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教程_第1页
网络基础教程_第2页
网络基础教程_第3页
网络基础教程_第4页
网络基础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实例

上图显示了一个计算机网络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计算机网络内是有许多许多设备互连而成,有计算机,有HUB,有服务器,有打印机等等。那么这些设备为什么能连在一起共同工作呢?这是因为这些设备内由许多硬件和软件,正是他们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背后。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简单的说,计算机网络是由传输介质连接的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如打印机)。

介质:铜缆、光缆、无线电波、红外线和卫星等。

可连接设备:PC、Modem、电话/传真、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等。

1.2对等网络和集中式网络:对等网络中各计算机权限相同,主要用于文件共享;特点是易于构造、安全性差

集中式网络也称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服务器运行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NT/2000Server,Netware/Unix等。客户机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文件或应用程序),共享资源由服务器统一控制。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共享服务器资源,本地运行主机/终端模式-共享资源和程序运行均由服务器(主机)完成。终端只负责输入和输出功能。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NOS)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混合型协议-网络数据传输的规则编址-计算机和设备分配唯一数字表示的方案传输介质

网络提供的概念被称为服务:文件和打印服务通信服务

Internet服务:E-mail、WWW、FTP(文件传输)、电子商务、娱乐….

网络管理服务

……1.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规模和距离划分:局域网:局域网处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专用网络。其传输方式一般为广播式网络。局域网典型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和环型,星型等。计算机电缆计算机电缆a总线型b环型Hub计算机C星型

现代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星型拓扑结构成为主流拓扑结构,大多数新技术都是围绕这种结构的,总线型和环型以被淘汰。广域网:广域网指跨越大的地域的网络。通信子网是纯粹的通信部分,主机通过通信子网连接。通信子网是由传输线和交换单元构成的。广域网一般都是点到点网络,其拓扑结构就是路由器互连的拓扑结构。下图表示了一个广域网:广域网结构通信子网路由器主机第二章网络标准和OSI网络体系简介一、常见的网络标准化组织标准的主要性:兼容性和互操作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电子工业非强制标准EIA:电子工业联盟,由全美电子制造商成立的商业组织。EIA/TIA568A、EIA/TIA568B综合布线标准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工程专业协会,制定了如著名的802.x系列标准ITU: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电信管理机构,管理无线电和电视频率、规范、网络基础设施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二、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开放系统互联OSI七层结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通信子网面向通信面向服务面向应用应用程序:FTP、E-mail、Telnet数据结构表示、数据转换、加密、压缩进程管理、双工、半双工、单工、断点续发为上层提供可靠、顺序、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数据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数据组成可发送、接收的帧传输物理信号、接口、信号形式、速率OSI模型的数据传送:数据应用层头物理层上的数据1234567表示层头会话层头传输层头网络层头数据链路层头

物理层的目的是将原始的比特流从一台机器传输到另一台机器,有多种物理介质可用于实际传输,而且每一种物理介质在带宽、延迟、成本、安装维护上难度都不相同。实际中常见的物理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物理层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一对对扭在一起的绝缘铜线构成。双绞线既可传模拟信号也可传数字信号,其带宽决定于铜线的粗细和传输距离,通常可用于传输10Mbps—100Mbps的数据。双绞线有屏蔽双绞线(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TP)之分。屏蔽双绞线指在电缆的外层有一屏蔽模,由此来限制电线的电磁辐射。非屏蔽双绞线依靠精确的扭距来削减电磁辐射。

在实际应用中非屏蔽层双绞线(UTP)为主流。UTP有五大类,其中有两类十分重要。

3类线:

3类双绞线又被称为音频电缆,主要用于较老的以太网络,其速度为10Mbps。

5类线:

5类双绞线在长的距上信号更好,是现在最流行的局域网电缆。能以100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比起双绞线,其抗干扰能力更强,分段距离更大。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长度和电缆直径。

粗同轴电缆:500米细同轴电缆:185米

光纤由一组特细的玻璃芯外包保护层构成。光纤是用光脉冲传输数据。光纤分两种类型。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光纤直径只有一个光波波长大小,光沿光纤的轴线传播。单模光纤很贵,但其传输距离远。例如:9/125um、10/125um单模光纤光纤:

多模光纤:多模光纤指光纤直径较粗的光纤。由于光纤直径较粗,光在其内部不是沿光纤的轴线传播,而是在壁间反射传播,光走的距离较长且各色光不能同时到达终点。这就是光的模散的问题。

多模光纤因为存在模散的问题因而速度较慢,整体带宽低于单模光纤,但是价格较便宜。例如:50/125um、62.5/125um的多模光纤

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数据链路层要完成许多功能,包括为网络层提供设计良好的接口,如何将物理层的比特流组成帧,处理传输差错,调整帧流速。在广播式局域网中还要处理竞争信道等问题。

总之,数据链路层必须把不可靠的物理线路建立成为一条可靠的无差错的传输信道。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如何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将源机器中来自网络层的数据传给目的地机器的网络层。123123数据链路层如何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如何成帧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信道分配问题数据链路层的工作

链路层举例:以太网计算机网络可分为点到点连接的网络和采用广播信道的网落。在广播式的网络中,数据链路层主要解决信道竞争的问题。为了适应这个特点,在广播式的网络中数据链路层一般分为两个子层,第一个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主要完成信道竞争访问控制功能。在它之上的子层称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完成数据链路控制问题及对网络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信道分配问题

LAN大多数是广播式网络,即在信道使用上存在竞争。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帧冲突问题。被采用的方法就是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和令牌传送协议。

CSMA/CD的原理: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监听信道。一但检测到冲突就立刻停止帧的发送,等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发送。CSMA/CD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广泛应用与局域网的MAC子层中。

局域网的IEEE802.x标准

IEEE制定了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标准,统称为IEEE802.x。其结构如下:LLC子层MAC子层802.2至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802.3,802.5,802.8

IEEE802.3标准规定以1-持续CSMA/CD的控制方式来访问信道。其工作原理如下:站点在希望发送帧时就监听电缆,如果线路正忙,它就等到线路空闲,否则立即发送。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始终监听信道。一但检测到冲突就立刻停止帧的发送,等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IEEE802.3和以太网

有许多种电缆系统和网络拓扑结构都支持这种访问技术。以IEEE802.3标准规定的1-持续CSMA/CD方式来访问信道并结合相应的电缆系统和网络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系统习惯上称为以太网。根据所使用的电缆系统和网络拓扑结构不同,以太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产品,如下表所示:

以太网不同产品所使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和连接方法也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75欧同轴电缆T型接头计算机a10Base-2Hub计算机3类UTP双绞线b10Base-TX802.3在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编码方式:802.3在电缆中发送二进制信号时采用曼彻斯特及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来提高性能。

802.3的MAC子层帧结构:前缀开始标志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指示域数据校验和添加段71662可变可变4802.3MAC层帧最短64字节,最长1500字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硬件地址,通常称MAC地址。

MAC层对应的物理设备就是我们常见的网卡。MAC地址就是我们常说的网卡地址。不同的MAC层有不同的网卡产品,如支持IEEE802.3的网卡产品就是常见的以太网卡。每块网卡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既MAC地址。MAC地址有6个字节,如08:00:5A:CA:E3:AB。前三位代表生产厂家ID号,08:00:5A指IBM,后半部代表了地址范围内的地址。在WIN98/95下选开始----运行winipcf可看到本机的MAC地址。另一个使用MAC地址的例子是交换机:交换机工作方式是基于MAC地址存储转发的,交换机会在其内部建立一个“MAC-Port”的地址对应表,每次只会将帧发送到目的Port,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IEEE802.5及令牌环

IEEE802.5定义另外一种MAC结构。它使用的访问控制机制是基于令牌控制机制的。使用基于IEEE802.5的电缆系统构成的网络称为令牌环网。令牌环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环令牌帧

IEEE802.8FDDI

IEEE802.8规范称为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DDI是一种特殊的高速令牌环网。一般用于高速主干网。FDDI路由器广域网网关以太网令牌环网服务器

