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研究_第1页
金融危机研究_第2页
金融危机研究_第3页
金融危机研究_第4页
金融危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研究

一、历史上的各次金融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的恐慌1907年银行家恐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0年储蓄和贷款危机1637年郁金香的疯狂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2002年的阿根廷银行业危机

1637年郁金香的疯狂热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表现在当时的社会,郁金香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全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倒卖郁金香,郁金香最高价曾炒至4200荷兰盾,20倍于一位熟练技工的年收入。当时荷兰的年人均收入为150荷兰盾。大约是今天的76,000美元。到1637年,市场崩溃,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形成原因:⑴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⑵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⑶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政府政策政府对郁金香事件采取的手段是先从交易空间上制约,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价格;之后再用法律来堵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乎经济规律。美中不足的是,政府采取措施的时间太晚了,以致有太多人牵涉进去,遭受了巨大损失。危机的影响不仅沉重打击了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经济陷入一片混乱,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那股风,从那温湿的地中海,一路吹来在伊朗,在土耳其在荷兰,在全世界爱情的风,热烈地吹着1720年的南海泡沫诱发原因: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政府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扩散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政府应对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影响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南海气泡”告诉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终于,腐败像汹涌的洪水淹没一切;贪婪徐徐卷来,像阴霾的雾霭弥漫,遮蔽日光。政客和民族斗士纷纷沉溺于股市,贵族夫人和仆役领班一样分得红利,法官当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君主为了几个便士玩弄手中的纸牌;不列颠帝国陷入钱币的污秽之中。1837年的恐慌发展过程:詹姆斯·麦迪逊在1816年于任内授权成立合众国第二银行,“减轻1812年战争所导致的经济问题”。1829年,杰克逊总统上台,他认为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贷问题影响到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废止了第二银行。并将其贷款业务分散到州银行,州银行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担保发放了更多的贷款(房地产缺乏流动性)。与此同时,美国又颁布实施了自由银行法。自由银行法允许最低资本金10万美金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银行,没有任何其他要求。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为信贷与投机买卖提供资金。这也导致诈骗猖獗,银行业务品质低劣。杰克逊应对投机的策略是签署了一个行政命令《铸币流通令》,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以后购买土地必须使用金币或银币支付(紧缩流动性)。导致对铸币供应需求量的激增,银行券持有者开始要求用银行券换取金银铸币,银行贵金属存量显然不足。为了筹集急需的钱,各银行开始不得不尽快收回贷款。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又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推再推。到1937年底,全美所有银行都停止了金币兑付。英格兰银行为防止黄金流出国门,开始提高利率。这由导致英国棉花进口量下降,进一步影响了美国经济。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巨幅紧缩的境地,最终导致了1837年的经济大恐慌——股票价格开始疯狂地下跌,破产很快蔓延至所有行业,全美90%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奇高无比。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年轻共和国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当几个州政府试图为它的债务进行融资时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购买它的债券。美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萧条时期。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8年加州发现了巨大的旧金山金矿才开始有所转机。1907年大恐慌1907年大恐慌实际上是大银行家们一手操控形成的。目的:首先是建立中央银行;其次是挤垮和兼并中小竞争对手,尤其是令银行家颇为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还有就是得到让他们垂涎已久的重要企业。与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一样,银行家们早已瞧出经济过热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泡沫现象,这也是他们不断放松银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首先,他们制造新闻舆论,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导火索:1907年,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联合铜业公司股票,但此举失利,引发银行收回贷款以及民众挤兑;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向股市借款,借款利息暴涨,股市停盘,随后,转向大银行家求助。摩根行动:纽约证交所主席求助摩根,摩根趁此机会

