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描写方式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式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式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式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断景物描写各种方法。2、掌握景物描写方法类解题技巧。板块一知识整理你所知道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一分钟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虚实相生、虚实对比二、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点面结合三、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静动)。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色彩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四、从空间变化角度:远、近,高、低,内、外。五、

从炼字、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叠音词的运用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色彩鲜明6、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白描手法7、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叠词、视听结合板块二例题分析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颔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及起到的表达效果颔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触觉视觉相结合。“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触觉写起,“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以声衬动。“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作者运用侧面烘托巧妙的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夜雪图。作者是如何写夜雪的?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进行渲染。突出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图景。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195页)

例1(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例2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⑴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①描写景物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照水红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②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山、竹是静景,但用了动词“断”、“明”、“隐”,使这些景物顿时栩栩如生;动景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③写景有声有色,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完整立体地写出了环境的美。例3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一、二句实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虚写,将曲子“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飘落的梅花,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香满天山,虚实结合抒发了边塞战士们因听曲而产生的思乡情。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傍晚。“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课堂巩固1课堂巩固2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①浩渺无边的江水②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盟台①夕照(明·戴珙)

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②,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注】①盟台:渑池会秦赵会盟之处。②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1)颔联和颈联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课堂检测(1)有声有色,动静相衬。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在斜阳的映照下,高高的山岗倒映出紫色的剪影,盟台旧址上秋草已经泛黄,紫色的山,黄色的草,一片肃穆萧瑟的景象。这是静态的描写。颈联是从听觉来写,古城墙边,归巢的鸟儿争相喧鸣,牧笛声中,牧童赶着牛羊回家了。鸟喧,笛鸣,渲染出夜幕降临前的喧闹,与其他景致的空寂形成对比,这是动态的描写。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实战演练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