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1页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2页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3页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4页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23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七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效劳,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拟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拟、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难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过程一、天气与气候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教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教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师活动: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列表总结:区别: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学生活动:练习:以下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呢?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教师活动:展示卫星云图。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外表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1、一道风尾为2级2、一个风旗为8级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教师活动: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学生活动:试答复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答复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拟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学生活动:试答复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答复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拟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风级的表示方法:1、一道风尾为2级2、一个风旗为8级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教师活动: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初中地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四川经济开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开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开展。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开展的优势;培养学生比照、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教学重点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开展地方经济。教学难点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教师活动]1.〔板书〕崛起的四种。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学生活动]答复:1.……2.……[教师活动]1.更正或补充。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4.提问:家乡人民开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开展经济?[学生活动]答复:1.……2.……[教师活动]1.更正或补充。2.〔板书〕旅游天堂。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学生活动]答复:1.……2.……[教师活动]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2.对旅游资源分类: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学生活动]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教师活动]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开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活动]完成P.105的活动。[教师活动]1.更正或补充。2.〔转承〕旅游业的开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学生活动]完成P.107的活动。[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开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师生小结]板书设计西部的经济强省自然旅游资源崛起的四川旅游天堂人文旅游资源高速开展的现代化交通初中地理教案篇3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比照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教材的这局部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比照,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新课〗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1.读:课本《波浪》景观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3.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4.演示:录像《钱塘潮》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6.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洋流的形成的教学〗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那么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5.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7.板书:洋流的形成: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1.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2.提问:比照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3.读:《世界洋流模式》4.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5.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1.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那么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7.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1.观测风浪运动: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效劳。2.观察潮汐现象: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初中地理教案篇4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初中地理教案篇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根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开展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拟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开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开展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澳大利亚经济开展特点。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澳大利亚工矿业开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拟综合、解说等方法。●教具准备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2.实例图片。3.自制电脑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板书:澳大利亚[讲授新课]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学生答复: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发动〞的声誉。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答复:很古老。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分段提问: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别离的?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3.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学生活动:讨论。学生答复:1、6500万年前。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开展。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别离,孤居一方,独立开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拟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学生齐答:9000种。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学生齐答:450种。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局部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板书:种类繁多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开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学生答复: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学生:气候、地形适宜。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学生答复: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答复: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答复: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学生自由讨论。学生答复: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东南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电脑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几种方式?学生:两种。一种粗放牧羊带,一种是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经理的话,如果你们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麦的话,你觉得这些工业原料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哪些地区?学生答复:东南部和西南部。因为那里是羊毛和小麦混合经营带。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到达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学生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老师:时间差不多,旅行快结束,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思维拓展:澳大利亚开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学生答复:1.开展特色农业。2.农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初中地理教案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二〕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局部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承接:通过老师刚刚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局部位于东半球。〔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课堂总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知识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板书2.时区及换算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板书3.北京时间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讲述为了防止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课堂总结〕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初中地理教案篇7[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