,逼迫老罗斯福同意,与各大银行、信托公司低价签订收购协议(他们手上大多持有重要企业的股份)。影响:如果没有金融家J·P·摩根的干预,这次恐慌可能影响更深远。摩根押上大笔自己的金钱,并说服其他纽约银行家做同样的事情,以加强银行体系。当时,美国并没有一家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到11月时,金融危机基本上已停止扩散,但一家大经纪公司使用“田纳西煤,铁和铁路公司”(TC&I)的股票作为抵押,借大笔债项使危机进一步出现。TC&I的股票价格,因反垄断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批准紧急收购,才避免了大幅下泻、崩溃。次年,美国参议员尼尔森‧欧德里奇建立并亲自主持一个委员会,来调查这一次的危机;并提出今后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恐慌期间拥挤的华尔街1929的大萧条金融危机爆发;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扩散:由美国爆发的危机,很快扩散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发生经济危机,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供求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政府措施:美国罗斯福的新政整顿银行业、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恢复工农业生产、保护劳工权利,制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得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有了更加稳定和更加快速的发展。这种完善后的金融体系最终为美国铺好了通往世界顶端的道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1年,里根总统当选,奉行弗里德曼的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强调不对经济进行干涉,同时为了吸引外国资金,采取强势美元政策,通过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应对强势美元对国内经济的损害,里根政府通过减税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减税刺激经济和增加军费支出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快速上升,1983年高达2000亿美元,占当时GNP的6%,与此同时,经常账户赤字也逐年增加,到1987年,美国贸易赤字达1700亿美元。由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美国,极大地推高了美国股票价格。1987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联邦德国也随着美国提高了利率,此举遭到了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批判,他认为,联邦德国这样做法违反了国际协调政策,并表示这样无法确保美元稳定。贝克的这一席话引发证券市场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抛空,由于当时华尔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过程中,计算机自动发出的平仓盘加速了股市暴跌,从而导致了股市的崩盘。引发危机出现的隐患:1、美元赤字有增无减。1986年,所欠外债达20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2、股票过分升值和美元不断贬值。股票市场的总额和支撑的实际资本相差167倍,买空卖空长期盛行。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股灾爆发只是对于投机炒作的一种调整,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1990年储蓄和贷款危机80年末以及90年代初,银行业自大萧条以来出现了最严重的崩塌,超过1000家的互助储蓄银行倒闭,其资产更是超过了5000亿美元。最终,为挽救此次危机所付出的代价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1240亿美元由美国政府以及纳税人承担,只有290亿美元是由互助银行行业本身承担。1996年的日本楼市泡沫87年东京地价可买下整个美国产生:1、20世纪70年代,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贴现率等宽松的金融政策,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增长了1.3倍。

同时,广场协议的签订,2、经济增长,大量剩余资金涌入房地产。一些房地产商、建筑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土地担保向银行贷款,再购买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致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3、日本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循环。最终形成了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4、日本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反而一方面任凭大量信贷资金流人房地产领域,扩大对土地和股票担保的融资;另一方面,连续9次大幅度下调官方利率,从1985年的8.5%降低到1987年2月的2.5%,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1991年后,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日本泡沫迅速破裂。影响:1、重创经济。从泡沫破灭至今,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步入了战后历时最长的“平成萧条”时期;2、财政危机。日本赤字占GDP比重高达105.4%。3、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剧了日本内需不足的困境,并导致明显的通货紧缩。4、产业抑制。在房地产泡沫期间,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业,意味着生产性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经济因素: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内在因素: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世界因素: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2002年的阿根廷银行业危机2000年,阿根廷外债总额达146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汇收入的4.7倍,当年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38%。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影响,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决定实施债务重组。自2001年12月20日德拉鲁阿总统宣布辞职至2002年1月1日正义党参议员杜阿尔德就任新总统,短短12天内五易总统,表明政治危机也相当严重。大规模的骚乱和激烈的政局动荡迫使政府放弃了比索盯住美元的货币局汇率制度,国内外投资者对阿根廷的信心急剧下降。阿根廷不仅遇到了债务危机,而且还陷入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在此之前,阿根廷经济已陷入萧条,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情况显着恶化。政府不得不通过国内银行还资助赤字,政府债务占银行资产的比率迅猛攀升,这显着增加了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2001年12月23日,阿根廷政府宣布暂时停止偿付所有公债的利息和本金,12月24日宣布将于2002年1月发行本国第三种货币阿根廷元。阿根廷比索大幅贬值,最高时达75%,阿根廷通货膨胀迅速上扬,比索贬值后累积通胀率最高达80%,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幅上涨至25%,2002年经济下滑10.9%。二、经济学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提出者:克鲁格曼(1979)观点: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主要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导致固定汇率制无法维持而崩溃,特别是长期巨额财政赤字的存在和货币信贷的持续扩张,对固定汇率制的威胁最大基本概括:货币危机的成因: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之间的冲突货币危机的机制:投机冲击下外汇储备量的持续下降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财政赤字的弥补通过信贷的扩张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在于假设过于严格:只有在一国的基本面出现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发起攻击政府行为无理性,盲目的通过信贷扩张来弥补财政赤字发生货币冲击时,政府不顾一切的维护固定汇率即:危机的发生是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但现实并非都是如此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80年代中期由奥波斯特菲尔德提出:危机的原因是货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投机者和货币当局都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投机者投机过程收益分析:◘投机者收益:汇价差◘投机者成本:货币市场利率提高带来的损失♦政府维护固定汇率制的收益: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本币信用政策一致性的好声誉BB(维护固定汇率的收益)CC(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利率水平成本(C)R0R10

