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1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2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3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4页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岩石中,由岩浆冷却而成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板岩2.下列岩石中,含有化石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石灰岩D.板岩√√3.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元素B.矿物C.矿产D.岩石√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图中能够表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物质的组成关系正确的是①化学元素②矿物③矿产④岩石⑤地壳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读右上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②乙处为侵入岩③甲可能是火山岩④乙可能是沉积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关于沉积岩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②在没有被扰动的情况下,上部岩层年龄较老,下部岩层年龄较轻;③含有煤炭的岩层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有茂盛的植物;④利用地层中的化石能推知古地球环境和地层的年代顺序;⑤沉积岩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没有相关性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9.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岩浆和岩石的名称:甲

、乙

、丙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的含义是:A

作用、B

作用、C

等作用B变质岩甲乙丙莫霍面ACD岩浆岩岩浆沉积岩重熔再生冷凝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巍峨雄伟的青藏高原高大连绵的横断山脉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鳞次栉比的江南丘陵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力量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隆起或凹陷,使地表高低起伏削低高山、填平低地,使地表趋于平坦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板块理论六大板块板块与地貌读图思考:1、什么叫板块?2、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为哪几大板块?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4、相邻板块之间有哪两种相对运动形式?形成了哪种板块边界?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注意: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范围。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断裂带①、板块张裂--②、板块碰撞--Ⅱ.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巨大的山脉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①海上:深海沟②海陆交界处:岛弧或弧形列岛③陆地:海岸山脉海上:海洋陆上:裂谷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落基山脉(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东非大裂谷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1、东非大裂谷2、大西洋3、喜玛拉雅山脉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及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5、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4、红海(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2、褶皱3、断层褶皱景观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褶皱示意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称为褶皱。2、褶皱(1)什么是褶皱?(2)基本形态(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中间向上拱起)向斜(中间向下凹陷)背斜构造图背斜

新--老--新向斜构造图老--------新--------老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1.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初期,由于岩层受侵蚀很小,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背斜向斜123

在外力侵蚀的过程中,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影响,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侵蚀程度较小,反而成为山岭。背斜向斜12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侵蚀,背斜部位反而低于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

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

地形倒置

一般形态

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主要依据)

常见地形

山岭

谷地

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示成因

背斜向斜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练习巩固读褶皱构造与地貌图回答:(1)图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2)乙处地貌是:____________成因:山地

向斜底部因受压力,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地垒地堑断层2、断层

图示地形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的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成因地堑地垒断层举例断层面—陡崖山地—块状山谷地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的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华山、庐山、泰山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东非大裂谷汾渭谷地地垒地堑断层面断层线华山断块山华山北坡大陡崖左边断层、右边是褶皱练习:东非大裂谷属于下列那种地质构造()C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形成原因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开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形成地貌有时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有时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岭泰山、庐山、华山等东非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实际用途有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岩层上隆不易塌陷,不易积水,易开凿隧道向斜盆地中,易储藏地下水断层线附近易形成泉;修建水库尽可能避开断层地垒地堑(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万平方千米的新陆地。海底火山爆发火山熔岩1、火山喷发4.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1.概念: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2.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口。3.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喷发火山通道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震源地震的构造两大火山地震带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BD(2)图中1和2或3和4中距离在缩短的是,原因是(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34处在消亡边界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反馈练习题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