广播式网络数据链路层小结

下面的模型图表现了整个广播式的网络数据链路层的结构。

IP/IPX协议包网络层IP/IPX协议包LLC头LLC子层IP/IPX协议包LLC头802.3MAC头MAC子层75同轴10base-53类双绞线10base-T5类双绞线100base-T光纤100base-F以太网物理层802.5MAC头同轴令牌环网802.xMAC头传输介质其他网络第四章网络层

网络层涉及的是将源端发出的分组经各种路径路由到目的端。在次过程中可能经过许多中间结点。这一功能与数据链路层有了明显的不同,数据链路层仅是将数据从一端送到另一端。当源端和目的端属于不同种网络,网络层还必须处理不同网络的差异,并解决由此带来的题

一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选择算法是网络层协议的的基础,主要的算法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路由算法

2扩散算法

3流量选择算法

4距离短路由算法二网络层实例---因特网上的网络层1因特网的连接在网络层,因特网可以看作一组互相连接的子网或自制的系统AS。这里没有真正的结构,但是有几个主要的主干。主干由高速带宽线路和高速路由器构成。与主干相连的是区域网,连接许多大学或公司机构的LAN。下图表示了这种分级结构。

美国主干网欧洲主干网地区网高速路由器至亚洲主干网跨洋高速电缆国家网某大学令牌环网某机构FDDI网某公司快速以太网高速电缆IBM大型主机

2因特网网络层协议----IP因特网具有连接各种异构网络的能力,这是因为因特网的主机都运行了同一种网络层协议----IP。IP协议格式:下面我们从IP数据报格式对网络层进行分析。

IP数据报由一个头部和正文部分构成。头部又20个字节的固定长度和一部分可选字节组成,见下图:

版本号IHL服务类型总长标识DFMF分段偏移生命期协议头校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选项32比特20字节可变长IP包的头部版本字段:记录了所使用协议的版本IHL字段:因为头部长度有固定20字节和可变长度组成,此字段指示了实际中报文长度。最小值5最大值15既代表60字节长度。服务类型:使主机可以告诉子网需要什样的服务。本字段包含1个3位优先顺序字段,标志位D、T、R,2位未用。优先顺序表示优先级高低(从0~7)3个标志位使主机能说明最关心的组合{Delay,Troughput,Reliability}(延时吞吐量、可靠性)中的那一项。总长:指示报头与数据正文的总长,最大65536字节标识:指示分段所属的分组,同一分组的段拥有相同的标识。DF:1位字段,表示可进一步分段。分段偏移:指示分段在原数据报中的位置。生命期:是一个计数器,每经一次转发就减1,至0后系统就自动丢弃此报文。这是为防止数据报在网中漫游。协议:指示网络层组成后的报文的传输进程,在RFC1700中有定义。原地址和目的地址;指示网络号和主机号选项:选项提供了加入新信息的能力。

IP地址编号方案:

每一个因特网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有一个IP地址,它包括网络号与主机号。这种编码是唯一的,没有两台相同IP地址的机器。IP地址有32位,分为五类:如下图所示:32比特网络号主机号网络号网络号主机号主机号1110010110ABCDE多点广播地址11110保留地址~~55~~55~~55~~55~~55子网:

是前面已经讲过,同一个网络上的主机的网络号是相同的。但这种IP编址方法会引发问题。例如某公司一开始在因特网上有一个C级网号,但是此公司的主机很少,只有十个,大部分IP被浪费掉了。随着局域网的增大,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是让网络内部分成许多部分,但对外像任何一个单独网络一样动作,这样的网络称为子网。下图表示了把一个C类网分成子网的情况:网络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子网主机

子网掩码255.255.224

把8位主机段分为2个部分,3位子网号与5位主机号。

采用这种方法使一个C类网可运行6个子LAN,每个子LAN可有30台主机。在网络外部,子网是不可见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作与运算即可得到子网网络地址。