♦政府决策:收益大于成本时:维护汇率稳定收益小于成本时:放弃固定汇率,危机爆发

第二代危机理论强调了3点:市场预期在危机中的作用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的搏弈过程防范货币危机的有效措施: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2.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针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作出的各种解释道德风险论:◘代表人物:麦金农和克鲁格曼◘主要观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担保,产生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金融恐慌论:◘最早由戴猛德在1983年提出,解释美国的存贷款危机问题◘1998年(美)瑞得里特和萨克斯用于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解释

◘主要观点:

▸亚洲国家吸引资本流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金融市场的一系列突发事件,诱发了金融恐慌▸危机发生后政府的某些政策也加剧了金融恐慌▸防止危机的对策:采取措施降低市场的悲观预期基本因素论论: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基本经济因素的恶化,同时金融体系非常脆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次贷危机传导机制具体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理论原因: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长期以来,大量美国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融资(refinancing)来获得更多贷款,以维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由于市场利率较低,房屋价格不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者可以以已经升值的住房为抵押,以比原有贷款更为优惠的条件,借入一笔新的贷款。在偿还旧贷款之后,多出来的部分便可以提取现金,作为自己的消费开支。2、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3、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除此之外,美国多次出台法律,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重要原因--高度资产证券化证券化过程: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MBS→特殊目的机构SPV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以中间级RMBS为基础发行的债券

