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护_第1页
职业危害防护_第2页
职业危害防护_第3页
职业危害防护_第4页
职业危害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三丙生2023/2/3WHP名词、术语…...安全技术措施的分类1、安全技术措施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2、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措施、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3、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2023/2/3WHP名词、术语…...为什么要编制安全措施计划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安全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保证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的核心是什么?安全技术措施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2023/2/3WHP名词、术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循的原则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2023/2/3WHP名词、术语…...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它包括: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

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2023/2/3WHP名词、术语…...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它包括:1、隔离。隔离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可分为:隔开、封闭和缓冲等。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2023/2/3WHP名词、术语…...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系统发现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安装监控系统,可以及早发现事故,获得事故发生、发展的数据,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2023/2/3职业危害防护篇2023/2/3我国的职业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新发职业病病例数27240例

全国已累计报告职业病

749970例

尘肺病65万多例

职业病高发期

2亿多劳动者受危害每年死亡6000人2023/2/3职业危害的有关基本概念项目内容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职业病指企业、事故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2023/2/3职业危害的有关基本概念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之一,时间为权数的一天工作8h,一周工作40h的作业人员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之一,指作业人员短时间(15min)容许接触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内有毒化学物质不应超过的浓度2023/2/3职业病分类(10类)(1)粉尘类【尘肺病13种】(2)放射性物质类【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物质类【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职业病3种】(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皮肤病8种】(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3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3种】(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2023/2/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长期在39℃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工作造成)2、减压病(由于在深水中潜水造成血液中氮气释出造成的)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2023/2/3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5、痤疮

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2023/2/3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1、接触机会2、作用强度

浓度(强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4、个体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营养状况、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和习惯因素2023/2/3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生产设备与工艺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它们均与生产过程有关。2023/2/3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作业安排与劳动着生理条件不相适应等,造成长期过度疲劳、过度紧张等均可损害劳动者的健康。2023/2/3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作业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少通风、采暖、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照明不良、阴暗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布局不合理等。2023/2/3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1、化学因素(1)化学毒物

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硫化氢等。(2)生产粉尘如塑料粉尘、矽尘、煤尘、金属粉尘、石棉尘、有机性粉尘等(3)化学灼伤物如硫酸、硝酸、氨水、黄磷、甲醛等2023/2/3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x、α、γ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023/2/3三、毒物

毒物的概念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

工业毒物(生产性毒物)指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2023/2/3四、工业毒物的分类1、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分类,有毒物品分为:

一般有毒物品

高毒物品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一般有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2023/2/3四、工业毒物的分类2、按物理形态分类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μm的固体微粒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多为金属熔融后在空气中氧化冷却的结果。③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蒸汽冷凝或喷洒形成。④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成。⑤气体:常温常压下成气态的物质。

①②③又通称为气溶胶2023/2/3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等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等。固体液体气体粉尘烟尘薄雾蒸汽直径大于0.1µm的固体微粒,多为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研磨、打砂时形成。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µm的固体微粒是某些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如酸雾喷漆作业中的含溶剂的漆雾液体蒸发和固体升华所形成。如甲苯、酒精等挥发产生的蒸汽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氮氧化物、氯气、硫化氢等。2023/2/3工业毒物的分类3、按化学类属分类:①无机毒物: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酸及其他无机化合物。②有机毒物:主要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3、按毒作用性质分①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②窒息性毒物:常见的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③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等④全身性毒物:其中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2023/2/3WHP名词、术语…...

中毒毒物侵入人体后,损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人体发生各种病态,这就叫中毒。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并不都是急性中毒,还有慢性中毒。毒物可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吸收。总之,职业中毒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五、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其危害2023/2/32、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是呼吸道2023/2/32、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①呼吸道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②消化道

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③皮肤吸收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呼吸道是最主要、最危险的侵入途径2023/2/33、毒物对人体器官的危害(1)神经系统

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可致缺氧性脑病;汽油、苯等溶剂可致类神经症。……(2)呼吸系统

氨气、氯气、光气、硫酸二甲酯、碳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及肺水肿。……(3)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苯、三硝基甲苯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4)消化系统