3网络层的控制协议除用于数据传输的IP外,因特网还有多个用于网络层的控制协议,包括ICMP、ARP、RARP等。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因特网的操作由路由器严密监视,当发生意外事故时,由ICMP报告,它也引用来检测因特网。ICMP消息类很多。较重要如下:不可达到的消息:报告子网或路由器不能定位目的地或设置DF的分组不能绕过“小分组”网。超时消息:报告分组被丢弃,这表明分组有循环或有拥塞。参数问题消息:报告IP头中有非法值。这表明发送主机的IP软件有问题。重定位消息:当路由器发现路由错误时发送。回声请求与回声应答:实验目的是否可达并且正常运作。E.gpingip_address地址解析协议ARP:虽然因特网上的每一个机器都有一个IP地址,但事实上是不能真正用IP在机器间传递分组的。每个机器的网卡只识别MAC地址,它们完全不认识32位IP地址。为了传输IP分组,就必须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时候就用到一种建立映射的技术地址解析协议ARP。下面举例说明ARP的工作原理:WAN主机1主机2E3E4主机40地址解析协议ARP

假设这是一个校园网,以太网1在计算机系,以太网化化工系。假如主机1要向主机2传数据,但是1不知到2的MAC地址。因此1发出一个广播(在计算机系的局域网上)报文中含有主机2的IP地址和1的MAC地址。主机2接到此帧后发现其IP与自己的IP相等则把的自己的MAC地址填到报文中并发回到主机1,主机1把主机2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缓存起来,这样1就得到2的MAC地址,双方即可通信,这个发问并回答的协议就称为地址解协议AKP。

一般来说局域网中某一主机启动时就广播一下自己的地址映射,这通常时通过发ARP查找自己的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来完成,这样局域网中所有主机缓存中都加入了这一映射关系,各机器间就很容易通信了。

如果主机1要向化工系的主机4发数据又如何呢。由于MAC级广播是不被路由器转发的,所以主机4收不到主机1的ARP。这种情况下,主机1把非本网络的IP包发给路由器E3(主机1可得到E3的MAC地址),E3发一个ARP到环上,E4发现有对网段的请求就回一个ARP。这样E3就可以把数据包传给E4。同样E4可以在本网段中取得主机4的MAC,这样包就被传到主机4上。从主机径WAN到一个远程网络的工作过程也很相似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ARP解决了如何将IP映射到MAC地址上。有时要解决一下相反的问题,即给出MAC地址如何找到相应的IP地址。对无盘站特别如此。采用的方法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其工作原理与ARP类似。

4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因特网是由大量自治系统组成(AS),AS由

不同机构操作,其内部路由选择方法可能不同,如

果数据从一个AS中穿越AS到达另一个AS,还存在AS间的路由选择方法,下面一一介绍。

4.1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支持3种类型的网络.两个路由之间的点到点和网络.广播式的多路访问网(大多数LAN).点到点网络(分组交换WAN)

我们知道一个网络可能有多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可以与其他所有路由器通信。所有的LAN和WAN都有这个特性。下图表示了一个包括三种网络的广域网。LAN1WAN1LAN2包括三种网络以太网令牌环网

OSPF通过将实际网络,路由器,和线路抽象为有向图来工作,图中每条圆弧都有一个开销值(距,延迟)等,然后根据数值来计算最短路径。下面是OSPF把上图抽象的结果:31566101217169239OSPF的抽象图

OSPF通过此张表计算每个路由器到其他路由器最短路径。OSPF一般保留多张类似的图,一张是以延时为数值,一张是以吐吞量为数值,一张以可靠度为数值,这样就可以延时,吞吐量,可靠性来优先选择路由。

在实际操作中的算法通常是以源端区域到主干,再从主干到目的区域,再由目的区域到目的,由此决定了OSPF的星型设置,主干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辐射点。每个路由器定期扩散其链路状态更新(以纯IP方法)消息到相邻路由器,此消息给出了拓扑数据库中用到得数值。这一消息使得每一个路由器都可以建立他所在区域的有向图并计算出路径。路由消息协议(RIP):

RIP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内部路由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RIP计算两点之间的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被称为一跳。路由器传输的RIP消息(以UDP方式)用来建立路由表,RIP所选的路由器是具有最小跳数的路由器。