担保债务权证CDO→中间段CDOCDO平方→CDO立方→……CDO→债券的保险CDS(CDS作为一种场外衍生交易工具,其供应量可以是无限的)→投机者CDS的发展是同CDO的创造密切相连的。事实上,CDO可分为现金型CDO(CashCDO)、合成型CDO(SyntheticCDO)和混合型CDO(HybridCDO)。如果金融机构把MBS完全卖给SPV,后者再通过打包和分级做成CDO,则这种CDO便是现金型CDO。另一种情况是,发起人并不将MBS卖给SPV,而是与SPV签订一份保险合同:在正常情况下,发起人定期向SPV(保险提供者)支付保费;如果出现违约,则SPV赔偿发起人的损失。在这种安排下,SPV出售的CDO被称为合成型CDO。在这里,作为CDO基础的信贷资产的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发起人并未将其资产卖给SPV,而仅仅通过CDS将其所拥有的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SPV,并由SPV最终转移给证券投资者。资产证券化为何会引发危机1、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则之一是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都有较高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特别是发行CDO(抵押债务债券)和CDS(即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相对于资产规模偏少,它们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就越大。高杠杆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通过风险传导机制,次级债券的风险将从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债券产品市场,并在衍生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被逐步扩大。特别是处于次级债券产品末端的对冲基金的衍生品的杠杆操作,使得风险敞口增大,在出现流动性紧缺情况下,通过债务链条传导而引起金融市场震动,这是次级债券最大的风险。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爆发以前,次级债券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逐渐与实体经济相脱节。比如,一些能力较强的对冲基金的财务杠杆在30倍以上,高的达到40倍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这些对冲基金在宏观市场上扩大了信用规模,促使信用膨胀,加大了金融风险。一旦市场条件变化(如房地产价格下降)或操作失误,风险立刻显现,基金难以归还信用放款,进而引起了金融市场上的“羊群效应”,造成连锁反应,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出现短缺。2008年底《财富》杂志公布的CDS担保价值的存量情况——从2001年9190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62.2万亿美元。(二)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质量低劣埋下了风险隐患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第一步。对次级债券产品的证券化过程来说,其起始端为次级贷款,它是次级债券产品的基础资产。次级贷款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它的贷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较差和无法出具收入证明的借款人,使贷款机构在还款第一来源和第二来源的认定问题上容易混淆立场(第一还款来源即还款人的还款能力是最重要的,第二还款来源为对住房抵押物的处置)。其次,在贷款的担保设定上,不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而只考虑了将所购房屋作为抵押。最后,房产作为第二来源,作为抵押,它是将贷款收益建立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上,忽视了市场波动性。由于次级贷款具有信用评分低、办理手续简便、贷款审查缺乏审慎性等弱点,因此,住房抵押贷款银行拥有的次级贷款资产是质量低下、风险巨大的劣质资产。但偏偏是这类资产,被集合打包组建成了资产池,以此发行次级债券,并进一步衍生出更多的衍生品。在次级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中,投资者投资的证券品种的收益来自于基础资产亦即次级贷款还款的现金流。而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来源是证券化产品安全的原始保障,一旦住房抵押贷款出现问题,现金流没法保障,则必然造成债券产品价格下跌,形成危机。此外,因为次级抵押贷款的特点,次级贷款人多为没有可靠收入来源的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在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低迷引发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还款人的收入也必将受到影响,而更加导致无力还贷。因此,第一还款来源非常受限。由于第二还款来源是对住房抵押物的处置,这在房地产市场萧条的形势下尤为困难。并且,在美国,很多次级抵押贷款都是零首付的,可以说,大部分亏损的都是银行和信贷机构的钱。初始阶段由于机构投资者被高利率所诱惑,忽视风险,加之证券化资金链过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会导致危机大范围的爆发。(三)次级贷款证券化的信用增级行为无法较好地实现信用增级的目的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包括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两种方式①。内部信用增级主要包括直接追索权、高/低级结构、超额担保和利差账户等方式;外部信用增级包括备用信用证、担保和保险等方式。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其内部信用增级主要采用高/次级结构的方式,对次级债券产品区分高级/低级(如CDO分为了高层级、中层级、低层级和股权级),现金流依次偿付,先是高级,然后是低级。因此,低层级债券在高层级债券之前承担损失的风险。这种信用增级方法的实质,是投资者通过购买风险高但收益大的低级债券,为优先级债券提供了信用增级,但是对低级债券自身信用的增加并无多大意义。因此,这样增级的直接结果就是,原始基础资产池的违约风险集中在了低层级债券当中,使这部分证券的风险急剧上升。由于风险过度集中,低层级债券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最终还是会影响到高层级债券的偿付,无法实现内部信用增级的目的。次级债券产品采用的主要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是保险方式。保险方式中传统的保单形式和赔付惯例与金融担保要求的不符带来了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如果信用增级机构信用等级下降,则担保类证券也将面临信用等级下降的危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许多保险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AIG),通过CDS(信用违约互换)专事为债券的持有人提供保险,保险对象即CDO。当CDO市场出现问题时,提供担保的保险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其市场信用迅速下降,而因为这些保险公司本身也持有大量的CDO,这样反过来又加速了这些次级债券产品市场价格的快速下跌,因而无法实现外部增级的目的。(四)次级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行为造成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购买债券的过程中,投资者通常无法辨认次级债券产品的基础资产及其风险,而只能以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来选择持有。在这种情况下,评级公司客观、公正、准确的评级对投资者来说显得异常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评级公司对次级债券产品的评级脱离了客观、公正、准确,这种诚信缺失使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充斥市场。这些原因主要包括:(1)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通常根据历史数据做成,这个模型里有很多假设,比如对房价、GDP、通货膨胀、利率的假设等等,并没有及时准确遇见真正的风险。评级机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债券产品并未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在评级过程中对债券产品的评级依据不充分。(2)评级机构在市场的实际运作中,不是仅仅站在中立的角度负责评级工作,而是设身处地参与到整个债券产品的打包过程中,指导打包专家如何通过最高的评级。由于评级公司对自身设计的评级模型了如指掌,对如何提高信用评级的指导易如反掌,此时,作为评级模型设计者和评级者的评级机构立场站在了债券产品的设计者和发行者一边,无法保持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的立场。(3)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次级贷款的评级机构由于利益的驱使,故意歪曲评估对象,提高评估对象的信用级别,与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一起来分享由次级贷款带来的这场盛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证券评级机构已不是被动地为公司债务评级,而是亲自涉足到金融工程中,设计出可以达到高级别的复杂结构,凭借过高的评级,次级债券立即被市场追捧,但是次级债券产品的实际价值是否如评级机构所言则很难如是。(五)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政府、市场、金融机构等监管缺失造成风险蔓延(1)美国政府监管机构(如美联储)对次级抵押贷款行为的监管严重缺失。抵押贷款银行发放的次级贷款并不符合审慎性原则,美国政府监管部门一开始就没有对次级贷款机构的操作行为、贷款质量、次级贷款规模进行密切监察,没有及早发现或即便发现也并未制止问题,建立预警体系。(2)在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贷款风险被转移,但监管部门没有对风险进行追踪和监管。由于存在复杂的证券化过程,使得原本能够看到的风险通过金融创新不断转手,监管部门也很难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难以监管。(3)对次级贷款机构和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缺乏有效监管。此外,一些采用高杠杆进行投资的参与机构资本充足率远远不符合要求,有的自有资本金甚至只是投资资产的几十分之一。(4)对评级机构的欺诈行为,监管部门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致使其在商业逐利中草率地将过高评级颁给了次贷各种衍生产品,有意无意地隐瞒了其中很可能存在的风险,欺骗了各大投资基金,直接造成了次级债券产品的发展壮大。