铜、汞、镉、磷等可治口腔炎……(5)泌尿系统

卤代烃、酚类、有机氯等可致中毒性肾炎……2023/2/33、毒物对人体器官的危害

(6)生殖系统铅、二硫化碳、二溴氯丙烷、甲苯二胺、二硝基甲苯等对男性生殖系统有损害;

铅、汞、镉、铍、氯乙烯、苯乙烯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危害。(7)皮肤

强酸、强碱、酚类、黄磷等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8)眼睛危害

三硝基甲苯可致白内障;砷、甲醇等可致中毒性眼病。(9)致癌生产过程中致癌物共计63种。如石棉可致肺癌、苯可致白血病、橡胶工业可致肺癌、胃癌、肠癌等2023/2/3六、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序号物质名称化学式最高容许浓度(mg/m3)1硫化氢H2S102一氧化碳CO303氨NH3304氯CI215二氧化硫SC2156甲醇CH3OH507一甲胺CH3NH258二甲胺(CH3)2NH109氢氧化钠NaOH10氯化氢HCI7.511汽油35012光气COCI20.513氰化钠NaCN0.32023/2/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2230-2010)轻度危害(Ⅳ级)THI<35中度危害(Ⅲ级)THI≥35~50高度危害(Ⅱ级)THI≥50~65

极度危害(Ⅰ级)THI≥65。2023/2/3七、有毒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用人单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2、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3、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4、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2023/2/3七、有毒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2023/2/3新、扩、改建设项目要求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2023/2/3应急管理要求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2023/2/3八、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有毒物品必须附具说明书,如实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中毒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没有说明书或者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向用人单位销售。有毒物品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以易于劳动者理解的方式加贴或者拴挂有毒物品安全标签。有毒物品的包装必须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没有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有毒物品。2023/2/3八、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岗位轮换。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岗位津贴。2023/2/3劳动者的权利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2023/2/3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1)替代2)变更工艺

3)隔离

4)通风九、工程技术控制

2023/2/3WHP名词、术语…...预防中毒的基本措施:1.密闭有毒设施,2.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3.采用不易腐蚀的材料;4.加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5.加强经常性的设备维修;6.正常使用防护用品;7.做好定期分析、监测和监护工作;8.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9.综合回收利用;10.做好安全贮存、运输;11.建立定期性体检12.加强防毒教育。2023/2/3十、、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在正常条件下,物理因素(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对肌体的作用,若强度低、剂量小,和或作用时间短则对人体无害,有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当强度、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或接触时间过长,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损。在一般情况下多为功能性改变,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但严重时也能引起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损害。2023/2/3噪声噪声又称无调声,是人们听起来有不舒服的嘈杂感觉而且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噪声对周围的环境是一种污染,与空气污染、水污染、一起被公认为当代世界三大公害。)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躁声,称为生产性躁声或工业躁声。2023/2/3噪声①空气动力躁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气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②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电锯、球蘑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2023/2/3噪声③电磁性噪声由于电磁场脉冲,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震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2023/2/3噪声2.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职业性耳聋。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023/2/3噪声标准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声级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h)允许噪声(分贝)885488291194主控室的噪声声级设计值要求小于等于70dB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当噪声超过140分贝时,就可导致鼓膜破裂,听骨骨折、脱位和鼓室内出血等中耳损伤。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听力保护记录,听力保护记录应至少保存10年。

2023/2/3噪声作业分级

分级等效声级LEX,8hdB

危害程度

85≤LEX,8h<90轻度危害Ⅱ

90<LEX,8h<94中度危害Ⅲ95<LEX,8h<100重度危害Ⅳ

LEX,8h≥100

极重危害2023/2/3物理因素控制措施1.噪声、振动的控制措施①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主要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或机械过程中,尽量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如将金属的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为了防止地板和墙壁的振动,机器设备不可直接安装在地板上,而应安装在隔绝的物质上,如空气层、橡皮、软木、砂石等与房屋地基隔开。2023/2/3②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③加强个人防护,对吊车司机、汽车司机等应有良好的弹簧坐垫,以减少振动对机体的影响。加强个体防护,常用的有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噪声治理的三个优先级顺序是

降低声源本身的噪音、控制传播途径、个人防护2023/2/3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0级【相对无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在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存在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实际粉尘接触水平,并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