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又何间焉(
)
⑵小大之狱(
)⑶神弗福也(
)
⑷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⑴
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秦国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2、【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B.以顺为正
天下顺之
逆来顺受
百依百顺C.与民由之
由是感激
必由之路
咎由自取D.独行其道
圣贤之道
道听途说
能说会道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翻译: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理解: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一举一动能左右天下的局势,是大丈夫;而孟子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以顺为正”,算不得大丈夫。【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重视“仁”“礼”“义”,在“富贵”“贫贱”“威武”面前能坚守做人的原则,得志时能“独善其身”,不得志时能“兼善天下”。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说说苏秦和于谦是否称得上“大丈夫”。[链接材料一](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①。苏秦曰:“嫂,何前倨②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③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④,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⑤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链接材料二】(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乃取前后所赐玺书、袍、锭之属,悉加封识,岁时一省视而已。(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谢]表达歉意。②[倨]倨傲,不敬。③[季子]即苏秦。④[不子]不把他当儿子。⑤[忽]不重视,忽略。3、【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下)二模试题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
黑白相间
挑拨离间B.衣食所安
死于安乐
国泰民安
转危为安C.战于长勺
其一犬坐于前
毁于一旦
喜形于色D.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不速之客
置之度外10.翻译文中三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理解:这句话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现实,为后文鲁庄公一系列的鄙陋表现作了铺垫;也暗示了曹刿是一个有远谋的人。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处理。理解:这句话体现了鲁庄公“只要勤于政务、尽心办案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观点,而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C.译: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理解: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说明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11.执政者“取信于民”才能有所作为。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取信于民”在唐太宗身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结果。【链接材料】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冑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冑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②[擢]提拔。③[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④[流]流放。4、【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背井离乡B.又何间焉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挑拨离间C.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陋无知D.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拭目以待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理解:从此句可见鲁庄公的草率,他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回答不得要领,谈的是给予官僚贵族的恩惠。B.既克,公问其故。翻译: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11.结合选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商鞅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链接材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④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⑤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⑥,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②[布]公布;颁布。③[国都市南门]秦国都城市场的南门。④[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在秦国实施变法。⑤[君嗣]国君的继承人。⑥[虔(qián)]人名,姓嬴,他和下文的公孙贾都是秦孝公太子嬴驷的老师。⑦[黥(qíng)]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B.以头抢地尔
抢:碰,撞C.休祲降于天
休䘲:吉凶的征兆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仓鹰击于殿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与臣而将四矣
呼尔而与之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光先帝遗德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齐闵王之遇杀齐闵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①。太史敫女奇②法章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与私焉。莒中及齐亡臣相聚,求闵王子,欲立之。法章乃自言于莒。共立法章为襄王。襄王立,以太史氏女为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无谋而嫁者,非吾种也,汙③吾世矣。”终身不睹。君王后贤,不以不睹之故,失人子之礼也。
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④秦使曰:“谨以解矣。”
(节选自
《战国策·齐六》)【注】①庸夫:仆人。②奇:认为……奇特。③汙(wū):同“污”。④谢:告诉。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法章变姓名
变:____________
(2)以为非常人
常:____________(3)求闵王子
求:____________
(4)不以不睹之故
故:__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B.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C.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D.襄王卒/子建立为齐王/君王后事秦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怜而常窃衣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王后引椎椎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太史敫的女儿具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小题。栾盈①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②,囚叔向。人调叔向曰:“子离③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④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甚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⑤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⑥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强,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⑦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⑧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⑨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年》,有删改)[注释]①栾盈:晋大夫。与大臣范宣子争权失利而逃亡。②羊舌虎:栾盈同党,叔向异母弟。③离:通“罹”,遭受。④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⑤觉:正直。⑥驲:古代驿站的马车。⑦谟:谋略。⑧劝:鼓励。⑨殛:流放。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谓叔向曰/太守谓谁B.其人皆咎叔向/以彰其咎C.乐王鲋从君者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2)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3.读完文章,从叔向和祁奚看出哪些品质?8、出师表/吕氏春秋·去私【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选自《出师表》)【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所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虽:虽然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喻失义
天下之大义也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C.以塞忠谏之路也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D.恢弘志士之气