(5)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证券化的监管流于形式,这是一些贷款机构错误利用证券化工具得以实现其目的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于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实行备案制度,对于房地美(FreddieMac)、房利美(Fan-niemae)这些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发行证券化产品,则采取豁免审核的做法。而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本上都采取贷款机构把房贷卖给房地美、房利美,再由这两家机构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做法。在这种监管体制下,实际上,监管部门很难履行到监管职责。(六)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存在严重缺陷次级贷款:在美国市场上,次级贷款大部分为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即ARM(AjustableRatemortgage),而绝大部分ARM是固定/浮动混合利率抵押贷款(Hy-bridARM),即在抵押发售的最初阶段,银行按照事先商定的固定利率向购房者发放抵押,在固定利率期(一般是2-3年)结束时,抵押贷款开始按当时的市场利率浮动。由此可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产品设计旨在通过降低借款人初期偿付额而诱惑低收人家庭借款买房,在推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扩张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次级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同样存在严重缺陷。在证券化过程中,衍生产品估值和定价是由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或者是数据性公式和模型做出来的,它们对风险偏好十分敏感,需要不断的调整,这样,就给整个次级债市场的估值和定价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定价的不确定性造成风险溢价的急剧上升,并蔓延到市场,形成风险。然而,以次级贷款为标的新型衍生品往往流动性不高,有时甚至是为某些特定的机构量身定做的,更缺乏可交易性,但这一点就违反了模型的使用前提,即市场必须是可自由流通的、连贯的、随机的。同时,这些衍生品种出现的背景是经济上升期,这导致估值时缺乏有效数据尤其是熊市数据的支持,模型中所取的变量也都可能偏于乐观,从而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综上所述,次级贷款机构接受价值被高估或者说被泡沫化的房产作为抵押,大肆进行信贷扩张,并将存在信贷泡沫的抵押贷款经过处理卖给了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对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处理,层层打包成CDO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之后卖给投资者,结果,市场的杠杆作用又导致虚拟资本价值过度膨胀,这些充满了泡沫与风险的抵押贷款证券产品等于是将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放大的产物。随着利率的提高,房地产融资的成本逐渐提高,脱离实体经济的泡沫资产一旦开始向真实价值回归,就必然导致泡沫的破裂,利益链条也就变成了危机传导链条。最终,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产生的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缺陷牙买加货币体系确定了以美元为核心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国际储备与结算货币。面对内外需求,美元必须长期保持大量的顺差才能维持国际平衡。当前美元的输出方式是:美国通过国际贸易向他国购买物资,同时支付美元实现美元的输出,而输入则是外围国再将美元用于对美国的投资以实现美元回流。但是,随着美国经常账户的恶化,美元的回流不再是国外对美国投资,而是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来实现的。美国为了吸引美元回流,大量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美国消费得越多,外围国持有的美元储备就会越多,美元扩张带来的通货膨胀和美元一起输出美国,流向全世界。当美国不能再用低利率吸引美元回流,而美国又没有出现新兴产业吸引投资者时,美联储不得不放弃低利率政策。利率的上调必然对美国国内投资造成沉重的打击,美国人借贷消费的成本上升,大量次贷贷款人由于不能归还贷款而破产,金融资产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早已通过金融衍生品将国内金融风险分散到全球金融市场,美元的贬值则更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也受到的严重打击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次贷危机出现初期:MBS和CDO的最终投资者是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行、对冲基金等等。但是,还有一种被称之为结构投资机构(SIV)的金融机构。SIV是由大投资银行、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的、同SPV有些类似的金融机构。其目的是持有RMBS和CDO。SIV虽然是次贷相关债券的持有者,但却不是这些债券的最终投资者,换言之,SIV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借他人的钱购买RMBS和CDO。SIV在购买RMBS和CDO的同时,必须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在货币市场融资。通过持有RMBS和CDO,SIV取得固定的收入流,直到这些RMBS和CDO到期。投资收益与融资成本之差即为SIV的收益,或者说是其建立者的收益。RMBS和CDO债券的期限往往长达4~5年。而从货币市场所筹集到的资金只能是短期资金,ABCP的期限只有几个月。这样,就存在一个借短债进行长期投资的问题。当货币市场流通性很强的时候,通过不断借新债还旧债(rolling-over),SIV持有RMBS和CDO,直到这些债券到期是不成问题的。2007年8月初突然间出现流动性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SIV突然发现,没有投资者愿意购买它们所发行的ABCP。换言之,它们已经无法从货币市场借到资金。SIV出现融资困难后,它们转而求助于自己的资助者(sponsors)――大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后者需要在银行间拆借市场筹资,但有富余头寸的商业银行却不愿拆出头寸。它们囤积头寸,以备不时之需。这样,银行间拆借市场也出现流动性短缺,银行间拆借市场利息率随之上升。商业银行原本打算通过建立SPV和SIV等机构隔离风险,通过证券化创造形形色色的衍生金融工具转移风险,但是风险依然存在于金融体系之内。由于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同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最终仍然无法摆脱次贷所带来的风险。第一阶段:流动性出现短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一个阶段。面对货币市场利息率的急剧上升,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和美联储统一行动,在货币市场上注入大量流动性。流动性短缺在2007年8月、12月和2008年3月出现三次高峰。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流动性短缺而不得不被JP摩根低价收购。中央银行的几次迅速干预,使每次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得到暂时缓解,货币市场利息率得以回落。但是,很难保证流动性短缺不会因某种原因再次出现。尽管流动性的注入使SIV得以继续持有手中的RMBS和CDO,使各种金融机构不必低价卖出这些债券,从而避免了这些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然而,次贷危机却又很快从流动性危机发展为信贷紧缩危机。第二阶段: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采用了杠杆经营模式,降低杠杆比率有两条途径:金融机构出售风险资产,或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在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中,资产(RMBS、CDO等)价格下跌,根据按现价计算的原则,金融机构(RMBS、CDO等的持有者)的资本金必须随资产价格的减少等额扣减(在先扣减利润的会计原则下,利润可以作为资本金的缓冲)。在分子大于分母的情况下,分子、分母等量减少,意味着杠杆率(倍数)的上升。在资产价格下降和市场风险提高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相应增加资本金,为了维持或降低杠杆率,金融机构必须主动大幅度减少资产(及负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信贷紧缩,已经并将继续对实体经济造成重要影响。实体经济的收缩是继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之后,次贷危机发展的第三阶段。实体经济的萎缩必然导致住宅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和与次贷相关的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总结,次贷危机如何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信用等级低的住房贷款人违约产生,本来不会引起较大危机。然而这些次级贷款又通过超规模不断累积的证券化在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因为这些证券的发行者与投机者主要是像两房、AIG、大型银行等主要的金融机构,并且他么都采用了杠杆操作,在债券的不断传导中,其违约赔率远远超过了资产的本身水平,也远远超过了投机者的承受底线。因此违约的出现,导致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同时,美国的债券也以其高收益吸引了各国的投资者购买,美国出现危机,则这一危机也随着金融体系传导到世界。金融危机出现之后,整个美国金融业信贷紧张。即美国的超前消费时代基本终结,作为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消费已失去活力,美国经济下滑;同时,对于全球经济来说,美国作为最大的进口国,其进口规模的大量缩减,对各国来说是相当大的冲击,也即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911”事件过后,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造就了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

