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长沙市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PAGE44-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可共同构成某细胞的某种结构且能同时存在于该细胞中的一组是()A。叶绿素和酶;植物根尖细胞 B.DNA和蛋白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RNA和蛋白质;大肠杆菌 D。纤维素和果胶;酵母菌【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核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详解】A、根尖细胞不含叶绿素,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DNA,B错误;C、大肠杆菌细胞含有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如核糖体,C正确;D、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分泌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些分泌蛋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属于分泌蛋白C。某些分泌蛋白是免疫活性物质 D。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有些分泌蛋白是消化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所以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属于胞内蛋白,B错误;C、某些分泌蛋白是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C正确;D、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氨基酸被标记后,标记物出现的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错误的是()A.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B.蓝藻和伞藻细胞中都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C.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D。蓝藻和伞藻均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核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详解】A、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A正确;B、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伞藻细胞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二者均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拟核;伞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蓝藻和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都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伞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集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C。神经细胞膜上识别神经递质的是① D。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通道蛋白,③是磷脂双分子层。I是细胞膜的外侧,II是细胞膜的内侧,a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详解】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A错误;B、b可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如CO2,B错误;C、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糖蛋白,C正确;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均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果蝇成虫数量在第1天到第37天都在增长,并且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详解】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选C。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吲哚乙酸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吲哚乙酸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吲哚乙酸不能大量合成,A错;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含量少,所以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B正确;吲哚乙酸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蛋白质,C错;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所以过量的色氨酸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D错。故本题选B。考点:本题考查吲哚乙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要点知识的理解,使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C.促胰液素是胰腺产生的 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详解】A、盐酸属于外界刺激,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未通过反射弧,既不是神经调节,也不是体液调节,A错误;B、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肯定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C、本实验中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C错误;D、盐酸不属于激素,①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B。8。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A正确;B、由图可知,刺激前电表向右偏转,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B正确;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即向右侧偏转,C错误;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下图为体液免疫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和分化;④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⑤表示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详解】A、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消灭抗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骨髓造血干细胞既可分化成B细胞,也能分化成T细胞,D错误。故选A。10.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细胞内液、丁是淋巴.【详解】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丙(细胞内液),O2浓度最高的是甲(血浆),A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乙的含量会增多,甲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丁液)淋巴中,会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甲液)血浆中,D错误.【点睛】判断内环境的具体成分时,先抓单向箭头,两个单向箭头所夹的一定是淋巴。淋巴一定来自组织液并指向血浆。11.对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B。信号分子合成后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C.向含有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的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只有蛋白质或者多肽类信号分子才在核糖体上合成,像性激素、绝大多数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都不是蛋白质或者多肽,A错.神经递质一般都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是胰岛素,它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激素等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可以确定细胞已经死亡的是()A.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染色,发现细胞被染成蓝色B.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12g/mL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C.在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发现细胞质流动速度缓慢D.在高倍镜下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未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答案】A【解析】【分析】死亡细胞的细胞膜是全透性的,所有溶于水的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细胞能选择吸收它所需要的养料,排出代谢废物,可根据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物的特征来辨别细胞的死活。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台昐蓝对动物细胞染色,细胞不能着色,如细胞被染成蓝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A正确;B、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12g/mL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活性,B错误;C、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缓慢,说明新陈代谢速率缓慢,但细胞依然保持活性,C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未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不一定是死亡的细胞,D错误。故选A。13。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e代表激素分别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主要促进发育,b主要促进生长C.d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D.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因此d、e分别为两者之一;又由于其它激素均为协同作用,由此可确定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c和d为协同作用,则c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b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a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详解】A、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开始推断,可以确定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错误;B、a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b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B错误;C、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垂体受到影响,甲状腺分泌b甲状腺激素就受影响,D错误。故选C.14.下列实验或生命活动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abcdeA线粒体水氧气葡萄糖二氧化碳B菠菜叶二氧化硅碳酸钙蒸馏水叶绿素C种群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入进化DB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点包括:有氧呼吸的过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种群的特征、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体液免疫的过程的知识。考查面广,需要熟记相关知识才能作答.