AF调焦区很容易偏离主体而且取景范围的误差也会很大。

5.手抖

“手抖”也称“手震”,是指曝光时间较长时徒手持机不稳导致照片发虚的简称。理论上徒手持机所能保证最低限度清晰度的快门时间,都是按照镜头焦距的倒数推算,比如28mm广角镜头最好不长于1/30秒;50mm镜头不长于1/60秒;200mm镜头不长于1/250秒等等。但在实际拍摄中28mm镜头用1/15秒也能基本拍实(不放大片),而500mm镜头支在三脚架上用1/1000秒却难保不虚,因为拍摄者的脉搏、呼吸、轻微的手抖、甚至快门线都能让长焦头产生明显的晃动,就是其周围的车辆、风力、人的走动也会使画面抖动。有些人声称“我用1/4秒手端200mm长头没问题!”说这话的人肯定没放过大照片,至少也是没见过真正清晰的大照片。手抖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多数人在拍片时并不使用三脚架,往往用较长的快门时间自信地手持拍摄,即使虚点儿也不要紧“反正也不放大片”,这也是众多影友反复投稿、经常参赛却一再落选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在评委和编辑老师眼里,连清晰度都保证不了的图片就是不及格的废片!

6.独脚架和三脚架

许多影友都认为,用了独脚架或者三脚架就可以保证长时间曝光的清晰度,其实各种脚架的可靠性包括机械强度、柔韧性、稳固性、耐用性、可操作性能都是有限度的,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太可靠的。首先独脚架的真正作用并不是稳固相机,而是为了长时间手端相机抓拍、跟拍某一题材时节省臂力,例如在拍摄舞台演出、体育赛事、新闻题材时,可以节省体力坚持更长时间,也是为了避免反复举放相机错过重要瞬间。但是独脚架终归只有一条腿儿,它并没有稳固相机的功能,有人说将相机顶在脑门儿上再用自己的双腿当另外两只脚,然后抓紧相机、屏住呼吸、轻按快门……这样就可以像三角架一样保险了。然而独脚架无法平衡向下的支点,越向下使劲儿手和身体就会越加晃动、独脚架也就越向周边忽悠,结果拍出的片子还是禁不起高倍放大仍是废片,所以使用独脚架时也要尽量选择短时间快门。

三脚架选用

三脚架的种类很多,简单地说小型、微型三脚架承重力太差而且高度也不够,外出创作没什么实用价值。节数太多的三脚架比如4节以上的因为片面追求短小便携,使之关节太多、管径太细、不仅操作麻烦稳定性也不好,更有全拉出来仅有齐胸高的纪念照型,您就撅着臀部找画面吧。

中型三脚架又以方形腿、没有横向支撑的最不稳定,当几节细腿全都拉出来时三脚架自身就开始晃动,所以尽量不要将太细的前端小腿拽出来。大型三脚架由于自身体积、重量和结构的原因稳固性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