危机的蔓延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房贷专业机构Countrywide——美国第一大房地产抵押贷款金融集团贝尔斯登——美国排名第五大投资银行花旗集团、美林集团……次贷危机对美国民众心理上的冲击

“市场信心的丧失”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投资者对于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产生疑虑,除了次级债,其他类型的企业债、国债、股市的安全性都将使人们心存疑虑。

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下降”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密歇根大学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调查显示,2008年8月份美国的消费者消费信心指数为63%,已接近1980年的历史低点。吃钱的社会

美国2008年11月份CPI环比下跌1.7%,是自劳工部1947年开始编纂该指数以来的最高环比跌幅。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食品价格在CPI中约占1/5比例。新车价格环比下跌0.6%,服装价格环比上涨0.3%,飞机价格则环比下跌4%。医疗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住房价格环比下跌0.1%。次贷危机致使美国失业率上升

次贷危机使美国的贫富更加悬殊

据美国劳工部2009年3月6日的公布,2月份美国新增失业人数达到65.1万,自经济陷入衰退以来失业人数已达到440万人,失业率攀升至8.1%,创自198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次贷危机对美国房地产业的影响次贷危机造成美国房价大幅下跌。2007年开始,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出现负增长,2008年8月美国房屋的购买量跌倒17年以来的最低点。危机出现后的美国房地产业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

