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五节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X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五节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X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五节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X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五节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X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五节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化学实验设计、评价与化学综合实验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探究SO2与Ba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3沉淀,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观察到只有Ba(OH)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通入BaCl2与NH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选C。A、D项方案不能说明SO2与Ba2+在非碱性条件下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B项中SO2溶解后会形成酸性溶液,NOeq\o\al(-,3)在酸性条件下可将SOeq\o\al(2-,3)氧化成SOeq\o\al(2-,4),得到的沉淀是BaSO4。2.[双选题]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D解析:选BD。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运用能力。实验Ⅰ:Br2能与NaOH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浅或消失,A项错误;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的SO2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CO2从溶液中逸出,B项正确;实验Ⅲ:铜与稀HNO3微热,反应生成NO,在广口瓶中NO与O2接触生成红棕色的NO2,C项错误;实验Ⅳ:Fe(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3.(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D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Ksp(AgI)A.A B.BC.C D.D答案:B解析:A项,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B项,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项,Fe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u2+的氧化性强于Fe2+;D项,向NaCl、NaI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4.(2018·辽宁大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eq\o(→,\s\up17(溶解))溶液eq\o(→,\s\up17(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eq\o(→,\s\up17(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eq\o(→,\s\up17(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振荡))溶液分层eq\o(→,\s\up17(分液))得上层液体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eq\o(→,\s\up17(30%H2O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变蓝色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3:Aeq\o(→,\s\up17(适量得硝酸酸化得),\s\do15(硝酸银溶液))eq\b\lc\\rc\(\a\vs4\al\co1(→B,C\o(→,\s\up17(KSCN溶液))D红色溶液))答案:B解析:选B。Na2SO3与Ba(NO3)2反应生成的BaSO3可被HNO3氧化生成BaSO4,A错误;乙酸能与Na2CO3反应,上层是乙酸乙酯,B正确;在NaI溶液中加HNO3酸化,HNO3可氧化I-,C错误;D项中若盐A是FeBr2,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故D错误。5.(2017·洛阳模拟)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答案:A解析:选A。为验证溶液呈绿色是c(Cu2+)大小引起还是因溶有NO2引起,可采取的实验方案应只改变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不能同时改变c(Cu2+)大小与NO2的量。A项加入水,c(Cu2+)变小,同时水也会与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反应生成HNO3,故不能得出溶液呈绿色的原因;B、C项操作都是赶出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对c(Cu2+)大小无影响,方案可行;D项向无NO2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后,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得出结论,方案可行。6.关于图中各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AgCl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B.装置②选择合适的试剂,可分别用于制取少量的CO2、NO和O2C.装置③可用于检验混有乙醇的乙烯D.装置④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答案:C7.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能氧化Fe2+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溶液褪色乙二酸具有还原性C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D向10mL0.1mol·L-1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L-1ZnSO4溶液,再加入0.1mol·L-1CuSO4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Ksp(ZnS)答案:B解析:在酸性条件下NOeq\o\al(-,3)能氧化Fe2+,A错误。乙二酸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二酸有还原性,B正确。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是生成银氨溶液的缘故,C错误。溶液中Na2S过量,无法得出Ksp(CuS)<Ksp(ZnS),D错误。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与水反应的速率比较钙和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物生成,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来鉴别乙酸和硝酸D.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答案:D解析:选D。虽然金属活动顺序Ca>Na,但两种金属与水反应时,由于Ca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附着在Ca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因此Na的反应更剧烈,A说法错误。纤维素水解时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入的Cu(OH)2溶于硫酸,加热时不能生成Cu2O红色沉淀,无法鉴别出是否含有葡萄糖,B说法错误。