RIP在小的AS中工作的很好,但在大AS中则存在问题。首先RIP认为所有线路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其次,RIP最大只支持15跳,任何大于15跳都被认为无法到达。第三,RIP每30秒更新一次,在一个大AS中需许多时间才会被广播到每个角落

RIP在实际操作中仍被广泛使用,但它正被OSPF所取代

4.2外部网管路由选择协议:AS内部,因特网上使用的路由协议OSPF与RIP,在AS之间,则使用另外一个协议,边界网管协议BGP。

在AS内部,路由协议只是高效的从目的端到源端。而AS之间通信则必须考虑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因素,这样就有许多人为的限制存在。这些限制是手工加到BGP中的。

BGP基本上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但又不大相同于RIP。BGP路由器记录的是所使用的确切路由而不是到达目的的开销。下面举例说A EIJFGCDH

假设选要F到D的路由。这时有四个邻居点给F提供给路由信息B、G、I、E。B点;BCGG点:GCD。I点;FGCD。E点EFGCD。这样I点与E点马上被淘汰,因为经过F本身。并余下B点与G点。BGP带有一个给路由打分的机制,这时F测试通B与通过G的路由,并给且打分,发现经G的路由违反了某个打分约束机制,这样F就选择了通过B的路由。BGP很容易解决一些突发问题,假设B溃溃了或者FG间的线路中断,BGP照样可以工作的很好。

三网络层设备实例------路由器

路由器工作于网络的第三层,可连接多个子网。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可以以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

第五章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传输层是为其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的。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上层接收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分解成较小的单元。传输层同时还必须保证这些数据可正确到达目的地。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类型的服务。

服务质量

传输层提供一些服务质量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传输服务是否合乎标准。主要的参数如下:建立连接延迟:建立连接所用时间,延迟越短,服务质量越好。建立连接失败概概略:最大延迟内为能建立连接的可能性。吞吐量:每秒钟字节数。传输延迟:分组由源端到目的端的时间。优先权:拥塞时某些连接可获优先服务

传输服务的要素

传输服务是通过建立在两个传输实体之间所用传输协议来实现的。传输服务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要素之一:寻址

当一个应用程序与一个远程应用程序建立连接时必须指明是与哪一个应用程序连接。在传输层中定义了传输服务访问点TSAP,进程在这些TSAP上侦探网络层传的数据,以便得知到底是哪个连接。

要素之二:连接

传输层的连接必须解决一个严重的问题----时延重复问题。因为子网的不可靠性,源端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不到目的端的确认应答,于是源端便重发分组。但是第一次发出的分组可能并没有丢失。由于某种原因,分组可能在子网上的某路由器缓存中,在某一恰当的时候又被转发,这样一来,目的端将重复收到这些分组。解决时延重复问题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三次握手”法。

要素之三:流量控制及缓冲策略

传输层中同样存在流量控制问题。与数据链路层相仿,传输层也使用滑动窗口等控制机制。但是由于传输层中存在的连接不只一个,不能为每一个连接都建立缓冲空间,所以采用了动态缓冲策略。传输层协议实例--TCP/UDPTCP---传输层控制协议

因特网传输层有两种主要的协议:TCP和UDP。其中TCP是面对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TCP专门设计用于在不可靠的子网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通信的协议。由于因特网不同于一个单独的网络,不同的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带宽,延时,分组大小及其他特性。TCP被设计成能动态满足互连网的要求,并且足以面对多种出错。

TCP如何为上层提供服务

发送方和接受方通过创建称为套接字的通信端点来获得TCP服务。每个套接字包含了主机的IP和对应于某种应用进程的16位端口号。当IP将进来的数据发给TCP之后,TCP检查数据中的端口号并将数据传给相应的应用进程。一个套接字可服务于多个连接。序号小于256的端口号称为通用端口,对应了许多应用服务。

TCP协议工作机制

TCP的工作机制是一种“重传肯定确认”机制。简而言之,除非发端系统接到远程系统发回的肯定确认,否则就重发原数据。在相互协作的TCP模块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段”。每一段包含了一个校验值,接收方用它来验证数据是否遭到损坏。若正确,收方发一个肯定确认应答给发方。若不正确,收方丢弃该段,不发出任何应答给发方。过了一段时间,发送端TCP就重新发送没有收到肯定确认的任何段。

