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实验_第1页
队列研究实验_第2页
队列研究实验_第3页
队列研究实验_第4页
队列研究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队列研究Cohortstudy2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a+bc+d暴露非暴露前瞻性收集发病情况病人a病人c非病人b非病人d比较a/(a+b)c/(c+d)3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ObjectWhatExposurefactorOutcomevariableWhoExposuregroupControlgroupHowDatacollectionandfollow-upResultSowhat4研究实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致病因素吗?Result资料分析整理四格表率的计算发病率定性结果显著性检验定量结果联系强度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组别病例非病例合计发病率暴露组aba+ba/a+b非暴露组cdc+dc/c+d合计a+cb+da+b+c+d

5研究实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致病因素吗?案例的result率:累计发病率定性结果两组率的显著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结果RR??

10年随访后HP感染发生胃癌的危险度

Hp总例数胃癌例数累计发病率%RR95%CI阳性1603442.74阴性866141.621.871.01~3.466一率的计算1.计算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10万)=观察期间发病人数观察开始时队列人数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CI)

当观察期间人群比较稳定,且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固定地维持观察,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72.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ID)

是一定时期内用暴露人年数计算的平均发病率发病密度(/10万人年)=观察期间发病人数观察期间暴露人年数如果观察时间较长,难以作到人口稳定,(观察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不一致;由于迁移、死亡或其他原因造成失访等)则应以人时为单位来计算发病率,这种发病率称之为发病密度8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定性a、显著性检验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组别病例非病例合计发病率暴露组aba+ba/a+b非暴露组cdc+dc/c+d合计a+cb+da+b+c+d9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定量10联系强度的计算(一)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11

(二)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atedifference,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risk)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2RR与AR意义的区别: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相应疾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的意义AR则一般是对人群而言,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13

(三)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发病归因于暴露的成份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14

(四)人群归因危险度及其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又称人群特异危险度,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又称人群病因分值,是人群中暴露所致的发病率除人群发病率。15示例:某研究获得肺癌死亡资料: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9.6/10万人年;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0.7/10万人年;人群中肺癌死亡率为5.6/10万人年;人群中吸烟比例为55%RR=9.6/0.7=13.7AR=9.6/10万人年-0.7/10万人年=8.9/10万人年AR%=(9.6-0.7)/9.6=92.7%PAR=5.6/10万人年-0.7/10万人年=4.9/10万人年PAR%=(5.6-0.7)/5.6=87.5%PAR%=0.55(13.7-1)/0.55(13.7-1)+1=87.5%16研究实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致病因素吗?Sowhat结论如何对预防决策有何建议RR:病因推断的意义,关联强度的大小AR、PAR:预防疾病的意义,即去除病因后可使发病率下降的数量RR值强度0.9~1.1无0.7~0.8或1.2~1.4弱0.4~0.6或1.5~2.9中等0.1~0.3或3.0~9.9强<0.1或>10很强17第四节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产生原因:*不正确地选择研究对象*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非研究因素不均衡控制:*严格按规定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用随机的原则来确定研究对象18(二)失访偏倚产生原因:外迁、死亡、不应答控制:提高随访率,将失访率控制在10%以内最好不超过5%。(三)信息偏倚产生原因:诊断标准、方法灵敏度、测量误差、 等控制:特异性的诊断、仪器的校正及熟练的操 作、规定分类标准19(四)混杂偏倚混杂因素:影响研究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其他外部因素,其作用称为混杂偏倚。例:肥胖与糖尿病关系的队列研究肥胖糖尿病遗传年龄性别血压控制:按混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20年龄分层:

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年龄分层设计体重指数<40岁≥40岁病例组对照组病例组对照组≤24.8

>24.8合计21第五节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可以获得不同队列的发病或死亡资料*一次可以调查多种疾病或卫生行为*暴露因素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22缺点:*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低于5‰)*观察时间长不易获得完整的资料*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23本章学习重点: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与优缺点。队列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RR、AR、PAR的定义与公共卫生学意义4.队列研究偏倚的种类、来源与控制措施。24流行病学实习

——队列研究25实习三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目的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队列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26

[课题一]下表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部分资料。研究者首先检测到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然后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的冠心病10年累积发病率。

问题1;上述【课题一】问题1:此研究为什么研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7

[课题二I某人于1984年研究某地居民饮水类型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先回顾1972—1980年各个居民点的饮水类型,然后按饮水类型分组,统计各组于1972年1月1日至1983年l2月31日发生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病例数,并计算各组三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问题1;上述研究用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课题一”比较.两者区别何在?问题2:结合“课题一”和“课题二”,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8

(二)队列研究资料分析首先是测量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不同暴露水平亚组的发病率[累积发病率(CI)或发病密度(ID)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联系强度的测量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归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