【详解】A、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A错误;B、提取叶绿素,用无水乙醇提取,B错误;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D、B细胞增殖分化后形成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不能形成效应T细胞,D错误。故选C。15。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3、分析题干: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详解】A、外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产生抗毒素(抗体),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B、抗毒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蛋白,B错误;C、抗毒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16.下图表示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大脑皮层产生渴感是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中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大脑皮层,丁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详解】A、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威,A正确;B、分析图示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B正确;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D、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不是反射,D错误。故选D.17.如下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氧气浓度会影响厌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D.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中氧气含量高,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浓度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详解】A、由图可知,氧气含量的高低会影响无氧呼吸强度,进而影响细胞内乳酸的含量,A正确;B、进食后血糖含量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B错误;C、由乳酸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推知,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C正确;D、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细胞无氧呼吸强,乳酸含量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故选B。18.某些种类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自身抗体导致疾病属属于自身免疫B.图示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③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详解】A、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芇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活动,C正确;D、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错误。故选D。19。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C.甲图中的d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为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D.乙图可以反映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某激素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核基因的表达。该激素可以表示脂溶性激素,如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图中①表示自由扩散进入,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d表示DNA,e表示mRNA,f表示蛋白质(多肽).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详解】AB、由甲图可知,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并能影响转录和翻译,因此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且能影响基因表达过程,AB正确;C、d为DNA分子,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C错误;D、乙图表示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正确。故选C。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定向变异与进化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考查,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比较二者的异同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①地理隔离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①错误;②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也就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②正确;③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③正确;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④正确;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不是种群,⑤错误;⑥自然选择能对生物定向选择,能使生物产生定向进化,但不能使生物定向变异,⑥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故选A。21.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借助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属于生物防治C。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幼虫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由题意可知,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与天蛾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共同进化。【详解】A、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眀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正确;B、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性别比例,降低天蛾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从题干信息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C错误;D、夹竹桃和夹竹桃天峨幼虫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故选C。22.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l中()A。白眼雄果蝇占1/6 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 D.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答案】D【解析】【分析】如果Ⅳ染色体缺失用Ⅳ-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果蝇可以表示为ⅣⅣ—XBXb,红眼雄果蝇可以表示为ⅣⅣ—XBY,子一代中Ⅳ染色体的组型是ⅣⅣ:ⅣⅣ-:Ⅳ-Ⅳ——=1:2:1,其中Ⅳ-Ⅳ-死亡,后代个体中ⅣⅣ占1/3,ⅣⅣ—占2/3;对于果蝇眼色来说,杂交后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XBXb:XBY:XbY=1:1:1:1。【详解】由题意可知,红眼和白眼在X染色体上,XBXb和XB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1:1:1:1,亲本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1/2,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常的均占1/4,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染色体正常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因此后代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1/3=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1/6,故选D。23。图甲和图乙均来源于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的同一个细胞的某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丙为染色体7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染色体3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的不同,不可能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图中的基因B、b一定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变异来源的能力.【详解】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只有1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D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结合图中1和3、5和7染色体的颜色及图乙细胞中A和B基因可知,图甲细胞不含A基因,但含有1个B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aaBb,A正确;染色体3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颜色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B错误;由于存在交叉互换,所以等位基因的分离既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24。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③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变量:Ⅰ:CO2的吸收量(释放量);Ⅱ:温度;Ⅲ:生长速率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a、b、c所表示的变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A.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Ⅲ;丙为②,c为ⅠB。甲为②,a为Ⅱ;乙为③,b为Ⅲ;丙为①,c为ⅠC.甲为③,a为Ⅰ;乙为①,b为Ⅲ;丙为②,c为ⅡD.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Ⅰ;丙为②,c为Ⅱ【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植物激素的作用、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和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甲图最可能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两种器官生长速率的影响,因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横轴代表生长素浓度,纵轴即a表示生长速率;乙图最可能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横轴表示光照强度,纵轴即b表示CO2吸收量;丙图中直线表示恒温动物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曲线表示变温动物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即c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动物的体温。故选D。二、非选择题25.二倍体水稻叶鞘被毛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B仅在叶鞘细胞中表达,产生B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B的表达.科研人员使用两叶鞘无毛亲本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叶鞘全表现为无毛,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代中,叶鞘无毛与叶鞘被毛的比为13:3。