TCP的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前两端的TCP实体首先要建立连接。TCP的连接是采用“三次握手”方法。SYNSYN,ACKACK,DATA开始传数据主机1主机2

TCP数据段格式一个数据段包含了一个固定的20字节的头和若干字节数据正文。源端口目的端口顺序号确认号窗口偏移保留标志校验和紧急指针32位选项数据区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标识本地远程的连接点。顺序号和确认号:保证被分解的数据可以被正确的恢复。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提供了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既接受端没有肯定确认,传输时也不建立连接。UDP的工作方式类似与TCP。选择UDP是因为有些应用所需传送的数据很少,为了建立连接和确保可靠传输的开销可能远大于重传全部数据的开销。这时候最佳的方法是使用UDP。UDP的数据段式如下32位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校验和数据区第六章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在OSI的七层结构中,1~4层实际上一起扮演了传输服务的的提供者这一角色。对于一个最终用户来说,这一过程是透明的。而5~7层才是对于一个最终用户来说非常有意义的,它们提供了许多应用程序,使得网络变得可用和丰富多彩。一般来说最终的应用程序覆盖了5~7层的全部功能。域名服务名字和地址

在因特网上每一个主机都对应一个32位IP地址标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愿使用难以记忆的数字,而更喜欢给主机起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名字。但无论如何,网络是以IP地址为基础进行连接的。因此在实际连接前,主机的名字必须转变为IP地址,这就是名服务。解决名服务问题一般长用“域名服务(DNS)”系统。

域名服务

域的层次结构:DNS是用以将主机名字转变为IP地址的一个分布式层次结构系统。在因特网上没有拥有全部主机信息的中心数据库,所有的数据广泛分布在因特网域名服务器中,这些系统是以树状结构组织的,如下图:ROOTNETGOVMILORGCOMEDUshyDRCTNIDDNUTSSALEPLANT

上图表示了域的层次结构,在顶部是根域,在根域下是顶层域。根域中只有顶层域的完整信息。没有一个服务器有所有域的完整信息,但在上一级服务器中包含了下级域的各服务器的指针,这样一来,即使上一级服务器不能回答查询的信息,但它却知道由谁来回答。

域名

域名反应了域的层次结构。域名的书写格式是由主机名到顶层域,每一部分之间用点号分隔开。例如:

表示com域中aaa域中的主机iceman。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系统可看成是由两部分子系统组成:用户代理(useragent),它允许人们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消息传输代理(messagetransferagent),它将邮件传到目的地.

一般地说电子邮件系统支持5个基本功能:撰写,传输,报告,显示,处理。

大多数系统允许用户创建邮箱来存储收到的电子邮件。

用户代理

用户代理一般说来是个程序。它接受各种撰写,接收和回复消息的命令。用户代理也管理邮箱。常用的用户代理程序有outlook(WIN95/98)等。大多数系统一般都使用的地址形式为:aaa@

消息传输

在因特网中,通过在源机器和目的机器的25号端口之间建立TCP连接来传递电子邮件。监听该端口的是一个使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的进程。这个进程接受到来的连接,并将消息拷贝到合适的邮箱中。如果有错误,进程将处理错误并返回报告。

SMTP:

电子邮件到最终用户的递交:

并不是所有LAN中的机器都能连接到因特网中自己收发邮件的。在LAN中一般是有一个或多个邮件服务器负责接送和发送邮件,而其他机器要接送和发送邮件,则必须通过某种协议与邮件服务进行连接。

POP3--邮局协议:POP3从远程邮箱中读取电子邮件,并将它存在用户的机器上。它具有用户登陆,退出,读取信息和删除信息等命令。IMAP--交互式电子邮件访问协议:IMAP并不把电子邮件拷贝到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它通过维护一个中心数据库来支持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访问。邮件服务器1邮件服务器2因特网SMTPSMTPPOP3/IMAP从远程邮箱中读取电子邮件主机主机万维网

www是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