乙酸和硝酸均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说法错误。FeCl3溶液可与苯酚显紫色,与甲酸不反应,D说法正确。二、非选择题9.某学生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答案:(1)3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6)acd解析:实验题要先看目的,即要验证什么,由此再来理解或设计实验。“目的决定过程”,本题要证明浓HNO3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①产生NO2,而非NO,所以②中盛水与NO2反应生成NO。而NO极易与O2反应产生NO2,故反应前应用C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6)做题依据为“甲认为溶液中Cu(NO3)2质量分数高,乙认为是溶解生成的气体”,能证明某一人说法正确的方案为可行方案。a通过加热,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通过向溶液中通入N2,赶走溶解的气体,这两种做法原理相同,都是立足于乙说法,若溶液由绿—蓝,说明乙正确。d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再向其中通NO2,若乙正确,则溶液颜色会更绿。以上方案均可行。而b看似可行,是针对甲说法,降低浓度,但忽略了3NO2+H2O=2HNO3+NO,不能排除乙说法是否正确。10.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Ⅰ)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eq\o\al(2-,3)+I2=2I-+S4O5-)。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__及二氧化碳。(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2Mn(OH)2=2MnO(OH)2(3)量筒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80ab(5)低解析:(1)本实验为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如果扰动水体表面,会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是为了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由题意知,反应物为O2和Mn(OH)2,生成物为MnO(OH)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Mn(OH)2=2MnO(OH)2。(3)配制溶液时还需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煮沸可以使蒸馏水中的氧气挥发,达到除去氧气的目的。(4)由于混合液中含有碘单质,加入淀粉时,溶液为蓝色;滴定时,Na2S2O3与碘反应,当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由各反应关系可建立如下关系式:O2~2Mn(OH)2~2I2~4S2Oeq\o\al(2-,3),由题意知,滴定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ab×10-3mol,因此0.1L水样中溶解氧的物质的量=eq\f(ab,4)×10-3mol,质量为eq\f(ab,4)×10-3mol×32g·mol-1=8ab×10-3g=8abmg,即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mg·L-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使最后的读数偏小,测得消耗Na2S2O3的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结果偏低。11.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皮管、橡皮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__________,实验所用试剂为__________。(4)实验步骤:①按如图连接好仪器。②扭开活塞K1和K2,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1、K2,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③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止水夹K3,要使烧瓶中产生喷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停止后,烧瓶内气体及液体(溶质)的成分可能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2)2NO+O2=2NO2,3NO2+H2O=2HNO3+NO(3)圆底烧瓶、烧杯;NO、O2和H2O(4)②试管内气体变红棕色;③用手或热毛巾捂热固底烧瓶(5)①NO、HNO3;②O2、HNO3;③HNO3解析:(1)题干中注明该装置是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装置,将此信息与图中物质相结合,可以确定实验目的为:验证NO易被O2氧化和NO2可与水反应的性质。(3)纵观整套装置,除题干所述的仪器外,还剩下的主要仪器有圆底烧瓶和烧杯,所有的试剂也可由图中读出。(4)③从喷泉的原理出发寻找答案。由于连接烧瓶的竖直玻璃管中充满空气,因此烧瓶中的NO2气体不能与烧杯中的水接触,不能形成喷泉。只有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把导管中的空气吸入或排出,才能使NO2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则气体体积减小,形成喷泉。要特别注意“打开K3”(5)由于实验中通入圆底烧瓶中的O2量并不确定,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若烧瓶中NO2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气体完全被吸收,得到HNO3溶液;若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大于4∶1,除上述反应外NO2过量,过量的NO2与水反应逸出气体NO,溶液为HNO3溶液;若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小于4∶1,则除得到HNO3外还有过量的O2。12.工业上用菱锰矿(MnCO3)[含FeCO3、SiO2、Cu2(OH)2CO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二氧化锰,其流程示意图如下: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Mn(OH)2Fe(OH)2Fe(OH)3Cu(OH)2开始沉淀时完全沉淀时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回答下列问题:(1)含杂质的菱锰矿使用前需将其粉碎,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溶解Mn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2)向溶液1中加入双氧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液2中加入稍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以除去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MnCl2转化为MnO2的一种方法是氧化法。其具体做法是用酸化的NaClO3溶液将MnCl2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Mn2++2ClOeq\o\a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MnCO3+2HCl=MnCl2+CO2↑+H2O(2)2Fe2++H2O2+4H2O2=Fe(OH)3↓+4H+(3)MnS+Cu2+=Mn2++CuS(4)4H2OCl2↑5MnO28H+解析:菱锰矿用盐酸酸浸后,MnCO3、FeCO3、Cu2(OH)2CO3与盐酸反应,SiO2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得到滤渣1为SiO2,滤液1中含有氯化锰、氯化亚铁、氯化铜及剩余的HCl,向滤液中加入生石灰,调节溶液pH=4,加入过氧化氢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在pH=4时氧化得到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滤液2中加入MnS,将溶液中Cu2+转化为CuS沉淀过滤除去,滤液3中为MnCl2,经一系列转化得到MnO2,据此分析解题。