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叶鞘被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2)F2被毛个体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F2无毛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角度分析,F2被毛个体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B蛋白。(3)将Bt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获得抗虫水稻,进一步筛选出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个体.已知Bt基因的位置如图甲乙两种,第三种未知。为确定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将转基因水稻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请完成以下实验结果分析:Ⅰ.若两个抗虫基因存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_______;Ⅱ.若两个抗虫基因存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________;Ⅲ.若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15:1;请在图丙中画出抗虫基因的位置。______【答案】(1).2(2).AABB和aabb(3).2/3(4)。10/13(5).有(6).1:0(7)。3:1(8).【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题意中,水稻叶鞘被毛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叶鞘无毛亲本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叶鞘全表现为无毛,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代中,叶鞘无毛与叶鞘被毛的比为13:3,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叶鞘无毛的基因型AABB、aabb。【详解】(1)两叶鞘无毛亲本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叶鞘全表现为无毛,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代中,叶鞘无毛与叶鞘被毛的比为13:3,推出控制叶鞘被毛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被毛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B的基因频率为2/3,无毛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9/13A_B_、3/13A_bb、1/13aabb,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10/13,被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F2被毛个体中有B蛋白.(3)如果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都含有Bt,自交后代都具有抗虫基因,因此都能抗虫。如果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含有2个Bt配子和不含有Bt的配子之比是1: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3:1;如果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具有抗虫具有的个体的比例是1/16,抗虫:不抗虫=15:1。则图丙图示如下:【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26。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体液(激素)-免疫(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3).(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4)。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5)。特异性免疫(6).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可受两方面的信息分子调节,一是某种激素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结合;二是神经递质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分析图乙可知,过敏反应中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后,结合在某些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内与这些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就会释放一些异常物质如组织胺等,从而引起过敏症状。【详解】(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挥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若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则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3)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因为抗体是体液免疫中产生的,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点睛】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比较:项目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不同点分布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和某些细胞的表面反应时机第一次接触到抗原第二次以上接触过敏原反应结果消灭抗原引发过敏反应作用对象抗原过敏原相同点都来源浆细胞,化学本质都属于蛋白质.27。下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人体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2)图甲中胰岛A细胞与B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表现为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若胰岛B细胞受损,__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其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能力会减弱。(3)由图乙可知。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分泌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当临床治疗大量注射糖皮质激素后,图乙所示的______调节机制会导致三种激素的分泌量______【答案】(1)。b(2)。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3)。胰岛素(4)。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5).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6)。垂体(7).反馈(8)。下降【解析】【分析】1、图甲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a表示胰高血糖素,c表示胰岛素,b是肾上腺素。2、图乙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相关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相关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分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二者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详解】(1)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故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b增多.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2)若胰岛B细胞受损,则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血糖升高。(3)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可推测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激素含量下降,该过程是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II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_。据图甲判断,谷氨酸是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4)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A.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B.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5)图乙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电信号(2).兴奋(3).识别谷氨酸(运输Na+)(4).升高(5).ABC(6).协助扩散(7)。内正外负【解析】【分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据图甲判断,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能引起钠离子内流,所以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2)据图分析NMDA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4)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减少突出间隙中谷氨酸的含量以及减少Na+内流,则具体机理可能由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氡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5)图乙中,AB段Na+的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C点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9。如图1是在发酵罐内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样品层析结果及与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的比对。请回答下列问题:(1)发酵罐内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按物理形态分应为_________,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用________法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2)图1中,菌体的最快增长出现在第______h,菌体的生物量到达最大值后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__以除去固体不溶物.(4)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__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图2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甲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液体培养基(2).高压蒸汽灭菌(3)。100(4).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5)。时间(6).过滤(7).纸层析(8).AD(9).胡萝卜素【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1中,在发酵罐内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过程中,β-胡萝卜素产量应该是酵母菌处于稳定期时进行连续培养时获得的产量最高。图2表示用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实验过程.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微生物处于稳定期时连续培养可以得到最多的发酵产物。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取。【详解】(1)发酵罐内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按物理形态分为液体培养基,可使营养物质与菌体充分接触,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2)分析图1可知,菌体的最快增长出现在第100h,此时斜率最大。菌体的生物量到达最大值后下降,原因是营养物质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积累。(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防止胡萝卜素分解。水浴加热可以较好控制温度,防止加热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滤去不溶物。(4)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常采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图中A、D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