美国的多家银行巨亏或倒闭,市场流动性出现恐慌性的短缺

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两家倒闭、一家被收购、两家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就连全球按资产计算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以及占据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半壁江山的“两房”也难逃被政府接管的命运。危机出现后的美国银行业美国各大主要金融机构2007年第四季度受次贷风波影响情况表单位:亿美元金融机构次贷损失减记季度净利润应对措施花旗集团181-98.3(51.3)削减股息,裁员1.7万~2.4万人,注资220亿美元美林集团115-98.3(23.5)注资110亿美元,选择性裁员1600人美国银行52.82.68(52.6)裁员650人摩根大通1329.7(45)对杠杆融资和结构信贷业务部门裁员摩根士丹利94-35.9(22.1)裁员约1000人贝尔斯登19-8.54(5.63)裁员2000人以上,募集23亿美元资金雷曼兄弟/8.86(10)裁员1300人,关闭BNC次贷业务公司美联银行170.51(23)裁减243个得克萨斯州贷款运作中心职位·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笼罩着股市

美国的股市接连受到重创,由于股市连续“跳水”,给美国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美国企业投资的意愿均有所下降。·美元大幅贬值

美元的贬值是由楼市泡沫破灭引起的次贷危机造成的,而美国的持续降息,也加速了贬值的过程。此次大幅降息说明美国经济正处于危险边缘,经济已经下滑。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联储多次降低利率,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压力,降息速度跟不上美国,使得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利差继续缩小,投资者更倾向于抛售美元,加剧了对美元汇率的打压。同时,如果美元持续走弱,美元的强势地位将受到不断走强货币的挑战,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将受到削弱。伊朗已经宣布放弃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阿联酋也已经声称,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考虑放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可看出,2005年9月以来,美国PMI指数从最高值61.0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50.0,期间有多个月低于50。2008年10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三个月收缩,且下降到26年来的最低点。新订单、工业生产等指数的下滑表明美国制造业发生萎缩。2005.1-2008.6美国制造业相关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ISM、MRI)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制造业萎缩

次贷危机对美国服务业的影响

·美国服务业出现近5年来首次收缩。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关于服务业活动指数2008年1月份降为44.6,过去58个月以来首次低于50,出现全行业收缩。服务业占美国经济活动比重超过80%,对经济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2008年1月份只有3个服务行业实现增长,14个出现收缩。服务业收缩是整体经济降温的迹象之一。次贷危机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根据美国商务部2009年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去年12月份环比下降4%,为399亿美元,是近6年来的最低点。当月贸易逆差下降主要是由于美国和世界经济下行造成美国进出口同时下降,且进口下降幅度超过出口。去年12月份美国进口下降了5.5%,为1737亿美元;当月出口下降了6%,为1338亿美元。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下降了3.3%,为6771亿美元,低于2007年全年的7003亿美元和2006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7533亿美元。2007年美国贸易逆差在连续5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之后首次下降。