墨者之法曰1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但是两文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用甲文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子来概括。B.甲文开篇从形势“危急存亡”落笔,希望后主继承遗德,奋发图强,表现了作者对后主的不满和鄙夷。C.乙文开篇则将钜子腹黄享置于矛盾焦点,突显秦惠王人文精神的同时更表现了钜子腹黄享的大义灭亲壮举,读之使人惊叹和震撼。D.甲文作者对后主刘禅提出了两条宝贵建议,一是“开张圣听”,二是“赏罚公平”。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子,人之所私也。
14.读了甲乙两文,诸葛亮和钜子腹黄享这两个人物,谁最能让你感动,请结合课文说说你
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1.①参与
②古今异义词,案件
③赐福,保佑
④倒下
2.①(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
4.①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②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文公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古今异义词,案件。
③句意为:神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
④句意为: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靡:倒下。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句意为:(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克,战胜;句意为: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的能力。
A.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表现了他的目光短浅,而非人格的卑鄙。
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文内容可知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是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的,作者记了他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如今齐军压境,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根据连接材料中的句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知郑文公前期并没重用烛之武,由“遂许之”可知他答应了郑文公出使秦国,由此分析即可得知答案。【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晋和秦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不去。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因情况紧急而求您,是我的过错。然而郑过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2、10.B
11.甲
12.示例:苏秦不能说是大丈夫。得志后的苏秦把权势与富贵看得过重,在家人面前有傲慢之意,不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的主张。于谦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国家多难,于谦厉行节俭,不为钱财动心,可谓“富贵不能淫”。【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留神谨慎,警戒,警戒,戒除;B.顺从,顺从,顺从,顺从;C.遵从遵循,因为,经过,由于;D.道路,学说,道路,说;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结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故“得志时能‘独善其身’,不得志时能‘兼善天下’”的说法错误,故乙错误,选甲。【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结合苏秦和于谦的具体行为来分析。示范:苏秦并非大丈夫,结合“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可知,苏秦认为权势和富贵是非常重要的,对待家人态度傲慢,不符合孟子“富贵不能淫”的主张,故苏秦不是大丈夫。于谦是大丈夫,结合“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可是,于谦对钱财富贵看的非常轻,并且认为国家危难,自己不应该享受这些,他的行为符合孟子“富贵不能淫”的主张,故是大丈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链接材料一: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链接材料二:于谦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3、9.C
10.B
11.示例: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谏言,认识到遵守法律是国家的大信,并且一直支持戴胄执法,结果天下没有了冤案。【9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参与/隔开,不连接/隔开,不连接/挑拨使人不和;B.有“养”的意思/安逸/安乐/没有危险,不受威协;C.在/在/在/在;D.文言虚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代替人或事物;故选C。【1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B项翻译有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重点词是:“狱、虽、情”,意思分别是:诉讼案件;即使;诚,诚实,这里指诚心。“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处理”是错误的,正确的翻译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勤政爱民的思想,鲁庄公认为勤于政务、尽心办案凭借这点可以作战,并没有体现“只要勤于政务、尽心办案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观点。故选B。【11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疏通文意,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取信于民”在唐太宗身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结果。抓住唐太宗主要事迹分析其具体表现。对于“选人多诈冒资荫”者,唐太宗坚持“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时,戴胄认为“据法应流”,并劝言“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谏言,认识到遵守法律是国家的大信。这是唐太宗“取信于民”的具体表现。根据“冑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得出“取信于民”的结果,唐太宗一直支持戴胄执法,结果天下没有了冤案。【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链接材料参考译文】:皇上(唐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皇上认为举荐入选的官吏中,多有伪造资历者,下令这些人坦白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伪造资历而未自首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只管遵守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皇上的命令多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公布于众,取大信于民众的根据。皇上痛恨选拔的人当中有伪造资历的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4、9.C
10.B
11.示例:曹刿和商鞅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迎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说明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同乡,从前,家乡;B.参与,中间,隔阂;C.见识浅陋,见识浅陋,见识浅陋;D.凭借,来,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内容理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故“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翻译错误,安,有“养”的意思。故A错误,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最后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要取信于民,曹刿认为这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故看出曹刿非常重视取信于民。2)结合链接材料,第一段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第二段,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突出他对取信于民的重视。3)故可概括,两人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链接材料:商鞅的法令已经订制完成,但是还没有公布,担心老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国都市集南门,发布募令告知百姓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的奖励。百姓感到很奇怪,没有人去搬动。他又再一次说:“能搬动木头到北门的人,给予五十金的奖励。”有一个人去搬了这个木头,他获得了五十金的奖励。商鞅用这个事情表明不欺骗百姓,最后终于颁布了法令。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5、6.D【解析】谢:认错,道歉。7.A【解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8.C【解析】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唐雎不畏强权、大智大勇的形象。6、6.(1)变换,改变(2)寻常,普通(3)寻找(4)7.D评分说明: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8.
(1)(太史敫的女儿)很怜爱他,而且常偷偷送给他衣服和食物。(2)君王后拿起一把锤子把它敲破。评分说明:(1)没补出主语,没译出“窃”各扣0.5分,句意对1分。(2)“椎椎”没区分出名词与动词各扣0.5分,句意对1分。9.①有非凡的眼光。认定落难的太子非普通人,并将终生托付于他。②有超常的智慧。在解开玉环的事情上,她其行为不能不让凡夫俗子们瞠目结舌。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附参考译文:齐闵王被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