(2)加入过氧化氢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在pH=4时氧化得到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根据电荷守恒有氢离子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4H2O=2Fe(OH)3↓+4H+。(4)用酸化的NaClO3溶液将MnCl2氧化得到MnO2,Mn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则Cl元素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2,由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物中有H+生成,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反应物中缺项物质为H2O,配平后离子方程式:5Mn2++2ClOeq\o\al(-,3)+4H2O=Cl2↑+5MnO2+8H+。13.碘是人类必需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小组进行碘单质的制备。【查阅资料】碱性条件下,I2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和IOeq\o\al(-,3),酸性条件下,I-和IOeq\o\al(-,3)又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碘的制取】以海带为原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eq\x(海带灰)eq\o(→,\s\up17(步骤A))eq\x(海带浸出液)eq\o(→,\s\up17(步骤B))eq\x(含有I2水溶液)eq\o(→,\s\up17(步骤C))eq\x(含有I2CCl4溶液)(1)将海带灼烧成灰后再用水浸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B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这一操作中可供选用的试剂:①Cl2;②Br2;③稀硫酸和H2O2,从无污染角度考虑,你认为合适试剂是________(填编号),反应中I-转化为I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3)步骤C中使用的起到分离作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使用该仪器时,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4)有同学查资料后发现CCl4有毒,提议用乙醇代替,请判断该提议是否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的分离】得到含I2的CCl4溶液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碘的提取并回收溶剂。(5)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6)对实验装置的错误改正之后进行分离操作。预期锥形瓶中得到无色的CCl4,实验结果锥形瓶中得到紫红色液体,请分析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为了保证实验成功,请提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答案:(1)破坏有机物质,使I-充分溶解(2)③2I-+2H++H2O2=2H2O+I2(3)分液漏斗检漏(4)不行,乙醇与溶剂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5)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太深,没有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却水进出口接反了(6)加热蒸馏过程中碘也会发生挥发(升华)改进方案一:用水浴加热法进行蒸馏(减压蒸馏),改进方案二:向含I2的CCl4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之后向水层中加入硫酸,将反应得到的固体过滤即得到碘单质。(或者其他的合理答案)解析:(1)将海带灼烧成灰,破坏有机物质,便于用水浸取时使碘离子溶解。(2)步骤B的目的是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分子,由于①Cl2;②Br2;都能污染环境,而③稀硫酸和H2O2,的还原产物为水,因此从无污染角度考虑,应该选择③,反应中I-转化为I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I-+2H++H2O2=2H2O+I2(3)步骤C为萃取和分液,用到的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使用该仪器时,首先需要检查是否漏液。(4)乙醇与溶剂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5)根据装置图,图中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①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太深,没有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②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常常采用逆流原理,即冷却水下进上出,因此冷却水进出口接反了.(6)加热蒸馏过程中碘也会发生挥发,使得锥形瓶中得到紫红色液体;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可以用水浴加热法进行蒸馏。14.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__。(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应用下列电解实验(如图所示)也可制得白色的纯净Fe(OH)2沉淀。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1)a电极材料应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电解液c可以是(填编号)____。A.纯水 B.NaCl溶液C.NaOH溶液 D.CuCl2溶液(3)d为苯,其作用为__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c应作简单处理__________。(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编号)。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C.适当减小两电极间距离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5)若c中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Fe(OH)2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混合物中另一明显现象为_______________。答案:方法一:(1)稀H2SO4、铁屑(2)煮沸(3)避免生成的Fe(OH)2接触O2方法二:(1)Fe;Fe-2e-=Fe2+(2)BC(3)隔绝空气;煮沸除去溶解的O2(4)BC(5)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解析:方法一:由于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难以观察到白色沉淀,因此该实验中对试剂和操作都有严格要求。(1)配制FeSO4溶液时为抑制Fe2+水解,需加入稀硫酸;Fe2+易被空气中O2氧化,要加入铁粉,将被氧化成的Fe3+还原为Fe2+。(2)蒸馏水中溶解的O2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除去。(3)操作中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应插入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形成水封,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空气。方法二:(1)通过电解方法制备Fe(OH)2,则反应中Fe应失去电子变为Fe2+,反应为:Fe-2e-=Fe2+,因此铁为阳极,即a极为铁。(2)电解液c不能使用纯水,因为纯水不导电,A选项错误。CuCl2溶液电解时,Fe溶解,同时析出金属Cu,不能得到Fe(OH)2,D选项错误。电解NaCl溶液时,Fe变为Fe2+,溶液中水解离出的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