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一)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部消失,特别是具有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破产,使得世界各国银行和投资人损失巨大,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和信用危机。(二)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三)部分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经济因对外依存度高、外汇储备不足而受到严重冲击。在冰岛,国家经济濒临破产,不得不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俄罗斯求援。其它如波兰、匈牙利、乌克兰、哈萨克、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国家经济亦濒临破产边缘;一些制造东欧国家地产泡沫的西方银行也将破产。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为银行大量注资或收归国有,但仍然难以避免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四)世界经济将步入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其主要体现在: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和世界最大的花期银行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都濒临破产,全球数以万计的企业纷纷减产、降价或倒闭,世界经济一片萧条。金融风暴的冲击已实实在在地打在商家身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3、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间,给世界各国投资者带来约30万亿美元的损失。人们的资本性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预期消费。4、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挫。原油从几个月前的高位147美元下降到目前的50美元左右,有色金属、钢材、煤炭等各类原材料价格大多下跌40—60%,这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美国财政部实施的主要救市方案包括:第一,2008年2月,布什政府签署实施1680亿美元减税方案;第二,2008年7月,美国政府开始实施住房与经济恢复法案,旨在帮助购房者获得再融资,避免出现持续违约;第三,2008年10月,美国政府通过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该法案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将联邦存款保险上限由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以此来吸收存款;其二,引入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纾困方案,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第四,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通过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该法案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包括2880亿美元减税、1440亿美元用于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医疗与教育开支,以及3550亿美元用于联邦开支与社会项目;第五,2009年3月,美国财政部开始实施问题资产公私合营投资方案,意在动用联邦资金并吸引私人部门资金参与,用于剥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问题资产;第六,2009年4至5月,美国财政部开始对1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压力测试,以检验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充足程度。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在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新型能源、新材料与生物医药,这种产业扶持计划可能形成美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在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下调至0-0.25%;第二,2007年12月,美联储开始实施期限拍卖贷款,通过放宽抵押品范围向存款类金融机构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第三,2008年3月,美联储开始实施重要交易商信用贷款,开始直接向交易商提供短期贷款,其抵押品包括公司债、市政债券、MBS和ABS等;第四,2008年10月,美联储开始实施商业票据融资贷款,用于向商业票据的合格发行者提供流动性;第五,2008年11月,美联储开始实施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以协助基础资产为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的ABS的发行;2009年3月,美联储决定将TALF的规模由2000亿美元提高到1万亿美元;第六,2009年3月,美联储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将对MBS的购买由5000亿美元增加到1.25万亿美元,以及购买2000亿美元机构债。美国的四轮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1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000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以美国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倒闭为直接背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从实际效果来看,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金融体系有所企稳,目标初步达到。第二轮: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的是,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益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意图,同时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11月份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美联储共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每个月的购买规模维持在750亿美元,一直持续了8个月,从这一阶段开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变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2012年9月,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具体措施包括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继续延长扭曲操作至年底。扭曲操作和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使得美联储每月购买的长期债券达到850亿美元。美联储并未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设置具体结束时间。2012年12月,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在原有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从2013年1月起,每个月再购买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取代在2012年年底到期的扭曲操作,从而使得美联储每个月的资产购买量扩大到850亿美元。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13年12月。量化宽松的积极效果从实际情况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的确对抑制美国经济下滑、刺激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经济增长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衰退0.3%和2.8%,经过2010年的调整,从2011年开始逐步稳定并慢慢复苏,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2.3%和2.2%。从美联储一直较为关注的失业率走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失业率一度达到10%,但是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2011年第四季度失业率逐步下降至9%以下,一年之后下降至8%以下,2013年底则降至7%以下,2014年9月更是降至5.9%。尽管经济复苏可能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但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后危机时代美国现行经济形式研究1、美国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GDPGDP增长率GDP增长率失业率非农就业数据通胀率核心通胀率CPICPI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经常账户商业信心制造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支出储蓄率住房指数房屋开工率美国经济开始复苏2013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房屋销售率、开工率和主要房价指标明显改善。2013年6月,美国现房销售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12.9%,为200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夯实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使美国经济突围沼泽地,出现了真正的转机。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已经连续18个季度实现了环比正增长,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带动了财富效应并促进消费增长从整体上看,2013年,消费与投资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负转正。在消费方面,就业市场改善和股票市场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消费信贷增长,使消费者信心趋强。2013年全年个人消费支出平均环比涨幅为2.3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为1.6个百分点。在投资方面,2013年全年美国房地产投资平均环比增速为6.8%,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0.18个百分点。在贸易方面,2013年全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为2.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总额为2.7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贸易逆差为4715亿美元,同比减少63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8%。2014年,复苏加快美国经济在2014年的总体表现先抑后扬,总体增长势头仍然强劲,并远远领先于欧元区和日本等其他经济体,而这也使得美联储终于在年内结束了量化宽松政策措施,并把加息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美国经济显著好于外部经济体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在年内录得突飞猛进式上涨。在美国GDP增速突飞猛进的同时,各个具体经济领域的指标也在全面好转。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在年内录得了每月20万人以上的平均增速,失业率在2014年内降至了6%以下的“充分就业”区间,这一时间点比此前美联储所预计的2015年年底要早了一年多。受此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水平终于恢复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来袭之前的高位,而美国股市则突飞猛进,道琼斯指数在年末升上18000点,年中曾50余次刷新历史高位水平。而美国经济之所以在过去一年内取得长足进步,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是因为得到了政府刺激性财政政策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扶持,而是恰恰相反,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支出和赤字,并松绑了多项经济监管措施,刺激了私营领域经济活动的加速,这或许才是美国经济加速起飞的真正原因。美国企业投资规模在2014年同比增长9%,个人消费支出增长了3.2%,而出口增长了4.5%,这些状况都推动了美国经济表现走强。与此同时,虽然受ISIS异军突起导致的军费开支增加影响,美国财政支出在2014年仍增长4.4%,但是在国内的支出则进一步下降。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力度下降,而股市继续表现牛气的情况下,美联储在新一年内如期开始加息时也将没有更多的顾虑,这对于美元走势前景更是利多。2014年,复苏加快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加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支出稳步增长。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已经连续18个季度实现了环比正增长,尤其是私人部门消费增长强劲。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已基本完成,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带动了财富效应并促进消费增长。目前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