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1课时)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1课时)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1课时)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1课时)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课时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典型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素养目标重点1.积累“得”“过”等文言实词和“之”“于”“以”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感情的写法。难点体会作者“喜”与“悲”的感情。重点难点一、扫除生字①渗漉()

②修葺()③垣()墙④栏楯()⑤偃()仰

⑥冥(

)然

⑦万籁()⑧迨()⑨异爨(

⑩呱()呱而泣⑪老妪()⑫婢()女⑬先妣()

⑭阖()门⑮象笏()⑯长号()⑰扃()牖()⑱枇()杷()lù

yuán

shǔn

yǎn

míng

làidài

cuàn

hùháo

jiōngyǒu

pípa课前预习扫除生字1.这篇文章记叙了哪些内容?2.文章写了这么多琐事,线索是什么?3.补叙部分回忆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析作者为何而喜,为何而悲。阅读思考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归有光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诵经史,习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官至南京太仆寺丞,留任内阁制敕房,参与撰写《世宗实录》。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很受时人推崇。主要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有《震川先生集》传世。作者简介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不广,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从身边琐事着笔。“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的作品。作者三十岁之后,又给该文补写了附记。选入教材时删去了“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写作背景文言文数字表示方式

①零数表示法: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òu)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概数的方法有多种: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数”等表示。如:每字有二十余印。(《活板》)

③分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用“几分之几”表示分数。如: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资料链接文言文数字表示方式

④虚数表示法: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常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如:赏赐百千强。(《木兰诗》)但并非上述数词都表虚数,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辨其虚实。如:船头坐三人。(《核舟记》)此处“三”即为实数。

⑤序数表示法: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不用“第”而直接用数字表示。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⑥两数相乘表示法:有时两个数字相连,表示两者相乘。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精读第一节,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是旧时南面的小屋。屋子仅仅一丈见方,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下雨时)泥土漏下,雨水滴注;每每想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它的地方。(屋子)又是向北,不能得到日照,天过了晌午就已经昏黑。我稍稍加以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漏雨。(又在屋子的)前面开辟了四扇窗子,砌上墙围住院子,用(北墙)来对着南边照来的日光,(墙上的)日光反照,屋子才明亮。又在院子里交错种植兰花、桂树、竹子等树木,从前的栏杆,(因为有了花草树木)也更加美观。陈列的书堆满书架,安居放歌,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大自然的)万物都发出声音,可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地来啄食吃,人来了也不飞开。(每逢)十五月圆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壁,桂树的影子错落,风吹影动,摇曳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从前,院子里南北(方向)是相通一贯的。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了,里外多设置了小门墙,随处可见。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来)客人要穿过厨房去吃饭,鸡(也)栖息在厅里。院子里开始做了篱笆,后来砌成了墙,一共变更两次了。家里有个老太太,曾经在这里住过。老太太,是去逝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已故的母亲对她非常好。屋子的西面连着内宅,已故的母亲曾经来(这里)一次。老太太常对我说:“某个地方,你母亲站在这里。”老太太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呱呱地哭;(你)娘用手指敲着门扇说:‘孩子冷了吗?要吃东西了吗?’我从门板外面来作应答。”

话没说完,我哭泣,老太太也哭泣。我自十五岁束发之年,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到我这里来看我说:“我的儿(孙),很久不见你的影儿,为何终日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一个)女孩子。”等到走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说:“我家读书很久没有成效了,(这)孩子长大,那么可以(有)指望了吗?”过了一会儿,拿着一个象牙做的笏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它上朝用的,有一天你会用(上)它!”回顾往日事物,好像(就)在昨天,让人长哭不能自止。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的东面原来曾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从轩的前面过。我关上窗户在里面,日子长了,能凭脚步声识辨人。项脊轩共遭受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是有神的保护。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既已作此文,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常到轩中来,向我问从前的事,或者伏在书桌上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转述诸位小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阁子,那么什么是阁子呢?”之后六年,妻子死了,屋子破旧没修缮,又过了二年,我长久生病卧床无所事事,就让人又修补南阁子,它的形制与从前稍有不同。然而从那以后我多在外地,不常住。

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妻子死的那年栽种的,现在已经亭亭直立树冠如伞盖了。

修葺前的项脊轩狭小、破败、昏暗。作者渲染其衰败、阴冷的气氛,欲扬先抑,为下文写项脊轩修葺后的幽美可爱做铺垫。1.修葺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课文探究

不再“上漏”,室内“洞然”,庭内“杂植兰桂竹木”,栏楯“增胜”,修葺后的项脊轩环境幽美,极富情致。修葺后的项脊轩幽美可爱,令人留恋,不仅表现在明亮、不漏、幽雅、宁静等方面,也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表达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2.修葺后的项脊轩有哪些变化?①“以指叩门扉”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儿寒乎?欲食乎?”的语言描写,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的情形描绘出来,而对这种关怀的怀念更增加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苦之情。②“以手阖门”的细节,不仅表现出祖母唯恐惊动孙子学习的心理,而且与上文写归有光“竟日默默”相照应。祖母的喃喃自语,分明是多年忧虑中透出的殷切期望。③“以足音辨人”的细节,既表现出轩内外的寂静清幽,又表现出作者对人和屋的深厚感情,只是多了一层悲凉色彩。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愿望。用生活细节吸引读者,正是归有光散文的突出特点。3.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试找出来加以分析。结尾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收束全篇,看似随意,却意蕴无穷。看到树,自然想到植树之人,想到妻子当年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犹如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4.结合文本,谈谈结尾是如何借物抒情的。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今义:①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②寺院的住持。②往往而是古义: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一丈见方到处知识梳理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过日过午已昏动词,大母过余曰动词,从轩前过动词,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名词,

偏过看望经过过错当以当南日介词,他日汝当用之助动词,北邀当国者相见

动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恐未能尽当其罪

动词,

对着应当,会掌管,担当相抵,比得上判决,判罪比比去,以手阖门介词,比得软脚病

副词,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

动词,其两膝相比者

动词,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动词,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动词,

及、等到近来比照,与……相当靠近勾结适合,合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动词,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助动词,得到,获得能够归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吾妻归宁动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返回归向,归附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结构助词,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抚之甚厚代词,儿之成,则可待乎助词,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助词,

而客逾庖而宴助词,而母立于兹代词,而庭阶寂寂连词,呱呱而泣连词,

表顺承你的表转折表修饰的代指象笏她,指老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不译①迨诸父异爨介词,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③余扃牖而居动词,④比去,以手阖门动词,⑤吾家读书久不效名词,⑥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副词,⑦其制稍异于前

名词,等到不久后关闭关闭效果恐怕,可能形制,规制其他重要实词或虚词(1)名词的活用①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②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③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的活用⑤亦遂增胜形容词用作名词,⑥借书满架形容词用作动词,向下在前面砌上垣墙上朝美好的景致装满词类活用(1)判断句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表判断②妪,先大母婢也“

”表判断2.省略句③(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

”④使(之)不上漏省略代词“

”⑤明月(照)半墙省略谓语“

”⑥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